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鎖定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正式成立於1994年9月,前身為1958年秋成立的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1959年3月農業部正式行文批覆)。在中國農業大學校史上,此前還曾有過兩段水利科研教學實體的創辦經歷,分別是1938年8月成立的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工學系(持續8年)和1948年8月成立的華北大學農學院農業機械系水利組(持續3年,1949年9月改名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水利組)。
學院現有水利工程系、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系、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4系,設施農業重點實驗室、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試驗站、農業部沼氣質量測試中心等6個科研實體。設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結構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土木工程等11個碩士學位點,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水動力學與水力機械、水利工程等6個博士學位點。其中,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和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47人,副教授52人。 [1-2]  [17] 
中文名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 Civil Engineering, CAU.
簡    稱
水院
創辦時間
1938/1958/1994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學院
學校特色
985及211重點建設院校,水利部、教育部共建重點水利院校
主管部門
教育部、水利部
專職院士數
1
碩士點
11
博士點
6
國家重點學科
2
院系設置
水利工程系、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系、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
地    址
北京市清華東路17號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教育部、農業部、水利部科技獎
知名校友
賈大林
鈕茂生
知名教師
鍾登華 [19-20] 
康紹忠 [20] 
類    型
理工
所屬地區
北京市
黨委書記
沈立峯
院    長
李雲開 [3] 
國家級重點學科
農業水土工程(水利)、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4] 
北京市重點學科
水文學及水資源 [1]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學院概況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簡稱“水院”)源於1958年10月原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的農田水利化系,1984年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系,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1994年經水利部和農業部批准並聯合發文,撤系建院,成立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1995年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和水利部共建的全國8所重點大學之一。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土木工程4個系,現有教職工156人,其中教學科研崗教師105人,包括教授44人、副教授55人、副研究員1人,其他專業技術崗11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人才項目特聘教授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名、教育部人才項目青年學者5人、青年創新人才項目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1人、農業農村部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7人、霍英東獎勵及基金獲得者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創新團隊1個。
持續加強科研平台建設,強化資源聚集。學院建設了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國家科技創新平台,牽頭組建了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和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學科羣,擁有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農業節水重點實驗室(籌建)、農業農村部農業綠色高效用水重點實驗室(試運行)、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供水管網系統安全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甘肅省農業高效用水觀測研究站等一批省部級科研平台,建設了科技部温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與福利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現代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農業農村部沼氣質量測試中心華北工作站等,在甘肅武威、北京通州、內蒙古巴彥淖爾等地建有多個校級科研教學基地,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石羊河實驗站還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 [21]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沿革概述

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是中國高等農業水利科學教育的發祥地。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1905年,清廷成立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下設有農學、農藝、森林等門系,開設農業土木工程(農田測量、灌溉排水工程、堤防水利工程等)、耕地整理(道路、水路、區劃)、土地改良論(水利土壤改良森林土壤改良、農業土壤改良)、森林理水與砂防工(水土保持)、土壤學、水理學等專業課程 [5]  ,開啓了我國近代農業水利科學教育的序幕。此後,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先後經歷了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校、國立北京農業大學、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等時期,上述水利類專業課程得到不斷豐富和完善。 [1] 
水院中以樓 水院中以樓
