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鎖定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簡稱“綠金院”)是國內首家以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為目標的開放型、國際化的研究院,2016 年 9 月由天風證券公司捐贈設立。研究院前身為中 [8]  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於 2011 年 9 月,研究方向包括綠色金融、氣候金融、能源金融及健康金融。綠金院是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 [8]  的常務理事單位,並與財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學術夥伴關係。綠金院以營造富有綠色金融精神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氛圍為己任,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智庫。
綠金院依循“綠色共贏、協同創新、服務社會”的宗旨,秉承“高質量成果、獨立性研究、廣泛影響力和公益性教育”的信念,通過管理機制創新,綠色金融學科建設,高質量研究成果轉化,富有責任感的綠色金融人才培養,以及國內外戰略機構合作,建成具有鮮明創新特色的專業智庫。致力於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創新,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未來金融體系與社會發展的道路探索、理論研究與制度建設。
中文名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Green Finance (IIGF), CUFE
機構地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 62 號 [9] 
主管部門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組織架構

綠金院組織架構示意圖 綠金院組織架構示意圖
綠金院實行理事會與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下設研究中心、實驗室、國際合作部、綠色金融成果轉化中心、傳播中心、院辦公室及綠色金融青年國際研究會。其中,研究中心下設綠色金融研究中心、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氣候金融研究中心和綠色“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實驗室分為綠色金融產品創新(ESG)實驗室、綠色債券實驗室、綠色金融科技實驗室、健康金融實驗室和綠色貿易融資實驗室。傳播中心下設期刊與宣傳部、新媒體實驗室、網絡與數據庫運維部。綠色金融青年國際研究會是在研究院指導下運行的學生社團組織。 [7] 
除在北京外,綠金院分別於杭州、廣州擁有研究團隊,團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以進一步支持中國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 [1] 
院長
王遙 王遙
王遙,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銀行雙碳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財經研究基地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證券業協會綠色發展委員會顧問。劍橋大學可持續領導力研究院研究員,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可持續金融項目諮詢委員會專家,盧森堡證券交易所諮詢顧問。2021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生物多樣性金融“BIOFIN”項目首席技術顧問;之前任SDG影響力融資研究與推廣首席顧問。 [12] 
2013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2010-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後及哈佛環境經濟項目、哈佛中國項目的訪問學者,2008-2010年北京銀行博士後。研究領域為綠色經濟、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金融,自2006年以來,在高層次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內外課題90餘項,出版專著27部,其中《碳金融:全球視野與中國佈局》和《氣候金融》為該領域前沿著作。合著《支撐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機制研究》獲得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圖書提名獎。《Energy Policy》、《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和《金融研究》等期刊的匿名審稿人。曾有近7年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經驗。2019年獲《亞洲貨幣》年度中國卓越綠色金融大獎“傑出貢獻獎”。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獎項。2021 中央財經大學首屆“感動中財人物”,南方週末頒發的2021年度“責任先鋒”獎及上海報業集團評選的“ESG先鋒60-年度ESG探索人物獎”。 [12] 
副院長
崔瑩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達峯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委員。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環境工程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氣候金融、碳市場機制和綠色債券。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有超過17年的工作經驗,曾擔任法國電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技術總監,從事了超過100個CDM項目的開發和管理。從2016年開始每年撰寫《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並撰寫了《中國碳市場發展報告》、《中國綠色債券發展報告》等研究報告,在《金融博覽》、《環境保護》、《環境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金融縱橫》、《中國財政》等行業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綠色低碳方面的文章,具有豐富的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和地方政府相關課題經驗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項目經驗。為超過30個綠色債券評估認證項目擔任評估人或複核評估人。 [13] 
孫瑾
孫瑾,教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綠色貿易融資實驗室負責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合作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理事。國家漢辦“理解中國”榮譽學者,北京市第十三批“人才京郊行”計劃昌平區商務局掛職副局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培養博士,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博士後,瑞士日內瓦國際貿易中心貿易融資部亞太區域聯絡人。主持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劍橋大學國際課題等,中央財經大學第六批青年科研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帶頭人,並參與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市政府等多項課題。已在《Asian Economic Journ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 Education》、《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國際貿易問題》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基本都是本人第一作者),著作9部。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如論文在2018、2020年兩次獲得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三等獎;研究報告多次獲得省部級成果採納,如2020年獲得國家副總理領導人批示。擔任《經濟研究》、《南開經濟研究》、《經濟科學》、《Economic Modeling》、《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等期刊匿名審稿人。 [14]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氣候金融

作為中國財政部的部委共建項目長期學術支持機構,綠金院服務於國際氣候資金機制談判和全球及中國氣候融資研究工作,為中國氣候融資政策策略擔當智囊,併成為該領域領先型研究機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綠色金融

