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在理論物理各主要研究方向及相關交叉領域從事基礎研究的專業研究所。 [1]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批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於1978年6月9日成立。 [1] 
截至2021年底,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62人,其中科研人員37人、科技支撐人員10人、管理人員15人,離退休人員43人;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2個研究單元、1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彭桓武中心以及1個聯合實驗室;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78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所長:周善貴
黨委書記、副所長:樊志軍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8人
碩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
二級學科授權點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
二級學科授權點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55號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歷史沿革

1978年6月9日,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批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成立。
1984年,研究所被選為全國第一批博士後流動站。
1985年,研究所成為中國科學院向中國國內外首批開放的研究所。
1993年,研究所被第三世界科學院選為首批參加協聯計劃的優秀中心。
1997年,研究所成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基地型試點研究所。
1998年8月,研究所被列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之一。
2002年2月,研究所成立中國科學院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
2004年,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首批國際現場評估中獲得優秀。
2004年12月,研究所被批准為中國科學院與第三世界科學院獎學金學者培訓基地。
2006年,研究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卡弗裏理論物理研究所。
2008年,研究所成立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前沿重點實驗室。
2011年,研究所成立理論物理前沿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6年,研究所恢復為院重點實驗室;同年成立彭桓武理論物理創新研究中心。
2019年,研究所與曙光公司聯合成立理論物理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6月,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1] 
2021年6月24日,研究所與南京師範大學聯合成立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 [2]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北樓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北樓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21年底,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62人,其中科研人員37人、科技支撐人員10人、管理人員15人,離退休人員43人。曾經在研究所工作和學習的有17位院士,其中12位院士是在理論物理所當選,8位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周光召、何祚庥、蘇肇冰、歐陽鍾燦、於淥、吳嶽良、孫昌璞張肇西、蔡榮根、鄒冰松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專職):周光召、郝柏林、於淥、蘇肇冰、歐陽鍾燦、孫昌璞、吳嶽良、蔡榮根 [3]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吳嶽良、孫昌璞、喻明、馬建平、向濤、李淼、虞躍、鄒冰松、蔡榮根、陳曉松、章人傑、王孝羣、朱傳界、楊金民、易俗、周海軍、周善貴、周宇峯、田矗舜、舒菁、郭奉坤、何頌、張潘
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牛謙、尤力、韓濤、季向東、華泰立、虞躍、孫昌璞、陳裕啓、馬建平、史華林 [4]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部門

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2個研究單元、1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彭桓武中心以及1個聯合實驗室。 [1]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重點實驗室 [5] 
所屬彭桓武中心:彭桓武創新研究中心、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 [6-7] 
所屬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聯合實驗室 [8] 
所屬研究單元:第一研究室、第二研究室 [9]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4年1月研究所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圖書館擁藏有中西文圖書約7000冊,期刊合訂本15000多冊;訂有西文原版期刊15種,中文期刊35種;電子資源:圖書館為讀者開通了美國物理學會(APS)、美國物理聯合會(AIP)、英國物理學會(IOP)、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 ScienceDirect)數據庫、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Annual Reviews電子數據庫等理論物理專業常用的數據庫和英文雜誌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Physics Today等電子刊物,開通了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購買的現刊及回溯數據庫。 [10]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合作交流

2018年7月17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1] 
2022年6月29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揭牌及簽約儀式舉行。 [12] 
2023年9月12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與曙光智算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並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13]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

