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學會

鎖定
中國農學會成立於1917年,是中國歷史悠久、影響廣泛、享有盛譽的農業科技社團,是中國近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親歷者和推動者。 [1-2] 
中國農學會由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相應單位(團體)自願組成,是經民政部註冊登記。農業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領導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是國家發展農業和農業科技事業的參謀助手,是促進農業科學技術進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1] 
學會業務範圍有組織開展學術活動、科學普及、期刊管理、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對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等。 [3]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14個內設機構,在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設有省級學會,擁有34個所屬分會; [4-6]  擁有30萬會員,第十屆理事會有常務理事70人、理事211人。 [7-9] 
2017年度全國性學術類社團評估等級中評為5A級。 [10] 
中文名
中國農學會
外文名
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
簡    稱
CAASS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屬    性
綜合性和學術性社會公益性團體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
創辦時間
1917年
現任會長
張興旺
地    址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20號樓

中國農學會歷史沿革

中國農學會前身溯源

學會歷史 學會歷史
1895年3月,孫中山陸皓東鄭士良、程耀震等在廣州雙門底王家祠籌備成立農學會,10月6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中西日報》發表《創立農學會徵求同志書》,在中國首創農學會。但廣州農學會生存時間很短。 [11] 
1896年,羅振玉徐樹蘭朱祖榮蔣伯斧等草擬了《公啓》、《章程》,刊登在《知新報》和《時務報》徵求會友,其中提出:“農學為富國之本,中土農學不講已久,近上海諸君創設農學會,擬復古意,採用西法,興天地自燃之利,植國家富強之源。”並於當年在上海成立了“農務總會”(亦稱上海農學會)。倡導“廣樹藝、興畜牧、究新法、濟利源”。譚嗣同擬定《農學會會友辦事章程》。
1897年4月,羅振玉創刊了《農學報》,梁啓超為《農學報》寫序言,《農學報》共出版了315期,同時還編輯出版了《農學叢書》149種。
農務總會(農學會)的發展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截至1911年,全國成立農務總會(農學會)19處,農務分會(農學會分會)276處。 [12] 

中國農學會民國時期

1917年1月,由中國最早留學回國的農學家王舜臣、陳嶸過探先等發起組織成立中華農學會,並在上海江蘇教育會召開成立大會,最初的宗旨是“研究學術,圖農業之發揮;普及知識,求農事之改進”。會所在南京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
1918年,中華農學會開始舉辦年會,到1947年共舉辦了26屆;1918年,出版《中華農學會報》,至1948年共出刊190期。
1919年,會所在南京三牌樓模範馬路。
1921年,會所在南京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
中華農學會印章 中華農學會印章
1923年,會所在蘇州江蘇省立第二農業學校。 [13] 
1924年,會所在上海寶山路三德里A19號(北京棉花九條七號設聯絡處)。
1926年8月14日,第九屆年會在廣州中山大學禮堂舉行,毛澤東以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身分應邀參加並在開幕大會並致詞。同年,會所遷至上海寶山路三德里A19號(北京平則門外國立農科大學、廣州東山中山大學農科學院設聯絡處)
1929年底,會所遷至南京。次年1月,遷至在南京鼓樓保泰街15號。
1930年12月,會所遷至南京鼓樓雙龍巷14號。
1933年,中華農學會獎學金於建立,到1948年共設立10種獎學金,用於獎勵在校學生和研究生、留學生、優秀論文作者。 [14] 
1938年,會所遷至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農學院。
1940年,在朱德總司令的幫助下,由樂天宇李世俊陳凌風方悴農等發起,在革命聖地延安成立了中國農學會。 [15] 
1941年2月,延安的農業科學工作者成立中國農學會於邊區農業學校。 [16] 
1942年,會所遷至重慶中華路121號。
1943年,會所遷至重慶棗子嵐埡104號。
1946年,會所遷至南京鼓樓雙龍巷14號。 [13] 

