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鎖定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1]  位於江西省于都縣城東門渡口,是為了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從於都出發,於2009年修建。該紀念園佔地面積60畝。
2020年6月,正式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 [4] 
中文名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地理位置
于都縣城東門渡口
意    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底    座
長8.6米
景區級別
AAAA級

目錄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簡介

2009年,在紀念中央紅軍從於都出髮長徵75週年之際,縣委、縣政府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緬懷先輩偉績,投資近千萬元對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進行了擴建,新建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紀念園由遊客服務中心、小廣場與主題雕塑、集結廣場、紀念廣場、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等組成,貫穿其中的步行道像一條飛舞的紅飄帶將各部分連接在一起。
紀念園入口的主題雕塑高7.5米,底座長8.6米,雕塑正面主題為“渡河出發”,它體現的是當年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出發長征的情景;雕塑背面主題為“依依惜別”,體現的是當年于都人民依依不捨地送別出征戰士的情景。
集結廣場中間的紅五星代表的是紅星第一、第二縱隊,而圍繞在她周圍的這五個紅色鋼鐵構架,代表的是中央紅軍的一、三、五、八、九軍團。象徵當年,由中央機關工作人員組成的兩個縱隊以及中央紅軍的五個軍團就是在於都河北岸集結、休整補充,渡過於都河出發長征的。
集結廣場鋪設的書卷鐫刻《中國共產黨歷史》中關於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出發長征的記述:10月16日,各部隊在雩都河以北地區集結完畢。從17日開始,中央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餘人,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開始了著名的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 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
紀念廣場中間鋪設一幅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 [2]  從圖中我們可以瞭解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於都出發直至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三大主力會師的長征歷程。紀念廣場新建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紀念碑高19.34米,底座邊長10.18米,象徵着中革軍委、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於1934年10月18日在此渡河出發。碑身為雙帆船造型,象徵着中央紅軍從此揚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別以“集結”“出發”“奉獻”為主題,周圍的圍欄上雕刻着中央紅軍各軍團渡河出發的八個主要渡口。紀念碑圍欄左側鐫刻葉劍英元帥在1962年建軍節前夕,為了緬懷當年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劉伯堅而寫的一首詩:“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于都濺濺鳴,樑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詩中前兩句描寫了紅軍夜渡于都河的情景,後兩句引用了燕國人高漸離,在易水邊擊築高歌送別壯士荊軻的歷史典故。紀念碑圍欄右側鐫刻為解放後第一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同志在長征途中寫就的《長征歌》裏的第一首:“十月裏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這首詩就是當年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實寫照。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東側是2004年新建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處展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歷史的專題性紀念館,紀念館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紀念館基本陳列以長征前夕中央紅軍在於都的主要活動以及中央紅軍長征歷程為主線,充分體現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的歷史背景,紅軍在長征途中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偉大的長征所凝聚的偉大的長征精神。採用文字、圖表、照片、畫、實物模型等展示手法,實事求是地展現中央紅軍主力部隊領結于都出發長征的歷史。陳列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 中央紅軍長征的背景;第二部分 中共中央秘密準備戰略轉移;第三部分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集結于都;第四部分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夜渡于都河出發長征;第五部分 永遠的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所獲榮譽

2021年8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3] 
2023年9月,入選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