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浙江省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
收藏
0有用+1
0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稠州路的第六代小商品市场、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 [2] [10]
2001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奠基 [5]。2002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2004年10月,二区开业,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05年9月,三区市场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2008年10月,四区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2011年5月,五区市场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 [6-7]。2022年6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综合楼项目建设完工,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8]。同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 [3]。2023年3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产品市场正式开业运行 [9]。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化管理,强化与产地型、集散型、销地型商品市场联动 [1]。2025年4月15日,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9]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5大区域,7.5万个经营主体,210多万种商品 [2]。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设有中央空调、货梯、电梯、内高架桥、大型停车场等设施,汽车可直接进入市场各楼层,并配备了专业的外商服务中心,采购商经营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市场建有大型全彩信息屏,单、双色信息显示屏,广播系统,数字信息网站。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商城集团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 [11]
中文名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营业面积
640余万平方米 [4](截至2023年9月)
商    位
7.5万个 [2](截至2024年10月)
日客流量
22万(截至2024年) [41]
地理位置
义乌市稠州路 [10]
所属地区
浙江省义乌市 [10]
建筑用途
商贸城
关联工人
3200万(截至2023年) [40]
日均外商
3900人(截至2024年) [4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早期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早在20世纪60年代之初,廿三里老街上已出现一些米筛摊经营小百货,专供鸡毛换糖担的需求 [16]。义乌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 [12]
义乌货郎“鸡毛换糖” [12]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酷应赠驼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区马路两侧摆起地摊,并逐步形成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 [16]

第一代市场

1982年初,义乌全县个体户发展到4000余户,其中经营小百货的有3000户左右,共计6000余人,且多数未登记发证。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个体户,成为当时义乌广大干部群众讨论的焦点。1982年3月10日,受时任义乌县长范华福委托,时任常务副县长吴璀桃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就义乌县工商部门提交的稠城镇集贸市场整顿等问题进行第一次讨论。3月26日,围绕稠城镇集贸市场整顿问题,义乌县政府又召开县长办公会议。1982年6月23日,义乌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当年1—5月财贸工作汇报,并对小百货市场整顿问题进行研究。1982年6月23日召开的义乌县委常委会会议,时间在谢高华到义乌任职两个多月后、义乌正式作出开放市场决定两个多月前,是谢高华支持开放义乌市场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13]
1982年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 [12]
1982年8月25日,义乌县以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名义发布《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宣布义乌市场于9月5日正式开放。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16]。1982年11月,谢高华在全县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四个允许”:允许专业户、重点户(包括干部、教师、职工家属等)承包的口粮田责任田转包,转包者为被转包者提供牌价的部分或全部口粮和农副产品;允许专业户、重点户、能工巧匠在经过批准的前提下,带三至五名学徒或帮手,这不叫雇工剥削;允嫌翻许专业户、重点户在完成国家统购、派购任务以后,将农副产品继续卖给国家或者拿到市场上搞议价销售;在国船组抹家计划指导下,保证完成国家统购、派购任务以后,除粮食外,允许长途运销。1982年12月4日,义乌县委下发《关于大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的几点意见》,重申“四个允许”,文字上稍有改动 [13]
1983年1月14日,义乌县政府下发《关于对农村专业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工商登记发证和银行开户的通知》,对“四个允许”作进一步补充。1984年,谢高华又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十条流通渠道”,这是对“四个允许”的延伸和完善 [13]

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新马路市场于1984年底开业,相较第一代在规模上有了很大提升,交易场所从露天变为棚架之下,商品流通的辐射范围也从义乌周边县市延伸到浙江省内外 [14]。“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拒良葛倍、3.4倍、2.0倍。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 [14]
1984年底开业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 [12]

