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鐵路

(中國境內的一種交通運輸形式)

鎖定
中國鐵路是中國境內的一種交通運輸形式,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於骨幹地位 [1] 
中國鐵路始建於清朝末年由英國人修建的吳淞鐵路 [27]  2020年《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到2035年,全國鐵路網運營里程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 [3]  截至2023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2]  。全國鐵路複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9.6%和73.8%,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38] 
2023年,鐵路客運高峯日發送旅客突破2000萬人,全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全年和高峯日旅客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2023全年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9.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 [36] 
2023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45億元、同比增長7.5%,投產新線3637公里,其中高鐵2776公里,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9641億元。 [36] 
2024年1月1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每日安排旅客列車11149列、開行貨物列車22264列。 [37] 
2024年4月4日,據中國鐵路消息,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853.6萬人次,創今年以來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41] 
中文名
中國鐵路
外文名
China Railway(CR)
始建時間
清朝末年
基本屬性
基礎設施、交通工具
運營里程
15.9萬公里(截至2023年底) [39] 
鐵路精神
安全優質、興路強國
管理機構
國家鐵路局
運營機構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發展沿革

中國鐵路早期曲折歷程

中國鐵路
中國鐵路(6張)
中國第一條鐵路——上海吳淞鐵路,也是英國商人為自己利益,於1876年不顧清朝政府反對而強行修築的。一個多世紀的中國鐵路史,浸透着國人的鐵路情結,更見證了中國與世界關係變遷以及中國發展的軌跡 [18] 
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八國聯軍攫取中國的鐵路權益。在清政府修建鐵路時期(1876-1911),中國修建鐵路約9400公里。其中,帝國主義直接修建經營的約佔41%;帝國主義通過貸款控制的約佔39%;中國國有鐵路,包括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張鐵路和商辦鐵路及贖回的京漢、廣三等鐵路,僅佔20%左右。
進入民國之後,在國衰民窮、連年戰爭的情況下,中國鐵路狀況一直未得到改變。在南京國民黨政府修建鐵路時期(1928-1948),中國大陸共修建鐵路約1.3萬公里;到1949年,中國可統計的機車有4069台,分別出自9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
新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者施錫祉同志 新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者施錫祉同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年共搶修恢復了8278公里鐵路;到194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共達2.1810萬公里,客貨換算週轉量314.01億噸公里。1952年6月18日,滿洲里至廣州間開行了第一列直達列車,全程4600多公里暢通無阻;到195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2.2876萬公里,客貨換算週轉量達802.24億噸公里。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成功通車 [1] 
從1953年開始,國家進入有計劃發展國民經濟的時期。到1980年鐵路經過了5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到1980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4.9940萬公里,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客貨換算週轉量達7087億噸公里。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國民經濟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屆代表大會指出“鐵路運輸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並提出“北戰大秦,南攻衡廣,中取華東”的鐵路大動脈建設戰略 [4] 

中國鐵路跨越式發展

2003年,鐵道部設計出了“推動中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總戰略,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1萬公里,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到2萬公里以上的遠景規劃;提出在引進國外高速列車先進技術後,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通過高速鐵路核心技術體系的自主創新滿足中國鐵路發展需要的新戰略目標。
2004年1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了中國鐵路網中長期建設目標: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幹線實現客貨分線,複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0%,運輸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2005年1月12日,鐵道部表示,中國鐵路大規模建設已經拉開序幕,建設總投資規模將達5000多億元。
2007年4月18日,中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正式展開,CRH1、CRH2、CRH5等系列動車組大規模上線運行,列車運行時速達200公里/小時。其中京哈、京廣、京滬、膠濟線部分區段時速達到250公里/小時,中國從此進入了高速鐵路時代。貨運方面,在既有提速幹線開行時速120公里/小時、載重5000噸貨運重載列車。通過此次提速,中國鐵路客貨運輸能力分別增長18%和12%。
2008年2月26日,科技部與鐵道部共同簽署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合作協議》。大力推進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推進30噸軸重機車車輛關鍵技術深化研究和樣車研製;推進高速鐵路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長大複雜橋樑、列控系統、牽引供電、30噸軸重重載鐵路道岔、軌枕、扣件、無砟軌道技術及評估監測、新一代客票系統、貨運電子商務系統、運營維護等關鍵技術的研究。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通車 [1] 
與此同時,自2007年4月18日起,在中國鐵路第6次大提速調圖後開行CRH動車組列車(包括G、C、D三種車次類型)。CRH動車組儼然成為中國鐵路最流行的詞語,乘坐CRH動車組出行已成為旅客經由新建鐵路或在主要城市間出行的首選。在主要幹線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動車組、大面積開行5000噸級貨物列車和一大批先進技術裝備投入運用。
2009年12月9日,武廣高鐵試運行成功,於26日正式運營。最高運營速度達到394公里/小時,武漢到廣州3個小時便可到達。武漢至廣州間旅行時間由原來的約11小時縮短到3小時左右,武漢到長沙直達僅需1個小時,長沙到廣州直達僅需2小時。武廣高鐵成為世界上運營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鐵路。而且還是中國第一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鐵線路。
此後,隨着秦沈客運專線、京津城際鐵路、石太客運專線、武廣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滬寧城際鐵路滬杭城際鐵路的開通,大量時速200、250、300、35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已經上線運行,標誌着中國鐵路既有線提速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4] 

