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鎖定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於1999年7月1日成立 [1-2]  ,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門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法定代表人雷凡培。 [3] 
2019年7月1日,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其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正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戰略性重組,有關方案尚未確定,方案亦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 [4] 
2019年10月2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5]  2019年11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在京正式揭牌成立。 [6] 
2023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淨利潤同比預增1470.95%-1761.87%。 [23] 
公司名稱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外文名
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LIMITED
成立時間
1999年7月1日 [2] 
公司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年營業額
297.96億美元(2018) [7] 
登記機關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董事長
温剛 [21] 
總經理
楊金成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成立於1999年7月,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改組成立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有約60家獨資和控股企業,包括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上船澄西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等單位。這些單位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江蘇、廣州、廣西、江西等省(區)市。集團公司旗下還有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滬東重機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集團公司註冊地在上海,在北京和上海設有總部。中船集團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了絕大部分型號的水面戰鬥艦艇、軍用輔助船及部分型號常規動力潛艇,並承擔了大部分軍用輔助船的總體設計任務及多型艦艇電子裝備研製任務,逐步形成水上、水下並進,大、中、小型號齊全,以服務海軍為主,兼顧對陸軍和航天事業提供支持的軍工科研生產新格局。中船集團公司研製的民用船舶已從普通散貨船、油船擴展到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液化天然氣(LNG)船、化學品船、客滾船、高速船、大型集裝箱船、大型自卸船、大型液化石油氣(LPG)船、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船產量始終居國內首位。此外,還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已進入航運、航天、建築、電力、石化、水利、環保、冶金、鐵路、輕工等20多個行業,形成了大型鋼結構、壓力容器、冶金設備、陸用柴油機組、醫用B超等一批重點產品。由中船集團公司控股投資建設的盧浦大橋,已成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進入21世紀以後,中船集團公司相繼啓動了世界最大的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和華南最大的中船龍穴造船基地等大型建設項目,力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造船集團。 [7]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歷史沿革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源於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歷經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工業管理局、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組建成立。
一、 船舶工業(管理)局時期(1950.10~1953.1)
1950年10月1日,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業局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船舶工業管理局。
二、 第九工業管理局時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機械工業部合為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局。1960年9月13日,第一機械工業部分為第一、三機械工業部,九局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領導,12月,第九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總局。
三、 第六機械工業部時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業總局從第三工業機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機械工業部。
四、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時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成立,第六機械工業部建制同時撤銷。
五、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底,正式改製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團共擁有包括總部在內的56家下屬企事業單位(其中,3家上市公司),分佈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江西、安徽、廣西、香港等地,在美國、俄羅斯、泰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機構。 [3] 
2018年11月6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合作設計建造2+4艘13.5萬總噸Vista級大型郵輪合同正式簽署生效。
該型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同時入級中國船級社和英國勞氏船級社,合同價格為7.7億美元/艘,投入運營後主要服務於中國市場,以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首艘郵輪計劃於2023年9月30日交付,第二艘郵輪計劃於2024年交付。 [8] 
2019年7月1日,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其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正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戰略性重組,有關方案尚未確定,方案亦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 [4] 
2019年10月,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工點火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9] 
2019年10月2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5] 
2023年4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 [22] 
2024年1月29日,中國船舶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在27億元至32億元之間,同比增加1470.95%至1761.87%。 [23]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領導班組

温剛,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21] 
楊金成,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13-14] 
錢建平,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南大慶,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孫偉,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郭衞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
陳琪,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15-16] 
賈海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17]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機構設置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職責

(一)國務院授權管理範圍內的國有資產投資及經營、實業投資,投資管理。
(二)承擔武器裝備及配套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維修服務業務。
(三)船舶、海洋工程以及海洋運輸、海洋開發、海洋保護裝備的研發、設計、製造、修理、租賃、管理業務。
(四)大型工程裝備、動力裝備、機電設備、信息與控制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修理、租賃、管理業務。
(五)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國內貿易(國家專項規定除外)。
(六)成套設備倉儲物流,油氣及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和投資管理,船舶租賃業務,郵輪產業的投資管理。
(七)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工程建設、建築安裝、工程監理業務,軍用、民用及軍民兩用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技術培訓業務的投資與管理。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獲榮譽

2019年上榜《財富》“2019年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 [10] 
2019年10月26日,獲70年70企70人“中國傑出貢獻企業”稱號。 [11] 
2020年5月10日,“2020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發佈,中國船舶排名第144位。 [12] 
2021年8月,“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佈,中國船舶排名第240位。 [18] 
2022年2月,獲選十大“國之重器”品牌。 [19] 
2022年8月,中國船舶入選《2022中國品牌500強》,位列64位。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