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茶葉博物館

鎖定
中國茶葉博物館位於杭州,分為兩個館區,雙峯館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鄉雙峯村龍井路88號,佔地4.7公頃;龍井館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翁家山268號,佔地7.7公頃。兩館建築面積共約1.3萬平方米,集文化展示、科普宣傳、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茶藝培訓、互動體驗及品茗、餐飲、會務、休閒等服務功能於一體,是中國與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中國首個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 [3]  1986年7月31日,浙江省旅遊局同意籌建“茶葉博物館”; [4]  1991年4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峯館區正式對外開放; [3]  2015年5月,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對外開放。 [3]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品類別除茶葉之外,茶文化載體包括茶器具、茶書畫、茶郵票、茶文化碑帖、茶箱、茶葉廣告單、信函、絲茶銀行紙幣、茶葉運銷單、茶葉包裝紙、茶莊價目表、茶館茶號匾額以及茶俗、茶詩、茶歌、茶舞等與茶相關的古代、近現代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存、遺物都成為博物館的徵集和收藏對象。有古今茶葉標本170件、國外茶具349件/套。 [4]  截至2019年末,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品數為3865件/套,珍貴文物156件/套。 [5] 
2020年12月21日,中國茶葉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1] 
2022年12月20日,中國茶葉博物館重新開放。 [13] 
中文名
中國茶葉博物館
外文名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地理位置
雙峯館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鄉雙峯村龍井路88號
龍井館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翁家山268號
佔地面積
13000 m²
類    別
綜合類茶文化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91年4月24日
開放時間
9:00~16:30(每週二為閉館日,節假日時間照常開放) [14]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良渚文化灰陶雙鼻壺,春秋原始瓷弦紋碗
隸    屬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
藏品數量
3865件/套(截至2019年末)
別    名
茶博
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茶葉界、文物界、旅遊界、園林界對建設以茶為專題的博物館,深入研究茶文化歷史發展,促進茶葉生產和經濟貿易,開展特色茶文化旅遊,提高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聲譽的呼聲日漸高漲。 [4] 
1985年,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對杭州的城市建設、文化歷史、旅遊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並作了重要指示。杭州市委、市政府根據杭州的歷史文化和工農業生產優勢,經過反覆研討,提出建設中國茶葉博物館等4個大型博物館(其他3個指中國絲綢博物館、胡慶餘堂博物館和南宋官窯博物館)。 [4] 
1986年,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編制、上報《中國茶葉博物館建設方案》。 [4] 
1986年7月31日,浙江省旅遊局同意籌建“茶葉博物館”,明確“茶葉博物館”被國家旅遊局列入為1986年度旅遊基本建設計劃項目。由國家旅遊局、浙江省與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建造。 [4] 
1986年9月8日,杭州市計劃經濟委員會,明確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負責組建班子,籌建中國茶葉博物館。 [4] 
1987年4月14日,正值當代茶聖、原農業部副部長吳覺農90壽辰,國內各地著名茶人云集北京。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施奠東局長撰就《關於建設中國茶葉博物館徵求意見書》,率隊赴京,吳覺農當即揮毫簽名贊同,隨後莊晚芳、程啓坤、錢棵、張堂恆、莊任、劉祖生、胡坪等28位茶葉專家紛紛簽名,以示贊同。 [4] 
1988年4月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成立“中國茶葉博物館籌建處”,由張子華任籌建處主任。在籌建過程中,國家農業部、商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茶葉學會先後發文下屬單位,支持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建設。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及浙、皖、閩、湘、鄂、滇諸省的茶葉公司也為茶博建設籌資100餘萬元。 [4] 
1988年8月,博物館主體工程破土動工。 [4] 
1990年10月,中國茶葉博物館試行開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布展,博物館雛形初具,佔地2.2公頃,建築面積達3500平方米,其中1500平方米的陳列大廳系統地介紹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等內容,另有學術交流、資料庫房、貴賓接待、品飲區域等配套建築。 [4] 
1991年3月,通過了重點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總投資為500餘萬元。 [4] 
1991年3月20日,撤消中國茶葉博物館籌建處。 [4] 
1991年4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峯館區正式對外開放。 [3] 
1998年7月,在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3000餘萬元,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工程竣工,從而使博物館佔地擴至3.7公頃,建築面積擴至7000餘平方米。 [4] 
2002年1月8日,博物館實施陳列大樓的改造,基本陳列《中華茶文化展》經改造後於3月30日開放。 [4] 
2003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國茶葉博物館成為第一批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之一。 [4] 
2004年5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投資1200餘萬元,中國茶葉博物館實施環境整合工程。整合後的博物館佔地4.7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發展成為一座生態型全開放式休閒博物館。 [4] 
2015年5月,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對外開放。 [3] 
2022年12月20日,中國茶葉博物館重新開放。 [13] 
全景 全景

