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鎖定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技”或“中國航天”,英文簡稱: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縮寫CASC),是在中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在國資委中央企業名錄序號中位列第2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衞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 [1]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是中國唯一的洲際戰略核導彈研製生產單位。 [2] 
自2004年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以來,航天科技集團連續15年榮獲年度考核A級及連續5個任期考核A級,成為8家連續15年獲得A級的中央企業之一。 [3]  2016年度,在中央企業考核排名中位列榜首。2013-2017年度,連續5年在軍工企業中保持第一。 [4]  2019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2020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 [28] 
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07位 [29]  。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22位 [68] 
公司名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外文名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CASC)
成立時間
1999年7月1日
總部地點
中國北京
經營範圍
運載火箭載人飛船戰略導彈
公司類型
中央企業
公司口號
無私奉獻、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年營業額
28007020 萬元(2021年) [55] 
員工數
179788(2019年) [11] 
董事長
陳鳴波 [9] 
官    網
http://www.spacechina.com
網    址
casc.cn
簡    稱
中國航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背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着中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衞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着力發展衞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衞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廣播通信衞星運營服務商;是中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誌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重要貢獻。
公司大樓 公司大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數百項標誌性成果,有力推動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2006年,作為僅有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週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及若干直屬研究所、諮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衞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衞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2241億元。2011年,集團公司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利潤總額91.4億元。成本費用率持續下降,圓滿完成國資委年度經濟考核指標,連續7年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連續5年財務績效評價“優秀”。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合影 合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4家專業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研發和產業基地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內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5.94萬人,已培養形成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國家級專家105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00餘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技術”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範圍

戰略導彈武器系統、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火箭武器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系統,各類空間飛行器、航天運輸系統、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地效飛行器系統、無人裝備系統,以及相關配套產品的研製、試驗、生產銷售及服務;軍品貿易、各類商業衞星及宇航產品出口、商業衞星發射(含搭載)及衞星運營服務;衞星通信廣播電視傳輸服務;國務院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航天工程和技術的研究、試驗、技術諮詢與推廣應用服務;各類衞星應用系統及相關產品的研發、銷售與服務;地理信息測繪技術及產品研發、銷售與服務;電器機械、儀器儀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信息設備的研發、銷售與服務;化學原料、化學制品(不含危險化學品)和特種材料研發及應用;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及裝備研發;銷售汽車及零部件;進出口貿易及投資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服務。(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准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6]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歷史沿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組建成立。
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時期(1956.10---1964.11)
錢學森 錢學森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劉亞樓王秉璋先後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
二、第七機械工業部時期(1964.11-1982.4)
1964年12月26日,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王秉璋、汪洋宋任窮鄭天翔先後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
三、航天工業部時期(1982.4-1988.7)
1982年3月8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的決議,第七機械工業部改稱為航天工業部。張鈞李緒鄂先後任航天工業部部長。
四、航空航天工業部時期(1988.7—1993.6)
1988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撤銷航空工業部和航天工業部,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林宗棠任航空航天部部長。
李緒鄂同志 李緒鄂同志
五、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時期(1993.6—1999.7)
1993年3月22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撤銷航空航天工業部,分別成立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1993年6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正式成立,劉紀原任總經理(國家航天局局長)。
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999.7— 2017.12)
1999年7月1日,根據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王禮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01年12月,國務院任命張慶偉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07年8月,國務院任命馬興瑞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13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按照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要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設立董事會,任命許達哲同志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職務。任命雷凡培同志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決定,雷凡培同志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
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17.12—至今) [7]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民所有制企業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的重大決定和國務院國資委有關工作部署,經國務院國資委批覆同意,集團公司已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製為國有獨資公司,在完成公司制改制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於1月22日在總部辦公大樓前舉行更名揭牌儀式,企業名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註冊資本由111.2069億元變更為200億元。改制及更名後,原有業務、資產、資質、債權、債務均由改制後企業承繼,出資人、公司住所、法定代表人、英文名稱均不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1家專業公司、12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發射升空。 [35] 
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丙遙四十七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衞星02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主要用於國土普查等領域;此次發射的星箭均由八院抓總研製。 [41] 
2022年3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重點圍繞新能源、煉油產品及化工工程、高端裝備、新材料領域,加快推進深入務實合作。 [43] 
2022年7月13日0時30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天鏈二號03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於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3星將與之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我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衞星系統。 [52] 
2022年7月29日21時28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衞星A星、B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其中,A星、B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C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 [53] 
2022年11月21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 [58] 
2023年1月4日消息,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 165 所於 2022 年 12 月 31 日完成我國最大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雙工位試車台主體混凝土澆築工作,標誌着銅川試驗區建設重大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62] 
2023年1月13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基於全電推平台——東方紅三號E平台研製的亞太6E衞星搭乘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64] 
2023年2月2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11所(京)研製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在北京101所進行了第二次半系統試驗,試驗按程序起動、關機,各項參數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65] 
2023年9月7日2時14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成功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遙感三十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71] 
2023年9月27日4時15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遙感三十三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72]  10月15日8時54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將雲海一號04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雲海一號04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大氣海洋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探測、防災減災和科學實驗等領域。 [74] 
2023年10月2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了包含整體式和分段式在內的商業航天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及其型譜,標誌着中國航天固體動力將加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 [75] 
2023年11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京舉行集團公司財務共享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79] 
2023年11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理事會組成單位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80] 
2024年1月1日,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12所測試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82] 
2024年2月29日21時0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衞星互聯網高軌衞星01星送入預定軌道,衞星互聯網高軌衞星01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 [86] 
2024年3月2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成功完成長13米、直徑5.2米的整流罩分離試驗及新型星箭聯合操作試驗,整流罩設計方案、分離方案、最大可用包絡、新型星箭聯合操作流程等得到充分驗證。 [91]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領導成員