1938年抗戰開始後,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大部分遷往西安,後與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國立西北農學院。未西遷的部分在日偽統治下成立了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並首次開設了農林工學系,開啓了農田水利科學的專業化教育。農林工學系下設工學組和林學組,分別以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為培養方向,首任系主任為日本著名土壤物理學家、農業土木工學(我國稱農田或農業水利學)家田町正譽博士(師承日本農業土木工學學科創始人、東京帝國大學上野英三郎教授),1943年工學組獨立設置為農業工學系(即農田水利)。 [6] 
農業(林)工學系於1938年開始招生,參照日本農業土木工學(我國一般稱為農田或農業水利工程)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開設了水理學、地質學、土壤學、農業水工學、灌溉渠道設計、構造力學、治水論、地下水論、農業土木實驗、土地改良設計論等專業課程,並定期組織學生赴東北、華北、華東、日本及朝鮮開展參觀、訪問、調查和專業實習。1942年,在系主任金子良(日本著名水文學家、農業水利學家)帶領下,系師生開展了蘇北農田水利調查,制訂了蘇北農田開發計劃 [5]  。1945屆學生畢業前,前往軍糧城、山東東平湖、河北藁城等地進行河流測量和調查水利工事。抗日戰爭結束後,北大從昆明覆原北平,重新接收了位於北平的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直至1949年北大農學院(含輔仁大學農學院)、清華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三校合併前,農業工學系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農業水利專業人才,其中不乏賈大林曹爾昌、翁鈐、周光俊、蘇從瞻、張明訓、李潤祥、李常烇等傑出人士。
1948年,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之一——華北大學農學院成立農業機械系,下設農田水利組,並於當年開始招生,是共產黨領導下最早設立農田水利專業的高等院校。1949年北大農學院(含輔仁大學農學院)、清華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三校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下設農學、農業機械等10系,其中農業機械系下仍設農田水利組,同時籌備成立農田水利系。
1951年開始,全國陸續開始了院系專業調整。1951年6月,北京農業大學農田水利組(水利系(籌))三十多名師生併入北洋大學(同年9月改名為天津大學)水利系,後來成為水工地質專家崔冠英、基礎工程專家陳環、泥沙專家王明甫、面板壩專家趙增凱、水工基礎處理專家王志仁即是其中學生。 [7]  (1955年,天津大學水利系農田水利及土壤改良專業又再次併入武漢水利學院。)
農機學院校門 農機學院校門
1952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單獨析出,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易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為適應國家農業建設形勢對水利人才的迫切需求,學院於1956年4月制訂發展規劃,籌劃恢復農田水利專業(原北京農大農業機械系下曾設有農田水利組,1951年6月併入天津大學水利系)。1958年1月,學院決定設立農田水利系,開始籌備工作(萬鶴羣教授擔任籌備組組長),是年秋首批90名農田水利專業學生入校報到 [7]  。1959年5月,奉農業部令,農機學院農田水利系與當年成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從水利部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灌溉研究所中劃出一半人員組建)合併,首任系主任為著名水文學家、農業水利專家粟宗嵩教授(同時任灌溉研究所所長)。 [8] 
一教 一教
文革期間,農機學院先後遷至四川重慶、河北邢台,經歷了四川農業機械化學院、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等時期,1978年遷回北京原址辦學。1985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4年成立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1995年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合併成為中國農業大學。從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到中國農業大學,近四十年間水利系(水院)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傑出的水利水電專業人才,原水利部部長鈕茂生即是農田水利系的首屆畢業生之一。
1958年創設以來,水利系(水院)始終將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首要目標,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1958年招收了第一屆農田水利專業本科生,共3個班。1962至1963年,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建成了農田水利、水工建築物、水力學、抽水機和建築材料實驗室,為全面提高教學、科研、生產實踐能力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1980年,學校遷回北京後,又將上述實驗室進行了全面修復和完善。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機構演變

水院歷史沿革 水院歷史沿革
(一)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1938年08月定名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林工學系工學組
1943年02月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工學系
1945年11月更名為:教育部特設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四分班農業工學系
(1946年10月教育部特設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四分班農業工學系(即原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工學系)撤銷,師生併入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系、北洋大學水利系和採礦系)
(二)華北大學農學院~北京農業大學時期
1948年08月定名為華北大學農學院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
1949年07月擬名為華北大學農學院農田水利系(籌)
1949年12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
(1951年06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併入天津大學水利系,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農業部機耕學校、華北農機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改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三)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時期
1958年01月擬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籌)