第三代市场

1985年4月25户凶桨罪希断日,县长姜补根、副县长陈正兴来到小商品市场,召集工商局、小商品市场工商所负责人和部分个体户,研究如何解决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问题。会后,陈正兴副县长就二代市场扩建宜易址新建、规划占地60亩、设摊4000个的构想,提交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会议讨论。讨论中,大家对于市场规模、只建一个小商品市场和将原市场改为农贸市场均无异议,但对市场要占用60亩良田的问题提出了异议。7月中旬县委召开五大班子联席会议,吸收工商、土管、财税、计委和城建等部门和稠城镇政府领导参加,对新建小商品市场的设想方案进行专题讨论。为解决颇有争议的选址问题,县委书记赵仲光亲自带领与会同志到朝阳村附近、仓后路实地察看,最后作出决定:兴建新市场,场址选在城中路(当时叫环城路)以东、前大路与标准件厂之间地块,有意见只听不改。市场扩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牵头,整个建设现场总指挥由工商局领导担任。1985年12月,市场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
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15]
1986年9月建成开业的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

第四代市场

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交工验收,可安排摊位7100个。1月26日至28日,义乌第四代市场新老摊位共13910个通过抽签、公证进行分配。2月13日,义乌第四代市场试营业。3月2日,国家工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8月3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1993年12月17日,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创立。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品城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6月23日至26日,小商品城14673个新老摊位进行了调整。7月8日,二期市场试营业。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22.8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23000个。
1992年建成开业的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12]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11月,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建成开业。从此,义乌市场各行业全部搬入大厅式室内市场。1995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到152亿元,到2001年底,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突破200亿元,达211.97亿元 [16]。20世纪后期,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15]

第五代市场

第五代义乌市场,从2002年开始至2017年,先后建成五期市场并投入使用,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达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无论硬件建设还是市场管理均已十分成熟,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 [16]
2005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将义乌市场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17]拳她。
2008年10月25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局部 [12]

第六代市场

2024年11月22日,浙江义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的全球招商,海内外商人均可参与招投标,符合要求即可入驻 [17]。全球数贸中心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以东,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超12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83亿元人民币;新市场将重点部署直连中国境外的跨境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用户高速、稳定、合规地访问海外跨境电商平台。其中,全球数贸中心的市场板块是该项目的主引擎,设有5000余个商位,计划于2025年10月试营业。根据招商整体安排,先期进行新市场1层至3层的招商,共开放商位3000多间,布局5大类12个行业34个细分品类,涉及医美用品、无人机及无人化装备等行业 [17]。义乌前期已开展大量基础性调研,走访20余个产业带,考察20余个知名专业展,组织30余场商协会、行业专家座谈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了意见。从2024天开始,招商工作将全面铺开,成立了工作专班,计划派出6个工作组赴全国50多个产业带招商,确保2025年10月全球数贸中心市场板块试营业,并实现“市场开业即繁荣”的目标 [18]
全球数贸中心建设围绕新贸易、新市场、新地标三条主线进行,并将围绕新业态、新行业、新主体开展招商。在行业布局上,全球数贸中心秉持四大思路。一是垂直布局,基于时尚消费、母婴消费等特定场景,将关联品类集中布局在某一经营区域,更好满足全球客商一站式采购需求;二是集聚培育,梳理“已经形成一定的‘市’,但未形成‘场’”的细分行业,重点招引高成长性行业,推动市场行业拓增量、提质量;三是数贸融合,全面推进“人、货、场、链”四个核心要素数字化升级,加速向新型数字市场转型;四是商业上楼,适应优势商户研发设计、展厅展陈、商务办公等多元需求,推进市场板块和商务写字楼板块功能协同,为新行业新主体提供更好承载空间 [18]
2024年,中国义乌市场对美国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商品和机电商品。轻工商品中以玩具、圣诞用品、小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为主。义乌国际商贸城有3000余家商户参与对美贸易,其中直接开展对美贸易的商户为100余家,占比仅约3.33% [21]。2024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推出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和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商户将录制好的中文视频上传至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后,可转化成30多种语言的版本,输出时还会根据发音调整嘴型,方便经营者用各种数字化工具获客、报价、接单,有助于在全球范围运营布局、从国际贸易全链路入手建设数字贸易平台,提供一站式数字化选品、交易、通关、结算等服务 [20]战体承。
全球数贸中心效果图 [37]

