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詩歌史論

鎖定
《中國近代詩歌史論》是1995年12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繼凱、史志謹。
中文名
中國近代詩歌史論
作    者
李繼凱
史志謹
出版社
吉林教育
出版時間
1995年12月
頁    數
384 頁
定    價
22 元
ISBN
9787538326499

目錄

中國近代詩歌史論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約略可以分作四大時期、十個階段:所謂先秦,是它的萌生與成熟時期。經歷了綿亙數千年的原始詩歌,只可稱作前藝術;文明之幕拉開,約當夏商兩代逾千年,詩歌仍處於萌生狀態。直到殷周之際,以迄戰國末期,才開拓出《詩經》與《楚辭》兩條文化史路,成熟為真正的詩歌。抵春秋戰國早期封建社會的轉型期,基本上形成了以華語為載體的華夏文化,湧現出儒、道、屈騷不同流派的詩歌美學意識。這樣便奠定了中國詩歌流變史的光輝起點。本套叢書依照:四大時期,十個階段:萌生與成熟(先秦);拓展與發展(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分化與深化(遼金元、明、清);綜合與融化(近代、現代)。在史的基礎上立論,在論的主導下寫史。史是客觀存在,論述主觀認識。它是詩歌史論,即詩的文化史,同時,也從文化視角來論述中國詩歌的歷程與發展。
本書為其中之一。主要對“五四”後的新詩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並對其所涉及的若干主要方面的問題,如存在論、階段論、本體論等進行了探討。 [1] 

中國近代詩歌史論目錄

總序
引言
Ⅰ 存在論
第一章 近代詩歌的“多邊關係”
第一節 與時代生活和文藝思潮的關係
第二節 與古典詩歌及其它文體的關係
第三節 與外國文化和現代詩歌的關係
Ⅱ 階段論
第二章 近代詩歌的艱難歷程
第一節 始變期:啓開封閉之門
第二節 發展期:始變後的深化
第三節 轉換期:走向“過渡”的完成
第四節 近代詩歌行進的主要特點
Ⅲ 本體論
第三章 近代詩歌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主旋律:愛國主義
第二節 言新志:民主啓蒙
第三節 訴衷情:自然人生
第四章 近代詩歌的藝術特徵
第一節 舊瓶新酒
第二節 鶩外向俗
第三節 創造詩史
第四節 方法多樣與慷慨悲涼
Ⅳ 流派論
第五章 近代詩歌的三大流派
第一節 啓蒙——維新詩派
第二節 革命——南社詩派
第三節 宋詩——同光詩派
第六章 地域諸派與準型詩派
第一節 地域諸派
第二節 民眾詩派
第三節 女性詩派
Ⅴ 詩家論
第七章 矯矯不羣的歌者(一)
第一節 龔自珍與魏源
第二節 金和與黃遵憲
第三節 康有為與梁啓超
第四節 章太炎與秋瑾
第五節 柳亞子與蘇曼殊
第八章 矯矯不羣的歌者(二)
第一節 陳三立與王閩運
第二節 文廷式與清末四大詞人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