中國茶葉博物館建築佈局

中國茶葉博物館綜述

中國茶葉博物館入口
中國茶葉博物館入口(2張)
中國茶葉博物館位於杭州,分為兩個館區,雙峯館區位於龍井路88號,佔地4.7公頃;龍井館區位於翁家山268號,佔地7.7公頃。兩館建築面積共約1.3萬平方米,集文化展示、科普宣傳、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茶藝培訓、互動體驗及品茗、餐飲、會務、休閒等服務功能於一體,是中國與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茶文化主題旅遊綜合體。 [3] 
中國茶葉博物館倚山而築,背倚吉慶山,面對五老峯,東毗新西湖,四周茶園簇擁,舉目四望,粉牆、黛瓦、綠樹與逶迤連綿、碧綠青翠的茶園相映成趣。博物館主體由兒組錯落有致的建築組成,以花廊、曲徑、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連,營造出富有江南園林的獨特韻味和淳樸清新、迴歸自然的田園風光。一號樓為陳列大樓,設5個展廳。茶史廳介紹中國茶葉生產、茶文化的發展史,茶萃廳展出中國名茶和國外茶葉的樣品,茶具廳展示中國各歷史時期茶具的演變和發展,茶事廳介紹種、製茶、品茶的科學知識,茶俗廳介紹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廣東以及明清時期的飲茶方法和禮儀,反映中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二號樓用作外賓接待和學術交流。三號樓設6個不同風格的茶室,供參觀者品嚐各茶系的飲茶風味。在四號樓,參觀者可以欣賞到古今中外的茶藝和茶道表演。館內建築具江南園林特色,曲徑假山和周圍茶園相映襯。
中國茶葉博物館內部陳設

中國茶葉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中國茶葉博物館陳列大樓面積2244平方米,實際展陳面積為1576平方米,共展出藏品210件。 [4] 
  • 《中華茶文化展》由茶史、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五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繫的展示空間組成。茶史廳以茶文化發展為主線,重點突出唐代宮廷茶文化、宋代世俗茶文化、明清茶馬古道等幾大亮點。茶萃廳以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的實物展示為主,並輔以多媒體視聽手段。茶事廳通過茶樹生長環境、茶葉加工、不同茶類沖泡及茶葉綜合利用及茶與健康等內容來展示茶葉。茶具廳主要展示中國的歷代茶具珍品,以精品陳列為展示理念。茶俗廳以場景為主要表現手法,展示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關於茶的風俗習慣。 [8] 
《中華茶文化展》 《中華茶文化展》
  • 《世界茶文化展》中國茶走向世界,給世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茶成為世界上流行最廣的飲料之一,衍生了豐富的飲用習慣和儀式習俗。依山而建的江南民居羣裏,“世界茶“成為一條完整的遊覽主線。展廳展示了茶葉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與茶有關的生活方式與生活道具。
《世界茶文化展》 《世界茶文化展》
專題陳列
中國茶葉博物館除在基本陳列之外,另闢面積達200餘平方米的臨時展廳,用於推出特色專題展覽,展品除博物館徵集或收藏的文物外,還向文物收藏界、茶文化界開放,引入精品展覽。此外,博物館建成佔地800餘平方米開放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嘉木苑”,收集有160個國內外特色茶樹品種,將茶文化展示從室內延伸到室外,並結合江南園林式環境,打造“茶”字雙香徑和日暑、圭表等茶文化小品,植物配置上,增加絞股藍、玳玳、苦丁、金銀花、杭白菊等“非茶之茶”,從根木上改變博物館單調的室內陳列展示手段。 [4] 
博物館已主辦、承辦、合辦的特色專題展覽共44個,展覽內容涵蓋茶文化的方方面面,主要有4類。 [4] 
展覽類別
展覽
紀念茶界名人類展覽
《莊晚芳先生紀念展》(1996年)
《陳椽先生紀念展》(2000年)
《王澤農先生紀念展》(2000年)
《農學宗師茶學泰斗——吳覺農先生生平與業績展》(2002年、2003年,杭州、上虞、上海巡迴展出)
《莊晚芳先生和張堂恆先生紀念展》(2006年)
《盧全與陽羨茶》(2007年) [4] 
茶的歷史和文化類展覽
《國際茶文化展》(1998年)
《茶文化藝術展》(1998年)
《中國以茶》(1999年,日本靜岡縣茶之鄉博物館)
《韓國茶文化展》(1999年)
《江南茶憶展》(2000年)
《寶島茶葉展》(2001年)
《江南茶憶展》(2004年)
《東方雅韻——中華茶文化展》(2004年,法國巴黎)
《域外東風關外雨——國外茶文化擷英》(2004年)
《中華茶文化展》(2005年,北京)
《江南茶憶》(2005年)
《龍井寺與龍井茶》(2005年)
《浙江茶業五十年圖片展》
《茶香溢杭州》(2005年)
《中華茶文化展》(2006年、2007年在瀋陽、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巡展5次)
《宋代茶文化展》(2006年)
《普洱茶文化展》(2007年,雲南、北京巡展)
《西湖茶事——景迪雲茶文化書法展》(2007年)
《明清古代茶樣展》(2007年)
《廉美和敬——金秋茶文化書畫展》(2007年) [4] 
茶具類展覽
《中國古代茶具展》(2002年)
《品賞古雅——浙江民間收藏茶具精品展》(2004年)
《民俗茶具展》(2004年)
《又品故鄉茶——海外迴流茶具展》(2005年)
《五色土的世界——李長平藏紫砂茶具展》(2006年)
《中國紫砂茶具展》(2007年)
《清茗留香——清朝茶具文物展》(2007年)
《淡妝濃抹兩相宜——杭人藏砂特展》(2007年) [4] 
綜合類展覽
《浙江首屆民間收藏品展》(1995年)
《杭州弱智兒童手工作品展》(1996年)
《杭州精品展》(2000年)
《淺繹彩瓷展》(2002年)
《絕色西湖》(2002年,北京)
《西湖風情——趙大川先生藏品展》(2003年) [4] 
巡迴展覽
巡迴展覽
內容
《注春啜香——中華茶文化展》
以豐富的圖片和實物生動全面地介紹了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展覽共分五個部分。
《不負佳茗——中國砂錫茶器精品展》
分紫砂茶具的歷史、泥料、造型、裝飾和傳統錫茶具、當代紫砂藝術六個單元,精選館藏紫砂茶器及錫茶器百餘件。 [8] 