中國鐵路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這為中國鐵路建設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指明瞭方向。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地處高寒地區的高鐵線路——哈大高鐵正式通車運營。921公里的哈大高鐵,將東北三省主要城市連為一線,從哈爾濱到大連冬季只需4小時40分鐘。高寒地區冬季時速200公里的“中國速度”,吸引了全世界高度關注的目光。
2014年4月2日6時31分,一列由4台電力機車牽引、編組320輛、總長3971米、滿載3萬噸煤炭的試驗列車,由北同蒲線袁樹林站始發,經過12小時25分、738.4公里的運行,於當日18時56分安全順利到達終點站大秦線柳村南站,3萬噸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鐵路重載列車牽引重量從2萬噸到3萬噸的跨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有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鐵路重載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國鐵路重載運輸發展的新的里程碑。不僅對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鐵路運輸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且推動了中國鐵路重載技術的創新發展,為促進鐵路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4年11月25日,裝載“中國創造”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的中國北車CRH5A型動車組進入“5000公里正線試驗”的最後階段。這是國內首列實現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完全自主創新的高速動車組,標誌着中國高鐵列車核心技術正實現由“國產化”向“自主化”的轉變,中國高鐵列車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將大力提升中國高鐵列車的核心創造能力,夯實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底氣。

中國鐵路“走出去”戰略向世界展示“中國名片”

2009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並且初步設定了三大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網。
事實上,中國鐵路“走出去”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紀70年代的坦贊鐵路。該鐵路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由中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3國合作修建;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6年7月全線完成;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中部的卡皮裏姆波希,全長1860.5公里,是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更是東非交通的大動脈,為贊比亞、馬拉維等內陸國家提供了新的出海通道,成為中非友誼的象徵。
然後便是引起全球轟動的中歐班列。首列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於2011年3月19日成功開行。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此後,成都、鄭州、武漢、蘇州、廣州等城市也陸續開行了去往歐洲的集裝箱班列。據國家海關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2014年8月,泰國執政當局批准了連接中國雲南省的鐵路項目。該項目總成本約為7414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430億元),計劃建設2條高速鐵路,分別是廊開府-馬塔府(總長737公里,計劃投資3925億泰銖),清孔-帕棲(總長655公里,計劃投資3488億泰銖)的鐵路線路
此後,隨着雅萬高鐵、中老高鐵、匈塞鐵路等海外工程的落地實施;馬新高鐵、中泰高鐵等海外項目的陸續推進,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實現了預期目標。據中國鐵路建設機構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中國的鐵路產品。
2018年1月1日,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的標準軌距鐵路——亞吉鐵路商業運營列車正式開始運營。該鐵路是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設而成,全長751.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總投資約40億美元,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建設的第一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建成後,吉布提至亞的斯亞貝巴的運輸時間將從公路運輸的7天降至10個小時。
2018年5月15日,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正式展開主體工程施工。雅萬高鐵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印尼兩國共同推動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雅萬高鐵全長142.3公里,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與萬隆,建成後兩地車程將由未建成時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將有效緩解印尼當地交通壓力、優化當地投資環境。
來自中國鐵路運輸部門的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高鐵“海外版圖”不僅擴展至亞、歐、非、美等五大洲數十個國家,更被外國留學生視為最想帶回家的“中國特產” [4] 
2019年4月9日至13日,第22屆莫斯塔爾博覽會在波黑莫斯塔爾市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中國鐵路首次參展,復興號、中歐班列在展會上精彩亮相,中國“國家名片”吸引大量觀眾駐足,受到廣泛讚譽。 [7] 
2022年9月11日下午,秋日和煦陽光下,汽笛聲聲,一列滿載着造紙設備、造紙添加劑等貨物的中歐班列(中豫號)從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駛出,經二連浩特出境後,駛往俄羅斯烏蘭烏德。首班開行的中歐班列(中豫號)中國鄭州—俄羅斯烏蘭烏德專列共50個集裝箱,由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攜手內蒙古運籌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大指造紙裝備集成工程有限公司組織發車。該條線路的開通為外貿企業穩定出口提供新選擇,進一步發揮了中歐班列對於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促進作用。 [30] 
中國鐵路成功實現3萬噸重載列車試驗運行
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大秦線組織實施的3萬噸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9] 
2014年4月2日6時31分,一列由4台電力機車牽引、編組320輛、總長3971米、滿載3萬噸煤炭的試驗列車,由北同蒲線袁樹林站始發,經過12小時25分、738.4公里的運行,於當日18時56分安全順利到達終點站大秦線柳村南站,3萬噸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鐵路重載列車牽引重量從2萬噸到3萬噸的跨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有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鐵路重載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國鐵路重載運輸發展的新的里程碑。
據瞭解,這次3萬噸重載列車的試驗運行是在多年技術研究和重載運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充分利用既有設備條件,首次採用機車同步操縱系統試驗開行3萬噸組合列車,系統測試3萬噸列車的綜合性能,監測試驗列車運行的安全性,評估列車運行品質,達到了預期目標,創造了中國鐵路重載列車牽引重量新紀錄。
這次試驗的成功實施,不僅對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鐵路運輸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且推動了中國鐵路重載技術的創新發展,為促進鐵路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中國鐵路啓動客運提質計劃
中國鐵路總公司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施鐵路客運提質計劃。其中2018年將以“一日一圖、電子客票、常旅客服務、暢通工程、旅客信用體系、客票收益管理、廁所革命、雙網生活、客運生產指揮體系”九大重點工程為載體,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據介紹,該計劃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好全面提升客運供給質量攻堅戰,力爭到2020年中國鐵路實現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客運服務;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為帶動,建成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鐵路客運服務品牌和標杆性的精品站區,為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8] 

