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通史

(2010年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通史》是2010年8月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歷史類圖書作者是傅樂成。
書    名
中國通史
作    者
傅樂成
類    別
中國通史 [2] 
出版社
貴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
頁    數
673 頁
定    價
6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5601237 [1] 

中國通史內容介紹

《中國通史(上下)》為我國曆史事實與演進過程的一個簡要敍述,意在使讀者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比較清楚而客觀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會的變遷;對外關係;各種制度的演進;學術思想的淵流。所據資料有三:歷朝舊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學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讀史心得。對所據資料的整理及敍述,力求忠實謹慎,缺乏實證的見解和過分主觀的議論,雖新穎動人,也不予採用。
《中國通史(上下)》所述,上探舊石器時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餘萬言。文字淺近平易,不做繁徵博引,敍説清晰,見解持正,數千年中國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節點,前因後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進出版,配有適量插圖,重點在於戰爭地圖,對每副戰爭地圖皆有數百字詳盡説明,以方便讀者對史事有更為感性、系統的認識。

中國通史內容簡介

為我國曆史事實與演進過程的一個簡要敍述,意在使讀者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比較清楚而客觀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會的變遷;對外關係;各種制度的演進;學術思想的淵流。所據資料有三:歷朝舊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學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讀史心得。對所據資料的整理及敍述,力求忠實謹慎,缺乏實證的見解和過分主觀的議論,雖新穎動人,也不予採用。
本書所述,上探舊石器時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餘萬言。文字淺近平易,不做繁徵博引,敍説清晰,見解持正,數千年中國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節點,前因後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進出版,配有適量插圖,重點在於戰爭地圖,對每副戰爭地圖皆有數百字詳盡説明,以方便讀者對史事有更為感性、系統的認識。

中國通史圖書目錄

[1] 
目錄
第一章 從史前時代到信史時代
第二章 封建帝國的興衰(西周時代)
第三章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
第四章春秋戰國時代的學術思想
第五章 集權帝國的發展與傾覆
第六章漢帝國的盛世
第七章 漢代的武功
第八章 漢的制度與學術
第九章 漢的衰亡與三國的分合
第十章五胡亂華與晉室偏安
第十一章南北朝的對峙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會
第十三章 隋帝國的興亡
第十四章盛唐的內政
第十五章 盛唐的武功
第十六章安史之亂以後的唐帝國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與學術
第十九章五代十國
第二十章北宋與外族
第二十一章南宋與外族
第二十二章 宋的制度與學術
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二十四章明代的政治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第二十六章 清帝國的亂亡
第二十七章明清的制度
第二十八章 明清的宗教與學術

中國通史作者簡介

傅樂成(1922—1984) 字力更,號秀實,傅斯年之侄。聊城市(今聊城市東昌府區)人。著名史學家。幼讀私塾。1930年,隨家遷至濟南,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讀書,1933年在該校畢業後,先後在北京輔仁中學、貴州銅仁國立三中高中部就讀。傅樂成在北京輔仁中學讀書期間,曾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被推舉為學生代表和組織遊行的主要領導人。後被捕入獄,經其伯父傅斯年保釋出獄。1940年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1945年畢業。抗日戰爭勝利後,到南京珠江路教會中學任語文、歷史教員。1948年夏應聘到國立河南大學任助教。後去台灣。
1949年10月起,在台灣大學先後任校長辦公室秘書、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在大學執教期間,治學嚴謹、平易近人。195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在任教的十幾年中,除在台大授課外,還在同仁、輔仁、師大、成大、淡江等高等院校兼課,併兼任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主持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漢史研究室的工作。1984年2月21日病逝於台灣大學醫院。
傅樂成終身未娶,生活起居,乏人照料,剛過中年,就中風不起。步入老年後,體弱多病,孤身一人,思鄉情深,常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和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期盼,生前囑親朋好友,待祖國統一後,將其骨灰與先父一起歸葬聊城原籍。去世後,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台灣史學會曾為其聯合舉行隆重的追悼會,並設立“傅樂成教授獎學金”。台灣大學將其生前主持的“秦漢史研究室”易名為“傅樂成教授紀念研究室”。 [1] 

中國通史許倬雲序言

傅先生的《中國通史》在1960年出版,1978年修正再版。這本書在台灣出版的中國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認為很好的一部作品。現在這本書也要出大陸版了。傅先生在1984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墓木已拱。此書,雖然舊了一些,但也反映了台灣前面三分之一歲月的學術水平,也許,在大陸上長久是“一家之言”的學術天地中,這本書也呈現了實證史學的風格,讓讀者看到另一類的學術風格。
聊城傅家,出過至少四位當代的中國史專家。傅孟真先生領袖中國的史學界數十年之久,自己的學術造詣,既有功夫,也有觀點,確是一代人傑。1950年,傅先生在台灣大學校長任上,十分辛勞,為了學生福利,在台灣省議會的質詢時,因為議員質詢過當,既累又怒,心臟病發,竟以身殉。傅樂煥先生專業是遼史和東北的民族關係,1966年文革期間,他在北京陶然亭投水。傅樂淑女士是中西交通史的專家,曾在匹茲堡杜肯大學任教多年。她的《中西交通史編年》,是這個領域的重要著作。我在70年代初到匹城時,她也在匹城,但是,她離羣索居,不太與人來往,因此也沒有向她請益的機會。後來,她遷往加州,也曾經回國在內蒙教書。2003年在美去世,遺骨還是回到中國。傅樂成先生終身未娶,生活起居,乏人照料,剛過中年,就中風不起。聊城傅家,人物喪亡俱盡,實在令人傷感!
2010年9月5日許倬雲*謹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