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記憶

(2022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鎖定
《中國記憶》是上海大學出版社於2022年12月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丁華東 主編。
中文名
中國記憶
作    者
丁華東 主編
出版時間
2022年12月1日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7146136

中國記憶內容簡介

《中國記憶》由“宅茲中國”“歷史印記”“經典崇拜”“鎮國重器”“禮儀之邦”“華夏兒女”“風華國樂”“華夏衣冠”“民族脊樑”“時代音符”十個專題組成,以歷史檔案、典籍文獻、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儀式、民間傳説、傳統節日、傳統服飾、歷史文化遺蹟、革命紀念地等為具體考察對象,運用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等多學科理論,深刻地揭示了“中國記憶”深厚的歷史內涵、豐富的文化表徵、多彩的時空表象,闡釋中國記憶在國家認同、歷史傳承、文化發展、民族凝聚、社會和諧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並結合當代社會變遷,探索思考國家記憶資源的傳承保護策略。
《中國記憶》可作為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教材,也可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普及讀物。 [1] 

中國記憶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宅茲中國:中國記憶構成與價值
第一節 “中國”名稱的歷史
第二節 “中國”國家觀形成與古今同一性
第三節 “中國記憶”的構成與特點
第四節 中國記憶的當代價值
第二章 歷史印記:檔案文獻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檔案文獻與中國記憶概述
第二節 甲骨檔案中的中國文字記憶
第三節 元代西藏官方檔案中的中國邊疆記憶
第四節 “樣式雷”建築圖檔中的中國建築記憶
第五節 僑批檔案中的中國僑胞記憶
第三章 經典崇拜:文化典籍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何謂“經典”?——經典記憶的形成
第二節 經典記憶的文化內涵
第三節 經典的危機——近代經典記憶的變遷
第四節 中國傳統經典與經典閲讀的當代價值
第四章 鎮國重器:青銅鐘鼎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青銅時代與青銅器
第二節 鐘鼎的象徵意義與流轉
第三節 從“鐘鼎”到“大國重器”:重器的新文化內涵
第五章 禮儀之邦:禮樂儀式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中國禮樂文明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禮樂儀式與國家記憶
第三節 禮樂儀式與民族記憶
第四節 禮樂儀式與生活記憶
第五節 弘揚中國禮儀之邦傳統
第六章 華夏兒女:族源傳説與中華民族凝聚
第一節 族源傳説與華夏族羣的形成
第二節 民族融合與華夏變遷
第三節 “中華民族”的提出與認同
第四節 華夏兒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七章 風華國樂:華夏音樂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華夏音樂與中國記憶概述
第二節 宮廷音樂與帝國雄風
第三節 民間音樂與民間悲喜
第四節 民族音樂與民族團結
第五節 紅色經典音樂與紅色記憶
第六節 音樂記憶的傳承與保護
第八章 華夏衣冠:傳統服飾與中國記憶
第一節 華夏衣冠:流淌的記憶
第二節 傳統服飾與社會等級記憶
第三節 傳統服飾與時代風尚記憶
第四節 傳統服飾的傳承與復興
第九章 民族脊樑:長城象徵與國家記憶場
第一節 關於長城的歷史記憶
第二節 長城作為國家象徵的形成
第三節 作為國家記憶場的長城象徵
第四節 長城保護與“新長城”再築
第十章 時代音符:奏響國家記憶傳承的時代強音
第一節 中國記憶傳承的認知取向
第二節 中國記憶傳承的實踐行動
第三節 中國記憶傳承的青年使命
後記 [1] 

中國記憶作者簡介

丁華東,社會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檔案學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出版《檔案學理論範式研究》《檔案與社會記憶研究》等學術著作4部,主編“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規劃教材《電子文件管理學》,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在檔案學理論範式、檔案記憶理論等方面形成一定研究特色。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等獎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