经营状况

播报
编辑
2007年上半年,国际商贸城旅游区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96%;其中,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中心共接待旅游团队2798批,共计10800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1%、26.8% [44]
2009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取得总成交额411.59亿元、同比增长7.8%成绩的同时,市场信用综合指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由年初的108.88点增至123.42点,增加14.54个百分点 [43]
2022年,商贸城市场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29]
2023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达2331.28亿元,较1982年开市当年增长约5.9万倍,年均增速超过30% [18]。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汇集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义乌市场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经营商铺达7.5万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15万户。2024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689.30亿元,同比增长18.2%,是浙江省整体进出口规模的12.7% [21]
2024年,小商品城实现营收157.37亿元,同比增长39.27%;归母净利润30.74亿元,同比增长14.85%。今年一季度,小商品城实现营收31.61亿元,同比增长17.93%;归母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增长12.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5亿元,同比增长15.14%。在小商品城市场经营、贸易服务、配套服务及商品销售四大主营业务中,2024年,市场经营板块增长较快,营收45.78亿元,同比增长48.92%,毛利率增加12.44个百分点;商品销售板块营收最高达92.57亿元,同比增长37.38%。2024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2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5%;日均车流9.9万车次,同比增长5.48%;外商日均到访量超3900人次,同比增长17.22%,全年吸引进入市场的全球采购商超百万人次,覆盖230多个国家及地区,市场主要客流量指标均创近10年新高 [21]

市场布局

播报
编辑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商城集团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福田市场)秉承“科学的规划、现代化的建筑”的理念,致力于前瞻性地打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飞跃,具有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特色,是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设有中央空调、货梯、电梯、内高架桥、大型停车场等设施,汽车可直接进入市场各楼层,并配备了专业的外商服务中心,采购商经营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市场建有大型全彩信息屏,单、双色信息显示屏,广播系统,数字信息网站。同时,融入多元人性化设计元素,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讯服务、中庭休闲、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平台。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一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10000余个,经营户10500余户。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饰品;三楼经营工艺礼品;四楼开办了中小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辅房为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 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一是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被国内外客商誉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二是实现了国际贸易超过国内贸易的转变,每天客商达4万人次,外商达5000人次,商品外贸出口率达60%以上,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实现了市场硬件的智能化,整个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场内安装电梯、自动扶梯37座,汽车可直上二、三、四层,整个市场安装了13000多个宽带网络接口,每个商位都可上网交易和查阅信息 [24]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

二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市场占地483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东辅用房配套有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电信等职能和服务机构。市场配套有商务楼、写字楼、四星级酒店及东、西两个广场,开通环线观光旅游车。2005年市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 [25]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

三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50平方米以上展示厅650余个,经营户8000余户。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23]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市场

四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第六代市场,该市场于2008年10月21日盛大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个,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泊位丰富,除大型地下停车场外,还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按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26]

五区市场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于2011年5月5日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义乌国家商贸名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建筑。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义乌市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37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吸纳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配有电子商务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物流短驳配送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中央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环绕高架车道、大型停车场、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品最高的全球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进口商品馆位于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一楼,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商位370余个,馆内设有非洲产品展销中心、食品保健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珠宝饰品工艺品、及其它进口商品五大经营区,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4.5万余种特色商品汇聚于此。其中,非洲产品展销中心规划面积5000平方米,可供50个友好非洲国家开辟贸易窗口。东盟产品展销中心也即将登陆五区市场,规划面积1000平方米,将为东盟10国提供产品展贸窗口 [22] [27]

篁园服装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篁园服装市场地处义乌最为繁华的绣湖商圈,市场总占地117亩,总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于2011年4月份投入使用。篁园服装市场定位为专业服装市场,符合市场国际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义乌服装市场的竞争力,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为优化行业布局,强化竞争实力,突出规模优势,凸显市场商机,篁园服装市场1-5楼布局男装皮装;女装;童装;牛仔裤;睡衣、羊毛衫、运动服、衬衫共5个经营类别。

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拥有商位数4200余个,主要的经营范围有皮革原材料及辅料,灯具,食品加工机械(酒店用品),五金,电动工具及设备,印刷包装机械等 [28]