1959年03月定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合併)
1971年07月更名為:四川農業機械學院農田水利系
1972年07月更名為:重慶農業機械學院農田水利系
1972年09月更名為:重慶農業機械學院農機三系
1975年11月更名為: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農機三系
1979年03月更名為: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
1979年05月複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
1985年04年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系
1985年10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
1994年11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1995年09月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歷任負責人

(一)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林)工學系時期 [5] 
1938年08月~1941年10月,系主任:田町正譽
1941年10月~1943年07月,系主任:高月豐一
1943年07月~1943年09月,代理系主任:鞍田純
1943年09月~1945年06月,系主任:金子良
1945年06月~1946年10月,代理系主任:邢允範
(1946年10月第四分班農學院農業工學系撤銷)
(二)華北大學農學院~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時期
1948年08月~1950年04月,系主任:王朝傑(水利組負責人:郭冰
1950年05月~1950年06月,代理系主任:沈其益(水利組負責人:郭冰)
1950年06月~1952年10月,系主任:陳立(水利組負責人:郭冰)
(1951年06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併入天津大學水利)
(三)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水利系時期 [9] 
1958年~1959年,籌備組負責人:萬鶴羣
1959年~1965年,系主任:粟宗嵩
1965年~1966年,系主任:王副彭
1966年~1969年,軍宣隊、工宣隊負責工作
1969年~1981年,系主任:陳家禎
1981年~1983年,系主任:崔引安
1983年~1984年,系主任:駱大章
1984年~1992年,系主任:周軍
1992年~1994年,系主任:孫金世
1994年~1995年,院 長:駱大章(兼,副校長)
1994年~1995年,副院長:孫金世(常務副院長)
1996年~1999年,院 長:黃之棟
1999年~2002年,院 長:馮紹元
2002年~2015年3月,院 長:王福軍
2015年3月~2019年6月,院 長:嚴海軍 [10] 
2019年6月~2021年1月,院 長:杜太生 [10] 
2021年1月~今,院 長:李雲開 [11] 
1995年~1999年,水利系主任:周軍
2000年~2010年,水利系主任:李光永
2011年~2014年,水利系主任:張昕
2016年~今, 水利系主任:霍再林 [12-14]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發展概況

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63、64屆畢業班同學結合房山、涿州灌區工程實際進行了畢業設計,師生得到全面鍛鍊,收到了預期成效。65屆畢業班沿襲了這一傳統,又在北京市通縣永樂店農場進行畢業設計,為解決低窪鹽鹼地的改良和農田基本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區縣和基層單位的好評。
1965年至1966年期間,受北京市市委和市政府指派,廣大教師、幹部率66、67屆同學深入順義縣、密雲縣的公社、生產大隊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規劃工作,並在現場教學,經大半年的實踐鍛鍊,全面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並順利完成了規劃任務,受到北京市相關部門的讚許與標準。
1971年至1972年,學校遷入四川重慶後,該院(系)相關專業教師又分赴四川省忠縣、萬縣、成都、映秀和雲南省昆明、大理等地進行了考察,探索教學改革思路,並籌備招生工作。1975年,學校遷入河北省邢台市,該院(系)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繼續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並於1976年恢復招生。1978年招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農田水利專業本科生。
1979年,學院遷回北京辦學,廣大教師的辦學積極性大大提高,並於當年創辦我國第一個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開辦水力機械本科專業。進入八十年代後,學院辦學質量穩步提高,科研工作逐步深入,在農田水利、水力機械、農業建築環境和農村能源等方面,學院教師深入到國民經濟主戰場,特別是水機教研室所開展的微型泵產品,在國內產生重要影響,為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1988年,為了滿足國家對建築領域人才的重要需求,該院開辦了工業與民用建築本科專業,從此開始了土木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
進入1990年後,該院在農業生物環境領域的影響不斷擴大,研製的濕簾風機降温系統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內設施農業領域的發展與狀大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部在該院批准建立了農業部農業生物環境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同時,該院為國家水利發展獻計獻策,特別是針對北京市水利發展戰略提出的若干有影響的方法和技術,被北京水利局採納,該院在北京市、乃至全國水利系統的影響逐漸擴大。在這個時期,學院建立了富通環境工程公司和先飛農業工程公司兩個開發實體,以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2000年,針對國家水利水電快速發展的形勢,開辦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從而,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本科人才培養格局。同時,學院在以農業節水為核心的農田水利領域,不斷開展深入的科研工作,產生了一批節水灌溉新成果。
水院樓及風洞實驗室 水院樓及風洞實驗室
2002年,學院科研實驗大樓建成,樓內設有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農村能源工程、土木工程、水力機械等領域的實驗室。在校外,先後建立了北京通州灌溉試驗站、河北望都教學科研基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產學研基地、甘肅石洋河流域農業與生態節水試驗站等教學科研基地,在北京延慶等地建立了五個學生實習基地。流體力學實驗室和土木工程基礎實驗室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高校合格實驗室。