陳鳴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8-9]  [88] 
張忠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10]  [38-39] 
方向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 [11] 
謝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
李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12] 
鄧紅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83] 
林益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張宏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外部董事:焦開河、張汝恩、王政、文利民、李玉海
職工董事:許世龍 [66] 
於登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 [7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成果

CZ系列運載火箭 CZ系列運載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衞星,運載火箭,衞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衞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煤化工、石化配套設備、燃氣輸配設備、煙氣脱硫與脱硝、液壓支架、長輸管線輸油泵、特種泵閥等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產品,天曲系列保健品、輔酶Q10等空間生物產品,AVIDM、OSCAR安全數據庫及嵌入式操作系統等軟件產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從2001年開始研發星載計算機特有的操作系統——SpaceOS,並在2006年首飛成功。
2009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專利和授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專利申請共計1780件,專利授權共計457件,比上年分別增長22.9%和47.4%。特別是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比例高達80.7%,位居軍工集團之首。
截止2009年底,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589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佔75.7%;擁有註冊商標675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251件。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以來,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43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474項。僅2009年,集團公司就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其中《繞月探測工程》獲得特等獎。2010年,孫家棟院士榮膺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2年11月12日成功發射的天舟五號貨運上搭載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載荷。 [60] 
2022年11月26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自主研製的130噸級重複使用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首台兩次起動試車取得圓滿成功。 [61]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研實力