中國鐵路鐵路提速

1997年4月1日,中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中國鐵路第二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中國鐵路第三次大提速
2001年11月21日,中國鐵路第四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時,中國鐵路第一次大面積提速調圖全面實施,拉開了鐵路提速的序幕。這次提速調圖,提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到了140公里;全國鐵路旅客列車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時速48.1公里,提高到時速54.9公里;首次開行了快速列車和夕發朝至列車。
1998年10月1日零時,第二次大面積提速調圖開始實施。這次提速調圖,快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達到了時速160公里;全國鐵路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達到時速55.2公里,直通快速、特快客車平均時速達到71.6公里;首次開行了行包專列和旅遊熱線直達列車。
2000年10月21日零時,第三次大面積提速在隴海、蘭新、京九、浙贛線順利實施,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的“四縱兩橫”提速網絡。全國鐵路旅客列車平均時速達到60.3公里。新的列車車次將傳統的快速列車、特快列車直快列車、普通客車、混合列車、市郊列車、軍運人員列車七個等級調整為三個等級,即特快旅客列車快速旅客列車普通旅客列車
2001年10月21日零時,第四次大面積提速調圖開始實施,鐵路提速延展里程達到13000公里,使提速網絡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區市。這次提速調圖,全國鐵路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達到時速61.6公里;進一步增開了特快列車,樹立了夕發朝至列車等客貨運輸品牌的形象。
2004年4月18日零時,第五次大面積提速調圖開始實施。這次提速調圖,幾大幹線的部分地段線路基礎達到時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網絡總里程16500多公里;全國鐵路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達到時速65.7公里。
2007年4月18日零時實施的第六次大提速,是在京哈、京滬等既有幹線實施的時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有條件區段列車運行速度可達250公里,時速200公里提速線路延展里程一次達到6003公里,標誌中國鐵路既有線提速躋身世界先進鐵路行列 [14] 

中國鐵路發展規劃

2016年7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印發《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規劃指出2016至2025年,中國將構築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其中,“八縱”通道為: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銀)海通道蘭(西)廣通道;“八橫”通道為: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 [5-6]  [15] 
2020年8月13日,《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發佈,明確了中國鐵路2035年及2050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八縱八橫”為主通道的高鐵網和普速鐵路網都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綱要明確,到2035年,全國鐵路網運營里程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綱要明確,未來將統籌推進高鐵主通道及普速鐵路通道建設,普速鐵路基本覆蓋縣級以上行政區。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3] 