中國茶葉博物館建築特色

中國茶葉博物館序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序廳引導觀眾進入陳列主題,以10米高的“茶”字水幕牆為亮點,運用流水襯托“茶”字,點出“精茗藴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動靜結合的設計,既象徵中華茶文化之源遠流長,又詮釋了茶與水、自然與人的親和關係。 [4]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史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業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飲用開始的。幾千年來,隨着飲茶風習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長河中不斷豐厚和發展起來,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瑰寶。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獨特的風采,豐富了世界文化。茶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飲料,維繫着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史廳以史為線,以千年野生大茶樹作為開篇,並輔以大茶樹切片、樹幹標本和茶籽等實物雄辯地證明了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隨之從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説起,穿插粗樸的飲器、精美的宮廷茶具、茶文化歷史遺蹟及歷代有關茶的詩詞歌賦和茶學專著,以“法相初具的唐代茶”、“繁榮興旺的宋代茶”、“返樸歸真的明代茶”、“走向世俗的清代茶”、“茶葉改良期——民國茶”突出展示了茶文化發展史上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展示了茶從藥用、食用、飲用及對外傳播的歷史,展覽最後以“歷史綿延、薪盡火傳”作結篇。茶史廳展示內容偏重於茶的歷史文化角度,其展示總體色調以沉靜為主,為此牆面顏色設計為淺草綠色,版面以土黃為背景,呈現穩重和諧的基本色調。 [4]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萃廳

茶萃廳
茶萃廳(2張)
茶萃廳根據茶葉製造方法的不同和品質差異,將來自全國各地產茶區的300多種茶樣經過特殊工藝處理成真空標本,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6大茶類及再加工茶類以茶葉標本一一進行展示,同時配備有專用耳機,通過點擊代表各類茶樣的按鈕,就可以瞭解各類茶樣的產地、品質特徵等相關中英文解説。為增加可看性,茶萃廳中央闢有開放陳列區,主要展示各種緊壓茶,有金瓜茶、筍殼茶、七子餅茶、方磚茶、茯磚茶等等,小的直徑不過一、二釐米,大的直徑竟超過一米。也有重達360公斤的普洱茶磚,工藝精良,芳香四溢。茶萃廳展覽的內容屬自然科學類展覽範疇,採用簡練、明快的色調,牆體色調以白色為背景,展示茶樣的展櫃為銀灰色。 [4]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俗廳

茶俗廳介紹了中國富有代表性的地域茶俗。以場景真切地敍述着各民族人民飲茶、愛茶的日常生活。如藏族酥油茶飲茶場所、雲南傣家竹樓的烤茶場景和四川茶館及明清時極盛的徽商茶莊。以復原或模擬茶俗場景作為展示手段,全部實行開放式陳列。 [4] 
茶俗廳 茶俗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事廳

