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大學舊址

鎖定
中央大學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2號,其前身是三江師範學堂,民國十七年(1928年)五月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2]  [4] 
中央大學舊址包括:南大門、大禮堂、老圖書館(孟芳圖書館)、科學館(健雄院)、中大院(生物館)、體育館、金陵院(牙科大樓、附屬牙科醫院)、工藝實習場、梅庵、六朝松。舊址上現存的中央大學及其前身的各建築遺存是清末民初及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兩個階段形成的。前期校園建築呈圍合封閉形態,反映了清末學習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等學府所引入的西方折中主義建築形態,這種格局還殘存在東大操場周圍的建築關係中;後期校園建築另闢新徑,強調軸線對稱,以南大門至禮堂為軸線,左右對稱佈局,建築悉採用簡化了的西洋古典復興形式,用柱式,山花等構圖,貼近功能需求,體育館、科學館、牙科醫院,圖書館等代表了當時東亞校園建築的前沿水平。 [2]  [5] 
2006年5月25日,中央大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中央大學舊址
外文名
Site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2號
所處時代
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6-0932-5-05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央大學舊址歷史沿革

早在明洪武十四年(148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在此處設立當時的最高學府一國子監。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末期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在明國子監舊址創建了三江師範學堂,後多次分合更名。 [3] 
民國七年(1918年),工藝實習場建成。 [4] 
民國十年(1921年)6月,建立了國立東南大學,是南京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 [3]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圖書館與體育館同時舉行奠基典禮。
民國十三年(1924年),圖書館建成,科學館。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國立東南大學改名國立中央大學。 [3] 
民國十六年(1927年),科學館落成。
民國十八年(1929年),生物館建成。
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28日,大禮堂動工興建。
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大禮堂竣工。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圖書館進行了擴建。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金陵院(牙科大樓、附屬牙科醫院)建成。 [4] 
1952年10月,全國商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在中央大學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
1988年以後,南京工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 [3] 

中央大學舊址建築格局

中央大學舊址內大部分建築都是在民國十年(1921年)其前身東南大學成立後建造的。其建設思想受到西方建築史上折中主義復古思潮的影響,用古典建築式樣的建築外形活配現代教育空間。校舍建築羣按照建築師韋爾遜擬定的以四牌樓為中心,向周圍輻射的規劃方案建造,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科學館等建築相繼落成。民國十六年(1927年)對已有建築進行了維修改造,新建了校園南大門,大禮堂、生物館,牙科醫院等建築,已有建築和新建建築錯落有序,基本呈對稱佈局,從南大門至大禮堂形成一條中軸線,各建築物依次在軸線兩側排布。其中著名建築南大門、大禮堂,圖書館等風格基本一致,採用經過一定簡化的西方古典建築式樣的外形而使用現代材料和技術,愛奧尼克柱式運用普遍,具有造型別致、比例嚴謹、裝飾精美、氣勢莊嚴的特點,形成了整體統一且個性鮮明的校園空間。 [5] 

中央大學舊址主要建築

中央大學舊址南大門

東南大學南大門 東南大學南大門
南大門現為東南大學正門,它是校園的主要出入口。門樓由楊廷寶設計,由三開間的四組方柱和梁枋組成,外形採用簡化的西方古典建築式樣,簡潔大方。 [3] 

中央大學舊址大禮堂

大禮堂現為東南大學大禮堂,位於東南大學校園中央,與南大門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大禮堂佔地面積2026平方米,建築面積432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共三層,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式建築風格。正門朝南,門廳立面上部為四根奧尼亞式的列柱。大禮堂頂部為鋼結構穹隆頂,高34米,外部如球體狀,用青鋼薄板覆蓋,自然鏽蝕的銅綠形成一層保護膜,在灰白色的建築主體映襯下,顯得分外耀眼。球體頂部建有八邊形採光窗。大禮堂內設有三層觀眾席,2300個座位;觀眾廳南面為寬大的門廳,北部為巨型講台。廳外部四周有水磨石迴廊。這座矗立在校園中心的大禮堂,以其雄偉莊嚴和別具一格的造型,在眾多的校園建築中獨具特色,成為校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3] 
大禮堂

