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

鎖定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授權,中國國內唯一官方的微電影展映活動,性質是公益性、學術性的展映活動,具有全媒體、多終端展映微電影作品的特色。
中文名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
授權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基本內容

展映評委會由多位國家級影視審查委員會成員、藝術家組成,其中評委會主任為趙化勇、陳凱歌、張宏、康健民,評委會秘書長谷國慶,評委會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為王一川、王平久、尹力、尹鴻、寧敬武、劉帆、安戰軍、許柏林、陳力、陳宏、張昭、張淼、麥麗絲、周星、鬍子光、胡雪樺、侯光明、饒曙光、黃宏、黃建新、曹寅。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主要作品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面向海內外廣泛收集作品。啓動僅一個半月的時間,組委會共收集到國內外高校的微電影作品6000餘部,政府、企事業報送的微電影作品1000餘部。7000餘部影片經過西南大學文學院師生及多位影視專業人士的的登記、分類、篩選和初評,再經過國家級影視審查委員會成員、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的嚴格審看,最終只有幾十部作品能夠脱穎而出,獲得優秀作品的稱號,概率僅是百分之一。
本屆展映面向海內外廣泛收集作品。一個半月內,組委會共收集到微電影作品7000餘部,其中國內外高校報送6000餘部,政府、企事業單位報送1000餘部。所報作品中有港澳台作品100餘部,國外作品200餘部。經初評,共計評出入圍作品200餘部,含國外入圍作品18部;又經過20多位國家級影視審查委員會成員、藝術家的終評,評出優秀作品70部,國內作品63部(港澳台作品1部),國外作品7部。獲獎微電影作品將陸續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樂視網站、樂視手機移動端等渠道進行公益展映播出。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授權,中國國內唯一官方的微電影展映活動,兼具公益性和學術性。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相關新聞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授權,國內唯一官方微電影展映活動——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微電影展映在北京舉行,陳凱歌、林鵬、張光北等眾多導演、演員現身活動現場。據重慶晚報記者瞭解,重慶共有《空窗》、《草人》以及《冥婚》三部微電影作品獲高校優秀作品獎;西南大學獲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組織單位獎。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三部獲獎微電影作品的導演,他們跟記者分享了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
本屆微電影展映,組委會從海內外共徵集到微電影作品7000餘部,其中國內外高校報送多達6000餘部。經西南大學文學院師生和影視專業人士的初評,選出入圍作品200餘部。再經過趙化勇、陳凱歌等20多位國家級影視審查委員會成員終評,評出優秀作品70部。
本次展映活動主要展示了入圍的70餘部微電影,分為“世界影像”、“天地光影”和“追尋夢想”三個篇章,分別對政府、企事業單位優秀作品,高校優秀作品,國際優秀作品及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表彰。
重慶師範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教師臧連榮作品《空窗》,曾就讀於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導演系、重慶電影家協會會員歐陽龔平作品《草人》,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學生王鋭作品《冥婚》,獲得高校優秀作品獎。
重慶晚報記者鍾洲毓
臧連榮《空窗》看《法律講堂》節目獲得靈感
微電影《空窗》講述的是西南地區一個退學打工的姑娘,因找工作被人拐賣後,與人販子鬥智鬥勇的故事,片長30分鐘。臧連榮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個故事是我從2010年在家裏看到的《法律講堂》節目而改編,小姑娘最後反‘拐’了人販子,結局本身就挺有戲劇性。”2014年,經過了兩個月的前期劇本打磨,半個月的採景選景,終於開始拍攝。臧連榮説:“整個電影都在西南大學、重慶北碚區水土鎮等地拍攝完成的。目前得獎的版本是經過修改、後期製作的第五個版本。”
歐陽龔平《草人》觀眾看到了什麼那就是什麼
《草人》講述的是德雅村無業遊民劉革命在夢醒後,腰裏突然多出了把槍,他打算用槍征服村子從而來獲得村裏心愛姑娘芳心的故事。
歐陽龔平畢業於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導演系,2011年又在重大攻讀電影創作研究生。歐陽龔平説:“《草人》共39分鐘,是我在重慶讀研一的時候拍攝的,當時獲得了很多師姐、師弟的支持。”在歐陽龔平看來,影片是用來記錄他的成長,同時也相當於他的一篇論文,“片中我沒有想表達固定觀點,觀眾認為看到了什麼,那就是什麼。”
王鋭《冥婚》6萬元製作經費全都靠自籌
《冥婚》講述的是上世紀末北方農村裏,農民老常的女兒是傻子,兒子又患上尿毒症,住院卻沒有腎源。好友老莊的兒子意外死亡,在神婆建議下,老常以女兒與老莊的兒子完成冥婚為條件,換取了老莊兒子一顆腎來救兒子,最終卻變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
導演王鋭目前正準備考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冥婚》是我的處女作,共42分鐘。6萬元製作經費是同學們和我一起自籌的。電影在我老家陝西咸陽拍成,好多同學都自費跑過去幫忙。拍完後,我們在學校試映了四五次,老師和同學們都給我出了不少好建議。” [1] 
快過年了,農村的留守老人都眼巴巴盼着兒孫回來,一家團聚。為了讓更多人關注留守老人,重郵學生張榮佩耗時半年導演了一部親情題材的微電影。而這部微電影竟從7000多部國內外作品中脱穎而出,獲得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國際微電影展映優秀作品獎。
1月26日晚,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國際微電影展映盛典在北京舉行,著名導演陳凱歌揭曉了高校單元優秀作品獎。微電影《不一樣的夏天》就是獲獎作品之一,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大四學生張榮佩登上舞台,從評委手中捧走了一個金光閃閃的獎盃。
據瞭解,本次展映活動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微電影作品7000餘部,而最終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僅70部。昨日,記者聯繫上張榮佩,22歲她的是河南人,目前在重郵編導改革實驗班讀大四。她説,去年3月,她和同學塗瑋城、符佳儀等人為完成大學期間最後一次拍攝作業,開始構思劇本,幾易其稿,6月才開始拍攝,9月製作完成,一共花了1萬元。
這部微電影長25分鐘,在南岸某地取景,片中主人公均用重慶話交流,敍事風格樸實。影片中,在城裏長大的孩子天天被爸爸送到農村爺爺家裏,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親人,天天對爺爺很抗拒,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爺孫倆相處越來越融洽。後來,天天被接回城裏,農村老屋裏又只剩下爺爺一人……
“這是一個温馨而心酸的故事。”指導老師姚磊説,片中的爺爺代表着農村留守老人,他們在情感上是孤獨的,渴望親情的迴歸。張榮佩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需要維繫的,留守老人更需要情感慰藉,春節快到了,希望大家多花點時間陪老人,也請多讓孩子們和老人相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