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鎖定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是中國衞生系統最早從事放射醫學核醫學研究的專業機構,是以放射醫學和核醫學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 [1]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於1959年6月在北京成立,1969年遷往四川簡陽,1984年遷至天津。 [1]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擁有職工160餘名;下設6個科研部門、9個支撐與服務平台。 [1]  [12] 
中文名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59年6月
主管部門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張劍虹
地    址
中國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238號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9年6月,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1969年,研究所遷往四川簡陽。
1984年,研究所遷至天津。
1997年,研究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批准為衞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牀部。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研究所血液內科學、核醫學與影像醫學以及放射流行病學為重點學科。
2004年,研究所被天津市認證為天津市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後更名為放射醫學與分子核醫學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2005年,承擔全國核輻射救治基地網絡體系國家級核輻射救治基地建設任務。
2009年,被批准成為衞生部放射衞生教育培訓基地。
2014年12月,獲批為首批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隊之一。
2019年,獲批天津市級SPF標準化實驗動物中心。
2021年,建成北方放射性核素標記及藥代動力學技術平台。
2023年,作為承擔單位之一獲批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為支撐單位獲批天然藥物與核藥基礎與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1]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園區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園區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擁有職工160餘名,其中,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3名,國家傑出青年3名,國家優青2名,國家青年人才1名,天津市131人才29名,天津市授銜專家4名,核事故救援專家組成員4名,省部級突貢專家3名,天津科技人才1名,天津市青年託舉人才1名,博士、碩士導師38名。 [1] 
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獲得者:劉鑑峯、 [2]  樊賽軍 [5]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鑑峯、 [2]  樊賽軍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劉鑑峯 [2] 
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人選:李禕亮、 [3]  楊翠紅、 [4]  黃帆、 [6]  崔明、 [7]  柳楊、 [8]  龍偉、 [9]  李德冠 [10] 
天津市突出貢獻專家:劉強 [11] 
(注:名單不全)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人才隊伍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人才隊伍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部門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下設6個科研部門、9個支撐與服務平台。 [12] 
下屬科研部門:輻射損傷救治研究室、輻射損傷效應研究室、輻射損傷防護與藥物研究室、核醫學應用研究室、新藥開發研究室、放射衞生研究室
支撐與服務平台:實驗儀器中心、實驗動物中心、輻射檢測評價中心、職業衞生中心、臨牀部、編輯部、放射性藥代平台、教育培訓中心、輻射材料防護研發與應用中心 [12]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設施資源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所屬的國家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天津基地)擁有的檢測設備包括全自動染色體分析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α、β測量儀、表面污染儀、EPR譜儀、全身測量儀等。 [14]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榮譽表彰

2022年3月,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13]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科研成果