中央大學舊址老圖書館

老圖書館在大禮堂的西南部,由外國人帕斯卡爾(Jousseme Pascal)設計,以齊燮元之父齊孟芳之名,命名為“孟芳圖書館”,並請張謇題寫館名。圖書館平面呈倒“T”字形,地上2層,局部地下1層,正中為主要入口門廳,前部兩層為辦公和閲覽室,後部為書庫。內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採用標準的愛奧尼亞式柱廊、山花、檐部等西方古典形式構圖,並用仿石材構造的水刷石粉面,整個建築造型十分嚴謹,比例勻稱,細部裝飾精美,是南京地區最為地道的羅馬愛奧尼亞式建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0月進行了擴建。擴建工程由基泰工程司關頌聲、朱彬、楊廷寶三位建築師設計,張裕泰營造廠承建,總建築面積3813平方米,其中擴建面積1305平方米。在原館兩側加建閲覽室,背後擴建書庫,使平面呈“日”字形,留有內部小院兩個,以利通風采光。擴建設計注意新舊建築風格協調統一。 [4] 
圖書館

中央大學舊址生物館

生物館在大禮堂的東南部,由李宗侃建築師設計,上海金祥記營造廠承建。佔地面積1350平方米,建築面積4049平方米(包括1957年由楊廷寶設計後加建的兩翼繪圖教室面積)。立面造型與圖書館相似。坐北朝南,正面為愛奧尼亞柱式門廊,門廊上部牆面裝飾有史前恐龍圖案。 [4] 

中央大學舊址科學館

科學館佔地面積1748平方米,建築面積5343平方米。上海東南建築公司設計,三合興營造廠承建。磚木結構,中部四層,兩翼三層,地下室一層。坡屋頂,屋頂建有老虎窗。入口處建有高大雨篷,雨篷用西方古典風格的立柱支撐。大門為拱券形,大樓中部設有東西向的內廊。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健雄院,以紀念著名華裔美籍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 [4] 
科學館(健雄院)

中央大學舊址金陵院

金陵院在校園的東北角,坐西朝東。由基泰工程司楊廷寶設計,三合興營造廠承建。採用磚牆承重,混凝土梁板結構,高三層,平面為“T”字形,佔地面積1189平方米,建築面積3566平方米,主要入口處朝東,建有寬大的門套,內部主要為教室、實驗室和牙科診療室。整幢建築物造型簡潔,美觀實用。 [4] 

中央大學舊址體育館

體育館位於校園西北角,大操場的西側。磚木結構,高三層,坐西朝東,南北對稱。鋼組合屋架,木樓地板。佔地面積1185.16平方米,建築面積2316.92平方米。入口處門廊採用西方古典柱式。屋面為紅色鐵皮覆蓋。 [4] 
體育館

中央大學舊址工藝實習場

工藝實習場位於大操場的北側。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高二層,面闊十二開間,進深三間,東西對稱。平屋頂,牆壁用明代城牆磚砌造。西門楣上刻有“工藝實習場”五個楷書繁體字。在這幢房屋的西南角牆壁上,鑲嵌有一塊石碑,上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工場立礎紀念民國七年十月建”二十一個楷書繁體字樣。 [4] 

中央大學舊址保護措施

1991年,中央大學舊址建築羣被原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 [2] 
1992年3月,中央大學舊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 
2002年10月,中央大學舊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中央大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6年9月,中央大學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保護碑 保護碑
中央大學舊址保護範圍包括東、西兩部分,東側部分沿中央大學時期留存至今的主要建築與空間邊界劃定,包含中央大學時期主要軸線空間及重要建築一大禮堂、金陵院、健雄院、老圖書館、中大院、南大門及主幹道兩側大草坪的整個區域。西側部分呈“T”字形,包括梅庵、六朝松、工藝實習場、體育館及之間的綠地。
現有建設控制地帶為現狀校園核心區及南師附小校園範圍,北至北京東路,東至成賢街,南至學府路,西至進香河路。 [2] 

中央大學舊址旅遊信息

中央大學舊址地理位置

中央大學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2號。 [4] 

中央大學舊址交通路線

南京地鐵3號線、4號線—雞鳴寺站。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1-08]
  • 2.    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著. 中央大學舊址建築遺產研究[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22.05:81.
  • 3.    國家文物局編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5卷 第6批[M]. 北京:文物出版社:114-115.
  • 4.    李朝潤主編. 玄武新志[M].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6.06:193-196.
  • 5.    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叢書主編;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本卷編著.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第1卷[M].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6.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