集團公司擁有8個系統級研發中心、30多個重點專業研發中心、12餘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20個工程技術中心;與清華大學等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廣泛的合作創新平台,初步建成專業化、開放式、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數百項標誌性成果,有力推動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
2006年,集團公司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9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0年,連續6年、2個任期獲得國資委央企業績考核A級,連續2個任期榮獲“業績優秀企業”稱號、捧得“科技創新特別獎”,業績考核連續2年位列央企前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產業項目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宇航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有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軌道空間飛行器的能力,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為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為5500千克。正在研製的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4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具有研製各類衞星的能力。自1970年以來,先後向國家和國內外用户研製交付各類衞星80餘顆,形成了返回式遙感、東方紅通信廣播、“風雲”氣象、地球資源、北斗導航、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海洋等7大系列。衞星的技術水平、應用水平以及長壽命、高可靠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2年5月10日01時56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49] 
2024年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院士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在加速研製4米級、5米級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分別於2025年和2026年首飛。 [87]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導彈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具有研製多種類型戰略、戰術導彈等武器裝備的技術和能力。研製生產了從近程到遠程、洲際,從液體到固體,從陸上到水下,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的完整配套的導彈武器系列,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技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積極運用航天技術,大力發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衞星應用、信息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空間生物等重點領域,形成軍民融合的發展格局;向市場提供衞星導航定位系統、衞星遙感應用系統、衞星轉發器租賃、軟件、工業控制計算機、太陽能電池、特種泵閥、風能發電系統、汽車空調系統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以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己任,充分利用航天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加速發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衞星技術

2022年1月,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高分二號衞星來做“太空記者”,從太空中俯瞰三大賽區的標誌性競賽場館。 [36] 
2023年1月9日6時00分,實踐二十三號衞星成功發射,衞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 [63] 
2023年3月10日6時4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的東方紅衞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67] 
2023年8月21日1時45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高分十二號04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高分十二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70] 
2023年11月1日6時50分,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升空,隨後將天繪五號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衞星、火箭均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 [76] 
2023年11月3日22時54分,長征七號A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衞星十號送入預定軌道。 [77] 
2023年11月9日1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中星6E衞星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將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78] 
2023年12月30日8時1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征二號丙/遠征一號S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成功將衞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衞星送入預定軌道。 [81] 
2024年2月3日11時06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順利將煙台二號衞星(東方慧眼星座高分01星)、威海壹號01/02星、埃及NExSat-1星、星時代-18/19/20星、DRO-L星、智星二號A星等9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84] 
2024年2月23日19時3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通信技術試驗衞星十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衞星十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85] 
2024年3月27日6時5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雲海三號02星,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將雲海三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90]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武器裝備

2022年4月,第十七屆亞洲防務展(DSA 2022)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多款高端武器裝備亮相。 [44]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部分產品

軍用武器
運載火箭
空間探測
長征十一號系列 [37] 
載人飛船
LY-60(N)艦空導彈武器系統

繞月探測
LY-60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地面設備

衞星平台
FN-6便攜式導彈武器系統
長征七號系列 [37] 
返回式遙感衞星系列
CH-3(彩虹三號)中程無人機系統
長征六號系列 [37] 
東方紅通信廣播衞星系列
長征五號系列 [37] 
長征四號系列 [37] 
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衞星系列
WS-2制導多管火箭彈
長征三號系列 [37] 
地球資源衞星系列
WS-1B多管火箭彈
長征二號系列 [37] 
北斗系列導航衞星
WS-1多管火箭彈
長征一號系列 [37] 
海洋系列衞星
A100簡控多管火箭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三大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 [59]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發展,有力支撐國防能力提升和國民經濟建設, [59]  走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隨着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航天科技工業培育形成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和繼承發展,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也是中國航天企業文化之魂。
1956年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前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提議,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准,確定國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中國最初的航天精神。1986年底,當時的航天工業部黨組對航天精神進行了提煉和歸納,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尊重科學、嚴謹務實、獻身事業、勇於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以後根據聶榮臻副總理倡導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航天科技工業的具體特點,對航天傳統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煉,表述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
1999年9月18日,在建國5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召開了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江澤民同志在會上提出並精闢闡述了在"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的慶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長期的奮鬥中,中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胡錦濤總書記把載人航天精神進一步概括為: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於登攀、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2016年4月24日,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89]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理念

