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

鎖定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是中國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1] 
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學門。2015年,學校將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調整為農學院、園藝學院、植物保護學院。 [2]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設9個研究中心,有2個本科專業,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教授43人。 [1]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3]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國脱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佈,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獲組織創新獎。 [4] 
中文名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agricul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15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倪中福 [21] 
碩士點
7(5個二級+2個專業)個
博士點
5(二級學科)個
院系設置
作物生態與農作學系、作物生理與栽培學系等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歷史沿革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農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學門。 [2] 
1949年,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相關院系合併組建為北京農業大學農藝學系,並設置相應的本科專業。 [2] 
1952年,隨着全國性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將原來的系和專業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 [2] 
1958年,學校進行系和專業調整,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農業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學專業、作物遺傳選種及良種繁育專業。 [2]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1986年,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和院系調整,設農學系,包括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業氣象專業。 [2] 
1995年學校將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合併為植物科技學院,按照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果樹專業、蔬菜專業、觀賞園藝專業等專業招生培養。 [2] 
1999年,學校又將植物科技學院調整為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 [2] 
2002年,作物學院新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校大規模進行院系調整,將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合併為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院現設有農學系、植物遺傳育種學系、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果樹學系、蔬菜學系和觀賞園藝與園林系等7個教學機構。 [2] 
2015年,學校將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調整為農學院、園藝學院、植物保護學院。 [2]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3]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授43人、副教授3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10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級教學團隊1個。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 [5] 
國家級教學名師:劉慶昌 [6] 
北京市教學名師:王建華 [7] 
教學團隊:
類別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
作物遺傳育種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劉慶昌
北京市級教學團隊
作物遺傳育種學北京市教學團隊
劉慶昌
資料來源: [8]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院系設置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實驗教學中心,另設9個研究中心,開設有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 [1] 
類別
名稱
作物生態與農作學系
作物生理與栽培學系
植物遺傳育種與種子科學系
作物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系
---
---
研究中心
區域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作物化控研究中心
生物質工程研究中心
玉米研究中心
小麥研究中心
水稻研究中心
特用作物研究中心
種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 [1] 
國家特色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 [9]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市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0] 
教育部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植物生產類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0] 
精品課程一覽表
課程名稱
負責人
級別
獲批年份
植物育種學
孫其信等
國家精品課程
2006
普通遺傳學
劉慶昌等
國家精品課程
2004
植物育種學
孫其信等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
資料來源: [11] 
教學成果一覽表
名稱
負責人
獎項
時間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
劉慶昌等
教育部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11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
劉慶昌等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5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王建華等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1
資料來源: [9]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依託作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所含的2個二級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也均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1]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科學與技術、作物生理學、生物質工程 [12]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科學與技術、作物生理學、生物質工程 [1] 
專業學位碩士點:農業碩士(作物)、農業碩士 (種業)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作物學 [1]  [13] 
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1]  [13]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學術科研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10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 [1] 
科研團隊一覽表
類別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羣體
玉米籽粒關鍵性狀遺傳學基礎
賴錦盛
教育部創新團隊
主要農作物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
倪中福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作物遺傳改良與分子育種創新引智基地
倪中福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創新團隊
陳紹江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水稻遺傳資源研究與利用創新團隊
孫傳清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生物調節劑創制與農業應用創新團隊
段留生
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作物化控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
李召虎
資料來源: [8] 
實驗室(研究中心)一覽表
類別
名稱
批准年月
國家重點實驗室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710
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201
國家級中心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199804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51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玉米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101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植物生長調節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912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200211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
200211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農作物種子全程技術研究北京創新中心
201312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吳橋科學觀測實驗站
200807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國家農業野生植物鑑定評價中心(水稻)
200712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原料研發中心
201109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河北省低平原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809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作物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00106
國家級中心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
2014.07
資料來源: [10]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7月,學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1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1項主報)、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主報)、省部級科技獎15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4項,轉讓3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 論文160餘篇,其中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 等高水平論文(IF>5.0)40餘篇;培育小麥、玉米、甘薯新品種10個,其中3個為國審(鑑)品種。 [14]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先進事蹟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在教材建設上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教材建設提出的“五個體現” 要求,注意把好質量關,注重教材的價值引領作用,使教材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學院在教材建設上具有很好的歷史傳承,20 世紀,學院老一輩專家編寫了《植物遺傳育種學》等優秀教材,開創了我國作物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學院立足農科特色,秉承立德樹人和“質量精品”的原則,堅持繼承與發展,注重教材建設的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和引領作用,定期組織兄弟院校開展教材建設的研討和交流。21 世紀以來,學院聯合國內農林高校專家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全國農業教育優秀教材、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等 30 部精品教材,引領了全國作物學科的發展。奮鬥無止境,學院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繼續為高等農林教育教材建設貢獻力量,實現新的突破! [19]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文化傳統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院徽

院徽 院徽
農學院院徽是正圓形主體形象徽標,總共使用了三個圓形,外緣雙圓與中心正圓將核心設計元素分隔和收納。 [15] 
主體徽標以“生命綠”為主題色,此顏色為作物的主要顏色,象徵生機和希望。麥穗色為麥黃顏色,寓意成功和收穫。 [15] 
外環形為中文毛體字“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和英文大寫“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環書農學院中英文院名。 [15] 
內環上面為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老校門和“1905”,表示學院始源;中間為學院英文名稱簡寫:“CAB”,“A”即“AGRONOMY”,以外展的金黃色麥穗為形象標識,代表了農學院作物學研究的特徵,“B”即“BIOTECHNOLOGY”,以內嵌DNA雙螺旋結構為形象標識,體現農學院的另一學科特色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特點,二者結合便充分彰顯了學院優勢和特色,也寓意着學院“頂天立地”的使命和責任。下面為半地球狀的俯瞰視角的綠色田地,藴意學院以農立院,以農興院,既要解民多艱,赤誠報國,“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又要放眼國際,高瞻遠矚,努力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學院。 [15]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院訓

教民稼穡,明德篤行 [15]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
釋義:“稼穡”出自《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種植叫“稼”,收割叫“穡”,“稼穡”泛指農業和農業勞動。“教民稼穡”為學校在北平大學農學院時期的校訓,為了昭示社會和訓勉師生,學校將這四個大字印刻在校門兩側牆上以彰其訓。寓意農學院以農為特色,以農立校,以農興校,教授民眾農業科學與技術,培養具有艱深知識的專門人才為根本。 [15] 
農學院院訓前四字取“教民稼穡”,旨在以史為鏡,鑑史圖興,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訓導農學院師生和校友不忘根,常念本,要胸懷天下,心繫蒼生,學農愛農,憂國報國。 [15] 
院訓後四字為“明德篤行”。“明德”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篤行”出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即要學有所得,踐履所學。“明德篤行”寓意學院的宗旨是立德樹人,知行合一。全院師生和校友要始終秉持“頂天立地”的風骨,既要有高尚的品格和操行,為人為學為師,更要有躬耕深潛的堅定行動,行勝於言,篤定不悔,奮力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15]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黨委書記
張遠帆
院黨委副書記
胡云
院長
倪中福
副院長
曾昭海、張海林、董朝斌 [21] 
資料來源: [16]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獲獎榮譽

2021年2月25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17-18]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20] 
2022年4月,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被授予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22-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