茶事廳藉助茶葉各部位標本、圖片、文字等手段,展示了有關茶的培育與採摘、茶的生物形態、工藝流程、沖泡藝術、茶之藏、茶與健康及中國主要產茶區等科學技術內容。為增強陳列的趣味性,一是在“茶的品飲”部分設一個大轉盤,轉盤一轉動,各類茶沖泡所需時間、茶量、茶水比例等方面的內容即呈現於觀眾。二是在展廳中間設計了一套茶葉加工的機器模型,緩緩轉動的全套設備展示了茶葉加工的全過程;三是在“茶與水温”這部分,根據陸羽《茶經》中提出的“三沸”之説,採用提樑壺造型的玻璃缸貯水,設計三個場景,以電流控制其出氣最,分別模擬出魚眼、湧泉連珠、騰波鼓浪三種不同程度的水沸效果圖。 [4] 
茶事廳 茶事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緣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茶緣廳主要展示了中國茶葉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等國外元首及汪道涵、金庸等知名人士視察訪問茶博照片及其墨寶,以茶結緣,甘傳天下。 [4]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具廳

茶具廳主要展示歷代茶具實物,系統地展示了自新石器時期的陶質水器至清代茶具,分為“唐以前茶具”、“唐代茶具”、“宋元時期茶具”、“明清茶具”四個部分。除展出茶壺、茶杯之外,還包括茶托、茶盞、儲茶罐、茶碾、茶匙、茶則等,不僅風格各異,造型精美,稱謂別緻,取材也很廣泛,有陶瓷、金銀、錫、銅、玉、漆、琉璃、石質、象牙等。重要展品有五代越窯瓜稜執壺、宋建窯兔毫紋盞、宋龍泉窯青釉壺、清青花詩文杯及託、清紅木茶簇、清青玉詩文壺等。 [4] 
茶具廳 茶具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文物

中國茶葉博物館文物綜述

藏品
藏品(3張)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品類別除茶葉之外,茶文化載體包括茶器具、茶書畫、茶郵票、茶文化碑帖、茶箱、茶葉廣告單、信函、絲茶銀行紙幣、茶葉運銷單、茶葉包裝紙、茶莊價目表、茶館茶號匾額以及茶俗、茶詩、茶歌、茶舞等與茶相關的古代、近現代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存、遺物都成為博物館的徵集和收藏對象。有古今茶葉標本170件、國外茶具349件/套。 [4]  截至2019年末,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品數為3865件/套,珍貴文物156件/套。 [5]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品來源

建館之初,從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流通中心、北京文物商店、浙江省博物館以及各縣市博物館調撥大量茶具及與茶相關的文物標本,如1989年5月16日故宮博物院調撥給博物館3件清錫刻花茶葉罐;1989年12月5日浙江省博物館調撥給博物館大清嘉慶年制款五彩人物紋蓋碗1件、宋龍泉窯青釉茶壺1件、宋建窯黑釉碗1件、宋吉州窯黑釉碗1件、宋青釉瓜稜執壺等14件茶具;1990年4月7日故宮博物院調撥給博物館清宮廷貢茶“向質卿制”普洱方茶餅1塊、清小陰紋茶1瓶、清小凸花茶1瓶、清小種花香茶1瓶、清光緒款黃地綠龍紋壽字碗1對、清光緒款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1對等。 [4] 
建館後,通過調撥、徵購、捐贈、拍賣等多種渠道逐步建立了以茶文物為主要特色的藏品體系。 [4] 