中國農學會建國初期

1950年1月,華東區財經委員會農林水利部、中國農業科學研究社、新中國農學會、中華農學會與各農業社團共同組織華東區第一次農業展覽會。11月,在北京成立了農學會(恢復)籌備委員會,在中華農學會的基礎上,吸收中國農業科學研究社(上海中農社)、延安中國農學會、新中國農學會等成員籌備組建中國農學會。 [17] 
1951年4月,經內務部核准備案中華農學會改名為中國農學會。
1957年2月,中國農學會接辦由原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農業學報》(季刊)。 [18] 
1959年3月,經中共中國科協黨組批准,建立中共中國農學會黨組。10月,將畜牧獸醫、土壤、農業機械、植病、昆蟲、園藝等學會以及水利學會中的農田水利部分,併入中國農學會。 [19] 
1977年,中國農學會恢復活動。 [21] 

中國農學會改革開放

1978年4月,農林部、中國科協向國務院提出了《關於加強中國農學會組織和編制的請示報告》,得到國務院及中央領導的批覆同意,確定中國農學會辦事機構為事業單位。 [22] 
1983年7月,中國農學會在外事組的基礎上成立國際學術交流部。9月,成立農業現代化研究室。 [23] 
中國農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中國農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85年10月,經中國科協批准成立中國農學會科技諮詢開發中心。 [24] 
1989年7月,遺傳資源研究委員會由中國作物學會轉入中國農學會,名稱改為“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學會”。 [25] 
1994年10月,農業部批准設立“中國農學會培訓中心”和“中國農學會杜仲開發辦公室”。 [26] 
1997年1月,成立中國農學會持續農業分會。 [27] 
2007年,經農業部批准,農業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與中國農學會辦事機構合署辦公,業務歸口人事勞動司、科技教育司,機構規格正局級。 [28] 
2008年2月,內設機構調整為14個:辦公室、人事處(黨委辦公室)、財務處、政策體系處、國際合作處、信息處、人才交流處(人事勞動司檔案室)、人才評價處、教育培訓處、職業技能鑑定處、學術交流處(社團工作處)、科普處、科技評價處、期刊處。 [29] 
2011年3月,農業部同意“政策體系處”更名為“研究諮詢處”,並加掛“院士專家農業企業服務中心”牌子。 [30] 
201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向中國農學會全體同志、向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31]  習近平致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的賀信提到:中國農學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農業學術性羣眾團體,是中國近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親歷者和推動者。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學會緊緊圍繞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己任,積極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和普及應用,積極促進農業科技人才成長,成為推動中國“三農”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2] 
同日,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回顧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回顧活動並講話。 [31] 
2021年3月20日,發起成立科創中國·鄉村振興聯合體。 [47] 
汪洋出席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回顧活動 汪洋出席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回顧活動

中國農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農學會機構部門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14個內設機構,在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設有省級學會,擁有34個所屬分會。 [4-6] 
內設機構:辦公室、人事處(黨委辦公室)、財務處、研究諮詢處、國際合作處、信息處(院士專家農業企業服務中心)、人才交流處(人事勞動司檔案室)、人才評價處、教育培訓處、職業技能鑑定處、學術交流處(社團工作處)、科普處、科技評價處、期刊處 [4] 
省級學會
名稱
通訊地址
名稱
通訊地址
北京市農學會
北京市海淀區曙光中路
湖南省農學會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遠大二路
上海市農學會
上海市奉賢區金齊路1000號
湖北省農學會
湖北省武漢市武珞路519號
天津市河西區圍堤道健強裏37號
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27號
重慶市北部新區黃山大道186號
廣東省農學會
廣東省廣州市先烈東路135號
內蒙古農學會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22號
雲南省農學會
雲南省昆明市萬華路169號
山西省農學會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街329號13樓
陝西省農學會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習武園27號
河北省農學會
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西路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遼寧省農學會
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太原北街2號
寧夏農學會
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北京中路159號
吉林省農學會
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1551A號
青海省農學會
青海省西寧市交通巷4號
黑龍江省農學會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368號
新疆烏市南昌路403號
江蘇省農學會
江蘇省南京市鍾靈街50號
西藏農學會
西藏拉薩市金珠東路5號
安徽省農學會
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93號
海南省農學會
海南省海口市流芳路9號
山東省農學會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工業北路202號
貴州省農學會
貴州省貴陽市延安中路62號
浙江省農學會
浙江省杭州市鳳起東路29號
四川省農學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4號
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東二路
廣西農學會
廣西南寧市七星路135號
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83號
---------
--------- [5] 
所屬分會
分會名稱
秘書處所在單位
棉花分會
耕作制度分會
遺傳資源分會
特產分會
農業信息分會
食用菌分會
科技情報分會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分會
計算機農業應用分會
農業分析測試與耕地質量評估分會
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
高新技術農業應用專業委員會
農業氣象分會
葡萄分會
天津市設施農業研究所
農業科技期刊分會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辦公室信息處
食物與營養專業委員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
立體農業分會
農業現代化分會
教育專業委員會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科處
微量元素與食物鏈分會
農業科技獎勵基金管理委員會
中國農學會科技評價處
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
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處
雜糧分會
農業科技園區分會
中國農學會信息處
農業產業化分會
中國農學會信息處
農業圖書館分會
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會
中國農學會教育培訓處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分會
都市農業與休閒農業分會
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處
農業農村人才工作分會
中國農學會研究諮詢處
獎勵委員會
中國農學會科技評價處
農業文化遺產分會
農業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分會