中國鐵路運營數據

2015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38億元,投產新線9531公里,其中高鐵3306公里。“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較“十一五”期間分別增長47.3%、109%,是歷史上投資完成和投產新線最多的五年。到“十二五”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1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超過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10] 
2018年,國家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33.17億人,比上年增加2.79億人,增長9.2%;國家鐵路旅客週轉量完成14063.99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667.03 億人公里,增長5.0%。國家鐵路貨運總髮送量完成29.19億噸,比上年增加2.67億噸,增長10.1%。國家鐵路貨運總週轉量完成24091.70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2818.49 億噸公里,增長13.2 %。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4%;其中,國家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1.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4%。 [11] 
2019年,國家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35.79億人,比上年增加2.61億人,增長7.9%;國家鐵路旅客週轉量完成14529.5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65.56 億人公里,增長3.3%。國家鐵路貨運總髮送量完成34.40億噸,比上年增加2.50億噸,增長7.8%。國家鐵路貨運總週轉量完成27009.5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1208.59億噸公里,增長4.7%。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其中,國家鐵路營業里程12.6萬公里。 [12] 
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4萬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89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完成6616億元;投產新線4208公里,其中高鐵2168公里,全面完成了年度鐵路建設任務 [20]  。全國鐵路配備復興號系列動車組達1191組,累計安全運行13.58億公里,運送旅客13.7億人次。 [21] 
2022年1月23日消息,2022年沿江高鐵西部陸海新通道、成都到蘭州、大理到瑞麗、麗江到香格里拉鐵路等重點工程都將取得新突破。 [23] 
2022年3月26日,中國鐵路12306官網發佈公告,鐵路部門計劃於4月上旬對旅客列車運行圖進行優化調整,以更好地滿足廣大旅客出行需求。為切實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將暫停發售4月8日及以後始發的各次旅客列車車票,預計恢復發售時間為4月2日。 [25-26] 
2022年1月1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客貨列車開行總量分別達到5231對、10606對。 [19] 
截至202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 [31]  2022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09億元,投產新線4100公里,其中高鐵2082公里,圓滿完成年度鐵路建設任務 [32]  ;國家鐵路完成客運發送量16.1億人次,貨物發送量39億噸。 [33] 
2023年,鐵路客運高峯日發送旅客突破2000萬人,全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全年和高峯日旅客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9.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45億元、同比增長7.5%,投產新線3637公里,其中高鐵2776公里;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9641億元、同比增長39%,利潤總額創歷史最好水平;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車實現明線單列時速453公里、交會時速891公里運行。 [36] 
2024年3月5日,為期40天的2024年鐵路春運圓滿收官,多項運輸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4.84億人次,日均發送1208.9萬人次,同比增長39%,較2019年同期增長18.8%,其中2月17日發送旅客1606.7萬人次,創春運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 [40] 
2024年4月4日,據中國鐵路消息,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853.6萬人次,創今年以來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運輸安全平穩有序。4月5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65萬人次,計劃加開旅客列車513列。 [41]  4月16日電,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14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114.7萬人次,同比增長28.5%,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42] 

中國鐵路類型等級

  • 鐵路類型
鐵路根據運輸對象(旅客和貨物)的不同,可分為客貨共線鐵路客運專線鐵路和貨運專線鐵路。除了必要的技術作業車輛之外,客貨共線混跑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客運鐵路只跑旅客列車,貨運鐵路只跑貨物列車。高速鐵路(高鐵級線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屬於客運專線,重載鐵路屬於貨運專線。
  • 鐵路等級
根據中國國家鐵路局2017年發佈的鐵道行業標準《鐵路線路設計規範》(TB 10098-2017),鐵路等級分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客貨共線鐵路(包括國鐵I級、國鐵II級、國鐵III級和國鐵IV級)。
詳情參見:鐵路等級
普速鐵路
  • 線路列表
設備設施
車站等級
鐵路機車
韶山系列電力機車、和諧系列電力機車、東風系列內燃機車、和諧系列內燃機車、復興系列電力機車
客運列車列車等級
車票的首字母具體的説是鐵路列車車次的一種等級編號。
Z開頭的列車:直達特別快速旅客列車,簡稱直特,字母Z是“直”字的漢語拼音簡寫。這樣的列車在行程中一站不停或者經停必須站但不辦理客運業務。
T開頭的列車:特別快速旅客列車,簡稱特快,字母T是“特”字漢語拼音的簡寫。這樣的列車在行程中一般只經停省會城市或當地的大型城市。
K開頭的列車:快速旅客列車,簡稱快速,字母K是“快”字漢語拼音的簡寫。這樣的列車在行程中一般只經停地級中心或重要的縣級中心 [16] 
L開頭的列車:臨時列車,簡稱臨客,是“臨”字漢語拼音的簡寫。
S開頭的列車:市郊l列車。
C開頭的列車:城際d動車組列車。
Y開頭的列車:旅遊列車,簡稱遊。是“遊”字漢語拼音的簡寫。
無字母:普客列車。
X開頭的列車:行包快運。