中國茶葉博物館重要藏品

南朝 青釉點褐彩碗 南朝 青釉點褐彩碗
南朝青釉點褐彩碗
高4.6釐米,口徑10.8釐米,底徑4.5釐米
敞口,弧腹,平底。白胎,器身施一層薄薄的青釉,伴有自然的開片現象。口沿一圈點褐彩作為裝飾,器內底刻蓮瓣紋。南朝時期,瓷器流行以褐彩作為裝飾,同時受佛教文化影響,陶瓷上大量出現以蓮瓣作為裝飾。
東漢時期成熟瓷器在浙江上虞一帶燒製成功,兩晉南北朝,越窯青瓷發展迎來第一個高峯。與此同時,飲茶之風已沿長江傳播至江南一帶,越窯中的茶器如盞託及碗也漸漸多了起來。 [7] 
明金錢如意紫砂大壺 明金錢如意紫砂大壺
明金錢如意紫砂大壺
高29釐米,寬24釐米。壺身刻有“瓦瓶新汲龍泉水,紗帽籠頭可自煎”詩句,落款為草書:“丁卯年,用卿”,製作年代應為明崇禎十年(1637年)。陳用卿,明代天啓崇禎年間人,據“陽羨名陶系”稱其書刻為“落墨拙而用刀工”。此壺作者當年與時大彬齊名而年技俱後,不失為一代制壺名師。陳用卿壺存世很少,彌足珍稀。 [4] 
清乾隆青花庭園仕女圖茶海 清乾隆青花庭園仕女圖茶海
清乾隆青花庭園仕女圖茶海
口徑46釐米,底徑31釐米,高6釐米。茶海由承盤和漏板兩部分組成,茶海系功夫茶具之一,其上放置茶壺、茶杯,便於澆淋茶壺時使茶水不外溢。此茶海系從法國購回,保存完好,器型碩大,在國內茶具中實屬罕見。 [4] 
民國象牙卷荷雙龜茶則 民國象牙卷荷雙龜茶則
民國象牙卷荷雙龜茶則
長14.5釐米,茶則是用來量茶入杯的器具,自品茶出現,量茶入器成為煮茶、點茶及泡茶的重要環節,茶則應運而生。一般茶則以陶瓷、木質、竹質為多,以象牙、犀角、羚羊角製成的茶則較為少見。 [4] 
東漢 原始瓷灶 東漢 原始瓷灶
東漢原始瓷灶
高11.7釐米,長15.0釐米
系陪葬用的明器。由火膛和煙囱及灶體組合而成,灶體上再承一雙耳釜及斂口釜,是東漢時期灶台的真實寫照。
據文獻記載,東漢時期飲茶已在南方四川一帶的士人之間流行,不過當時基本上以煮茶為主,稱為“茗粥”。 [7] 
唐 白釉煮茶器茶碾 唐 白釉煮茶器茶碾
唐白釉煮茶器茶碾
高4.5釐米,長18.3釐米,寬4.6釐米
碾輪:直徑5.0釐米
盞:高3.0釐米,口徑9.9釐米,底徑4.0釐米
託:高2.0釐米,口徑9.8釐米,底徑3.7釐米
茶爐及茶釜:高8.9釐米,口徑11.3釐米,底徑6.0釐米
此套白釉茶具出土於河南洛陽,系明器,由茶碾、茶爐、茶釜及茶盞託組合而成。
此茶碾為瓷質,碾槽座呈長方形,內有深槽。碾輪圓餅狀,中穿孔,常規有軸相通。碾槽及碾輪無釉,餘皆施白釉。
碾好後的茶末需放入風爐上的茶釜中煎煮。此白釉風爐及茶釜系煮茶用器,風爐呈筒狀,有圓形爐門。茶釜帶雙耳,煮好的茶,用茶勺舀出放入茶盞託中品飲。 [7] 
長廊柱礎
茶葉博物館的環境小品也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300多個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柱礎,或安置於玻璃長廊柱子下,或作為環境裝飾,或供遊人小憩。柱礎石質不同、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顯示了它們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包涵着豐富的人文和古代建築藝術的信息。在博物館中,總能看到不少遊客對道路兩邊的柱礎發出嘖嘖的讚歎聲,這些精巧玲瓏的石墩子,儘管經歷年代久遠的風雨剝蝕,仍是依稀可辨,面面都有寓意祥瑞的石刻圖畫,寓意豐富,風采傳神。有了這些柱礎的參與,茶博的文化氛圍更顯濃郁,是茶文化的開枝散葉之地,還是一座琳琅滿目的石刻藝術收藏所。
茶聖陸羽的仙風道骨讓人駐足不前,遠眺羣山的陸羽,激發了人們對先賢的緬懷。茶博陸羽像為青銅製,高約2.5米,並配有低矮的茶桌,置茶爐、茶杯等品茗用具於上,陸羽則站立於旁,衣袂飄然,左手持一茶碗,右手持一茶書,回味着唇齒之間的茶香餘韻。
圭表日晷
安置於吉慶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也引起了人們格外的注目。雖為小品設置,其實是可以使用的。圭表和日晷均屬於中國流傳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以太陽為觀測目標,根據測定日影長度來確定時間的計時儀器。
圭表是根據正午時表影長度的變化來測定節氣的、定年長的,由圭和表兩部份組成,圭表基座一週分別裝飾“宋代審安老人十二茶具圖贊”及“二十四節氣歌訣”。
日晷則是利用一日之表影的方向變化來定出時刻的,由盤和針兩部分組成,日晷一側裝飾“與日俱進”,另一側裝飾“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日晷所指的時間是本地實際的太陽時,即真太陽時,與常用的北京時間存在不等時時差。
圭表和日晷對中國古代的農事生產極有幫助,而茶葉生產也是屬於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利用圭表和日晷來測定茶葉採摘的節氣和時間,體現了茶事的季節性要求。圭表和日晷的設置既有助於人們瞭解更多的天文知識,可以根據提示親自動手測定時間和節氣,同時也將茶事活動納入了一個完整的農耕文化中來體現,顯現了茶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親密關係。

中國茶葉博物館價值作用

中國茶葉博物館集茶文化收藏、研究、社會教育、文化傳播及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是中華茶文化的展示中心,系統收藏茶文物、茶葉文獻資料的專業場所,茶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茶文化活動的重要組織機構,茶藝師的搖籃和傳播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愛國主義教育及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4] 

