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風俗辭典

鎖定
《中國風俗辭典》是1990年1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典類工具書。 [1] 
《中國風俗辭典》共收詞目12157條,包括十九大類:總類,歲時·節日類,婚姻類,生育類,壽誕類,民間醫藥類,喪葬類,交際·禮儀類,服飾類,飲食類,居住類,器用類,交通類,生產·職業類,民間工藝類,宗族·社會類,娛樂類,信仰·祭祀類,巫ト·禁忌類。 [1] 
中文名
中國風俗辭典
作    者
葉大兵、烏丙安主編
類    別
辭典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0年1月
頁    數
911 頁
定    價
36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7532600955
字    數
2608000

中國風俗辭典成書過程

中國風俗辭典編寫背景

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標誌。風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各民族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它一經形成,便強有力地影響各民族的一切方面。因此,風俗不僅影響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整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仍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1]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悠久,國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事象浩如煙海,傳統深厚,並各具特色。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華民族絢麗多采的風俗,在世界風俗史上不可否認地佔有重要的地位。為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的民俗學體系,為了向全民族、全社會進行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教育,推動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偉大事業,從中國風俗研究的過去和現狀出發,編纂一部全面反映中國各民族的風俗的中型專科辭典,是很必要的。 [1] 

中國風俗辭典出版工作

1990年1月,《中國風俗辭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1] 
《中國風俗辭典》出版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徐福榮
江小鐸
參考資料: [1] 

中國風俗辭典內容説明

《中國風俗辭典》共收詞目12157條,包括十九大類:總類,歲時·節日類,婚姻類,生育類,壽誕類,民間醫藥類,喪葬類,交際·禮儀類,服飾類,飲食類,居住類,器用類,交通類,生產·職業類,民間工藝類,宗族·社會類,娛樂類,信仰·祭祀類,巫ト·禁忌類。 [1] 
《中國風俗辭典》主要選收中國古今各民族富有特點的風俗事象和風俗活動,並酌收一些常見的、含有風俗意義的詞語。該辭典所收詞目的名稱,有一事數名或一詞數譯(指少數民族風俗詞語)者,酌採其中較常見的為正條,其他或列為參見條,或不予收列。 [1] 

中國風俗辭典書籍目錄

《中國風俗辭典》總目錄
目錄
頁數
凡例
1
詞目表
1-93
正文
1-811
附錄
(1)中國各民族主要傳統節日一覽表
(2)漢族親族稱謂表
(3)本辭典主要參考資料
812-835
812-828
829-831
832-835
總詞目筆畫索引
836-911
參考資料: [1] 

