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鎖定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是中國農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農科大學創辦之初設立的農藝化學門,後歷經演進與調整,於1992年組建為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1995年,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1-2] 
中文名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創辦時間
199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崔振玲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洪海燕
本科專業
4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態科學與工程系、氣象系、植物營養系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學院概況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源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藝化學門,1946年北京大學農學院的土壤肥料學系和1956年成立的全國第一個農業氣象專業。1992年,北京農業大學的土壤與農業化學系、土地資源系、農業氣象系和遙感研究所等單位合併組建了全國第一個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1995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學院”。
學科建設
歷經百餘年曆史積澱和近30年的快速發展,學院現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大氣科學碩士授權一級學科,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資源與環境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為國家“211”、“985”和“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生態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學院建立了校內外聯動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台集羣,擁有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曲周)、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野外實驗站和4個校級野外基地。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突出、科研水平一流,能夠解決國家農業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37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63人,包括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人社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農業農村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以及12名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和中國農業大學創新團隊7個。近年來,學院5名教師連續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並有多名教師榮獲世界糧食獎實地獎、何梁何利科技與技術進步獎等國際重大獎項。此外,學院聘請了瓦赫寧根大學Oene Oenema教授(諾獎獲得者)、西澳大學Hans Lambers教授等海內外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人才培養
學院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構建了理、工、農多學科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現有本科生529人、碩士研究生602人、博士研究生272人。本科生培養方面,學院構建了“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強實踐”全員育人體系。“理實兼備的環境科學類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2013年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研究生培養方面,創新了在生產一線育人的科技小院“立德樹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為全國應用類專業學位培養提供了樣板,先後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2年,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等三部門聯合發文,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科技小院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上升為國家行動;該人才培養模式也逐步國際化,以培養能夠解決當地生產問題、具備綜合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目前已招收埃塞俄比亞等8個國家41位非洲留學生。研究生培養工作還獲得2015年“教育部第八屆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第五屆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獎特等獎”等獎勵。學院圍繞農業綠色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着力點,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建立了以“農業綠色發展(AGD)計劃”為核心的博士生“T”型培養新模式,聯合培養高層次交叉創新複合型人才。 [7]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2]
1905年,農科大學創辦之初,設立農藝化學門。
1946年,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成立的土壤與農業化學系。
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系成立。 [2] 
1992年6月27日,北京農業大學的土壤與農業化學系、土地資源系、農業氣象系和遙感研究所等單位合併組建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1995年,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1]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4個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1]  [3] 
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態科學與工程系、氣象系、植物營養系 [1] 
本科專業:資源環境科學、應用氣象學、生態學、環境工程 [3]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 博士後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3] 
  • 學位點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9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1] 
  • 重點學科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羣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1個。 [1]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羣:資源環境學科羣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生態學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土地資源管理 [1]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40人,教授58人,副教授5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21人。 [1]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建設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北京市高校一流專業1個。 [3]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資源環境科學
北京市高校一流專業:生態學 [3]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在河北曲周創立了全國第一個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截至2023年5月,中國農業大學已在全國24個省區市的91個縣市區牽頭建立了139個科技小院,累計引領全國建立1048家科技小院。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回信:“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6]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野外實驗站,3個校級研究中心,4個校級野外基地。 [1]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華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野外實驗站:農業部武川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桓台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1]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年來主持或承擔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10餘項。2008年以來,在《Science》《Nature》上發表文章5篇,《PNAS》《Nature》子刊多篇。 [1]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錄
院長
崔振玲 [4] 
黨委書記
洪海燕
副院長
江榮風、吳華傑、侯玉峯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