企業目標: 建設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
企業使命: 創人類航天文明 鑄民族科技豐碑
發展方針: 發展航天 強大集團 改革創新 鑄造一流
企業精神: 自信自強 無私無畏 敢想敢為 盡善盡美
核心價值觀: 以國為重 以人為本 以質取信 以新圖強
企業作風: 嚴慎細實
管理理念:
質量觀--質量是政治 質量是生命 質量是效益
人才觀--人才是航天的發動機 航天是人才的推進器
市場觀--以需求為牽引 以質量創信譽 以創新謀發展 以服務增效益
學習觀--讓學習成為生活習慣 把學習作為終生需求
成本觀--成本是責任 成本是效益 成本是競爭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本文化

成本文化是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航天型號科研生產實踐中形成並不斷髮展的、指導集團公司各單位及全體員工成本行為的意識和觀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制度體系、物質保障條件與社會效應等。
一、建設目標
集團公司成本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將成本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中,形成全面、系統、有效的制度體系和行為準則,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條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到2010年初步建成能夠有效促進航天事業發展、同時有利於經濟目標實現,以先進成本管理思想與方法為支撐,具有航天特色的、先進的成本文化體系,全面提升集團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主要內容
集團公司成本文化包括精神層、行為層、物質層和社會層等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1、精神層
成本文化精神層是指集團公司在科研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形成的獨具特徵的成本意識和觀念。成本文化精神層集中體現為成本理念,主要包括成本觀、成本目標和成本方針等內容。
2、行為層
成本文化行為層包括規範成本活動的行為準則、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基礎工作等內容。
(1)行為準則
遵章守信,盡職盡責,精打細算,日臻日善。
(2)組織機構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決策機構、管理機構,明確各級領導、型號負責人、各崗位人員以及各職能部門成本管理的責任,全面落實成本管理的各項工作。
(3)管理制度
各單位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為主線的,涉及經濟活動全過程、涵蓋成本全要素的,事前、事中、事後管理的制度體系
(4)基礎工作
各單位要逐步健全與科研生產特點、經營管理要求、內外部環境相適應,與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制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規範體系。
3、物質層
成本文化物質層主要包括良好的工作環境、現代化的技術設施和準確的數據信息等。
(1)工作環境
各單位要努力創建愉悦、和諧的工作環境,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集團公司的成本文化,營造良好的成本文化氛圍。
(2)技術設施
各單位要着重解決工作設施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拓展、完善信息系統的功能,鼓勵技術創新與工藝改進,引用先進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減少無效成本。
(3)數據信息
各單位要建立成本信息系統,實施成本動態管理,監控目標成本的執行情況,預測成本趨勢,發現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為單位提供決策支持。
4、社會層
成本文化社會層主要是指集團公司與社會交流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對集團公司成本文化的總體評價。
通過與社會的交流互動,尤其要藉助對重大活動和傑出人物的宣傳和報道,積極廣泛地向社會推介集團公司的成本文化,表明集團公司嚴格控制成本、為用户與社會創造價值的訴求,增進社會對集團公司航天產品與服務成本合理性的認同,形成理解航天、關心航天、支持航天的社會環境,樹立集約、高效、綠色的社會形象。通過了解政府機構、出資者、用户、供應商、銷售商、公眾、媒體等外部利益相關者對集團公司成本文化的社會認同程度,評估集團公司成本文化的社會效應,充分借鑑吸收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斷完善與豐富集團公司成本文化內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建設綱要解讀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航天人不僅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為代表的輝煌成就,還鑄就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其中,孕育了獨具特色的航天創新文化,在中國航天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內在的、無形的重要推動作用。
航天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性高科技產業的代表,肩負富國強軍的神聖使命。50多年的發展反覆證明,中國航天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自力更生是航天發展的基礎,自主創新是航天發展的靈魂,勇攀高峯、以新圖強是中國航天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的不竭動力。面對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日臻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傳承和發展具有時代特徵、體現航天特色的創新文化,不僅對集團公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集團公司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的內在需要。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要積極挖掘、繼承、弘揚和發展航天創新文化,堅持追求卓越、創新無限的理念,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撐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的建設,為建設國際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加速推進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而努力奮鬥!
創新文化建設意義、目標和思路
■航天創新文化建設意義
創新文化建設是集團公司肩負國家和民族重任,實踐科學發展觀,履行富國強軍神聖使命的需要。創新文化建設是集團公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創新文化建設是集團公司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建設國際大型航天企業集團的需要。創新文化建設是集團公司深化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航天文化體系的需要。
■航天創新文化建設目標
堅持在繼承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推進建設具有時代特色的航天創新文化。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套完整、合理並能持續激發員工創新活力、滿足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要求、適應軍民融合發展需要的航天創新文化理念和行為體系,將創新觀念融入到每一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中,打造出知名航天品牌及一流的航天產品,樹立創新形象,為航天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航天創新文化建設思路
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建設國際大型航天企業集團戰略目標的要求,牢牢抓住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這條主線,繼承航天“三大精神”,吸收航天文化精髓,豐富創新文化內涵,堅持倡導並實踐創新文化理念和行為體系,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不斷推進技術、管理、組織和制度創新,把創新文化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和外化於形,最終實現創新文化建設目標。
