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風

(中國風格、中國流行風尚)

鎖定
中國風,即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藴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
近年來,中國風被廣泛應用於流行文化領域,如音樂、服飾、電影、廣告等。
中文名
中國風
外文名
Chinoiserie
風格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
全    稱
中國風格
應用領域
流行文化領域

中國風發展歷史

歐洲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時曾長時間流行“中國熱”,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對中國風(Chinoiserie)的狂熱追逐曾經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時尚。1700年,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裏舉行盛大的舞會時曾身着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裏出場,使得全場頓時發出一片驚歎聲。這種中國風尚體現 在當時整個歐洲社會中,並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受中國風影響的洛可可風格與中國式園林亦在歐洲各國王室流行。歐洲的中國風尚在18世紀中葉時達到頂峯,直到19世紀以來才消退。

中國風中國風歌曲

中國風詞曲來源

中國風主要以古漢語文言文或詩詞為主要辭藻風格。有了這個標準,就能夠排除掉某些歌曲不屬於中國風。如陶喆的《月亮代表誰的心》,歌曲很美,改寫帶給人無限驚喜,但由於辭賦使用現代文色彩,只能被定位為一首R&B式的改唱歌曲。
類似的例子還有香港的衞蘭改唱《今夜你不會來》,很成功,但是由於其辭賦風格以現代語為主,應該歸入R&B風格。
無論如何,中國風對辭賦的要求應該是越高越好,古今參夾某種程度上也是考慮了兩大原因。一、市場需要的原因;二、旋律的改變,讓詞沒有一定的格式規律,這個也是現代文參進的客觀原因。但作為一種屬於中國的樂種,讓國外翹首的樂種,從音樂的角度説,要繼承和延續蘇東坡、柳永……等詞人在辭賦上的藝術精神追求。有了這點抱負和追求,古今結合還是完全回到古老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了。

中國風基本簡介

中國風歌曲,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國古代一些典故作為創作背景,用現代的音樂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樣 [1]  。曲風偏向傳統的東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東方樂器,通曲音調婉轉,迴環,有一種傳統東方的美感。周杰倫的《東風破》是現代流行中國風與古典中國風的分水嶺,因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標準,是融合古典曲風與西洋曲風的產物。其他之前產生的作品,還是一種近似古風形態,一種探索懷舊的嘗試(如《後窗》、《十面埋伏》、《雙截棍》等) ;中國風詞風注重語言的簡潔,精煉及語境的意用,用一些詩詞文的化用,通過漢語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來以表現曲的意境,如《公公偏頭痛》、《紅塵客棧》等。
1. 中國風的音樂多采用“宮調式”的主旋律。(五音調式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五音的名稱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西方音樂中的“do re mi sol la”(中國古典音樂中沒有“fa si”音),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
2. 在音樂的編曲上大量運用中國樂器:如古箏、簫、琵琶……
3. 唱腔上運用了中國民歌或戲曲方式。
4. 題材上運用了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説故事。
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曲風。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於純粹中國風的歌曲。
中國風讓歌曲創作的範圍一下子拓展開來,作為音樂創作者,可以不只停留在現代人的情感基礎上,而是積極努力的去學習歷史,學習中國文化,把我們的國粹一一挖掘出來,表現 在大眾傳播的歌曲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方向。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箇中國風。它給人一種感受:聽到樂曲就會聯想到中國特色, 中國元素,中國味道。這些東西深深打動着我們。我們愛並喜歡着, 喜歡着那一首首“攙雜”着京劇、黃梅戲,古箏、琵琶, 笛的中國風。昨 天, 它們似乎剛剛離我們遠去;今晨一覺醒來, 又彷彿赫然站立我們身邊……