中國茶葉博物館沒圍牆的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迎客廳入口 中國茶葉博物館迎客廳入口
中國茶葉博物館沒有圍牆,一般博物館給人的感覺都是莊嚴肅穆的,有一種泱泱經典文化的架子。但茶葉博物館整個地打通了圍欄和圍牆,僅在需要阻隔的地帶,密植帶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攔,營造出一個“館在茶間、茶在館內”的生態型無圍牆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景緻
中國茶葉博物館景緻(7張)
中國茶葉博物館以天然石材鋪就的路面上鑲嵌了來源於歷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書法、繪畫作品、陶瓷題記、摩崖石刻中的100個“茶”字或“茶”的別稱(如荈、詫、茶、茗等),或行雲流水,或渾厚蒼勁,或奔放不羈,或古趣盎然,既有書香墨韻,也聞到了濃濃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不知不覺走完這條名為“雙香徑”的茶道,一條橫貫茶博,頗具茶韻的水系,成為茶博遊覽的景觀軸,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水為茶之母”的主題,力現“茶”與“水”的交融關係。水系利用山勢,引進錢塘江活水,從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貫通到東南角,與館外山澗溪流相匯合,以經天然瀑布長年沖刷的天然大岩石駁岸,並在溪底鋪就一層鵝卵石,採用深潭蓄水、分層築壩、湧泉、山澗、溪灘等處理手法,讓水流逐級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澗,形成疊水效應。

中國茶葉博物館植物配置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8張)
公園般地博物館,對周邊植物配置進行了精心地處理,不遺餘力地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顯主題,將茶文化不斷向周邊環境延伸。有品種各異屬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與茶樹進行性狀比較;有觀賞性強且可供泡飲的植物,如絞股藍、玳玳、大葉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條槭、薄荷、茉莉、魚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銀花、杭白菊等等。既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營造出特色植物景觀,同時在配置上有層次,又有茶文化特色。徜徉於博物館,不經意地看去,是個不露人工痕跡的生態公園,但細細觀察,每座橋,每個水池都有着詩意般的名字,都藴涵了生動的文化故事,就連一草一木都具名目,都有文化韻味。
茶博還有一個獨特的、開放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嘉木苑,這是一個生動的專題性茶樹園,展示了100多種千姿百態的茶樹品種。許多品種間差異明顯,除了尋常所見的灌木型茶樹外,還可見到喬木型大茶樹,如烏牛早、黃葉早、肉桂、毛蟹、雲南大葉等大茶樹等等。資源圃還對各種茶樹品種的產地、名稱、適製茶類等立牌説明,營造出一處鮮活的室外展區。坐落於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葉採摘季節還向觀眾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藝和茶葉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遊客對茶葉製作工序的瞭解,是對展廳陳列的補充。

中國茶葉博物館會務接待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會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會廳
中國茶葉博物館具備多項服務功能,提供貴賓接待廳會議室,是浙江省重點涉外單位,曾先後接待過江澤民李鵬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和美國前總統、葡萄牙總理等國外元首以及從多社會名流和茶文化愛好者。