進入21世紀,學院工作重點轉入以學科建設為主,所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不斷增多,專利、論文等科研成果不斷增加,研究生培養規模和質量不斷提高。經過兩次研究生學科申報,該院研究生學科數量增加,培養體系更加完善,結構更加合理。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和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經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經農業部批准,成立了農業部沼氣產品及設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華北工作站。經學校批准,中國-以色列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在行政上併入水院,成立了跨學院的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
學院設水利工程系、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系、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4個系,設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設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結構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等8個碩士學位點,設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水動力學與水力機械等5個博士學位點。學院建立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包括專業學位)、博士生、留學生在內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創辦50年來,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6000餘名。學院在冊學生總數為1512人,其中本科生1229人,碩士生195人,博士生和留學生88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7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正副教授佔專職教師總數的80%。現有研究生導師(含外聘)8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9人。
學院的科研領域涉及農業節水理論與技術、水資源水環境、水土保持、水泵與水輪機、流體力學、農業生物環境城鎮規劃農村能源工程、土木建築等,參與了包括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在內的多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研究與設計工作。學院共承擔了包括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學研究項目數百項,取得的多項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近百項。2007年,科研經費達到2200萬元,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數量達到100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獎勵5項。
學院與許多國內外知名研究院所、企業和專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係,數十位國內外著名科學家被聘為該院講座教授或客座教授,多家跨國灌溉公司在學院設有獎學金和獎教金,每年數十次接待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學院半數以上教師曾在國外學習或工作過。
作為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的國家重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正向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邁進;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已走過60年的光輝歷程,正以嶄新姿態跨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年譜紀事

1905年,清廷成立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下設有農學、農藝、森林等門系,開設農業土木工程(農田測量、灌溉排水工程、堤防水利工程等)、耕地整理(道路、水路、區劃)、土地改良論(水利土壤改良、森林土壤改良、農業土壤改良)、森林理水與砂防工(水土保持)、土壤學、水理學等專業課程 [5]  ,開啓了我國近代農業水利科學教育的序幕。
水系畢業生捐贈雕塑-源遠流長 水系畢業生捐贈雕塑-源遠流長
1938年8月,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成立農林工學系,下設林學組和工學組,工學組即農田水利專業,開始了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科學的專業化教育,田町正譽教授擔任系主任。1941年10月,高月豐一教授繼任系主任。
1943年7月,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林工學系工學組獨立設置為農業工學系(農田水利),金子良教授擔任系主任。
1946年9月,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工學系撤銷,師生併入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系和北洋大學水利系、採礦系。
1948年8月,華北大學農學院成立農業機械系,首任系主任為王朝傑(此前為金陵大學農學院農具廠廠長),下設農機和農田水利兩組,同年招生。
1949年7月4日,華北大學調工學院郭冰至農學院籌建農田水利系。
1949年9月~12月,華北大學農學院、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三校合併,組建北京農業大學。下設農藝、林學、農業機械等10系,其中農業機械系下仍設農機和農田水利兩組。並計劃在農田水利組基礎上籌建農田水利系。
1950年~1951年05月,根據國家農業建設的需要,北京農業大學在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組基礎上,籌備成立農田水利系。
1951年06月,奉教育部令,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田水利專業(組)併入北洋大學水利系(今天津大學水利系,1955年,天津大學水利系農田水利及土壤改良專業又再次併入武漢水利學院);
1952年10月25日,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華北農機專科學校、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組建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7月13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改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1956年4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制定發展規劃,計劃在農業機械化專業基礎上(經過第二次院系調整,此時學院僅存一個專業),開設農業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農業電氣化專業和農田水利專業。
1958年1月2日,徐覺非院長召集孫文鬱、孫景魯、孫達生三位副院長和農機化繫系主任曾德超教授、教育系系主任柳克令教授以及李翰如教授(李翰如1941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水利系,1943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田水利研究部,我國自主培養的首批水利工程專業研究生之一,導師為沙玉清教授。1947年畢業於美國衣阿華大學農業工程系,獲農業工程碩士學位)、陳立教授召開專業設置會議,決定增設農田水利等專業。 [7] 