中國風發展歷史

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的。中國沒有經歷過西方的大工業時代,也沒有一個文藝復興時期,因而中國的音樂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着農業時代的原始形態。這恰恰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作曲家與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擁有廣闊而豐厚的未開墾的處女地。因此,前輩作曲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視對中國民間音樂的開掘和研究,儘管各自的途徑和方式大不相同。蕭友梅、黃自等前輩,就曾倡導用民歌的素材來創作外來形式的器樂音樂。肖友梅先生所説的“從舊樂及民樂中搜集素材,作為創造新國樂的基礎”,就是這個意思。馬可根據一組陝北民歌創作了《陝北組曲》,冼星海以五首中國民歌為素材在蘇聯完成了管絃樂《中國狂想曲》。與此同時,另一些從歐洲、日本回國的作曲家,如馬思聰、丁善德、譚小麟、鄭志聲、江文也等,也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民歌旋律同西方作曲技法的結合。江文也的《台灣舞曲》不僅在和聲方面,同時也在節奏組織和管絃樂配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探索,為後來中國民族交響音樂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經驗。
交響音樂(這裏指的是用交響樂隊演奏的各種形式和體裁的器樂音樂)是伴隨歐洲工業革命產生和發展的西方現代文明的精華。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偉大創造,它已經成為西方音樂中表現力最豐富,適應性最廣泛的音樂藝術形式。在同世界各民族獨特的傳統音樂相融合的過程中,又產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會生活,表現不同民族心理素質的風格多樣的交響音樂作品,併成為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所説的包括交響音樂在內的歐洲專業音樂,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地理疆域產生的人類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蓋地球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極其豐富的音樂遺產。歐洲專業音樂是從西方宗教音樂發端而以嚴格的節拍記譜法和統一的和聲理論為基礎的,它一方面拓展了音樂的多聲部張力,完善了音樂的邏輯性結構,另一方面卻使旋律、音色和節奏的發展以及音樂的個體表現力受到了制約。而這些方面,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則有着西方專業音樂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神韻和豐富積澱。這些未被現代文明異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恆生命力的燦爛音樂遺產向我們展示了無比廣闊的藝術創造天地。“中國風”的宗旨,就是以交響音樂這種開放的藝術形式,作為聯結東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間差的橋樑,作為聯結古代與現代不同時代審美需求時間差的橋樑,使中國傳統音樂打開同世界文化隔絕,同現實生活隔絕的封閉狀態,從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匯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取得開放性發展。
一首農民歌曲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範
關於民族傳統音樂的藝術價值,許多大師有極其精闢的論述。引用了兩句話:一是郭沫若的名言“風的價值高於雅,雅高於頌”。另一句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説的:“一首農民歌曲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範,它足以同巴赫的賦格曲或莫扎特的奏鳴曲樂章相媲美。”巴托克在這裏充分肯定了民歌的藝術價值。
實施《中國風》計劃,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的。
這時,隨着全球政治兩極體系的瓦解和冷戰的結束,隨着亞洲經濟的崛起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東西方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差別急劇縮小。同時, 西方文化由高度生產力而形成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隨經濟發展而日漸復興的東方文化的猛烈衝擊。中國古老的精神文明,正以浴火再生之勢,醖釀着下個世紀的蓬勃發展。
這時,中國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不僅再是單向從西方吸收,中國需要世界文化,要“洋為中用”,世界也需要中國文化,需要“中為洋用”。
然而,這時,我們卻發現,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了解,遠不及我們對西方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即使是在號稱“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美國,我所看到的事實是,不要説音樂會和廣播、電視這些公眾媒介,就是在專門蒐集非歐音樂的資料館和研究所裏,中國傳統音樂的比重甚至不如日本、非洲、印度和南太平洋地區。
同時, 我們還發現,我們的交響音樂創作雖然已經從最簡單的結構方式跨入了最複雜的序列體系,但我們卻未曾系統地把我們中國原生音樂精華通過藝術音樂的形式介紹給當今世界。這一方面是由於歷史上戰爭、政治運動和各種思潮的影響而被耽擱。一方面也由於在此之前,我們自身的思想,藝術條件尚未成熟。
中國風迅速走上國際樂壇,是隨着東方文明的復興而成為現實的。但是,我們豐富的傳統音樂遺產還遠遠未被世界所認識。這首先需要我們的專業作曲家正視這個現實,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而我們對這件工作的意義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藝復興運動,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藝術相互融合為基礎的。中國藝術家為重構自己民族的新音樂文化,在洋為中用的路上已經苦苦探索了整整一個世紀。這個世紀,該是我們沿着中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時代了。

