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西部

(中國西部地區)

鎖定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68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爾、印度、緬甸老撾越南13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餘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1595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1/10。截至2018年底,土地面積678.158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70.6%;人口為3.79558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7.2%。西部地區疆域遼闊,重慶市是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唯一超過全國水平的一級行政區,達75828元 [1]  ,位列全國一級行政區第九位 [2]  。其次除開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以外,西部絕大部分地區經濟相對落後、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四川盆地的成都市、重慶市均位列全國十強城市,關中平原的西安市位列前二十。 [3] 
中文名
中國西部
外文名
Western Region
人口總數
約3.8億
總面積
約686萬平方公里
陸地邊境線
1.8萬餘公里
範    圍
12個省市及自治區
特    點
雖然地域相當遼闊,但是人口密度卻相對來説稀疏
主要城市
西安、重慶、成都、昆明、貴陽、蘭州、 烏市、銀川、西寧、拉薩
機    場
西安咸陽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昆明長水機場等
火車站
西安北、重慶西、重慶北、成都東、蘭州西、昆明南、貴陽北等
著名景點
秦兵馬俑、洪崖洞、都江堰布達拉宮,天山
車牌代碼
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疆蒙桂
主要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高原氣候
電話區號
023,028,029等
國家戰略
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經濟圈
地區生產總值
205179億元(2019年)

中國西部西部概況

中國西部人口

中國西部地區的人口總數約為3.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9%左右。該地區雖然地域相當遼闊,但是人口密度卻相對來説稀疏。這是由於西部地區的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比較差,其中土地資源中平原面積佔42%,盆地面積不到10%,約有48%的土地資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且年平均氣温偏低,大部分省區市在10攝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有50人以下,遠遠低於全國每平方公里人數的平均水平,而這一規律與胡煥庸當年提出的黑河——騰衝人口分界理論相符。

中國西部經濟

1、重慶市:2019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23605.77億元,比上年增長6.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551.4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9496.84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57.51億元,增長6.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6∶40.2∶53.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4699.61億元,增長6.9%,佔全市經濟總量的62.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828元,比上年增長5.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28035元/人,比上年增長6.5%。[4][5]
2、四川省: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98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2.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4294.0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8403.4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9:40.8:47.3調整為11.6:38.7:49.7。
3、陝西省:201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1898.81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9.45億元,增長4.6%,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10895.38億元,增長7.9%,佔比49.8%;第三產業9263.98億元,增長8.7%,佔比42.3%。[6]
4、廣西壯族自治區: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GDP)20396.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7]
5、雲南省:2017年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16531.3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2310.73億元人民幣,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6387.53億元人民幣,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7833.08億元人民幣,增長9.5%。[8]
6、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6103.17億元,比上年增長4.00%
7、貴州省: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354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0%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09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7.60%
9、甘肅省: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7677.00億元,比上年增長3.60%
10、寧夏回族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453.93億元,比上年增長7.80%
11、青海省:2017年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642.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第一產業增加值238.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80.3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24.01億元。[9]
12、西藏自治區: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0.63億元,同比增長10%,與上年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51.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0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6%。

中國西部民族

中國西部西部省區概況

中國西部重慶市

重慶 [3]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之一。簡稱渝,別稱巴渝、山城、渝州、霧都、橋都,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中央直轄市之一,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及政治、航運、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
2019年重慶市建成區面積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4.32萬人,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城鎮化率達66.8%,位居西部省級行政區第一位,其中重慶主城九區城鎮化率高達90.51%。2019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達23605.77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國家物流樞紐、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戰略項目。是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區,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涉及地區和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6]重慶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曾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遠東反法西斯指揮中心。

中國西部四川省

四川省 [3]  ,簡稱“川”,省會成都,四川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西部第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機關駐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是一座三千年未遷城址,兩千年未改城名的古城,是全省政治、經濟、文教中心。古為古蜀國地,秦並巴蜀後設立蜀郡並建城,漢代即列備五都,因絲織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因孟昶在成都遍植芙蓉別稱“芙蓉城”,簡稱“蓉”。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是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副省級市,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部戰區機關駐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古合稱巴蜀,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川中丘陵,中部為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與陝西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重慶諸省市交界,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
截至2015年底,四川全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其中包括50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15個縣、4個自治縣。四川省户籍人口9132.6萬人,常住人口8204萬人。