創新文化的傳承
■萬户飛天——古代航天創新精神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敢於探索、不斷創新的優良傳統。中國是第一個敢於向茫茫太空、浩瀚星河挑戰的國家,是古代火箭誕生的搖籃。
雖然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飛天的嘗試失敗了,但萬户敢於冒險、追求創新的精神長存浩宇,激勵着現代中國人孜孜不懈,勇攀航天事業高峯。
■航天三大里程碑——現代航天創新精神
1960年11月15日,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東風二號裝載着核彈頭的首次兩彈結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
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創造了中國人首次載人飛天的歷史,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夢想,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第一顆探月衞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傳回了中國第一幅月面圖像,使中國跨入世界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現代中國人繼承了先人敢於冒險、勇於嘗試的創新求索精神。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締造的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更是激勵了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依靠集體智慧和團隊協作,取得了航天事業舉世矚目的成就,奠定了中國航天大國的地位。
■航天創新文化定義
創新文化是有利於開展創新活動的一種氛圍,是科技活動中產生的與整體價值準則相關的羣體創新精神及其表現形式的總和。具體地説,是指創新理念、創新行為準則及規章制度體系等。
航天創新文化是航天事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航天特色文化之一。航天“三大精神”所藴含的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構成了航天創新文化的主體,隨着時代的進步和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髮展,逐步形成了新時期的航天創新文化。
■航天創新文化結構
航天創新文化結構包括精神層、行為層、物質層。
精神層是創新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基礎,主要包括:創新方針、創新理念、創新價值觀。
行為層亦稱制度層,主要包括規範創新活動的行為準則以及行為規範等。創新行為準則是愛國奉獻、唯實求真、百家爭鳴、系統思維;創新行為規範是指創新的制度體系和標準規範。
物質層是創新文化的物化部分,是航天創新理念與創新行為的外在表徵。包括:高新的航天產品、知名的航天品牌、一流的技術設施、完善的工作系統。
創新文化核心內涵
■創新方針
國家至上。航天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高科技產業,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是推動國家科技進步、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航天的創新活動要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以富國強軍的神聖使命開展創新工作。
技術引領。從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着眼未來,超前部署和創新發展航天領域的前沿技術,實現從跟蹤到引領的突破和跨越,推動國家現代武器裝備的研製和建設;以技術創新引領和開拓市場,推動航天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更多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
勇於攀登。航天科技作為科學、技術和工程前沿的高技術羣,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創新工作要不畏艱難,敢於超越,不懈探索;要有創新的勇氣和決心,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因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動搖必勝的信念,要以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攀登新的航天科技高峯。
追求卓越。航天事業具有技術高度先進性、系統性和跨學科性,必須把創新作為集團公司持續發展的戰略基點,強調永無止境的創新,做到盡善盡美。適應和引領市場需求,致力於把集團公司建設成為技術國際領先、產品和服務一流的大型航天企業集團。
■創新理念
以人為本。人是創新活動的主體,要堅持以人才為第一資源的航天人才觀,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的,充分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人的潛能,實現企業價值。
自主創新。歷史發展事實證明,中國航天必須立足於自主創新。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為趕超世界航天先進水平提供核心驅動力。
開放合作。航天科技創新是基於大系統工程的創新,要充分利用系統內外的優勢資源和已有成果為我所用;在交流和合作中處理好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關係。
包容自勵。航天的高技術性決定了創新工作的高風險性。樹立正確的技術成敗觀,寬容失敗,賦予員工自由寬鬆的創新環境;對待創新活動中的成功和失敗,要勝不驕敗不餒、大膽開拓創新。
■創新價值觀
以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企業競爭的本質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只有通過創新,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實現航天領域的重點跨越,才能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和佔領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基礎。
以創新推動富國強軍。集團公司肩負着富國強軍的神聖使命。通過發展新型裝備,強大國防實力,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鞏固和提升大國地位;通過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推動航天技術更多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
以創新實現科學發展。航天事業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熱愛祖國、默默奉獻、服從國家利益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前提,是指導創新工作的思想基礎。
■創新行為準則
愛國奉獻是企業和員工開展創新活動必須遵守的思想準則。航天事業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熱愛祖國、默默奉獻、服從國家利益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前提,是指導創新工作的思想基礎。
唯實求真是企業和員工開展創新活動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航天科技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航天工程任務代表着國家形象。創新活動要求實事求是,尊重科學規律,恪守科學道德,求真求精,追求真理,嚴禁弄虛作假。
百家爭鳴是企業和員工開展創新活動必須遵守的作風準則。發揚學術民主,廣泛吸收不同學術團體或個人的創新智慧,集思廣益,培養求同存異、百花齊放的學術風氣,打造業務能力強的創新團隊。
系統思維是企業和員工開展創新活動必須遵守的方法準則。航天工程具有大系統工程的特點,創新活動應參照錢學森同志創立的系統工程理論,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考核重要的創新環節,以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為原則完成創新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架構