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的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綠金院展開了綠色債券、綠色城市投融資、環境壓力測試、ESG 方法學與指標體系、綠色指數、ESG 指數、ESG 評級以及其他綠色金融領域的重要研究工作,對政策及標準出台做出了直接貢獻,並全面展開了綠色金融研究及實踐的國際國內合作。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能源金融

能源金融以能源經濟學和金融學交叉研究為基礎,重點分類探討傳統化石能源金融和清潔能源金融兩大領域。在此基礎上,結合“一帶一路”等中國國家戰略,為中國能源金融發展提供研究支持和政策建議。此外,在世界能源金融的研究和實踐中發出中國作為有影響力重要大國應有的聲音。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健康金融

綠金院着力開展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等方面的創新性、前瞻性、趨勢性研究,通過與養老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促進相關學術成果的落地轉化,推進養老產業與綠色金融的有機結合與發展並進,為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主要工作

前瞻研究成果
綠金院堅持獨立研究,以多維視角對中國乃至全球綠色金融前沿領域進行研究和探索,為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研究支撐。綠金院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前瞻性研究成果,為其他學術機構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全新觀點,為相關政策制定、產品設計等奠定了學術基礎。
截至2021年5月,綠金院共發佈專著24部 ;發佈涉及綠色債券、氣候金融、綠色股票、地方綠色金融等研究報告90份 ;承接各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國際組織等課題120項 ;發佈IIGF觀點文章1327篇。
中國綠色金融進展報告、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指數與評估報告、中國綠色債券發展報告、中國能源金融發展報告、中國氣候融資報告等年度專著在學術界及市場上以產生相當影響力,為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媒體採納及引用。
依託綠金院ESG評估體系系列研究報告,基於國際視角的綠色“一帶一路”、多邊開發銀行系列研究報告,與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及行業協會共同發佈的綠色票據、綠色建築投融資、環境壓力測試等報告,對綠色金融各領域和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綠色金融產品的應用場景。
特別是在ESG研究方面,綠金院自主研發了本土化的ESG方法學與指標體系,創新開發了綠色評價體系,並構建了ESG信用模型,為推動國內ESG發展奠定了相關研究基礎。 [5] 
助力綠色金融體系構建
作為智庫機構,綠金院立足理論研究和實際需要,圍繞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關鍵問題,牽頭和參與撰寫的綠色金融政策諮詢報告多次獲得高層領導批示,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政策完善與制定提供專業意見和智力支持。
  • 《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評估意見
作為唯一的外部評估意見,與該指導意見一起報送國務院和中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深改組會議批准了這份指導意見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送審稿)》
作為第三方獨立評估意見與《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送審稿一道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
  • 《關於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議》
參與建議撰寫,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很好”的批示,並對綠金院撰寫的“碳金融市場發展”部分做了特別批示,主要建議被納入《國家生態文明總體改革方案》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規劃綱要》
  • 《關於全球氣候融資治理形勢分析及中國對策的建議》 獲得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及副部長史耀斌批示
綠金院始終關注市場需求,深度參與各類綠色金融標準完善與制定,以通過標準引領產品創新、行業進步,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此外,綠金院參與制定與起草相關行業自律規則和文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專業委員的力量,引導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等通過自律行動,服務實體經濟,踐行國家戰略。
綠金院主要參與完成《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2015版)》,2015年底獲人民銀行採納;主要參與江西綠色票據標準研究與制定,推動綠色票據標準納入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主持完成住建部《綠色建築投融資指引》,推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築及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
綠金院全面、深度、直接參與了中國地方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工作,為廣東、浙江等地的國家級綠色改革創新試驗區編制了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為北京、山西、黑龍江、湖北及雄安新區等地各級綠色金融體系構建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為中國“自下而上”地開展綠色金融實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綠色發展和經濟轉型發揮了智庫作用。
創新成果轉化
1.IIGF數據庫
