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美術的現代化

鎖定
《中國美術的現代化》是200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寬。 [1] 
別    名
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分析(1911—1937)
作    者
劉瑞寬
類    別
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叢書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8年12月01日
頁    數
418 頁
定    價
35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8029485

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內容介紹

本書通過回顧1911至1937年間,北京、上海、廣州出現的美術社團,以及他們創辦期刊、籌劃展覽的美術活動,探討了20世紀前半期中國畫家羣體對於美術現代化課題的理解與實踐。整個論述在充分利用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輔以精要的作品分析,廓清了許多爭論出現的歷史語境,呈現出中國美術在面對自身傳統與西方影響時,交互形成的排拒、接納、融合等多重面貌。 [1] 

中國美術的現代化作者介紹

劉瑞寬,1993年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年獲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現任台灣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及中國現代美術史,編著(與林正珍合編)《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近現代),並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中國美術的現代化作品目錄

緒論 一 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研究 二 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第一章 民初文化運動中的美術革命觀 第一節 美術革命到美術運動 第二節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分界與合流第二章 傳統的論述:畫家區域活動與言論差異 第一節 傳統的堅持:從《湖社》到《藝林》 第二節 東西融合的主張:《繪學雜誌》與《造形美術》 第三節 上海的突圍與省思:《國畫月刊》論山水與風景 第四節 廣州的新舊之爭: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第三章 現代化的要求:西方美術的引介與爭論 第一節 美術教育的新頁:《亞波羅》與藝術運動社 第二節 形、色、線的實驗:《藝術旬刊》與現代美術 第三節 藝文圈的審美品味:《藝術界週刊》與民族美學第四章 文人雅集與美術展覽會 第一節 美術展覽會的出現 第二節 聯合畫展的策劃 第三節 歷代名畫展的嘗試第五章 美術教育的推廣到全國美術展覽會 第一節 藝術教育與官方展覽 第二節 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的意義 第三節 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的評論結語附錄(一)1.《教育部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出品目錄》(1929)(書畫部) 2.《教育部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出品目錄》(1929)(西畫部) 3.《中華民國教育部美術展覽會日本出品畫冊》(北浦大介,1929)(二)1.《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展品目錄》(南京:國立美術陳列館,1937年4月再版)(第六部西畫目錄) 2.《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補充目錄》(第六部西畫補充目錄) 3.《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展品目錄》(第七部現代書畫目錄) 4.《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補充目錄》(第七部現代書畫補充目錄)徵引文獻索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