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藥膳研究會

鎖定
中國藥膳研究會(China Association Of Health-Protection Food,CAHF)成立於1995年10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是由從事藥膳事業發展、研究及相關工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1] 
據2024年2月研究會官網數據,中國藥膳研究會設有3個專家委員會、17個分支機構,並設有8個工作部門,負責該會日常工作。 [1] 
中文名
中國藥膳研究會
外文名
China Association Of Health-Protection Food
簡    稱
CAHF
主管單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朝陽門辦公室:北京市東城區南竹杆衚衕6號北京INN-3號樓1505室
西苑辦公室:北京市海淀區西苑操場路1號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內
法定代表人
楊鋭
成立時間
1995年10月
現任領導
會長:蔣健
秘書長:濮傳文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18266W
性    質
社會團體 [17] 

中國藥膳研究會發展歷史

1995年10月,中國藥膳研究會成立。 [1] 
2010年7月23日,中國藥膳研究會正式發佈《中國藥膳製作及從業資質基本要求》。 [2] 
2012年7月15日,中國藥膳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華融大廈召開。 [3] 
2018年1月21日,中國藥膳研究會在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4] 
2021年4月20日,中國藥膳研究會新增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北京奉善齋素食餐飲文化中心舉行。 [5] 
2024年1月14日,中國藥膳研究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6] 

中國藥膳研究會組織體系

中國藥膳研究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學會的方針、任務及重大問題;
(六)決定終止事宜;
(七)決定學會的其他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必須2/3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7]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該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該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根據會員代表大會的授權,理事會在屆中可以增補、罷免部分理事,最多不超過原理事總數的20%。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該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九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7] 
  • 組織機構
據2024年2月研究會官網數據,中國藥膳研究會設有3個專家委員會、17個分支機構,並設有8個工作部門,負責該會日常工作。 [1] 
專家委員會
標準化工作委員會
專家委員會
民族藥膳專家委員會 [8] 
專業委員會(分支機構)
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委員會
藥膳技術製作專業委員會
膳用藥材與食材研究專業委員會
民族藥膳專業委員會
糖尿病專業委員會
認證標準專業委員會
月子食養研究專業委員會
慢病調養專業委員會
文化建設專業委員會
社區服務專業委員會
食藥物質產品規範專業委員會
康養旅遊專業委員會
食養團餐專業委員會
青少年飲食健康專業委員會
素食藥膳專業委員會
產品開發專業委員會
皇苑藥膳專業委員會
―― [9] 
內設工作機構
秘書處
辦公室
學術部
技術開發部
培訓部(培訓工作委員會)
外聯宣傳部
標準化辦公室
總務後勤部
―― [10] 

中國藥膳研究會組織會員

  • 會員分類
該會會員種類為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7] 
  • 入會條件
會員的入會條件:
(一)擁護該會章程;
(二)有加入該會的意願;
(三)在該會所開展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從事藥膳研究並具有中醫主治醫師、中藥主管藥師、二級烹飪技師、製藥工程師、中醫藥編輯以上職稱者;高等院校畢業五年以上、中等院校畢業十年以上從事醫藥膳食工作者;具有中級以上業務職稱、熱心藥膳事業並有顯著成就的其他行業專家、學者,經申請可成為該會個人會員;
(五)從事醫藥膳食相關工作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經申請可成為學會單位會員。 [7] 
  • 入會程序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個人入會至少需經二位會員介紹;
(三)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四)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7] 
  • 會員的權利
該會會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該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該會舉辦的學術活動;
(三)獲得該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該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7]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該會章程,執行該會的決議;
(二)積極參與維護該會的權益;
(三)承擔並完成該會交辦的工作和任務;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該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7]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向該會提出書面申請,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該會的有關活動,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該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予以除名。 [7] 

中國藥膳研究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通過發掘、整理藥膳文獻,組織科研課題,開展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受政府部門委託承辦或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舉辦展覽、比賽,推動藥膳事業的科學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二)收集和掌握中國國內外藥膳科技動態信息,依照有關規定製定藥膳技術標準,開展藥膳技術合作和產品研發,開發和推廣藥膳科技成果,使其儘快轉化為生產力。
(三)開展藥膳專業培訓、文化建設、科普宣傳、諮詢服務活動等,促進藥膳更好更快地走進百姓生活。
(四)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藥膳學術性刊物、書籍及資料。
(五)開展國際友好學術交流等活動。
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依規經批准後開展。 [7]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社會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服務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7] 

中國藥膳研究會建設成就

中國藥膳研究會活動交流

2021年11月12日,由中國藥膳研究會主辦的首屆藥膳大會舉行線上開幕式。中國藥膳研究會楊鋭會長、王北嬰副會長兼秘書長、創會老領導李寶華副會長參加了開幕式。該屆大會的主題是“傳承創新藥膳,助力健康生活”,大會將再次傳承藥膳養生的寶貴經驗、學術技術和文化底藴,充分弘揚中醫“治未病”從膳食做起的理念,交流成果、樹立品牌,激勵業內、走近百姓,促進藥膳事業產業更好地造福社會民眾。 [11] 
2022年8月6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主題為“藥食同源·與食俱進·健康未來”的首屆中國(昆明)國際藥膳產業發展大會高峯論壇在昆明開幕。論壇由昆明市商務局、中國藥膳研究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與雲南省中醫藥學會聯合主辦,雲南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大健康專業委員會、雲南中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中國藥膳研究會產品開發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 [12] 
2023年10月28至30日,以“傳承藥膳文化,助力健康廣西”為主題的廣西第一屆中藥壯瑤藥藥膳大賽在南寧舉辦。中國藥膳研究會應邀作為該屆藥膳大賽的指導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衞生健康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局、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共同主辦,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藥用植物園承辦,南寧市衞生健康委、南寧經開區衞健局協辦。 [13] 

中國藥膳研究會榮譽表彰

2019年12月,中國藥膳研究會在全國性社會團體2018年度檢查結論中評定為合格。 [14] 

中國藥膳研究會人才培養

  • 培訓工作
2021年6月20日,第六期中國藥膳研究會註冊評委培訓班結業儀式在北京凱迪克格蘭雲天大酒店舉行。來自全中國20個省、市、自治區的80餘位藥膳工作者彙集北京參加培訓。 [15] 

中國藥膳研究會文化傳統

中國藥膳研究會形象標識

中國藥膳研究會會徽中央由兩條魚和綠葉組成,象徵着陰陽,外部為研究會的中英文名稱。 [1] 
研究會會徽 研究會會徽

中國藥膳研究會學會宗旨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傳承、創新藥膳文化和膳食文化,促進藥膳事業和產業發展,為人類健康服務。 [7] 

中國藥膳研究會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會長
蔣健
副會長
濮傳文、羅增剛、焦明耀、李秋豔、荊志偉、張忠德、彭代銀、魯喦、李新華、孫憲彬
秘書長(兼)
濮傳文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