  • 獲獎成果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累計獲得獎項共1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級科學技術獎、省部級科技獎勵。 [15] 
1978-2003放射所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
獲獎時間
題目
完成人員(前五名,含合作人員)
獎項名稱
1978年
抗放射損傷藥物——抗放利
宋小英、宋永良、李淑珍、李美佳、胡璧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14C標記核酸衍生物的合成
田淑浩、王進通、陸麗儀、張秀文、王海青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全標記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毓景華、劉承斌、靳萬榮、裴俊功、李文惠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高本底地區居民健康狀況調查
(參加部分工作)
*徐競英、張荷清、趙蓉、張良安、吳大可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醫用診斷X線衞生防護規定》的研究
和制訂
鄭鈞正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中國食品衞生標準的研究
張景源、劉景忠、諸洪達、劉國範、官宜彬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標記類固醇類激素合成
王世真、王海青、田淑浩、顧梅英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炔雌醇對急性放射損傷的防治
趙堂富、李志旺、徐承熊、楊鳳桐、趙雲庭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葛根的研究
蒲瑞章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同位素技術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王世真、林漢
全國科學大會獎 [16] 
1978-2010年部、省級科學技術獎
獲獎時間
題目
完成人員(前五名,含合作人員)
獎項名稱
1978年
環境樣品中鍶-90分析方法的研究
劉國藩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1978年
釙-210的分析方法及其應用
蘇龍能、王守亮、黃星輝、韓佩珍、諸洪達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1978年
中子活化分析法測定食品中釷含量
蘇龍能、劉國棟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1978年
鈾礦放射性劑量對礦工健康影響十年觀察
張景源、王燮華、徐秀鳳、姜會俠、曲緒祿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1978年
關於急性放射病某些機制的研究
――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
(1)急性放射病的出血機制
華光、慶太平、陸如山、李志旺、王汝勤
――
――
(2)5-羥色胺與急性放射病
陸如山、慶太平、王正森、宋小英、李桂榮
――
――
(3)備解素系統與急性放射病
慶太平、陸如山、徐承熊、李志旺
――
1978年
熱釋光劑量儀
戴洪臣、袁石林、宋世均、吳大可、劉孟彝
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
1978年
14C-標記核酸衍生物的合成
田淑浩、王進通、陸麗儀、張秀文、王海青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17] 
  • 項目承擔
2018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項目名稱
完成人
急性核輻射損傷與檢測技術的基礎研究
樊賽軍
聚集誘導發光型表面誘導自組裝多肽在細菌性炎症診療的應用
楊翠紅
構建ROS響應的“OFF/ON”可控型F-19MR1納米探針用於腫瘤診斷
楊麗軍
輪狀病毒特異性感染與宿主細胞表面多糖受體類型的相關性研究
柳楊
MicroRNA-3Oe通過鐵死亡途徑調控乳腺癌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馮國興
尺寸可變的智能化金納米粒前藥的製備及其抗腫瘤研究
張玉民
壞死性凋亡在造血性幹細胞輻射損傷中的應用及其機制研究
路璐
ROS響應型多肽水凝膠的製備及其腫瘤治療應用探索
任春華 [23] 
  • 研究成果
2023年6月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Kremen2 drives the progress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preventing SOCS3-mediated degradation of EGF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道了Kremen2促進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的機制。 [18] 
2022年10月1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為第一單位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發表題為“AGuIX nanoparticles enhance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ferroptosis on tumor cells by targeting the NRF2-GPX4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成果。團隊與法國NH-Ther AGuIX公司合作研究釓基納米材料AGuIX對腫瘤輻射增敏的生物學機制,有助於推動高原子序數納米材料在臨牀領域的應用。 [19]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學術期刊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誌》創刊於1977年,是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主管的國家級醫藥學學術期刊。主要以放射醫學與核醫學及相關學科中的科研和臨牀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以論著、綜述、國際學術會議報道等為主要形式,着重報道中國國內外在放射醫學與核醫學兩大領域中理論與實踐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技術和新經驗,強調文章的科學性和時效性。該刊涉及的主要專業有實驗核醫學、臨牀核醫學、放射生物學、臨牀放射醫學、輻射劑量、損傷與防護、放射性標記藥物、分子生物學技術、輻射與安全以及相關的標準與法規等。 [20]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誌》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誌》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資質認證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具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放射衞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甲級)、職業衞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放射性疾病診斷資質、職業健康體檢資質(放射工作人員及其他職業健康體檢)以及天津市科委認證的屏障級實驗動物生產(使用)許可資質等。 [1]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下設放射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學專碩等6個專業學科。 [24]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的所徽中間為研究所標識,由麥穗、軌道以及英文縮寫IRM組成,表示放射醫學領域,外圈為研究所的中英文名稱。 [1] 
研究所所徽 研究所所徽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文化活動

2018年5月19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聯合天津市南開區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天津市南開區環境保護局等多家單位在放射醫學研究所院內共同舉辦了“科普惠及百姓 科技成就未來”為主題的科技周系列活動。 [21]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張劍虹
副所長(主持工作)
周家喜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楊惠
副所長
劉強、劉鑑峯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