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

鎖定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經國務院批准於2011年7月19日正式成立,是國家三大出版傳媒集團之一。集團旗下擁有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中國科學、國家科學評論、科學世界等著名出版品牌。集團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科傳,股票代碼:601858 [1]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希望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國科科傳(北京)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2] 
公司名稱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
外文名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Group Ltd.(CSPMG)
所屬行業
出版傳媒
成立時間
2011年7月19日
法定代表人
楊建華
總部地點
北京
經營範圍
出版發行印刷複製進出口相關業務;經營、管理所屬單位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含國有股權);文藝創作與表演;從事文化經濟業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影視節目策劃;會議服務;禮儀服務;電影攝製;演出經紀等
公司類型
國有企業
公司口號
致力科學傳播,服務科技創新
年營業額
29 億元
員工數
2400 人
全    稱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成立背景

劉延東、白春禮、柳斌杰出席成立儀式 劉延東、白春禮、柳斌杰出席成立儀式
201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揭牌。當日,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暨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集團公司作為科技出版資源和企業資產整合平台,將按照資源互補、產業結構合理、先易後難的原則,採取行政推動和市場動作相結合的方式,分批分階段對中國科學院及其他中央部委擁有的科技出版資源進行整合。 [3] 
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
劉延東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組建大型出版傳媒集團,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部署。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推進中央各部門出版社體制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對於推動我國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3]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與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同屬中央國有大型文化企業。 [3]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發展歷程

2000年2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以科學出版社為基礎組建成立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是當時唯一的中央級專業出版集團 [4-5] 
2003年6月,經中科院黨組批准、中央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同意,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成為首批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6] 
2005年6月,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商註冊,正式成立。至此,集團真正成為以資本為紐帶的現代企業集團,進入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發展階段。 [7] 
2011年7月19日,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科學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更名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掛牌成立,集團也成為中央三大出版集團之一
2017年1月18日,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成為中央出版單位上市“第一股” [8]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集團概況

集團使命:集團作為科技出版資源和企業資產整合平台,採取行政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分批、分階段整合科技出版傳媒資源,做大做強中國科技出版傳媒產業。 [9] 
集團定位:通過資產經營、聯合重組、上市融資、資本運作等方式,集聚國內外優質科技出版傳媒資源,實現知識創新成果的歸納整理、傳播轉移、普及提高,成為集圖書、期刊、文獻信息與服務、數字出版、進出口、印刷等為一體的,高水平、綜合性、國際化的具有行業領導力、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出版“航母” [10]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發展思路

一個目標:打造資本化、數字化、國際化的出版傳媒集團。 [11] 
三大戰略:全面推動資本運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強化國際傳播能力。 [12] 
三大業務:文化傳媒產品,科技服務、知識服務、印刷服務等,國際化併購、行業相關基金運作與戰略投資。 [13]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所獲榮譽

集團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在重大項目建設、國家級獎項方面,多項數據位居全國科技出版單位之首。 [14-16] 
近年來,集團及各持股公司運營態勢良好,主營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經營質量穩健提升。2019年,集團旗下的科學出版社首次入圍“全球出版50強” [17]  ,成功收購法國EDP出版社, [18]  邁出國際化征程的第一步;期刊方陣年出刊300餘種,其中英文期刊70種,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19]  工作取得新進步,不斷提升集團文化傳播力和品牌影響力。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