中國茶葉博物館文化活動

中國茶葉博物館宣傳教育

視聽宣傳
1996年3月,協助國家電信總局設計“茶文化”電話磁卡(分“採、制、徹、品”四張)。1996年5月6日,博物館與浙江電視台合作製作了長達50分鐘的茶文化專題藝術晚會——“晚春問茶香”,在浙江電視台演播大廳現場直播。1997年“中國茶文化”系列郵票首發(這套郵票分“茶樹、茶聖、茶畫、茶器”四張),中國茶葉博物館陸羽雕像被收入其中。1997年3月虛擬中國茶葉博物館成功上網。1997年12月博物館八集系列片製作完成、在杭州電視台的“湖畔悦歌”欄目、浙江教育電視台播出。2000年4月,博物館和杭州諾亞電子有限公司、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和浙江大學、系共同主辦的“中國茶葉指南網站”正式開通。2004年10月,中國茶葉博物館網站正式開通,現該網站除了介紹博物館概況、服務項目、基木陳列外,還涵蓋茶文化、茶葉基本知識、茶藝茶道等多方面的內容,經過不斷改版,現已發展為中、英、日三國語言大型綜合性茶文化網站。此外,博物館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周的宣傳,並積極倡議設立“全民飲茶日”,以進一步普及茶知識、推廣茶文化、擴大茶影響。並積極製作茶文化特色宣傳品,現有“茶百科知識宣傳單頁”、“館藏鑑賞書籤”、“以茶養廉”宣傳單頁、小茶經、《中華茶文化展》宣傳冊及博物館館冊等6種特色宣傳品,均以免費取閲、贈送、小獎品等形式向公眾發放,全年累計近10萬餘份。 [4] 
第二課堂
茶文化體驗之旅:參觀茶博展廳、聽講解、有獎搶答、欣賞茶藝表演、動手泡茶、敬茶、品茶。
採茶、炒茶體驗(茶季):參觀茶園、辨識茶葉、動手採茶、觀看炒茶演示(或觀看機械製茶演示)。
茶文化科普講座:由本館專業人員組成茶文化宣講團,到學校進行茶文化科普講座,普及茶文化。
百變茶飲調製:以茶為原料,配以應季水果,調製成美味營養的果味茶飲。如:“清涼薄荷檸檬茶“,“温暖香濃奶茶“等。
趣味茶包製作:以舊茶、棄茶為原材料製作成茶葉香包,提倡茶的可循環持續利用。
製作茶畫拓片:以茶文化的畫作為拓片模板,使用宣紙和有色顏料,可將模板上的茶畫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
茶藝隊組建、培訓:幫助學校組建一支“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前期小小茶藝師的招募以及器具、服飾、音樂的配備;小小茶藝師的理論、操作培訓,學會綠茶的基本沖泡技藝;建立“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檔案,組隊後的日常相關業務指導與提高,並定期回訪;以相關茶事活動為平台,提升“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的茶文化活動參與度和認知度。
茶文化夏令營:小小茶藝師(暑假期間推出,加收成本費)學生報到、開學典禮、茶文化基礎知識課、名優綠茶沏泡、台式烏龍茶沏泡、綜合練習、茶藝操作考核、頒發中國茶葉博物館“小小茶藝師“。證書活動時間三天;小小講解員(暑假期間推出,加收成本費)學生報到、開學典禮、茶文化基礎知識課、講解的基本技巧與要領、熟悉講解稿、定版面學習講解、練習講解、學生互講、專業講解員指導、講解考核、頒發中國茶葉博物館“小小講解員“證書。活動時間三天。
體驗“五彩嘉葉“:識別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五種茶樣;鬥茶:通過品嚐三種茶湯(五色茶樣中任選三),讓學生根據茶湯的顏色、口味、香氣,説出茶樣名稱。答對有獎;分發“五彩嘉葉“科普宣教冊頁。
“識茶、認茶、愛茶“漫畫展或茶百科知識巡迴展展覽:分別以“茶的故事、茶的科學“以及“茶與文化,茶與健康“為主題,適合在操場、禮堂、教室等地展覽。可配合進行茶文化諮詢、茶藝表演、宣傳品發放、茶文化交流等活動;少兒茶藝親子活動(15人以上開班)動手泡茶、敬茶、品茶,自由活動。孩子跟家長一起參加,參觀茶文化展覽、聽講解、欣賞茶藝表演;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藝師免費為中小學校的第二課堂教師開設茶藝培訓班、培訓結束後頒發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藝師證書。 [9] 

中國茶葉博物館學術研究

編輯出版
共編印了茶文化書籍和資料達29種,如《西湖茶思錄》《茶經》(上、下)刻本、《品茶説茶》《圖説中國茶藝》《品茗的排場》《沒事來喝茶》《中國茶藝》(中英文版)、《中國老茶具圖鑑》(中英文版)等,從茶史到茶具,從茶館到茶道,從專題到綜合,不同角度考察茶文化。特別是1999年12月編寫的《品茶説茶》一書,介紹了茶的起源、傳播、名茶妙品、茶具鑑賞、中國茶道精神等內容。該書作為《漫步中國博物館》大型系列叢書之一,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喜獲杭州市“五個一工程”獎。 [4] 
科研成果
2000年,鑑於“宋代鬥茶”研究僅停留在文獻的層面上,為進一步瞭解宋代鬥茶的程序和鬥茶的效果,博物館申請了“宋代鬥茶”專項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從收集資料、準備原料到製作工具,通過反覆實踐,仿製了幾套宋代的龍風團餅茶,力圖復原宋代鬥茶的程序,在仿宋代茶具執壺和黑釉盞以及茶憲的配合下,進行了鬥茶實驗,並記錄下影響鬥茶效果的幾大因素,該課題於2002年通過論證。 [4] 
2005年5月“山茶屬植物(特色茶樹)資源引進栽培及示範應用研究”課題被列入西湖名勝區2005年度科研計劃,課題工作小組正式啓動,該課題歷時3年,完成對不同茶樹品種的引種和性狀觀察、比較和分析。共收集種植5區(江南區、江北區、華南區、西南區、創新區)160餘個茶樹品種,研究成果逐步應用於科普教育工作中,形成嘉木苑茶樹資源圃講解稿,並製作完成科普展版,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顯著,使“嘉木苑”成為一處鮮活的室外茶文化展示區。 [4] 
2007年“體驗中國茶系列活動”課題,成為杭州市科協、西湖風景名勝區共同支持和資助的項目,該課題以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內容為關注點,培養市民和學生懂茶、愛茶、飲茶,侶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和諧文明。 [4] 
此外,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撰寫研究論文,涉及內容十分寬泛,博物館管理方面如《關於博物館實施ISO標準的具體操作》《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博物館展示中的應用——以中國茶葉博物館為例》《中國小型t博物館如何應對全球化發展》《淺談中國茶葉博物館的藏品徵集工作》。茶文化研究方面如《中國鄂西山地是茶樹原產地》《王褒〈僮約〉中茶非茶的研究》《唐代三大茶道流派的形成》《唐前茶名演變與茶史》《宋代鬥茶初探》《茶名源流考》《日本茶道溯源——朱權茶道》《茶壺桶》《茶篇淺説》《茶與儒、道、佛》《中國茶道縱論》《茶道同源》《回味無窮的三道茶》《茶藝表演基礎理論和實踐》《安吉白茶茶禮》等。陶瓷研究方面有《茶與景德鎮瓷器》《習稱為瓷時代考辨》《唐代陶瓷茶具》《古代陶瓷題記中的茶文化》《品賞古雅——浙江民間收藏茶具賞介》《秘色瓷新考》《又品故鄉茶——海外迴流茶具賞介》。 [4] 