中國農學會人員編制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擁有30萬會員,第十屆理事會有常務理事70人、理事211人。 [7-9] 

中國農學會學術貢獻

中國農學會學術期刊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擁有《中國農學通報》、《農學學報》、《棉花學報》、《農業科研經濟管理》、《植物遺傳資源學報》、《食用菌學報》等學術期刊。 [33] 
  • 《中國農學通報》
《中國農學通報》是中國農學會主辦,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12年版)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農林文獻數據庫、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國際農業和生物學文獻數據庫、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等收錄,並向海外10多個國家的有關數據庫和圖書館贈閲;是《中國學術期刊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34] 
  • 《農學學報》
《農學學報》2012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權使用“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名稱與標誌,2014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庫、維普全文收錄。 [35] 
  • 《棉花學報》
《棉花學報》(雙月刊)1989年創刊,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被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1992-2011年連續6屆入選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6] 
  •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收錄,入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37] 
  • 《食用菌學報》
《食用菌學報》是中文核心期刊,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龍源期刊網》、《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多家數據庫收錄;2008年起,摘要被世界上最權威的農業、林業文摘數據庫之一《CABI數據庫》、美國EBSCO數據庫收錄。 [38] 

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

截至2017年11月,學會先後舉辦了轉基因科普暨援藏助學活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研討會、基礎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青年科學家論壇“反向遺傳學與基因功能研究”、全國毛皮動物專業學術研討會、全國葡萄“三產”融合發展研討會、“一帶一路”全國葡萄產業學術研討會、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中國科技論壇、海峽兩岸綠色生態合作研討會、全國食用菌青年學術研討會、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研討會、全國作物種質資源戰略研討會、中國計算機農業應用學術研討會、全國農產品貯藏加工科技交流大會、開放數據與農業技術共享學術研討會、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研討會、全國農業監測預警技術與應用研討會、中國(上海)特種養殖業交流會、西部地區農牧結合發展草牧業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 [39] 

中國農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農學會獎項評選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是經農業部、科技部批准設立的面向全國農業行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獎,主要獎勵為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截至2016年5月,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開展了6屆評審活動,共有744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20項,二等獎167項,三等獎349項,優秀創新團隊獎63項,科普獎45項,近萬名科技人員受到獎勵表彰。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二等獎的成果中,有73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 [40] 

中國農學會教育培訓

  • 培訓活動
截至2017年9月,學會先後舉辦了農業系統財務人員培訓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與資質認定高級研修班、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管理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班、農業系統黨政公文寫作與辦公室管理工作培訓班、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管理人員暨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班、農業系統財務管理人員培訓班、農業幹部公文寫作暨辦公室業務培訓班。 [41] 
  • 科學普及
截至2017年10月,學會先後舉辦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建設與能力提升培訓班、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週轉基因科普系列、編著科普圖書等科普教育活動。 [42] 

中國農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農學會形象標識

會徽外部輪廓為圓形,中心由本會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C(代表中國),A(代表農業)和麥穗構成的基礎圖案,A以三色帶(金黃、綠、紅)代表農業、農村、農民,背景為地球,圖內上、下方的文字為本會的中英文名稱。 [3] 
會徽 會徽

中國農學會精神文化

科學精神: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3] 

