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鎖定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是1989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契。
書    名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作    者
馮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9年9月
頁    數
630 頁
定    價
23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08003088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編輯推薦

一提起中國哲學,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古代哲學和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實,在這二者之間的近代,中國在經歷了空前的民族災難和巨大的社會變革之外,在思想領域也經歷了一場"古今中西"之爭和一次偉大的哲學革命。《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學術氣氛濃厚,是歷屆研究生考試中的必讀書目。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的續篇,論述了中國近代哲學(1840-1949年)的發展歷程。這實際上是整個中國哲學史上繼先秦和秦漢至明清之際以後的第三個大圓圈。全書緒論外,分為四章。內容包括:中國近代哲學的前驅;哲學革命的進化論階段;新舊思潮之激戰和哲學革命開始進入唯物辨證法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專業哲學家的貢獻等。《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本書重點介紹了近現代著名哲學家的哲學與主要社會思潮的歷史演化歷程。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作者簡介

馮契 馮契(1915—1995),原名馮寶麟,1915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著名哲學史家、哲學家、美學家、教育家、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逝世,享年80歲。曾任上海哲學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證邏輯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名譽主任。曾任教於雲南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並在《哲學評論》、《時與文》、《展望》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與雜文。50年代初,開始在華東師範大學任教,並先後兼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等,主編《哲學大詞典》、《中國近代哲學史》;個人的哲學著作是10卷本的《馮契文集》。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古今中西”之爭與中國近代哲學革命
一“古今中西”之爭制約着中國近代哲學的發展
二、西方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對中國近代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 中國近代哲學的主要論爭
一、從道器之辯演變到進化論和唯物史觀
二、關於認識論上的“心物(知行)”之辯
三、關於邏輯和方法論的問題
四 關於人的自由和理想問題
第一章 中國近代哲學的前驅
第一節 龔自珍:“眾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義的開端
一、對“衰世”的揭露批判——近代“古今”之爭的開始
二、“天地,眾人自造”——從哲學的高度推崇“自我”
三、“自尊其心”與歷史變易觀
四、要求個性解放的人生理想
第二節 魏源:“善言我者,必有乘於物”
一、“師夷長技以制夷”——近代“中西”之爭的開始
二、“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
三、“我有乘於物”和“及之而後知”——在“心物(知行)”之辯上的近代命題
第三節 洪秀全、洪仁玕:神學外衣下的革命世界觀
第四節“中西”論爭中的“道器”、“本末”之辯
第二章 哲學革命的進化論階段
第一節 康有為的“三世”説——歷史進化論的提出
一、為變法維新提供哲學根據
二、破“天地”舊説
三、歷史進化論和大同思想
四、“以智為先”的先驗主義和對方法論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第二節 譚嗣同:“沖決網羅”之仁學
一、破“中外之見”與“沖決網羅”
二、唯名論觀點和“以太説”
三、進化論思想和唯意志論傾向
第三節 嚴復的“天演之學”與經驗論
一、抓住西學命脈來比較中學和西學
二、建立在近代科學基礎上的“天演哲學’
三、經驗論的認識論
四、重視歸納法的邏輯思想
五、關於人的自由和倫理學上的功利主義
第四節 梁啓超論“我”之自由與“羣”之進化
一、“新思想界之陳涉”和康、梁關於“自由”的爭論
二、認識論上的“除心奴”説
三、以社會心理為實體的歷史進化論
四、“新史學”研究方法
五、“新民”説與“道德革命”口號
第五節 章太炎:“競爭生智慧,革命開民智’——社會實踐觀點的萌芽
一、從民族主義立場對待“古今中西”之爭
二、包含革命觀念的進化論
三、強調革命行動的認識學説
四、重視演繹法的邏輯思想
五、突出意志作用的倫理思想
第六節 王國維:哲學學説的“可愛”與“可信”
一、“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
二、實證論與形而上學的矛盾
三、對傳統哲學範疇的分析批判和科學的治學方法
四、美學上的境界説
第七節 孫中山的進化理論與知行學説
一、鮮明的革命民主主義立場
二、進化論與“突駕”説
三、“知難行易”學説
四 大同思想與“替眾人服務”的人生觀
第三章 新舊思潮之激戰和哲學革命開始進入唯物辯證法階段
第一節 五四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的 自由爭鳴
第二節 李大釗:由進化論到唯物史觀——歷史辯證法由自發而自覺
一、由革命民主主義到馬克思主義
二、進代論與理性主義
三、向唯物史觀的轉變
四、社會主義與人道主義統一的新社會理想和革命人生觀
五、在“問題與主義”的論戰中批評實用主義
第三節 陳獨秀:由進化論到唯物史觀
一、由革命民主主義到馬克思主義
二、進化論與現實主義(經驗主義)
三、向唯物史觀的轉變
第四節 胡適的實驗主義
一、“評判的態度”
二、實用主義的世界觀和真理論
三、以“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為核心的方法論
第五節 梁漱溟的直覺主義
一、“東方文化派”的代表
二、唯意志論和直覺主義
三、唯心主義的文化觀
第六節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
一、玄學派的唯意志論
二、“科學”派的實證論
三、馬克思主義者對兩派的批評
第七節 瞿秋白的歷史決定論
一、“新時代的活潑稚兒”
二、“社會的有定論”與“歷史工具”説
三、對實用主義、經驗主義的批判
第八節 魯迅:戰鬥的唯物主義在文化戰線的勝利
一、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界之戰士
二、從“意力主義”到戰鬥的唯物主義
三、對“國民性”的分析以及對自由人格的描述
四、現實主義的美學思想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與專業哲學家的貢獻
第一節 李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普及與應用中走向中國化
一、要求“建立普遍與特殊統一的理論’
二、以唯物史觀認識中國國情
三、對唯物辯證法的幾點發揮
第二節 艾思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普及與應用中走向中國化
一、通俗化是“中國化現實化的初步’
二、對當代哲學思潮的分析批判
三、對唯物辯證法的幾點發揮
第三節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一、在玄學立場上會通中西
二、“萬法唯識”,“翕闢成變”
三、“性修不二”
第四節 朱光潛:美學上的表現説
一、自由主義者的文化觀
二、對審美經驗的分析
三、用表現説解釋藝術意境
第五節 金嶽霖:“以經驗之所得還治經驗”——在實在論基礎上的感性與理性、事與理的統一
一、對中西哲學的比較和會通
二、“所與是客觀的呈現’
三、概念對所與的雙重作用
四、知識經驗的必要條件:邏輯與歸納原則
五、“居式由能,莫不為道”
第六節 馮友蘭的“新理學”
一、“繼往開來”,建立“新統”
二、“最哲學的形上學’
三、人生境界説
第七節 馬克思主義者對傳統思想的批判研究
一、駁斥新專制主義的“道統”説
二、對唯心主義學者的哲學史觀的批判
三、對中國傳統哲學的開拓性研究
第八節 毛澤東: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對歷史觀與認識論中的“心物”之辯的總結
一、對“古今中西”之爭的歷史總結
二、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之基本觀點
三、關於認識運動秩序的理論
四、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
五、經過人民民主專政到達大同之路
六 革命的功利主義和羣眾觀點
小結
一、從中西比較看中國近代哲學革命的規律性
二、哲學革命的最主要成果——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三、對方法論的探索
四、對人的自由問題的探討
五、缺點和重要理論思維教訓
六、進一步發展哲學革命
後記
附錄 索引
整理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