中國茶葉博物館交流合作

中國茶葉博物館堅持每年舉行以茶為主題的茶文化盛會,以茶會友,提侶茶德和茶人精神。一年一度的“西湖國際茶會”已舉辦10屆,並走出杭州,在北京、江蘇等地舉辦,成為博物館茶文化交流活動的金字招牌。此外,還積極組織龍井開茶節、鬥茶會、春茶會、無我茶會、杭城“十佳温馨茶樓”評選、“十佳温馨茶藝小姐(先生)”評選、“杭州市知名茶館評選活動”、“杭州市茶藝名師評比活動”、“杭城家庭茶藝大賽”、“金秋茶遊苑”等豐富多彩的茶事活動。 [4] 
在國際交流及學術交流方面,多次組織中日友好茶會、中韓友好茶會及國際茶文化研討會,開展茶道、茶禮、茶藝交流等活動。1998年9月,中國茶葉博物館代表團赴日訪問,與日本靜岡縣茶之鄉博物館簽定了友好交流協議。2005年聯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科技研究所等涉茶機構組織中外茶葉專家舉行“娃哈哈”中國(杭州)茶與健康國際論壇,積極侶導茶為國飲,2006年喬石“茶為國飲、杭為茶都”題詞碑石落户博物館。 [4]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藝表演

茶博的茶藝表演經多年挖掘、整理,製作了禪茶、西湖茶禮、文士茶、擂茶、工夫茶、農家茶、日本茶道等近十個表演內容,這些表演除接待前來參觀的遊人外,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福州、蘇州、山東及省內市、縣地區表演。中央電視台的許多欄目,如“綜藝大觀”、“東方時空”等,中央教育台、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級電視台及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浙江、武漢、山東等省市電視台也都多次拍攝介紹了茶博的陳列及其他有關內容。

中國茶葉博物館所獲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03年
基本陳列參加了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榮獲2001-2002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4] 
2007年5月24日
中國茶葉博物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2020年12月21日
中國茶葉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1] 
2022年
中國茶葉博物館的“綠色黃金17-19世紀中國和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 ”榮獲第十六屆(2021年度)浙江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 [10] 
2022年6月
入選浙江省博物館(紀念館)名錄(2021年)。 [11] 
2022年11月
被評為浙江首批公共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12] 

中國茶葉博物館機構設置

歷任館長
施奠東(1991年3月—1998年12月)
吳勝天(2001年1月—2005年9月)
王建榮(2005年9月任職)。 [4] 
現任館長
包靜。 [6] 
單位性質
中國茶葉博物館是全民事業單位。 [4] 
經費來源
中國茶葉博物館由財政補助。 [4] 
機構設置
中國茶葉博物館內設辦公室、陳列資料部、社會聯絡部、人保部和環境工程管理部等5個職能部門及接待室、展廳班、綜合管理班、水電班、監控室等5個下設班組。 [4] 
人員編制
中國茶葉博物館人員編制85名,在編職工65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資格的30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8名;中級職稱的5名,初級職稱的17名。專業人員有茶學專業畢業生,在茶樹栽培、茶葉加工和利用等自然學科方面有特長;有畢業於文物博物館專業的,對博物館陳列設計、館藏文物研究等方面有特別瞭解和深入研究;也有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生,具有較高的美術功底,在陳列設計方面有特殊的造詣,通過這些各有特長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優化組合提高學術研究氛圍。 [4] 

中國茶葉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峯館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鄉雙峯村龍井路88號;
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翁家山268號。
  • 門票信息
免費
  • 開放時間
9:00~16:30(每週一為閉館日,節假日時間照常開放)。 [2] 
  • 館內指引
指引圖
一館兩區導引圖 一館兩區導引圖
雙峯館展區指引圖 雙峯館展區指引圖
龍井館區指引 龍井館區指引
  • 交通信息
雙峯館區:可乘坐杭州公交27路、87路至“雙峯站”下車,步行300米;可乘坐杭州公交180路至“裏雞籠山”下車,步行400米。
龍井館區:可乘坐杭州公交27路、87路至“茶博龍井館區站”下車,步行50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