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

鎖定
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1991~199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1] 
中文名
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
簡    稱
“八五”計劃
第八個五年計劃簡稱“八五”計劃。
計劃編制情況
1990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提出了今後1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和方針政策。1991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從實現20世紀末戰略目標的要求出發,與前面的五年計劃不同的是,“八五”計劃結合1991~2000年十年規劃制定。“十年”規劃部分的設想較概略,除提出少數重要指標外,着重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基本任務和重大方針政策;“八五”計劃部分則具體一些,規定的指標多一些,但重點也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任務、政策和改革開放的總體部署上。計劃內容 在十年遠景規劃規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基本任務等前提下,“八五”計劃的基本任務:
①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前提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促進經濟的適度增長。
②調整經濟結構,使產品的品種、質量、數量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相適應;使農業與工業、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與加工業比例失調的狀況有所扭轉;使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逐步得到改善;使地區經濟結構趨同化的傾向得到抑制。
③重點推進現有企業技術改造。選擇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和一批重點產品,使這些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加強重點建設,增強國民經濟發展的後續力量。
④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逐步改善財政收支不平衡狀況。同時,保持合理的信貸規模和結構,嚴格控制貨幣發行。
⑤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事業發展,並使之更好地為調整結構、提高經濟素質和效益服務。
⑥有效地開展對外貿易,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智力,鞏固和發展對外開放的格局,把擴大對外開放同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更好地結合起來。
⑦以增強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健全企業合理的經營機制為中心,協調配套地進行計劃、投資、財政、税收、金融、價格、物資、商業、外貿和勞動工資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新體制的形成。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
⑧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計劃綜合經濟指標 按照“八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主要經濟指標是:按1990年可比價格計算,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3 250億元,比1990年增長33.6%,平均每年增長6%。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8 78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2 7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95年比1990年增長53.9%,年均遞增9%。1995年國民收入生產額達到18 250億元,5年合計,國民收入生產額為81 0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合計為26 000億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為17 000億元,包括基本建設投資8 4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5 500億元。國內財政收入5年平均每年遞增6.1%,國內財政支出,5年平均每年遞增5.7%,5年累計,收支相抵還存在一定差額。貸款總規模平均每年增長12%。職工實際平均工資每年遞增2%,農民純收入每年遞增3.5%。計劃執行情況 “八五”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執行得最好的五年計劃之一,是增長速度最快、波動最小的5年,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全面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21世紀初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民生產總值提前5年實現翻兩番的戰略目標,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76萬億元。“八五”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國民經濟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產品的產量穩步增長,總量居世界前列。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民經濟市場化、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不同程度地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基本形成了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對外開放的總體格局。進出口總額5年超過1萬億美元,5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 600億美元。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支柱產業快速成長,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有所緩解。科技教育事業取得重大進步,佔總人口90%以上的地區普及了小學教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較快,貧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 500萬人減少到1995年的6 500萬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