中國鐵路文化特色

中國鐵路鐵路精神

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為新時期鐵路精神,於2014年1月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
“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新時期鐵路精神,這是突破以往精神理念的新發展,更是指引鐵路職工前進的新思路。這一精神,不僅有歷史的繼承性,也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新階段,這一新的鐵路精神,既有時代鐵色,又順應了鐵路發展的新要求,同時也是新時期鐵路精神的新發展。安全優質體現了鐵路的本質屬性和首要職責,因為它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承載者運輸業的主導地位,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是鐵路最重要的職責,為旅客貨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也是鐵路的本質屬性,只有做好了這些,才能使鐵路帶動國家,國家帶動的鐵路的互動發展,讓鐵路興榮,國家強盛 [17] 

中國鐵路鐵路路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
1949年1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軍委鐵道部)成立。5月,軍委鐵道部發出通知,在全國徵集新中國鐵路的路徽圖樣。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收到應徵圖案3200多件。鐵道部對篩選出來的圖案進行審查後,呈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暨財經委員會批准,才確定了所選定的圖案式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同日,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成立。1950年1月19日,鐵道部發出“制定中國人民鐵道路徽圖案式樣分發全國各鐵路一律制用”的鐵道部令。這項部令頒佈了中國人民鐵道路徽標準式樣圖案和胸章、帽徽、紐扣、會場及建築物裝飾圖式的比例尺寸,並且對路徽圖案的含義專門作了説明:路徽圖案代表機車正面;外圈是人字形的,象形代表人民;工是鐵軌的橫斷面,代表鐵道;整圖意義表示人民鐵道。
1950年1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鐵道部公告,確定採用陳玉昶設計的圖案作為中國人民鐵路路徽。公告中還公佈了中選名單和獎勵數額:第一名陳玉昶,酬小米800斤;第二名顧刻,酬小米500斤;佳作廬鶴春、馮敬修,各酬小米100斤。

中國鐵路購票服務

2016年1月1日起,根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放開高鐵動車票價,改由鐵路總公司自行定價,並給予根據市場競爭狀況和客流分佈等因素實行一定的折扣票價的權力。這意味着市場化轉型的鐵路企業拿到了“高鐵定價權”。
2018年,鐵路部門下調28條城際鐵路部分動車組列車票價,折扣達到20%,列車票價向市場化機制邁進了一大步。
2020年6月20日,電子客票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覆蓋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 [13] 
2022年1月,12306App試點上線了電子臨時乘車身份證明。 [22] 
2022年9月1日起,除少量市郊線路、邊遠支線外,全國鐵路客運營業站與高鐵動車組、普速旅客列車全面推廣電子化補票 [28] 
2023年11月28日起,鐵路部門推出外國護照在線身份核驗服務。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簡稱“永居證”)旅客可在線上註冊、購票,通過車站閘機自助完成實名制驗證、進出站檢票,與持居民身份證的旅客同等享用鐵路部門提供的網上和自助服務。 [35] 

中國鐵路管理機構

2013年3月起,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議案,將原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共同管理中國鐵路。至此,順利完成了鐵路政企分開的改革。 [9] 
2017年11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18個鐵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變更登記,並於19日正式掛牌,標誌着鐵路公司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完成了市場化轉型。
2018年12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示披露,“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名稱已獲核准;2019年6月18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為中國鐵路實現從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運輸經營型企業轉型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鐵路綠化工作

截至2021年底,全國63276公里宜林鐵路已綠化55127公里,同比增長2.42%,鐵路線路綠化率達87.12%,2021全年種植喬木灌木118萬株,1311萬穴新增,庭院綠化223公頃,處置危樹超過248萬棵。
全國新增鐵路4208公里,實現了宜林地段全面綠化全路,28.17萬人直接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以各類盡責形式合計折抵種植喬灌木435萬株。 [24] 

中國鐵路鐵路春運

2023年2月15日,為期40天的2023年鐵路春運圓滿收官,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3.48億人次,同比增加9473萬人次、增長37.4%,日均發送旅客87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85.5%。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9410列,比2019年同期增長6.8%,單日最高開行旅客列車10700列,較2019年春運同期增長14%;開行夜間高鐵列車2990列,較2019年春運同期增加845列。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