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

鎖定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是唐代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
作    者
韓愈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作品原文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
公諱郱,字某,雍王繪之後,王孫道明,唐初以屬封淮陽王,又追王其祖父,曰雍王、長平王。淮陽王生景融,景融親益疏,不王;生務該,務該生思一,思一生岌。比四世,官不過縣令州佐,然益讀書為行,為士大夫家。
岌為蜀州晉原尉,生公,未晬以卒,無家,母抱置之姑氏以去,姑憐而食之。至五六歲,自問知本末,因不復與羣兒戲,常默默獨處,曰:“吾獨無父母,不力學問自立,不名為人!”年十四五,能間記《論語》《尚書》《毛詩》《左氏》《文選》,凡百餘萬言,凜然殊異,姑氏子弟莫敢為敵。浸傳之聞諸父,諸父泣曰:“吾兄尚有子耶?”迎歸而坐門之,應對橫從無難。諸父悲喜,顧語羣子弟曰:“吾為汝得師。”於是縱學無不觀。
以朝邑員外尉選,魯公真卿第其所試文上等,擢為同官正尉,曰:“文如李尉,乃可望此。”其後比以書判拔萃,選為萬年尉,為華州錄事參軍。爭事於刺史,去官,為陸渾令。河南尹鄭餘慶薦之朝,拜南鄭令。尹家奴以書抵縣請事,公走府出其書,投之尹前。尹慚其庭中人曰:“令辱我,令辱我!”且曰:“令退!”遂怨之。拾掇三年,無所得。拜宗正丞。宰相以文理白為資州刺史,公喜曰:“吾將有為也!”讒宰相者言之上曰:“是與其故,故得用。”改拜陝府左司馬,公又喜曰:“是官無所職,吾其不以吏事受責死矣!”長慶元年正月丙辰,以疾卒,春秋七十三。
公內外行完,潔白奮厲,再成有家,士大夫談之。夫人博陵崔氏,朝邑令友之之女,其曾伯父玄暐,有功中宗時。夫人高明,遇子婦有節法,進見侍側肅如也。七男三女:邠為澄城主簿;其嫡激,鄜城令;放,芮城尉;漢,監察御史;滻、滉、潘,皆進士。及公之存,內外孫十有五人。五月庚申,葬華陰縣東若干裏。漢,韓氏婿也。故予與為銘。其詞曰:
愈下而微,既極復飛,其自公始。公多孫子,將復廟祀。 [1]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卒後諡“文”,世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韓孟”。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3925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