中國農學會學會領導

中國農學會現任領導

中國農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
會長:張興旺 [56] 
中國農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53] 
會長:張桃林
副會長:萬建民、朱永官、楊振海、沈仁芳、沈建忠、陳發棣、周雲龍、趙春江、胡義萍、梅旭榮 [57] 
秘書長:胡義萍
副秘書長:吳金玉,莫廣剛,王甲雲
監事會:
監事長:趙方田
副監事長:田桂山
監事:易維佳,徐志宇,梁浪波
常務理事會 [54]  (按姓氏筆畫排名)萬建民,王久臣,王甲雲,王慶煌,王敏正,印遇龍,成升魁,向朝陽,劉旭,許世衞,孫日飛,孫其信,李成貴,李培武,楊遠柱(土家),楊振海,吳文良,吳孔明,吳金玉,沈仁芳,沈建忠,張合成,張桃林,張新友,陳阜,陳學庚,陳劍平,陳曉亞,陳温福,周培,周光宏,胡義萍,胡永萬,秦維明,莫廣剛,梅旭榮,韓貴清,韓魯佳(女),喻樹迅,廖西元,魏啓文
理事會 [55]  (按姓氏筆畫排名)萬建民,馬國林,王久臣,王文生,王甲雲,王成,王旭(女),王慶煌,王海波,王敏正,牛運生,鄧國富,白由路,印遇龍,馮萬玉,馮江,邊全樂,成升魁,朱怡(女),喬日紅,向朝陽,劉廣林,劉旭,劉榮志,劉瀟威,安凱春,許世衞,孫日飛,孫其信,孫素芬(女),孫哲,李雲伏,李付廣,李立會,李成貴,李光玉,李江亭,李根林,李培武,李寅秋,李鋒,楊遠柱(土家),楊波,楊貴芝(女),楊振海,楊朝波(彝族),吳廣楓(女),吳文良,吳孔明,吳興宏,吳伯志,吳金玉,吳建平,吳信,吳愛忠,何兵存,鄒慶鵬,鄒德堂,閔慶文,沈仁芳,沈建忠,張正,張合成,張克強,張勁松,張治禮,張桃林,張海平,張新友,張鶴,陳彤,陳松柏,陳阜,陳學庚,陳劍平,陳冠銘,陳曉亞,陳通,陳温福,歐陽書文,易幹軍,羅林廣,嶽增良,金萍(女),周光宏,周國民,周培,周雪松,周清波,周維佳,鄭義(女),鄭國清,趙建勳,趙康由,趙瑞全,胡義萍,胡永萬,柏連陽,段留生,信軍,昝林森,姜梅林(女),秦維明,聶鳳英(女),莫廣剛,索朗羅布(藏族),高東昇,高福生,高聚林,郭天文,郭緒全,唐建初,黃東,黃安娣(女),黃秀霞(女),黃建曄,黃斌民,梅旭榮,梅香生,曹光喬,曹黎明,宿文軍,隋華(女),隋國民,董維春,蔣學勤(女),韓忠超,韓貴清,韓魯佳(女),喻樹迅,焦曉燕(女),謝曉東(滿族),蔡有華(女),廖西元,繆衞國,潘志華,冀獻民,戴小楓,戴飛,魏啓文
中國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
職務
姓名
會長
副會長
旭日干(已故)
李寧
吳孔明
張亞平
周光宏
趙方田
柯炳生
唐啓升
唐珂
喻樹迅
曾一春 [43] 
秘書長
鄒瑞蒼
副秘書長
胡義萍
莫廣剛 [44] 

中國農學會歷任領導

  • 歷任名譽會長
1917年1月,公推張謇為名譽會長。 [14] 
楊顯東金善寶杜潤生吳覺農何康、劉中一、劉江、杜青林劉成果 [45] 
  • 歷任會長
姓名
任期
1917-1922
1922-1924
1924-1935
1935-1942
1942-1948
1956-1983
1983-1992
1992-2002
2002-2007
2007-2010 [46] 

中國農學會入選名單

2021年12月3日,中國農學會入選中國科協發佈的中國特色一流學會擬支持學會名單,擬支持金額為270萬元。 [49] 

中國農學會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中國農學會科普處被中國科協授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50] 
2021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51-5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