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研究院院士

鎖定
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華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1948年3月,選舉確定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 
中文名
中央研究院院士
設立時間
1948年3月
屬    性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沿革

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為一體的國家科學研究院,直隸於南京國民政府,與教育部平行,代表中國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其在建院之初曾在體制上試圖模仿法國皇家科學院和蘇聯國家科學院 [1] 
1946年10月20至22日,中央研究院在南京召開了第二屆第三次年會,討論了一系列有關院士制度的具體問題 [1] 
1947年4月,形成《院士選舉規程草案》,並以通信投票的方式選出15名第一次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委員:數理組(吳有訓茅以升、吳學周、謝家榮、凌鴻勳);(生物組)王家楫、羅宗洛、林可勝、汪敬熙、秉志;(人文組)胡適、傅斯年、王世傑、陶孟和、李濟。之後便進入第一次院士選舉的正式籌備工作:擬定候選人評議員名單、提出院士候選人名單、批准《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規程》 [1] 
1947年5月16日,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在全國展開。正式提名結束後,選舉籌備會於8月27日至10月13日連續召開了四次會議,按照《選舉規程》對各方提名進行嚴格的初審,結果在所提的510人中,刪掉了108人,將剩餘的402人再提交給評議會 [1] 
1947年10月15日至17日,評議會第四次年會召開,審議402人的大名單,最終議決150名院士候選人。《選舉規程》曾對院士的選舉資格作出規定:其一,對所習的專業有特殊著作發明或貢獻;其二,專業學術機關領導或主持在五年以上,成績卓著。二者符合其一,即可當選院士。而候選人的學術水平,則是評議會尤其要考察的 [1] 
1948年3月25日至28日,召開的評議會第五次年會,經過分組審查、一次普選(67人)和四次補選(11+1+1+1),最終確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屆院士。而所有的候選人必須經過4/5投同意票才可當選,即25名評議員中需要得到20名評議員的票 [1] 
1949年,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垮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研究院等舊機構被徹底拋棄或改造,院士制度就此作廢。

中央研究院院士院士名單

中央研究院院士數理組院士28人

姜立夫(1890.7.4-1978.2.3),數學家。
許寶騄(1910.9.1-1970.12.18),數學家。
陳省身(1911.10.28-2004.12.3),數學家。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數學家。
蘇步青(1902.9.23-2003.3.17),數學家。
吳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學家。
吳有訓(1897.4.26-1977.11.30),物理學家。
李書華(1889.2.10-1979.7.5),物理學家。
葉企孫(1898.7.16-1977.1.13),物理學家。
趙忠堯(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學家。
嚴濟慈(1901.1.23-1996.11.2),物理學家。
饒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學家。
吳憲(1893.11.24-1959.8.8),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
吳學周(1902.9.20-1983.10.31),物理化學家。
莊長恭(1894.12.25-1962.2.15),有機化學家。
曾昭掄(1899.5.25-1967.12.8),化學家。
朱家驊(1893.5.30-1963.1.3),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地質學家。
翁文灝( 1889.7.26-1971.1.27),地質學家。
黃汲清(1904.3.30-1995.3.22),地質學家。
楊鍾健(1897.6.1-1979.1.15),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地質學家。
謝家榮(1903.9.7-1966.8.14),地質學家、礦牀學家。
竺可楨(1890.3.7-1974.2.7),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
周仁(1892.8.5-1973.12.3),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
侯德榜(1890.8.9-1974.8.26),化學家。
茅以升(1896.1.9-1989.11.12),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
凌鴻勳(1894.4.15-1981.8.15),土木、鐵路工程專家。
薩本棟(1902.7.24-1949.1.31),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物組院士25人

王家楫(1898.5.5-1976.12.19),動物學家。
伍獻文(1900.3.15-1985.4.3),動物學家,魚類學家,線蟲學家。
貝時璋(1903.10.10-2009.10.29),實驗生物學家,細胞生物學家。
秉志(1886.4.9-1965.2.21),動物學家。
陳楨(1894.3.12-1957.11.15),動物學家,遺傳學家。
童第周(1902.5.28-1979.3.30),實驗胚胎學家。
胡先驌(1894.5.24-1968.7.16),植物學家。
殷宏章(1908.10.1-1992.11.30),植物生理學家。
張景鉞(1895.10.29-1975.4.24),植物形態學家。
錢崇澍(1883.11.11-1965.12.28),植物學家。
戴芳瀾(1893.5.4 -1973.1.3),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
羅宗洛(1898.8.2-1978.10.26),植物生理學家。
李宗恩 [2-3]  (1894.9.10-1962),熱帶病學醫學家。
袁貽瑾(1899.10.30-2003.3.22),醫學家。
張孝騫(1897.12.28-1987.8.8),內科專家、醫學家。
陳克恢(1898.2.26-1988.12.12),藥理學家。
吳定良(1893.1.5-1969.3.24),人類學家。
汪敬熙(1893.7.7-1968.6.30),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林可勝(1897.10.15-1969.7.8),生理學家。
湯佩松(1903.11.12-2001.9.6),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
馮德培(1907.2.20-1995.4.10),生理學家、神經生物學家。
蔡翹(1897.10.11-1990.7.29),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
李先聞(1902.10.10-1976.7.4),細胞遺傳學家,作物育種學家。
俞大紱(1901.2.19-1993.5.15),植物病理學家,農業微生物學家。
鄧叔羣(1902.12.12 -1970.5.1),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森林學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文組院士28人

吳敬恆(1865.3.25-1953.10.30),政治學家、教育家。
金嶽霖(1895.7.14-1984.10.19),哲學家,邏輯學家。
湯用彤(1893.8.4-1964.5.1),哲學史家、佛教史家。
馮友蘭(1895.12.4-1990.11.26),哲學家。
餘嘉錫(1884.2.9-1955.1.23),語言學家,目錄學家,古文獻學家。
胡適(1891.12.17-1962.2.24),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
張元濟(1867.10.25-1959.8.14),出版家。
楊樹達(1885.6.1-1956.2.14),中國語言文字學家。
柳詒徵(1880.2.5-1956.2.3),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
陳垣(1880.11.12-1971.6.21),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
陳寅恪(1890.7.3-1969.10.7),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顧頡剛(1893.5.8-1980.12.25),歷史學家,民俗學家。
李方桂(1902.8.20-1987.8.21),語言學家。
趙元任(1892.11.3-1982.2.25),語言學家。
李濟(1896.7.12-1979.8.1),人類學家、考古學家。
梁思永(1904.11.13-1954.4.2),人類學家、考古學家。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文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董作賓(1895.3.20-1963.11.23),甲骨學家、古史學家。
梁思成(1901.4.20-1972.1.9),建築學家。
王世傑(1891.3.10-1981.4.21),法學家。
王寵惠(1881.10.10-1958.3.15),政治學家,法學家。
周鯁生(1889.3.6-1971.4.20),法學家。
錢端升(1900.2.25-1990.1.21),政治學家,法學家。
蕭公權(1897.11.29-1981.11.4),政治學家。
馬寅初(1882.6.24-1982.5.10),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陳達(1892.4.4-1975.1.16),社會學家、人口學家。
陶孟和(1887.11.5-1960.4.17),社會學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