中國風俗辭典編寫特點

  • 門類俱全,收詞系統精當
該辭典在收詞時,編纂者首先確定的一個原則是隻收中華各民族的風俗事象(包括風俗物)詞語,不屬風俗的詞一概不收。堅持這一標準收詞,就將非中國的、非風俗的詞語排除在外,從而保證中國風俗的特色。其次,只收中華各民族上下五千年間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主要風俗事象,這是中型專科辭典只收基本詞和常見常用的派生詞這一原則在該辭典中的具體化。 [2] 
收詞工作展開後,主編、副主編在廣泛發動中國各地的撰稿人從古今典籍、論著、地方誌民俗學、民族學田野調查資料中搜集到的大量詞目的基礎上,挑選出各民族的各類主要風俗詞目入典,而且必須是富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另外對於流傳於不同地區、具有不同名稱的同一風俗事象,擇其流傳最為廣泛的名稱為該風俗事象的正條詞目,收詞工作經過了“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多次反覆,大體上堅持了上述原則。再次,除“總類”之外,將各類風俗詞目歸到18大類之中,同時對各大類確定了內部分類,目的在於檢查所收詞目是否系統,是否有缺漏重複,是否大體平衡。以“服飾類”為例,下面又分頭飾、面飾、頸飾、臂飾、腕飾、手飾、足飾、上衣、下服等類。以歲時·節日類為例,下分歲時和節日兩類,節日類可分為民族節日、宗教節日、紀念節日等小類。總之,由於確定了各門類的收詞範圍,明確提出了收與不收的界線,從而保證該辭典各門類收詞的大體平衡,達到門類俱全、收詞系統精當的基本要求。 [2] 
  • 釋文資料翔實,內容豐富
該辭典的編纂者從一開始就抱着甘為人梯、立志填補國內空白的態度,下決心要編出一部集中華各民族古今主要風俗之大成的辭書,以傳之中外,傳之後代,為移風易俗、改革開放服務。因此在編寫詞條時,態度嚴謹,根據編纂體例的要求,從浩如煙海的古代風俗文獻和自己長期進行田野調查所得成果中爬梳整理,用第一手的最可靠的資料來編寫詞條。對釋文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均一一仔細核對原著、原文。對風俗事象條目釋文的撰寫,強調要抓住時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傳承性、全民性(社會性)等風俗基本特徵。由於在釋文時把握了風俗的基本特徵,從而使該辭典釋文有別於同類辭書。做到豐富的知識性和嚴格的科學性的有機統一。 [2] 
  • 追根溯源,深入淺出
要編好一部中型專科辭典,在釋義上,要儘可能簡明扼要地追根溯源,應選擇最典型的、出現最早的文獻資料,但不能引證過多,擇其要者足矣;並且敍述其由來演変時,儘可能用現代語言,概括介紹,力求深入淺出。風俗作為一種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現象,均有其時代性和傳承性。風俗的這兩個特徵,要求在釋文中儘可能指明共由來和演變。具體撰寫條目時,如文獻有確實記載的,則指明該尺俗的最早記載見諸某典籍,並儘可能引用原文;對於只見諸文人筆記、小説或某地方誌的,亦儘可能指明出處,對於既無文獻記載,也未見諸地方誌等文獻記載,而是經考古發掘發現的,則介紹見諸某朝代文物或文物圖案;對於無上述三種資科根據的,但當地民間有世代相傳的風俗故事的,則在釋文中略作交代,提供線索;對於文獻記載、地方誌記載、考古發現與民間風俗故事説法不盡一致的,則採用幾説並存;對於古人、近現代學者研究風俗源流演變,説法不一致的,除介紹一般公認的説法外,其他幾説也予以概括提示,以供學者進一步研究參考。該辭典編纂者儘可能對一些歷史流傳久遠的主要風俗在行文中予以追根溯源,同時考慮到普及與提高兩方面讀者的需要,儘可能簡明扼要地介紹,力求深入淺出。 [2] 
  • 圖文並茂,雅俗共賞
對於一部專科辭典來説,如何做到圖文並茂,雅俗共賞,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因為廣大讀者不僅想從辭典中瞭解知識,掌握信息,而且要求得到美的享受。該辭典精選了彩圖70餘輻,在正文前配了16頁彩色插頁,其中有北方貼春聯、鬧元宵,廣州花市,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西北信仰伊斯蘭數的民族過開齋節,南方的燈綵、燈板龍、温州珠囤,寧波花轎、沼興女兒酒等等。這些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精美彩圖,給人以美的享受。500餘幅插圖,絕大部分是請擅長風俗畫的美術工作者畫的線條畫,還有不少採用了出土文物的圖片。 [2] 
  • 編排新穎,檢索便利
這部中型偏大的專科辭典如果採用分類編排,因為各個類收詞很多,分類十分困難,編纂者的分類體系不能一下子為讀者所掌握,查檢時不方便;但如果單純採用筆畫編排法,讀者要想按大類系統閲讀也不可能。考慮到該辭典的特殊性,編纂者與出版社共同進行多次探討後,決定採用分類與筆畫相結合的編排方法,即先將詞條按大類歸類,每一大類內的詞目再按筆畫編排。讀者要了解某一方面風俗的概貌,只要查找相應的大類即可。如要了解中國各民族古今婚俗,只要查閲“婚姻類”即可。此外,為了方便對風俗分類不熟悉的一般讀者查檢,書後又附有《總詞目筆畫索引》。 [2] 

中國風俗辭典編寫人員

《中國風俗辭典》編輯委員會
主編
葉大兵、烏丙安
副主編
王文寶、李暉、秦家華、陳勤建
編委
王文寶、韋廉舟、烏丙安、葉大兵、葉春生、龍海青、過偉、曲彥斌、任聘、任嘉禾、許英國、李暉、李萬鵬、呂洪年、李慧芳、楊祖希、餘悦、何耀華、宋德胤、陳伯君、陳勤建、張餘、張定亞、張紫晨、季智慧、範玉梅、範宏貴、柯楊、胡起望、項春松、莫高、秦家華、顧道馨、徐福榮、高國藩、曹廣志、郭子升、蔡家麒
參考資料: [1] 

中國風俗辭典作者簡介

葉大兵,1928年生,浙江温州人。民俗學家。編著有《世界風情錄》(1982)、《中國百戲史話》(1985)、《中國少數民族婚俗》等。 [3] 
烏丙安,1929年11月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北京師範大學民間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系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從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研究與教學40多年。 [4] 
參考資料
  • 1.    葉大兵、烏丙安主編.中國風俗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01:版權頁、前言頁、凡例頁、目錄頁
  • 2.    江鷹.《中國風俗辭典》的編纂特色[J].辭書研究,1992,(第4期).
  • 3.    姜彬主編.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06:第1004頁
  • 4.    鍾德濤、邱揚品主編.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典 第2輯.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03: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