總部機構
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 [13]
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
專業公司
直屬單位
上市公司
公司名稱
股票代碼
名稱
600118
中國衞星
600151
航天機電
600343
航天動力
600879
航天電子
01185
中國航天萬源
00031
航天控股
01045
亞太衞星
002405
四維圖新
600135
樂凱膠片
002389
航天彩虹 [27]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才戰略

人才強企戰略
未來15年是集團公司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局勢發生着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國家安全和統一仍面臨着嚴峻的形式;世界範圍內的新軍事變革加速推進,主要軍事大國的國防工業轉型明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對集團公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多的契機。國民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穩步提升,將為航天產業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將為集團公司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管理體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面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實現祖國統一的需要,面對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集團公司必須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加快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實現新突破。集團公司承擔着載人航天工程二期、月球探測、建造空間實驗室、開展空間交會對接、研製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和大容量通信衞星以及其他工程研製等任務,要完成這些艱鉅而又光榮的任務,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獲得主動,培育自己的技術優勢,關鍵在人才。集團公司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將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內的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提出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根本任務和政策措施,對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做出重要部署,指出實施人才戰略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是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
2004年,集團公司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將航天科技隊伍由原來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三支隊伍細分重組為五支隊伍,即領導幹部、出資人代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提出了《落實人才強企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將其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內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一個指導性文件,並明確提出了人才強企戰略的總體要求和總體目標。
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是集團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要求,是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動力。它不僅關係到集團公司科研生產、經營開發和改革發展的進程,關係到集團公司的興旺發達,而且也關係到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集團公司人才工作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以人為本,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創新機制為動力,以結構優化為主線,在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的基礎上,重點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積累高度密集的人才優勢,佔領人才競爭的制高點,為集團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期間,集團公司將着力加強拔尖人才和領軍人物的培養工作,打造一批政治立場堅定,羣眾威信高,擁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具有較強戰略管理能力、開拓創新能力、駕馭全局能力的優秀領導幹部;一批綜合素質好,市場意識強,熟悉國內外經濟運行規則,具有較強戰略決策能力,能夠忠實代表和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優秀出資人代表;一批弘揚科學求實精神,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優秀科技專家;一批愛崗敬業,掌握現代製造技術,具有豐富的技能經驗,具有解決技術難題的能力,身懷絕技,技藝精湛的優秀技能人才;一批職業素養好,專業知識紮實,管理經驗豐富,具有較強分析能力、執行能力和應變能力,業界認可的優秀管理人才。形成以高層次人才為龍頭,以中青年為骨幹,領導幹部、出資人代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五支隊伍協調發展、結構優化的新時期的航天人才隊伍,建立起具有航天特色、充滿活力的人才培養、選用、評價、激勵的新機制,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素質優良、各類人才協調發展、適應航天科技事業發展需要的航天人才隊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

