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芯

(中國自主研發並生產製造的計算機處理芯片)

鎖定
中國芯是指由中國自主研發並生產製造的計算機處理芯片。實施“中國芯”工程,採用動態流水線結構,研發生產了一系列中國芯。
通用芯片有:魂芯系列、龍芯系列、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飛騰系列、申威系列;嵌入式芯片有:星光系列、北大眾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萬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龍芯系列。
中文名
中國芯
外文名
China core
解    釋
中國研究生產並且製造的芯片
採    用
動態流水線結構
概    述
運行D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統
包    括
通用芯片和嵌入式芯片

中國芯芯片簡介

芯片作為在集成電路上的載體,廣泛應用在手機、軍工、航天等各個領域,是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現代工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國在芯片領域卻長期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芯片市場,但芯片自給率不足10%。2017年,芯片進口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進口額超過原油加鐵礦石進口額之和 [1] 
國外巨頭依靠在芯片領域長期積累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通過技術、資金和品牌方面的優勢一直佔據着集成電路的戰略要地,特別是芯片生產環節中的製造技術、設計能力和編碼技術等方面。常常會作為談判籌碼進行貿易制裁出口禁運,對我國服務器、計算機、手機行業帶來了巨大困擾,針對政務、銀行等核心行業造成了安全影響 [1] 
小到用智能手機追劇 大到靠無人駕駛飛行器空運海鮮.集成電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為重點,提升芯片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產業鏈能級.成為上海的“任務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備自三發展能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15] 

中國芯通用芯片

龍芯系列
龍芯系列通用處理器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通用處理器 [2]  ,對維護我國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前,我國使用的通用處理器絕大多數是美國英特爾公司和AMD公司生產的。由於處理器中包含有數千萬個至數億個電子元件,每個電子元件在處理器中具有什麼功能、起着什麼作用很難説清楚,也就是説處理器的技術透明度非常低,在技術上,國外公司完全有可能在出口到我國的處理器中植入可用特定手段激活的破壞性或間諜性指令,一旦出現非常情況,這些指令就有可能被激活,進而會使我國陷入被動之中。龍芯系列通用處理器的研製成功將解決上述問題 [3] 
龍芯1號:採用動態流水線結構,定點和浮點最高運算速度均超過每秒2億次,與英特爾的奔騰Ⅱ芯片性能大致相當,在總體上達到了1997年前後的國際先進水平。
龍芯2號:2004年6月,中科院計算所將研發出實際性能與奔騰4水平相當的“龍芯2號”通用CPU,比“龍芯1號”性能提高10至15倍。
龍芯3號:2009年研製的3A1000是我國首個四核CPU芯片 [4] 
威盛系列
威盛系列處理器是在CPU市場上新興突起的異軍,在收購世界上處理器生產Cyrix後匯式生產自己的處理器。而Cyrix是曾一度與Intel、AMD齊名的世界三大微處理器生產廠商。早在486時代,Cyrix所生產開發的5X86120HMz處理器是比IntelPentium75還快的486級處理器 [5] 
·威盛系列:威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陳文奇稱將推出世界上最小的桌面處理器。
神威系列
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神威1號”在國家氣象中心安裝使用,8小時內能完成32個樣本,10天全球預報。數值天氣預報改變了過去預報程序多為手工操作的落後狀況,預報的準確性、預報速度和預報時效都大為提高,使我國天氣預報的能力和水平又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6] 
神威一號:實現了與市場上最通用指令的完全兼容,可運行D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統。
飛騰系列
飛騰處理器( CPU)又稱銀河飛騰處理器,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銀河飛騰處理器於2004年12月在北京通過國家鑑定 [7] 
銀河飛騰處理器2004年12月17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鑑定,鑑定結果表明,數字信號處理器 [8] 
申威系列
“十五”863計劃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支持了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研發高性能“申威”CPU,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歷史跨越,“申威”系列CPU的研發得到了國家“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的繼續支持,經過十餘年不懈努力,我國自主研製的高性能CPU取得了長足發展,掌握了高性能處理器體系結構設計的核心技術,突破了微結構設計、 Cache設計、核間通信、總線設計、存儲器設計、低功耗設計、可靠性及安全性設計等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9] 
申威1600 申威1600
嵌入式芯片星光系列
“星光系列”數字影像芯片項目由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鄧中翰等完成。該成果全面地分析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的共性,提出了個完全的從多媒體數據結構、多媒體處理算法、直到多媒體芯片架構、高速低功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嵌入式系統軟件技術的整體多媒體芯片技術體系,在中國實現了標準與核心技術產品有機結合,並由低成本的單晶片系統方案實現了高昂的多媒體技術,獲七大核心技術突破(多媒體數據驅動平行計算技術、可重構CPU架構技術、深亞微米超大規模芯片設計技術、高品質圖像處理及動態無損壓縮算法技術、CMOS模數混合電路技術、超低功耗低振幅電路技術、單晶成像嵌入系統技術) [10] 
星光一號:2001年3月問世,是第一個打進國際市場的中國芯片 。
星光二號:2002年5月問世,是全球第一個音頻視頻同體的圖像處理芯片。
星光三號:2002年9月問世,是中國第一塊具有CPU驅動的圖像處理芯片。
星光四號:2003年2月問世,是中國第一塊移動多媒體芯片 。
星光五號:2003年6月研發成功並實現產業化 ,並被中國電信指定為可視通信芯片標準。
北大眾志從1995年開始在主通用處理器及系統心片方面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並始終堅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思路,自主定義指令系統,在微處理器結構、優化編譯、低功耗設計、功能驗證和秘理設計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技術創新,併成功研製完成UniCore系列自主CPU及 PKUnity系列系統芯片。北大眾志 Unicore指令系統包括64位的 Unicore64、32位的UniCore32和16位的 Unicore16,還包括浮點指令系統UniCore64和擴展指令系統 UniCore2D/3D。 UniCore指令系統在指令密度通用寄存器設置等方面都有特別的設計,還包含了DSP擴展指令,以滿足更廣泛的應用需求 [11] 
北大眾志:2003年12月8日,北大眾志-863系列的CPU系統芯片由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究開發中心研製成功。
湖南中芯系列
湖南中芯:2003年10月23日,我國第一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圖像視頻壓縮編碼解碼芯片誕生 [12] 
萬通系列
萬通1號:2003年9月25日,可應用於公共服務、企業用户、校園網、政府機構、家庭及個人用户的芯片誕生 [12] 
方舟系列
方舟2號:2003年8月11日,海淀區電子政務領域正式推廣使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芯片的網絡計算機 [12] 
S698:2003年5月,全國首家系統級芯片(SoC)設計平台日前在哈工大微電子中心搭建成功 [12] 
神州龍芯系列
2002年,中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CPU―龍芯一號正式問世,實現了我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史上“零的突破”,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打破了國外芯片在我國的長期壟斷地位;2005年,中國首款64位高性能CPU―龍芯二號發佈,其性能達到2000年以後的國際先進水平,從此確立了龍芯CPU為國產通用芯片的領跑者地位 [13] 
神州龍芯:2003年3月5日開始收尾,是從2002年推出的32位、266兆赫版本改進而來,它針對的是嵌入系統市場。

