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

鎖定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是一本丁偉志編寫,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的書籍。本書系統梳理了這一重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轉型的來龍去脈,探討這一過程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從而揭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中文名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
作    者
丁偉志
出版時間
2011年01月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
9787509720219
類    別
哲學
定    價
128 元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內容簡介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1840~1949)這一百多年裏,中國危機四伏、政局動盪、戰亂頻仍、輿論紛擾。恰恰是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中,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根本性轉型。社會形態轉型了,政治體制轉型了,文化思路也同時轉型了。鴉片戰爭前那個愚昧自大、排外守舊、“嚴夷夏大防”、死守“道統”的古老中國,經過一百一十年的風吹雨打,居然會一變而成為高揚“新民主主義文化”旗幟的國度。 [1]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目錄

上卷
引 論
第一章 中西文化的一場遭遇戰
一 鴉片戰爭前中國自身文化發展的趨向與轉機
清代前期文化的發展及其病態
“經世致用”學風的再興
二 “制夷”一“悉夷”一“師夷”思路的
形成及其引起的文化變局
一種新的時代自覺:必須“洞悉夷情”
打開中國文化近代化的閘門:“師夷長技”
第二章 洋務自強運動引發的中學西學之爭
一 採西學、辦洋務、謀自強思潮之初興
洋務乍起和對外認識的新紛爭
《校邠廬抗議》——採西學、謀自強的宣言書
二 中西文化觀念的第一次直接交鋒
——“同文館之爭
“師夷長技”説的付諸實踐和“變通自強”
論的形成
同文館的創立和西學教育的啓動
最高決策層的中學西學之爭
三 中西文化觀念的又一次直接交鋒
——“海防之議”
“開利源以求富”和“辦學局以育才”
關於“洋學”的再評估和再論爭
四 洋務盛衰中的“重商富民”思潮
學習西方文明重點之轉移
——“重商富民”思潮的勃起
改革經濟制度主張的提出和對洋務成效的檢討
洋務運動中誕生的獨特文化觀
——“中體西用”論
洋務派鼓吹的“西學中源”論及其得失短長
“中體西用”文化觀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為維新變法立論的康梁“新學”之興起
一 一個新學派的崛起
一種新的危機意識的形成
一種新政見:通世界之知識,採萬國之美法
二 “新學”的淵源和“新學”的實質
“殘明遺獻思想復活”之謎
近代“西學”與康梁“新學”
康梁“新學”與今文經學
“會通中西”之意和提倡“西學”之實
“新學”崛起引發的文化大論戰
極端守舊派之“衞聖教”、“闢異端”
“中體西用”論的演化與變態
崇尚自由民主的激進文化觀的出現
守舊勢力的短暫得勢和文化復舊的窮途末路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十年文化觀念的演變
一 海外志士對西方近代文化的新觀察和對中國
固有文化的新剖析
文化觀念的劃時代更新:民權觀念的勃興
民權觀念促成的文化自省
二 清末“新政”與如何對待西學之爭的復起
清末“新政”條件下出現的文化新局和
文化新論
為造就新國民而倡建新文化
三 革命與改良的政治論戰引發的文化觀念的
新分化和新變異
民族革命與民權革命並起對文化觀念的影響
國粹主義的興起
改良派文化觀念的轉向
民主主義文化觀念體系的創建
活躍於一時的文化虛無主義
新文化高潮的萌動
餘論 漫議中國文化的近世境遇
後記
下卷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中國近代文化思潮》雜文

作 者:楊仕佼 著
現任編輯:鐵血男兒
首發媒體:《紅袖添香文學網》
首發時間:2006年8月23日(作者成文時間:2006年8月15日)
所屬分類: 人文 > 雜文 > 無心快語
標 籤:文學 文學論述 文化 中國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內容簡介和編輯點評

在《當代中國文化思潮》一文中,楊仕佼用一顆清醒的頭腦,對當下中國文學和文化市場的五大方面進行了清晰而明確的點評及觀點闡述,由此表達了他對文學作品、當下文學氛圍以及文化市場的陰影對後人的影響,用一顆赤子之情,表達了對當代中國文學發展的方向的擔憂。
文章絕不是紙上風景,而是由心靈深處散發的博愛情懷。可以使我們痛且快樂着,讓讀者讀出感慨、感悟、感動,支撐起精神棲身的家園,讓我們離精神家園越來越近。
作者在一種貌似“百花齊放”的熱鬧狀態中,保持了一種難得的悲憫與冷靜,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作者簡介

楊仕佼,男.80年代中期生於湖北。目前旅居深圳。原名楊仕佼,曾使用筆名:楊仕佼、瀟瀟迅兒等。
《小説閲讀網作家站》駐站作家;《紅袖添香》、《好心情原創文學網》開設有個人專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