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鎖定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創刊於1995年12月,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 [1] 
據2020年6月《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官網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會共有學科責任編委55人、編委54人、北美辦公室人員7人 [2] 
據2020年6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出版文獻共3013篇,總被下載1017727次、總被引3312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4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648 [3]  。據2020年6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文獻量為2599篇,基金論文量為2021篇,被引量為24636次、下載量為41878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為0.78 [4] 
中文名稱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外文名稱
Scientia Sinica(Vitae)
語    言
中文
類    別
生物學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編輯單位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95年12月
出版週期
月刊
國內刊號
11-5840/Q
國際刊號
1674-7232
郵發代號
82-751
現任主編
李家洋
編輯部地址
北京東城區東黃城根北街16號
屬    性
中文核心期刊、JST、CSCD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歷史沿革

1995年12月,《中國科學》開始按照學科分為五輯出版,該刊以《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內容包括生物、農、醫等)正式創刊,刊期為雙月刊。
2000年,《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更名為《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
2008年,《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刊期由雙月刊更改為月刊。
2009年,經徵求《中國科學》正副主編意見,《中國科學》系列期刊的中英文刊名進行變更,《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更名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5] 
2014年12月,《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6] 
2016年,《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與華人生物學家協會合作啓動儀式在北京召開 [5] 
該刊各版封面 該刊各版封面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辦刊條件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欄目方向

  • 刊登內容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及時報道生物學、農學和基礎醫學領域的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7] 
  • 主要欄目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設有評述、論文、快報等常規欄目,並不定期發表進展、點評、亮點、消息、科學史話、人物評傳等欄目 [7] 
欄目主要內容
評述
結合自身工作,綜述某重要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和研究進展,提出見解以及對今後研究方向的建議。
論文
發表各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性科研成果。
快報
簡明扼要地報道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核心內容。
進展
評介當前迅速發展的熱點研究領域或方向的突出進展及階段性最新成果,分析其創新性和科學意義。
點評
對近期重要研究發現進行解讀、評論,結合該領域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觀點。
亮點
評介近期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中國國內和國際重要科技獎項的獲獎成果。
消息
報道中國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科研信息、重要科研項目、科學界近期重要學術活動。
科學史話
對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歷史進行整理重現和解讀評論。
人物評傳
對生命科學發展歷史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事蹟進行報道,解讀其成就和貢獻,分析其創新所在。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人員編制

據2020年6月《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官網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會共有學科責任編委55人、編委54人、北美辦公室人員7人 [2]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會人員
學科責任編委
陳大華
陳國強
陳化蘭
陳曉亞
戴建武
戴俊彪
方精雲
馮新華
高彩霞
葛頌
桂建芳
郭巖
韓敬東
韓興國
赫榮喬
黃力
黃學輝
姜裏文
蔣華良
李國紅
李勁松
林金星
劉默芳
劉耀光
羅傑
羅敏敏
駱清銘
戚益軍
秦鈞
屈良鵠
邵峯
石鐵流
宋保亮
宋微波
孫兵
譚華榮
田誌喜
王佳偉
王世強
王文
王豔麗
王以政
魏文勝
謝道昕
嚴建兵
顏寧
印遇龍
元英進
張克勤
張潤志
張學
周斌
周儉民
朱冰
朱永官
編委
Corlett Richard T.
Kohei Miyazono
Makoto Matsuoka
Nam Hong Gil
Ray Dixon
Smith StevenM.
Speakman John R.
陳雪梅
陳曄光
陳志堅
程臨釗
陳佺
丁守偉
董鳴
方方
方競
付向東
何芳良
賀熹
胡海嵐
胡玉欣
黃路生
黃岩誼
賈偉平
蔣澄宇
金奇
金勇豐
瞿禮嘉
李川源
李付廣
林辰濤
林海帆
劉鈞
劉勇軍
欒升
馬延和
南志標
濮鳴亮
施揚
王皓毅
王寧利
王小寧
王曉羣
王永紅
楊薇
楊維才
楊正林
於洪濤
張烜
張毅
張先恩
張幼怡
周雪平
朱衞國
北美辦公室
馮根生
李磊
李國民
龍漫遠
梅林
蘇冰
孫欣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學術交流

2018年4月22日至25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與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生命科學高端學術研討會第3次會議“基因與基因組進化”在成都舉辦;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與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生命科學高端學術研討會第4次會議“細胞信號轉導與疾病”先後於杭州和武漢舉行。
2019年9月4日至7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華人生物學家協會主辦的SCLS-CBIS生命科學研討會第5次會議“免疫代謝與免疫治療論壇”分別於上海和長沙舉行 [5]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辦刊成果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出版發行

據2020年6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出版文獻共3013篇 [3] 
據2020年6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文獻量為2599篇,基金論文量為2021篇 [4]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

據2020年6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總被下載1017727次、總被引3312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4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648 [3]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03-2015年)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03-2015年)
據2020年6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被引量為24636次、下載量為41878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為0.78(生物學基礎學科刊均影響因子為0.6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名第2098名 [4]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16-2017年)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16-2017年)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收錄情況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9-2020年,含擴展版)、《中國學術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數字化期刊》等數據庫收錄,並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收錄 [7]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榮譽表彰

1999年,《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獲首屆國家期刊獎 [8]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曾獲中科雙高期刊 [3]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文化傳統

投稿須知
1.稿件將由該刊編委會組織同行專家進行評審,並做出錄用與否的決定。評審過程大約需要60天,評審結束後,無論錄用與否,該刊編輯部將及時向作者轉達評審意見。作者若在60天內沒有收到該刊編輯部有關稿件的取捨意見,請及時與該刊編輯部聯繫。
2.投稿時,選擇《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點擊“作者投稿系統”,進入“協同編輯平台”。首次投稿時需註冊一個“作者賬户”,註冊完成後按照提示與引導將稿件上傳到數據庫服務器。
3.投稿時請在“投稿説明”一欄中詳細介紹本工作的背景、創新性與意義,提供已發表的最新相關文獻,同時提供第一作者和聯繫作者的詳細情況及有效聯繫方式(聯繫方式有變化時務請及時函告編輯部)。作者可建議中國國內外同行(3—5位)作為評審人,也可提出要求迴避的同行,以備稿件送審時參考。
4.該刊不接受一稿多投之文章,如發現此類投稿,該刊將通知作者單位和對方期刊,後果作者自負。
5.稿件用英文或中文語種均可;文字通欄排列,word或pdf文件均可;圖表插入文中。英文稿的語言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否則不予錄用 [7]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主編李家洋(中國科學院院士)
常務副主編曹曉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玉賢(中國科學院院士)
副主編董晨(中國科學院院士)、董爾丹(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生明、馬克平宋爾衞(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凡(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偉民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