中國風近似歌曲

東風破》:是中國風歌曲類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首標準的中國小調歌曲,是最標準最完整的中國風歌曲代表作,渾然天成的旋律,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詞風,彷彿真有首宋朝傳世的詞牌叫《東風破》。中國風在周杰倫詮釋下已獨具特色!仿古小調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復古的曲風,聽來讓人容易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
發如雪》:歌中演繹中國傳統色彩是短詩,繼續走五音宮調路線,延續了《東風破》中式古典的哀怨婉約,RAP兒話音的加入使音樂層次更豐富。
千里之外》: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是誰為塵世灰暗的色調鋪上了一層面紗,讓我們看不清世間的風雨?那沾滿露水的風鈴依舊發出響亮的碰撞聲,卻沒有了年少時的清脆,那份熾熱,都如秋風般蕭瑟的逝去。淒涼婉轉的意境,而感傷卻不頹廢的淡淡憂傷更是絕妙,一曲終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青花瓷》:宛然一出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雲萌動之間依稀可見伊人白衣素袂裙帶紛飛。
蘭亭序》:因典於書聖王羲之的名作,很細膩,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滄桑與無奈。
煙花易冷》:描述的是皇家將領與其所傾慕之女子間的愛情,很悽美。
皮影戲》:時而文言,時而詼諧,周杰倫則將文字裏表現的幽默化成音樂,那卡西節奏與古典的中國風趣味結合,再加上嘻哈融合中國的五聲音階和京劇唱法,以及類似聖歌的電子琴彈奏,令人聽起來出神入化。
後窗》:這是一首較早的中國風歌曲,其中民族樂器的使用後來的華語樂壇很具指導意義,整首歌曲詞絕曲更絕,影響很大。
BELIEF》:雖然取了個洋名字,但卻是有十足的中國古典味道。
長相思》:歌詞不僅有十分哀婉的古典味道,而且還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聲聲慢》作為RAP詞,曲調悠揚,有一種詠歎的感覺。
十面埋伏》:這是首十分有現代感的歌曲,但前奏取材於國樂《十面埋伏》,古典與現代的。
心中的日月》:不斷隱隱約約穿插出現的笛聲與古箏與R&B節奏的自然搭配;
竹林深處》:西藏女聲吟唱、中國鼓聲、笛聲與西方Hip Hop擊掌聲節奏相互呼應
在那遙遠的地方》:不單sample了這首華人耳熟的民謠,當中反覆出現的陶笛聲、揚琴與鋼琴如風般的對話,聽起來就像這些樂器與元素本來就是一體的,沒有什麼東西之分。
蓋世英雄》《在梅邊》《花田錯》:用中國的戲劇與R&B結合,做出具東方特色,但與西方結合得更好,讓西方人也能聽得懂,進而欣賞喜愛的無國界音樂。
卓定濤:遊蕩白居易,浮雲,潑墨成歌

中國風常見唱法

借用R&B唱法
R&B曲風本身就是融合很多種元素的音樂形式,R&B歌手,對於曲風融合,吸收各種音樂元素非常感興趣。R&B因為中國風,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R&B的流行,轉音被大眾接受,而且R&B帶來的是更新的轉音方式,代入中國古旋律,我們的好多國粹級轉音也有了新的市場;另外,R&B本來就是多種樂種結合發展而來的,它的輕鬆,跳躍,Blue,多合性,能夠在中國音樂的情緒上得以最佳結合。
借用其他國家的傳統唱法
這一點是有一定爭議:靈歌,黑人音樂,Rock,Rap都可能成為中國風裏面的元素。中國是現代的中國,所以除了歷史和文化,要藉助外方的新東西,表現新形態。中國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國,不但要做音樂給中國人聽,同時也要做音樂給外國人聽。
中國風成功後,處處跟風的很多。對古風旋律的追求,或者是對歌詞的用“古”的追求現象層出不窮。但是説到底,中國風並非是僅僅融合古樂,或者僅僅用上幾個古詞的大拼盤就算是了。真正的中國風,還是需要對內容的追求,還是需要真正有內涵, 而不是浮於表面的東西。中國風,不是那麼簡單的三個字,而是中國文化的融合,而文化,是沉重的。

中國風中國風廣告

中國風廣告是在廣告創意中融入中國特色的剪紙、京劇臉譜、中國書法、寫意畫、門神等中國元素的廣告。
中國風-廣告海報 中國風-廣告海報
隨着2006年“中國元素國際廣告創意大賽”的創辦,中國風廣告在國內外廣告界引起了極大反響,第一屆就收到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地區的作品,5000多份。
在2007年和2008年結合社會時事發起了分別以“中國元素—奧運精神”和“盛世中國紅”為主題發起了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元素國際廣告創意大賽”。
2009年,在 以“中國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大賽也已經成功舉辦。
伴隨着大賽的開辦和進行在中國廣告界引領了一股風潮,包括長城獎、艾菲廣告獎在內的很多其他廣告節的參賽作品和獲獎作品中運用“中國元素”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風廣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歡迎。

中國風中國風建築

中國風差異

“中國風”(更多人稱為“中式”)建築採用的工藝一般為:手工木藝、木雕、磚雕、 石雕、彩繪等,其工藝及造型十分精美,有的已近乎失傳。祖宗時代裏,“中國風”曾經遍 布神州大地,其風格因南、北、東、西也有一定的差異。
中國風-江南風格建築 中國風-江南風格建築
中國建築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築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築組羣、單體建築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築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鬥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築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後室之分。殷商時已出現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並有四合院佈局。春秋戰國時期更有建築圖傳世。京邑台榭宮室內外樑柱、鬥供上均作裝飾,牆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築日趨成熟,建築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築組羣。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築採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築興盛,商業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 今者尚多,建築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近現代中國建築藝術則在繼承優秀傳統相吸收當今世上建築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髮展,有所創新。

