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

鎖定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中國全國性農業文獻信息中心,主要任務是收藏、研究和提供農業科技文獻和信息。 [1] 
中文名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
主管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
發展歷史
前身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圖書館、中國農業科學院情報所和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院圖書館成立於1957年,前身為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圖書室。
1957年的《全國圖書協調方案》將其確定為全國第一中心圖書館委員會成員館,擔負全國農業中心圖書館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院情報所成立於1957年,1985年5月該所同時也稱為農牧漁業部(今農業部)情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
1987年7月,經中國農業部和國家科委批准,將上述3個單位合併,改為今名,1990年7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獨立建制。截至1990年底,該中心收藏書刊資料共66萬冊(件),其中圖書26.3萬冊,資料28.5萬件,現期期刊3000多種(外文期刊1800多種),與世界上46個國家240個單位建立了書刊交換關係。中心大樓面積1.19萬平方米,書庫佔4000平方米,可藏120萬冊圖書。開闢了9個閲覽室。
1990年接待讀者5.2萬人次。流通書刊資料9.3萬冊(件)次,與18個國家的22個圖書館有館際互借關係。中心擁有計算機、彩色膠印、聲像、縮微、語言教學系統等現代化設備,另外,還利用世界著名的農業數據庫AGRIS、CABI、AGRICOLA文摘磁帶開展機檢定題服務。中心設16個部、處、室、廠,負責文獻採集、加工、流通、專業情報研究、書刊編輯與出版、翻譯、諮詢以及系統數據處理等項業務,圍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提供國內外農業生產科技情報和商品信息。
1990年中心在職職工為326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的科技人員52人,中級技術職務的科技人員74人。1986年起中心作為國際農業情報系統(AGRIS)中國國家中心,組織協調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華南、西北、西南7個地區分中心的工作。
1983年5月和1985年11月先後成立了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和中國農學會科技情報分科學會,開展了農業圖書情報學術活動。
1980年起,先後疏通了與國際英聯邦農業局(CABI)、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農業科學技術情報系統(AGRIS)、美國國立農業圖書館(NAL)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等4條國際情報交流渠道,引進了世界3大著名農業數據庫。中心主要出版物有中外文科技資料目錄、《中國農業文摘》等14種檢索類農業情報刊物和《農業科技通訊》、《農牧情報研究》、《農業圖書情報工作學刊》等6種學術和報道性農業情報刊物,每年傳遞國內外科技信息9萬餘條,發行量70萬份(冊)。此外該中心還出版了幾十種農業科技圖書。(見彩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