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

鎖定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成立於2006年5月,是經民政部與中國科學院協商同意、由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聯合成立的非法人研究機構,面向國家減災應用需求、災害管理等領域開展工作,通過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的有效結合、整合資源,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推動國家在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和決策支持等方面建立並逐步完善天地一體化業務化運行體系,為國家減災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文名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2006年5月
工作領域
面向國家減災應用需求
委員會組成
7人領導班子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定位與功能

研究中心根據國家減災工作的應用需求,開展空間技術減災相關技術研究工作;承擔有關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系統研究開發任務;開展空間技術減災的培訓工作,培養空間減災技術人員。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運行機制

研究中心實行由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管理委員會由7人領導班子組成,設主任1名,常務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員4名。
研究中心運行採取項目驅動的運行方式,不斷承擔研究項目和工程任務是中心進入良性運轉的資源保障。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組織結構

業務規劃與管理部:聯繫國家減災中心和國家有關部門,並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需要和計劃,制定中心的戰略規劃、年度計劃;負責對外聯繫協調;組織與協調減災技術培訓;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辦公地點設於國家減災中心。
技術研究與項目部:聯繫和協調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的技術力量,開展空間技術減災相關技術研究工作;組織項目組開展和完成項目研究工作;按照具體的工程任務,組織技術隊伍按照任務計劃節點,完成有關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系統研究開發任務;按業務規劃與管理部的計劃,具體負責技術培訓工作。辦公地點設於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總部。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成就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的成立,開創了我國部院合作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雙方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管理經驗方面的優勢互補,將逐步把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建設成為空間技術減災領域重要的技術支撐平台,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減災事業貢獻力量。
2006年2月20日至3月3日,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科技小組委員會第四十三屆會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會上,中國積極支持建立“國際空間技術減災協調機制”,並承諾要為亞太地區和其他區域的自然和技術減災與災害管理提供儘可能的幫助。另據瞭解,我國於2005年發射了高性能對地觀測小衞星,並加入了國際衞星減災網,2006年還將發射環境和災害監測衞星星座。 中國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研究中心的成立,開創了國家減災領域科技創新和業務發展的新的模式,為民政部與中科院系統間的長期合作構建了理想的平台。作為空間技術減災領域的新生力量,它的成立將對空間技術減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及國家空間技術減災能力建設等方面產生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的體制,新的機遇,帶來新的發展。研究中心通過爭取空間技術減災應用有關研究及工程任務,提升國家空間技術減災能力建設,切實推進空間技術減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