社会活动

播报
编辑
2023年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金华市考察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了解发展对外贸易、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29] [34]
义乌国际商贸城 [29]
2025年2月9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7.5万户商户笑意盈盈开门上新,喜迎四海宾客。现场,全球各地客商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商品,寻找商机,洽谈生意 [33]
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 [33]
2025年4月15日,小商品城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全球最大线下实体市场与全球最大线上市场的合作。双方将打造小商品垂直领域AI大模型,致力于构建“数据驱动贸易”的创新生态,推动中小微企业加速向数字商贸领域发展,助力义乌打造全球贸易标杆 [38]
根据上述协议,第一,将以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为载体,打造数据驱动的贸易枢纽,实时洞察全球市场趋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商机匹配;利用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全球贸易数据资源,创新开发跨境商业数据智能撮合引擎,构建一个具备“全链感知—智能决策—生态协同”能力的数字中枢,打造“数据流引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全要素流通枢纽。第二,构建绿色智慧商贸新生态,整合数据交易与低碳服务,共建数字大脑,树立“双碳”实践标杆,实现商贸生态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将升级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实现行业数据实时监测、经营指标智能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核心功能,全面提升Chinagoods平台贸易服务能力 [38]

获得荣誉

播报
编辑
数据截至(2025年4月)
时间
获得荣誉
2024年
入选2024年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 [45]
2005年
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30] [42]
2005年
国家AAAA购物旅游区 [44]
2001年
在批发市场中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先后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用”市场;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市场、“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 [31]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商品品类丰富、品质优良,且有刚需属性,数据显示,义乌市场商品品类超210万个最小存货单位(SKU),涵盖日用消费品全链条,“硬核”产品增强了义乌商户战胜挑战的信心。义乌市相关部门搭建平台,推动“义乌好货”品牌建设。“义乌好货”品牌出海集合店已和11个国家签约全球品牌授权店,更多义乌商品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国制造”的优异品质。稳外贸,拓市场,促成交。2025年,商务部在义乌举办全国首站优质外贸产品交流对接活动,吸引汽摩配件、五金、眼镜、小家电等4个行业90余家优质产品供应商、6家头部物流企业,以及超过500家来自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重点区域的国际采购商,搭建贸易供需对接交流平台。义乌将强化品牌引领作用,力求稳住传统市场,加快拓展新兴市场,持之以恒推动外贸降本增效,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36]

相关作品

播报
编辑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版社
简介
《新马路12号:从义乌走向世界》
张乐天
文汇出版社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代市场是室外露天市场,第二代市场移入室内,地址是新马路12号。一批贫困、饥饿的农民是如何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傲人的奇迹?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深入义乌小商品市场一线,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典型样本。本书就是其这几年深度访谈、研究的初步成果 [35]

社会评论

播报
编辑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迭代更新,成为义乌市场保持持续繁荣的活力之源。随着电商的兴起,曾几何时,义乌也出现过线下市场和线上市场之争,外界甚至担忧义乌实体市场会不会被电商取代。市场兴,则百业兴,这个认知已刻进义乌百万市民和百万市场主体的骨子里,义乌历任党委政府也一直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正因如此,市场的风吹草动,义乌总能率先感知,并及时作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调整,果断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相互促进、融合发力,共促贸易繁荣。而义乌市场的每一次扩张、每一次迭代从不盲目,都是随着新行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正如市场商户所言,线上市场能让义乌小商品走得更远,但有了实体市场的“背书”,外商采购才能更放心,两者缺一不可。勇于变革,把握新机遇;勇于创新,塑造新优势;勇立潮头,实现新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持续迭代升级,义乌市场不断焕新活力,以硬实力连续30余年稳居各大专业市场榜首。当下,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义乌再次站上市场迭代升级的起跑线。第六代未来市场全新启航,以实体市场为根基,以数字共生寻增量,促进多元业态融合,为义乌市场永立潮头注入新动能 [19](《金华日报》 评)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被称为“世界超市”,活跃着7.5万家商户,日均客流量达22万人次。透过义乌国际商贸城,可以触摸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脉动,感受中国外贸韧性 [32](光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