中國西部陝西省

陝西省 [3]  ,簡稱陝或秦,又稱三秦,為中國西北省級行政單位,省會古都西安,位於中國內陸的腹地,屬於黃河中游和長江上游,地理座標處於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3733萬,下轄10地級市及1農業示範區。
陝西省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重慶、四川、湖北,北接內蒙古,為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
陝西曆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為中華之源,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中國西部雲南省

雲南省 [3]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雲南省簡稱“滇”或“雲”,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裏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説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佔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老撾越南北迴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中國西部貴州省

貴州省 [3]  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
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共有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千百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貴州文化。“公園省”貴州處處是景,是休閒養生度假勝地。

中國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3]  (壯語: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1958年建立自治區至1965年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首府南寧市。位於華南地區西部,南瀕北部灣,與越南接壤,民族有漢族、壯族等族,使用語言有漢語(粵方言、桂柳話平話等),少數民族的語言有壯語等。
廣西擁有無盡的海洋資源;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還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國三大僑鄉之一。

中國西部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3]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東經78°25′至99°06′,北緯26°44′至36°32′之間。它北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連接青海省,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和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克什米爾國家和地區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邊境線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長近4000公里。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中國西部內蒙古自治區

位於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等民族。
全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包頭市、巴彥淖爾赤峯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內主要城市。
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佈。年均氣温-1~10℃,全年降水量約50~450毫米。已探明礦藏60餘種,稀土、煤、銀等儲量巨大。

中國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  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佔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境內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
地形以山地與盆地為主,地形特徵為“三山夾兩盆”。新疆沙漠廣佈,石油、天然氣豐富,是西氣東輸的起點、中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陣地。

中國西部青海省

青海省 [3]  為中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簡稱青,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位於中國西北地區,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
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維族、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中國西部甘肅省

甘肅省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黃河上游,地理座標位於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
甘肅省因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設置隴右道,故又簡稱甘或隴。轄12個地級市和2個自治州,省會蘭州。
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縱橫45.37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4.72%。

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簡稱寧,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是中國五大自治區之一。
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
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中國西部資源優勢

中國西部礦產資源

中國西部 中國西部
西部地區是中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土地、水、等資源十分豐富,旅遊業十分旺盛,而且開發潛力很大,這是西部形成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
首先西部具有顯著的礦產資源優勢,雖然部分礦產資源的開發成本較高,但是礦業開發已經成為西部重要支柱產業。西部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天然氣和煤炭儲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高達87.6%和39.4%。
根據有關專家對48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西部各省份的人均礦產資源基本都居於全國前列。在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56種礦產中,西部地區有138種。在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西部有24種佔全國保有儲量的50%以上,另有11種佔33~50%。西部地區全部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61.9萬億元,佔全國總額的66.1%。
21世紀初已形成塔里木、黃河中游、柴達木、東天山北祁連、西南三江、秦嶺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紅水河右江、西藏“一江兩河”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
2000年,西部地區的礦業產值分別佔其工業總產值國內生產總值的17.3%和5.97%,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09和1.67個百分點攀枝花六盤水金昌克拉瑪依等城市已經成為地區經濟發展中心,促進了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此外,西部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卓,以往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

中國西部土地資源

dv
dv(3張)
西部地區土地資源豐富。西部不僅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而且擁有較高的人均耕地面積和絕大部分草原面積。西部土地面積佔全國的71.4%,人均佔有耕地2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倍。耕地後備資源總量大,未利用土地佔全國的80%,其中有5.9億畝適宜開發為農用地,適宜開發為耕地的面積1億畝,佔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的57%。西部草地面積佔全國的62%,西南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特色農牧業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但是,西部土地資源的質量與東部和中部地區有較大差異。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山地面積比例高,沒有大規模種植糧食的優勢。
西南和西北在自然條件上也存在差異,西南地區有充足的雨水、多氣候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西北地區乾旱少雨、光照充足;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原自然氣候條件。因此,西部地區適合發展適應本地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的特色農業。西部的部分地區也有生產糧食的優勢,如四川和陝西漢中地區等。