中國芯工程簡介

“中國芯”工程是在工信部主管部門和有關部委司局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簡稱CSIP)聯合國內相關企業開展的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工程。自2006年以來,該活動秉承“以用立業、以用興業”的發展思路,旨在搭建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優秀產品的集中展示平台,打造中國集成電路高端公共品牌 [14] 
中國芯 中國芯

中國芯趨勢對策

芯片強國的戰略已刻不容緩,然而通過對芯片行業發展的趨勢分析,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破局和趕超充滿了挑戰。只有從全球發展的視角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營造生態圈,聚市場資本之力允許試錯和失敗,快速迭代,利用創新合作的模式發展才是正道 [1] 
(1) 引領資本,吸納高級人才
集成電路行業面臨着針對人才要求高,但是相關待遇不匹配的窘境,加上集成電路行業產品週期長,這讓很多高級人才投身到了互聯網軟件行業。只有通過正確的價值引導,吸引更多的市場資本,提高相關崗位的價值匹配,才能夠打造一個複合技術團隊 [1] 
(2) 重視研發,持續投入
立足全球,英特爾等行業巨頭動輒數百億美金的研發投入。而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資本和政府投入資金不足以支撐產品迭代。研發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動力,只有得到持續的資金投入,較為寬鬆的發揮空間,才能夠激發研發團隊的靈感,創造出更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1] 
(3) 立足全球化,面向市場化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全球化的視角,也需要全球化的合作,開放與合作是未來的主流。同時,中國集成電路行業雖然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但是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忽視市場真正的需求,無視資本市場資金關注的要素,一味的閉門造車也是很不可取的 [1] 
市場化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課題,只有在全球化和市場化的基礎之上,結合政府持續的政策扶植和資金投入,才能迎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春天 [1] 
中國芯 中國芯

中國芯總結

“中國芯”的發展無法脱離全球化的發展背景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際規律,只有通過對關鍵要素的分析,才能尋找到產業發展的破局和機遇,從而提出更好的應對措施 [1] 
參考資料
  • 1.    李勇. 中國芯發展趨勢分析[J]. 機電工程技術, 2018, 47(10):118-120.
  • 2.    中國龍芯:構建自主國產軟硬件產業生態體系.中國知網
  • 3.    劉春竹編著,神奇的世界:自然科學與現代技術小讀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12,第185頁
  • 4.    把“不可能”變為現實的龍芯團隊(科技視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記”之五)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
  • 5.    夏守川黎麗編著,電腦選購、組裝與維護,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06月第2版,第51頁
  • 6.    謝宇主編,郵票百科科普館社會建設 2,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09,第79頁
  • 7.    李智,來嘉哲,馬志昊等編著,自主可控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實踐,國防工業出版社,2016.06,第6頁
  • 8.    中國芯  .中關村[引用日期2012-10-14]
  • 9.    科學技術部主編,這十年信息領域科技發展報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07,第222頁
  • 10.    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編,北京年鑑 2004,北京年鑑社出版社,2004.10,第420頁
  • 1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中國計算機學會編著,2011-20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發展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4,第51頁
  • 12.    王淑芬主編;延宏副主編,共和國科技檔案上零突破,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第145頁
  • 13.    重慶工商大學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研究院編;項玉章主編,重慶之最,重慶出版社,2008.04,第333頁
  • 14.    2012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上海教育出版社,,第54頁
  • 15.    8500億,衝!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9-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