1、粒子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及核物理
粒子物理新物理與強相互作用物理基本問題的研究:針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的深層次問題和侷限性,研究超越粒子標準模型的各種理論模型和理論機制。圍繞當前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結果,開展檢驗各種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理論模型的唯象學研究。為未來對撞機實驗上的實驗探測提供理論指引。密切結合中國國內外大型科學裝置,開展強相互作用和強子、原子核等層次的物質結構及相關基本問題研究。
暗物質本質、重子物質起源的研究:在暗物質的粒子候選者和豐度起源機制、暗物質與重子物質的相互作用、暗物質自相互作用、暗物質的空間地下和對撞機實驗探測等方面展開研究。開展各種超出標準模型理論中和宇宙學相關的重要問題的研究,包括電弱相變、宇稱-電荷共軛聯合對稱性破缺、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起源等。
2、場論、引力理論與宇宙學
宇宙學和引力波物理相關研究:聚焦暗物質、暗能量和引力波物理等研究領域。儘管當前包含宇宙學常數和冷暗物質的標準宇宙學模型與大多數觀測相符合,但是不同的宇宙學觀測得到的哈勃常數的不一致性對宇宙學標準模型提出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如何解決哈勃常數危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目前為止,唯一能確定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必然參與引力相互作用,引力波有可能為揭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物理本質提供一個新的契機。因此,宇宙學方向將加強對引力波物理的研究以及探索如何利用引力波來揭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物理本質。
量子場論、弦論及引力基本問題的研究:量子場論是迄今為止人類描述微觀世界最成功的理論框架,是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宇宙學等領域的基礎;引力的量子化及其與其它基本相互作用的統一則是基礎物理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研究方向之一是研究量子場論和絃論中的散射振幅,及其在粒子物理、數學物理、特別是引力微擾計算等方面的應用。與之相關的是研究AdS/CFT對應及其在量子引力、場論非微擾計算和可積性等方面的應用。進一步研究引力的本質、量子引力理論、引力理論和熱力學及流體力學的關係,開展利用引力的全息性質在低能量子色動力學和凝聚態物理中的應用研究。
3、統計物理與理論生物物理
軟物質與生物系統的基礎物理問題:以生命起源相關的物理問題為目標,綜合運用解析理論、數值計算、分子模擬和實驗研究方法,深入探討複雜液體、非晶固體和玻璃態物質、活性物質、生物分子系統、細菌等軟物質與生物系統的基礎物理問題。
複雜系統與統計物理基本問題:以定量理解無序複雜系統的集體統計性質為目標,探索量子混沌、量子拓撲、波動性等內稟特性在統計物理基礎中的作用,發展有限維自旋玻璃平均場理論和玻璃化轉變統計物理理論,開展統計物理與機器學習交叉學科研究,理解生物神經網絡分佈式學習與記憶機制。
4、凝聚態物理與量子物理
凝聚態系統中新奇物態物性的理論研究:研究凝聚態系統中自旋、電荷、軌道、晶格等多自由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新奇物態物性的形成機理和調控方法。理論預測和設計新型拓撲材料和混合器件,探討無耗散輸運和馬約拉納任意子的實現。研究雜質和無序在低維繫統中的作用,數值計算有限無序強度下模型性質。開發完善新的強關聯理論,探討莫特相變、摻雜莫特絕緣體等強關聯問題的物理本質。密切關注凝聚態領域的最新實驗進展,為實驗測量結果提供合理的理論解釋。
量子模擬、量子計算與量子精密測量的理論研究:基於超冷原子分子氣體的量子模擬及其中的新奇量子相,包括偶極凝聚體和混合凝聚體中液滴態、光學腔中超冷原子氣體以及光晶格中的極性分子氣體等;基於光子晶體與人工原子的量子模擬與計算,遠離平衡態的量子多體系統的動力學問題;基於腔光力系統的精密測量以及典型量子干涉儀的最優測量理論等。 [14]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以及省部級各類科技獎勵30多項。有2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人獲得求是基金會“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人獲得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1人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成就獎,3人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人獲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以及其他50多項個人獎勵。 [1] 
部分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課題負責人
量子場論、弦論和數學物理
國家自然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何頌
環境壓力下的細菌生理與生存策略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史華林
多模量子腔光力系統的非平衡相變問題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王穎丹
彈性網絡介導的液液相分離動力學理論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孟凡龍
超出標準模型的理論與唯象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李田軍
BPS代數在弦論與超對稱規範場論中的應用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李微
費米子質量等級和中微子物理的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
劉純
強相互作用相變及其引力波信號的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擺展
Functional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s from Magnetic Skyrmion Catalysis
國家自然基金委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
Panagiotis Kotetes
關聯量子多體理論與計算
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李偉 [15] 
部分獲獎
獲獎年度
獲獎名稱
完成單位
2020年
吳有訓物理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9年
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9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9年
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楊振寧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9年
第七屆“胡濟民教育科學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7年
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3年
2013年度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
2013年
王淦昌物理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1年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0年
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0年
第四屆“胡濟民教育科學獎”
理論物理研究所 [16] 
部分專著
著作名稱
主編
出版社
出版時間
Memorial Volume for Yi-Shi Duan
M.L. Ge, R.G. Cai and Y.X. Liu
World Scientific Press
2018
從夸克到宇宙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科學出版社
2018
自旋玻璃與消息傳遞
周海軍
科學出版社
2015
Graphene Simulation
Jian Ru Gong
Intech (Open Access)
2011
混沌與分形-郝柏林文集
郝柏林
上海科學出版社
2004
生物膜泡曲面彈性理論
謝毓章,劉寄星,歐陽鍾燦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Lorentz and Poincare Invariance--100 Years of Relativity
J.P. Hsu, Y.Z. Zhang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2
淺談生物信息學
郝柏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生物信息學手冊
郝柏林, 張淑譽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Flavor Physics
吳嶽良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02 [17]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期刊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論物理通訊》)創刊於1982年,1985年起被SCI收錄,屬於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期刊發表理論物理各個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方面的創新文章和少量綜述文章,領域包括Mathematical Physics(數學物理), Quantum Physic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 Particle Physics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粒子物理與量子場論),Nuclear Physics(核物理),Gravitation Theory,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引力理論、天體物理和宇宙學), Atomic, Molecular, Optical (AMO) and Plasma Physics, Chemical Physics(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與化學物理),Statistical Physics, Soft Matter and Biophysics(統計物理、軟物質、生物物理),Condensed Matter Theory (凝聚態理論),以及其他相關領域。 [18] 
《理論物理通訊》 《理論物理通訊》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物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物理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物理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物理 [1]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在學研究生158人(其中碩士生35人、博士生123人)、在站博士後23人。 [1] 
據2024年1月研究生教育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已培養博士學位獲得者410餘名、碩士學位獲得者130餘名,每年在學研究生150名左右。在已畢業的540餘名研究生中,歷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者共6人,歷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者共14人,歷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共10人。 [19]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標識整體使用理論物理所英文縮寫“itp”三個英文字母。標識體現理論物理所團結、向上的精神。標識體現理論物理所1978年建立時間。標識具有明顯的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的特徵。 [20] 
研究所標識 研究所標識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精神文化

辦所方針:開放、流動、競爭、聯合
辦所理念:開放、交融、求真、創新
職責使命:主動擔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 [1]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3年5月24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舉辦第十九屆公眾科學日活動。 [21]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歷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任期時間
所長
1978-1983
所長
1983-1990
所長
1990-1994
所長
1994-1998
所長
1998-2007
所長
2007-2012
所長
2012-2017
所長
2017-2024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