中國西部水能資源

由於中國地貌類型由西向東呈三級階梯狀,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採資源豐富,水資源佔全國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區佔全國的70%。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而西北地區缺水。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西南地區豐富的水資源是西南地區的寶貴財富,為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條件。西北地區缺水的現狀越來越成為制約西北經濟發展的瓶頸,西北部分地區缺水十分嚴重,甚至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存。

中國西部旅遊資源

西部的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具有資源類型全面、特色與壟斷性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特點。
自然資源看,西部地區佔全國國土面積72%,地勢從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氣候垂直分佈明顯,地貌包括幾乎所有的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類型完整。世界聞名的景觀包括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高原聖湖、羌塘野生動物園、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廣闊牧場、雄偉壯闊的祁連冰川、波濤洶湧的九曲黃河、山水洞林石一體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等等。
人文資源看,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區,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包括世界奇蹟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藝術寶藏、萬里長城遺址、華夏遠古文明軒轅黃帝陵、古絲綢之路、古文明城市遺蹟、元謀人遺址、藏文化代表布達拉宮大昭寺,以及數不勝數的宗教文化場所等等。
總之,西部地域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多樣,氣候差別明顯,動植物種類千變萬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絢麗多姿、富有魅力,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歷史悠久璀璨,傳統文化積澱深厚,形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21世紀初既存在着旅遊業落後、旅遊資源大量閒置的問題,也面臨着經營粗放、保護不力甚至人為破壞的威脅。

中國西部重大工程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軌道交通、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與此同時,1999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21世紀初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2001年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1118公里,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繫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西部西電東送

經國務院批准,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雲南寶峯至羅平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同時在貴州、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雲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雲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1000萬千瓦。

中國西部西氣東輸

21世紀初,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根據21世紀初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120億立方米左右,以後隨着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1~2個百分點。而且,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將新增5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醫療衞生項目等。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中國西部川氣東送

川氣東送總投資626.76億元,是中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後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全部達產後預計為中石化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 [5] 

中國西部重點工程

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2012年國家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22項,投資總規模為5778億元。 [6] 
22項新開工重點工程包括:重慶至萬州鐵路、敦煌至格爾木鐵路張家口呼和浩特鐵路、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二線、雲南麻柳灣至昭通公路、陝西黃陵銅川公路、青海茶卡至格爾木公路改擴建、新疆阿克蘇至喀什公路、內蒙古烏蘭浩特扎蘭屯公路、國道318線川藏公路(西藏段)整治改建、南寧吳圩機場新航站區及配套設施建設和西部支線機場建設。
其他重點工程為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溪洛渡左岸至浙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農網改造升級、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西氣東輸三線中衞貴陽輸氣管線、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300萬千瓦風電項目、金沙江中游觀音巖、魯地拉、龍開口水電站四川都江堰灌區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
自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2012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87項,投資總規模3.68萬億元。

中國西部交通建設

中國西部機場建設

根據“十五”時期西部地區民航機場“實施樞紐工程,發展支線機場,優化航線結構,提高運行效率”的基本原則,將開工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同時建設以成都雙流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蘭州中川機場和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的支線航空網絡,逐步形成一個以主要樞紐機場為中心的輪幅式支線航空運輸網絡

中國西部鐵路建設

以建設青藏鐵路為契機,“十五”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將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溝通東西部通道的鐵路線。加強陸橋通道京蘭通道建設,研究修建西北至華北地區便捷鐵路通道,強化滬昆通道,建設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區間通道鐵路。

中國西部資金保障

國家在投資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在計劃安排的國債投資中,用於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430多億元,同時還安排了相當數量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專項建設基金
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已經全面啓動和加快。公路國道主幹線路網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新增通車裏程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0公里。到21世紀初為止,安排的國家級貧困縣道路工程進展已經過半。農網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還林還草共完成1120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完成780多萬畝。
國家對西部投資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力爭用5至10年的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續建項目在內,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相對有較大增加。基礎設施落後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有關人士認為,要在“九五”以來優先安排和近兩年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項目的基礎上,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設,適當超前。同時要多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鼓勵企業、社會和國外資金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説,西部大開發不僅僅是西部的事、國家的事,東部、中部地區的企業都可以從參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找到共同發展的結合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