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詩歌文化

鎖定
《中國詩歌文化》是1999年齊魯書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善奎,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絢爛多彩的面貌。
作    者
李善奎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出版時間
1999年11月
頁    數
629 頁
定    價
27.8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3308285

中國詩歌文化內容介紹

《中國詩歌文化》是第一部專門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詩歌的理論專著。書中重點考察了哲學與詩、道德與詩、政治與詩、經濟與詩、戰爭與詩、風俗與詩、自然與詩、歲時與詩、隱逸與詩、道教與詩、佛教與詩、酒與詩、夢與詩、性與詩凡十四個方面的文化現象,不但展現了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絢爛多彩的面貌,而且對其獨具特色的品格特徵、價值觀念、主體活動、審美取向等,作出了理性的審視和探討。書的出版,將為中國詩歌文化的理論研究開拓一片綠地。

中國詩歌文化作品目錄

目 錄
導言
天人合一
――哲學與詩
以人為貴――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自覺能力
池塘春草――鍾情自然的人生體驗
魏武揮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悲風遺響――人生如寄的悲愴感
神與物遊――主客相融的審美態度
善善惡惡
――道德與詩
廣廈萬間――仁者愛人的思想境界
留取丹心――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謔浪赤墀――蔑棄世俗禮法
飲露餐菊――注重品德修養
宜其室家――盡善盡美的審美追求
經世致用
――政治與詩
山雨欲來――詩歌是時代的晴雨表
采詩聽歌――詩歌的諷刺功能
愴然涕下――有志難騁的悲懷
挑燈看劍――民族鬥爭中的愛國情思
華實相輔――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重本抑末
――經濟與詩
剜肉補瘡――田家生活的寫照
重利輕離――商人生活的剪影
寫就青山――詩人中的商海弄潮兒
舉頭望月――思鄉詩和懷人詩
温柔敦厚――詩教原則
甲光向日
――戰爭與詩
蕭蕭馬――征戰者的豪邁之歌
羌管悠悠――徵人思婦的悲吟
鑄甲為犁――非戰呼聲
萬樹梨花――戰地風光
長城雄風――長城意象的文化反思
聽言觀樂
――風俗與詩
傾倒風人――詩人筆下的民俗類型
寒食東風――託民俗以諷
爆竹聲中――借民俗言志
火樹銀花――風俗的地域性
移風易俗――風俗的時代特徵
仁山智水
―― 自然與詩
俯仰宇宙――安頓生命
春在枝頭――愛戀生活
山程水――憂患情結
江山多嬌――祖國山河的多彩面貌
詩中有畫――詩畫融合的美學特徵
春秋代序
――歲時與詩
濃吐雜芳――喜春與傷春
草木搖落――悲秋與詠秋
暑雨祁寒――冬夏景物與民生多艱
夕陽夜月――晨昏意象與文人心態
裝點關山――不同氣候下的自然景觀
歸去來兮
――隱逸與詩
獨釣寒江――漁父的避世之隱
拂衣歸裏――無為有國者所羈的非世之隱
心存魏闕――欲仕而不得的無可奈何之隱
終南捷徑――養志待時之隱
金馬門中――混跡官場的以仕為隱
瓊樓玉宇
――道教與詩
羽化登仙――神仙之説與遊仙詩
仙道貴生――度世濟人的道人詩
別有洞天――具有仙風道藴的文人詩
玉山閬風――道教意象與詩歌意象的契合
以道化儒――道家 道教對詩歌理論的影響
菩提明鏡
――佛教與詩
雲水自在――清雅詩僧的林下之詠
世事悠悠――化俗詩僧的難解俗緣
居士情結――奉佛士人的精神解脱
以禪入詩――禪之於詩歌創作
以禪喻詩――禪之於詩歌理論
對酒當歌
―― 酒與詩
把酒問春――愛情・青春・生命意識
醉鄉忘憂――理想・人格・政治責任
曲水流觴――酒的快樂功能之一:生活情趣的快樂
百慮齊息――酒的快樂功能之二:精神解脱的快樂
酒沃詩腸――酒與創作靈感
真耶幻耶
――夢與詩
筆頭生花――夢感神生模式
寤寐思服――相思夢模式
鐵馬冰河――理想夢模式
一枕黃――南柯夢模式
恍兮惚兮――白日夢模式
情耶欲耶
――性與詩
子惠思我――青春戀歌
琴瑟友之――夫婦唱和
唱罷秋墳――悼亡詩
紅顏暮花――怨女詩
寒風摧木――愛情悲劇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