隊伍現狀
截至2007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2萬餘人。擁有兩院院士33名,國家級專家34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28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3名,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365餘名,集團公司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30餘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4名,“全國技術能手”58名,“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31名,“航天技能大獎”獲得者和“航天技術能手”300餘名。
隊伍建設
(1)以大膽選拔具有事業心、責任感、有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進班子、壓擔子為突破口,改進幹部選拔方式,推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擇優選拔任用領導幹部,一大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優秀青年管理人才走上領導崗位,領導班子的年齡和學歷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為領導幹部隊伍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實現了領導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截至2007年底,集團公司所屬各院、公司及直屬單位領導中,45歲以下的佔到44%,比“九五”末提高了20個百分點;科研院所行政正職中45歲以下的達到51%。把配備優秀青年技術骨幹參與航天新型號的研製作為鍛鍊和選拔青年幹部的重要途徑,一批熟悉型號科研生產、專業技術造詣高、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優秀技術人才及時推到型號一線領導崗位,基本完成了人才的代際交替。
(2)根據行業特點和就業形勢,確定高校畢業生的接收標準及層次比例。在27所著名高校設立“CASC獎學金”,提升集團公司與國內知名高校的合作地位,有效地增強集團公司的整體影響力。從2001年起,集團公司先後在全國20餘所重點高校組織舉辦了“新世紀、新航天、新形象”、“放飛神舟、實現理想”和“聚八方英才、鑄航天偉業”為主題的“中國航天企業形象巡迴展暨航天專場招聘會”。扭轉了“九五”期間和“十五”初期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不利局面,為集團公司人才隊伍補充了大量優秀人才。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共引進高校畢業生19921餘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92餘名、碩士研究生6698餘名、本科生10707餘名,研究生比例達到37%。利用航天優勢、區域優勢和政策優勢,廣開視野,重點引進一批專業對口、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縮短人才培養週期。不斷加大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引進力度,每年從高等院校引進一批文化程度高、具有專業特長的大專畢業生充實到數控加工、電裝、電調和測試等知識技能複合型、技術技能複合型崗位上,提高技能人才的整體素質。
(3)集團公司自成立以來積極推進薪酬分配製度改革,不斷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始終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積極探索按生產要素和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和辦法,建立起崗位工資為主體、薪酬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在所屬企業單位全面實行了崗位係數工資制,所屬事業單位實施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對主要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實施年薪考核,初步構建了科學考核的責任體系,以經營業績考核結果為依據,合理確定成員單位負責人薪酬水平。規範上市公司經營者經營業績考核,加強上市公司經營者薪酬管理,調動經營者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公司經濟效益。依法為各類人才建立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積極推進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等工作,解決人才後顧之憂。
(4)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機制創新為核心,着力營造有利於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建立有利於挖掘人的潛力、激發人的活力、開發人的智力、培養人的創造力的有效機制。集團公司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人力資源政策法規和制度建設,先後制定《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專家選拔與管理辦法》、《高校畢業生引進管理辦法》、《職工培訓教育管理規定》、《人工成本管理辦法》等涉及人才選拔、培養、吸引與使用等管理規定和辦法,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航天特色的市場化的選拔錄用機制、科學化的考核評價機制、職業化的人才培訓機制、規範化的監督約束機制,形成了適應航天發展需要的人才管理規章制度體系,為實現人才開發與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各類人才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5)緊密圍繞人才發展戰略,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以提高素質為核心,加強各類人才的培養。着重提高領導幹部隊伍戰略開拓能力。強化幹部多崗位實踐鍛鍊,推進幹部掛職任職交流,推行黨政領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積極推進民用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領導幹部黨校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業務培訓力度,開展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選派優秀技術骨幹參加相關的學術、技術交流活動。依託集團公司5家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對技能人才開展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積極組織技能人才境外培訓,促進技能人才隊伍的技能水平和整體素質提升。充分發揮各級科技委、專家組和知名專家的作用,以老帶新,幫助、指導年輕人探索攻關路徑,做好航天高技術的傳承和再創新。對貢獻突出的科技人才,採取優先推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等各種獎項、破格評聘專業技術職務,進一步調動人才隊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開展“名師帶徒”,鼓勵傳幫帶。命名了以“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唐建平高鳳林,“全國勞動模範”龐勇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連友的名字命名的學習型班組,並有計劃地舉辦職業技能競賽。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質榮譽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質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一級保密資格單位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質量文化建設示範單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榮譽