綠金院在對綠色金融相關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也注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建立覆蓋面廣、內容豐富、時間跨度較大的多個國內領先的數據庫,以此進一步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其中,中財大綠金院 ESG 數據庫擁有國內領先的ESG 數據,並擁有目前全球唯一的中國債券發行主體ESG評級,覆蓋範圍超過10000家中國公司的ESG數據,包括全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債券發行主體,融合最新監管機構發佈的綠色資產識別標準,ESG數據庫評價主體類型更多元 [10]  。中財大綠金院搭建了完備的國內貼標綠色債券數據庫,並獨創性地跟蹤了體量龐大、品種多元的非貼標綠色債券市場,國際綠債數據庫也在搭建和完善之中。此外,地方綠金、能源金融、氣候金融、“一帶一路”、健康金融等數據庫也已基本搭建完成,為專業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2] 
2.本土化ESG評估體系
綠金院自主創新開發了符合中國本土化的“ESG 領先指標體系”,從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個維度的定性與定量指標以及公司的負面行為與風險來全面衡量企業 ESG 水平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2020年,綠金院環境與社會治理(ESG)綠色投資指南服務工具榮獲國際金融論壇(IFF)“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6] 
2021年7月10日,在中歐氣候投融資暨ESG國際合作會議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公佈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下屬Qontigo指數公司STOXX系列指數團隊共同開發STOXX-IIGF中國A股ESG指數。該指數基於中財大綠金院自主研發的ESG評價體系與ESG數據庫而編制,是國際上首條應用中國本土化指標體系與數據的ESG指數。 [11]  2022年,德意志交易所正式宣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的中國市場歷史ESG數據正式納入德意志交易所數據庫。 [11] 
3.綠色票據
在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的支持下,發佈國內首個綠色票據識別認證系統,拓展綠色票據應用場景,提高綠色票據識別準確性。 [4] 
4.認證評估
支持綠色債券評估/跟評認證工作 ;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綠色企業/項目評估 [4] 
依託自主研發的本土化ESG評估體系和領先的ESG數據庫,ESG數據庫2.0及相關產品成果、ESG三優信用模型2.0不斷升級,中國公募基金ESG評級率先面世,為我國資本市場ESG投資實踐提供方法學支持和投資參考。
指數發佈儀式 指數發佈儀式
當前,綠金院已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金融機構、主流媒體、諮詢提供商等圍繞院內相關研究成果達成合作推動研究成果向實踐的轉化。 [4] 
講好綠色金融中國故事
世界銀行副行長到訪中央財經大學 世界銀行副行長到訪中央財經大學
綠金院開展廣泛國際合作,支持相關領域跨國界、跨行業、跨機構的多方位交流。目前,已與諸如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德意志交易所集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及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知名高校等85餘家國際夥伴建立了合作關係,通過學者互訪、聯合研究、產品開發等多種形式,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成就,講好綠色金融“中國故事”。 [4] 
王遙教授出席COP25中國角邊會 王遙教授出席COP25中國角邊會
綠金院發起和參與國際學術平台建設,透過與國際知名高校的合作,共同探討全球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重要議題。作為唯一中國發起機構 [3]  ,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十四所世界全球高校籌建“全球可持續金融研究聯盟”;作為唯一中國受邀高校單位,加入美國西北大學發起的“影響力投資和可持續金融高校教師聯盟”;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高校和智庫專家組成了“INSPIRE委員會”,是全球四個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為央行綠色金融網絡(NGFS)提供學術支持。
專注能力建設
綠金院透過各類平台發力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在線下開展各類專業培訓、講座,針對不同機構需求提供各具特色的課程,補齊相關人員知識與能力短板。同時,開通直播平台,啓動線上課程,圍繞熱點問題開講綠金公益課,普及綠色金融知識。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指導下,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院一道主辦十二場綠色金融系列公益講座。 [4] 
可持續金融校園課程現場 可持續金融校園課程現場
綠金院尤為重視學生綠色金融知識普及與能力建設,通過在學生羣體開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相關課程,彌補當前高校教育課程缺位,拉進教學與市場實踐距離,培育可持續發展後備力量。綠金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合作開展可持續金融系列校園課程,累計2500餘人次在線上線下參與該系列課程;綠金院杭州分院發起“青雲計劃”,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及G5、紅磚聯盟等國外知名院校的同學通過選拔得以深度參與學習與實踐。 [4] 
促進綠金交流
綠金院致力於傳播綠色金融及綠色發展理念,以提升全社會對於綠色金融理念與實踐的關注與理解,凝聚綠色金融發展合力,助力形成共建生態文明、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增強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國際“聲量”,助力講好新時期中國故事。
  • 連續四年聯合主辦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
  • 連續五次召開了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年會等大型學術會議以及綠色金融青年研究大賽等大型學生活動。
  • 主辦“國際綠色金融論壇”、“中英綠色金融論壇”、“中盧綠色金融高層論壇”、“中挪高級別綠色金融圓桌論壇”、 “中國綠色金融與國際市場對話”等高層次國際論壇
  • 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國際能源署(IEA)、氣候政策倡議組織(CPI)、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北京代表處等聯合舉辦了發佈會、研討會、圓桌會議
  • 綠金院專家受邀於線上線下參與各類綠色金融活動 [4]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
全國綠色金融青年研究大賽 全國綠色金融青年研究大賽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