中國風傳承

“中國風”的建築應該能夠做到首先是現代的,然後是中國的。這樣的建築,其存在的生命力將會很強,而且具有延續性和普及性。
中國風 中國風
在討論建築本土化風格時有人不願意用“中國風”這個詞,認為那是“流行”、“風流”和“時髦”的代名詞。其實,“中國風”固然是應運“歐陸風”而產生,但它更重要地是在呼喚着對中國本土“風格”迴歸的探討。
事實上,對於中式風格的追求,建築史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七十年代貝聿銘的北京香山飯店、九十年代上海陸家嘴金貿大廈都成功地探索了中國的民族建築形式。而在今天市場機制下,“中國風”的再次吹起,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開發商、建築師追求本土建築意識的覺醒。以前有人總是批判我們的建築過分西化、照搬照抄,“歐陸風”盛行,終於有人來做中式風格的探討了。

中國風辨析

廣義上,“中國風”的定義不應當只侷限在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等粉牆黛瓦的建築形式上,比如上海的石庫弄就很有中國味兒,天津小洋樓也已經是天津的一種特色建築,甚至哈爾濱的那些俄羅斯的建築,都已屬於中國土生土長的地方建築,成為這些城市獨有的風格。“中國風”的探索需要延伸,不能只侷限於一種類型之上,要形成本土化,不同的地點就應該有不同的內容。“把粉牆黛瓦的民居簡單地搬來搬去恐怕就得鬧笑話”。
中國風 中國風
對“中國風”的認識,要有一個討論的過程。 從開發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三大類型:第一是純粹地模仿,做出來的產品與一、二百年前所做的那些十分相似,這種模仿是有價值的,不少文人墨客喜歡,但它絕對不能多;第二是傳統與現代結合型,在形式上它是純粹傳統的,但在功能上它是現代的;第三是意念上的創新,首先在程式上它是現代的,用現代的材料、結構和現代的理念做出來的,但它又表達着中國常見的習俗和符號,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 “中國風”的建築應該能夠做到首先是現代的,然後是中國的。這樣的建築其存在的生命力將會很強,而且具有延續性和普及性。

中國風中國風茶具

中國風釋義

中國風陶瓷茶具是以中國吉祥圖案、神話傳説、姓氏文化、詩詞歌賦、小説戲劇等為題材,以景德鎮
採風8頭青花福壽圖(中國風茶具) 採風8頭青花福壽圖(中國風茶具)
優質陶瓷為載體,運用歷代精湛的制瓷技藝,創造出的青花、 玲瓏、粉彩、色釉陶瓷茶具,精美的茶具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演繹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瓷質優、造型美、工藝精、品位高的茶具精品,充分彰顯出陶瓷茶具實用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中國風種類

採風8頭青花嬰戲圖(中國風茶具) 採風8頭青花嬰戲圖(中國風茶具)
中國風陶瓷茶具品種繁多、造型優美、裝飾豐富、風格獨特,融入的中國元素具有特有的藝術魅力。從工藝角度劃分有青花、 玲瓏、粉彩、色釉、綜合裝飾等陶瓷茶具,從文化內容劃分有吉祥圖案系列、神話傳説系列、姓氏文化系列、詩詞歌賦系列、小説戲劇系列等古典文化陶瓷茶具。不同的分類方法有助於人們識別陶瓷茶具的特性和製作者傳達的精神文化內涵。

中國風中國風遊戲

在遊戲中融入中國風格、中國藝術、中國美術、中國人物等中國元素。中國風遊戲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在適應全球遊戲發展趨勢的同時又保持自身獨特魅力和風格,把中國風的展現形式融入遊戲創作中。
設計理念:追求水墨韻味,人物服裝造型採用了民族化的設計元素,美術貼圖繪製上採用國畫的手法。
遊戲背景故事:紮根於中國民族文化、歷史題材,把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人物巧妙的融入到整個遊戲場景中,如封神榜3就是以商周文化為背景,結合道教文化,再現商周戰場時期的諸侯混戰。
遊戲場景:取材於中國現實的名山大川,細膩柔和的風格盡顯山水風景的生機秀麗 。
遊戲人物:寫實派畫風展現仙風道骨的修真風範。
遊戲怪物:藝術想象與精巧構思相結合,生動形象,大氣磅礴 。
中國風遊戲,正在不斷的蓬勃發展,國內知名的遊戲公司不斷在推出重量級的中國風遊戲,風格不斷變化,形式也漸趨多樣化,在遊戲產業領域已經蔚然成風。其中以封神榜3為代表,其在遊戲背景,人物,場景,音樂等,完全是中國元素,特別是在遊戲劇情和操作體驗的融合做得很有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