1958年3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開始農田水利系籌備工作,並於1958年夏秋提前招生,農田水利專業共招收新生90名。
1959年1月16日,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黨委決定,由農業機械化萬鶴羣教授擔任農田水利系籌備負責人,農田水利系正、副主任由農業部農田水利局派員擔任。 [7]  [15] 
1959年03月20日,農業部以[59]農高軒字第25號文批覆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成立農田水利系,下設5年制農田水利工程專業
1956年05月,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北院)成立,下設水工、土工、結構、水文、泥沙、水利土壤改良等研究所;1957年12月,中國科學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利科學研究院”;1958年06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利科學研究院、電力工業部水電科學研究院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1959年03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劃分出一半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由粟宗嵩擔任所長;
校園一景-水塔 校園一景-水塔
1959年05月23日,農業部以[59]農高軒字第48號文決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與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合併,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粟宗嵩兼任農田水利系主任,龍影擔任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1960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3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遷址河南省新鄉市;
1970年06月,北京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下放四川省重慶市,先後改名為四川農機學院和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
1973年10月,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遷至河北省邢台市,更名為“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
1979年02月,胡耀邦批示同意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由邢台搬回北京原址辦學;
1979年05月,國務院15位總理、副總理批示同意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由邢台搬回北京原址辦學,恢復“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校名;
1979年08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系”,除農田水利工程本科專業外,增設水力機械、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二個本科專業;
1981年09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系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
1985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86年09月,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
1988年09月,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增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本科專業;
1994年09月,經農業部、水利部聯合批准,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撤系建院,成立“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由農業部和水利部共建,下設農田水利工程系、流體機械系、農業建築與能源工程系,開設有農業水利工程、流體機械工程、農業建築與能源環境工程、房屋建築工程、環境工程等本科專業。
1995年09月,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
1999年10月,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農業水利工程系更名為“水利工程系”,下設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2個本科專業。
水院50週年院慶 水院50週年院慶
2002年,中國農業大學水利工程系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成立中國-以色列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和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
2008年10月16日,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在北京舉行建院(系)五十週年院慶,水利部部長陳雷,全國政協民宗委主任鈕茂生、農業部總經濟師楊堅等出席慶典活動。
2011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成為水利部與教育部重點共建的8所水利類高校之一,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兩部共建內容“的主體。
2011年12月,水利系教授、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康紹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6] 
2022年1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登華出任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水利工程系教授。 [18-19]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知名校友

水系校友捐贈園石-思源 水系校友捐贈園石-思源
北大農學院農(林)業工學系田町正譽、高月豐一、金子良、橋爪正男、白埰、葛蔭萱、邢允範、關君蔚賈大林、龐爾鴻、李德富曹爾昌翁鈐、何勖琦、何勖坦、吳隆文張廣玉張戟、劉詩崢、張明訓、李潤祥、高玉衡、袁平書、方大來、李義卿、李振遠、馬承謨;
北京農業大學農機系水利組郭冰丁冰潔、康普慶、趙增凱、章景安、田崇紀、曹國柱、李正風、崔冠英、陳環、劉宣烈、王慶堯、胡思明、齊樹欣、陸茂竹樓世正王志仁李德瑞王明甫、王重九、羨若皚、劉桂柱、劉普、盛志超、關恩澤、肖明生、張槐、張明、趙天成
北農機學院水系及農大水院粟宗嵩、楊茲楠、鈕茂生張芳張汝翼、冀景桓、許世坤、周慧蘭林旭鈿張景芳、胡錫恆、黃春貴等。 [16] 
水系畢業生捐贈雕塑-大禹治水 水系畢業生捐贈雕塑-大禹治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