時間
榮譽
2016年3月18日
華人盛典組委會公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研製團隊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14] 
2016年8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0位。 [15] 
2017年7月12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國資委2016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 [16] 
2019年
2019《財富》世界500強排名323位 [5] 
2019年
2019中國企業500強第83位。 [17] 
2019年
2019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25位。 [18] 
2019年
2019年上榜《財富》“2019年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 [19] 
2019年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95位。 [20] 
2019年
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十大年度榜樣品牌。 [21] 
2019年
“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榜單”第231位。
2020年7月20日
入選“2019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名單”。 [22] 
2020年8月10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TECHNOLOGY)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52位。 [23] 
2020年11月20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審計與風險管理部審計管理處獲“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4] 
2021年4月13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被公示為全國五一勞動獎擬表彰對象。 [26] 
2021年9月
被授予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30] 
2021年9月25日
入選“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86位。 [31] 
2022年3月16日
被表彰為“冬奧網絡安全衞士”。 [40] 
2021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11項,其中“嫦娥四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全天時多模式自主交會對接精確控制方法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彩虹四多用途無人機”和“空間電推進綜合測試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32] 
2022年4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宇航計算機設計事業部飛船組被授予2022年全國工人先鋒號。 [42]  [45]  [47] 
2022年4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第七四一醫院被表彰為2022年陝西省先進集體 [46]  [48] 
2022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載人航天工程團隊榮獲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羣體”稱號。 [50-51] 
2022年8月
入選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第322名。 [54] 
2022年9月
以28007020萬元營業收入位列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93位。 [55] 
2022年9月6日
入選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佈的“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榜單,排名第3位 [57] 
2023年7月
入選2022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名單。 [69]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2007-2009年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2007-2009年任期考核科技創新特別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人民社會責任獎”調查活動組委會授予人民社會責任獎
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30週年優秀企業”稱號
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優秀單位”稱號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授予“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授予“全國企業文化傑出品牌組織”稱號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授予中國工業大獎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2004-2006年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2004-2006年任期考核科技創新特別獎
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聯合授予“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 [2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社會責任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發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發揮航天科技優勢支援抗震救災的同時,捐贈2000萬元支援抗震救災工作。 [56]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事件

2022年1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政府決定於當地時間1月21日,以從事導彈技術擴散活動為由,宣佈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等企業實施制裁。請問中方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美方出於政治目的,以各種藉口制裁打壓中國企業,這是典型的霸凌行徑。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33] 
2022年1月21日,美將宣佈制裁三家中國軍工企業,其中應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外交部對此回應。 [34]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海淀區阜成路16號
郵編:10004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