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是以物理、化學和工程技術為學科背景,以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研究為職責使命的研究機構。 [3]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於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温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 [3]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全擁有職工838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81人;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組;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博士生導師90人,碩士生導師76人,有在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約800人。 [3]  [31]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外文名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
創辦時間
1999年6月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所長:王雪松
黨委書記、副所長:王樹濤
專職院士數
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專職院士數
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碩士點
4個(一級學科)
1個(二級學科)
3個(專業學位)
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
1個(二級學科)
博士後
3個(科研流動站)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29號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歷史沿革

1975年,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成立。
1982年5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研究室與中國科學院氣體廠成立,後正式成立低温技術實驗中心。
1989年,工程塑料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前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複合材料研究室和所辦公司北京普利高聚物材料開發中心開始試點。
1993年,經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工程塑料國家工程技術中心。
1999年3月,中國科學院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成立;6月,由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温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到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
2000年,隨着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實施,工程塑料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開始在行政上歸屬於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4] 
2008年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批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重點實驗室。 [5] 
2010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空間功熱轉換技術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 [6] 
2018年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埃塞俄比亞工業部肉與奶製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組建的“中埃綠色生物製造聯合實驗室”在埃塞俄比亞工業部正式簽約,並舉行揭牌儀式。 [7] 
2023年4月7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密度微球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院”項目在廈門科學城1號孵化器啓動建設。 [2]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全擁有職工83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81人。 [3]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佟振合周遠江雷吳驪珠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許祖彥 [8]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梁驚濤、黃勇、江雷、吳驪珠、劉靜、羅二倉、師文生、王樹濤、聞利平、公茂瓊、張鐵鋭、沈俊、王健君、高波 [9] 
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林哲帥、沈俊、穆麗璇、董賢子、郭維
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者:周樹雲、張志穎、趙榆霞、鄧中山、戴巍、陳衞強、孟憲偉、孫承華、陳金平、張洪豔、胡劍英、郭維、黃榮進、董學強 [10]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部門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組。 [3]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航天低温推進劑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低温工程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固體激光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功熱轉換技術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低温生物醫學工程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熱力過程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11] 
所屬研究中心和研究組: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低温材料及應用超導研究中心、低温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低温與製冷研究中心、仿生智能界面科學中心、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光化學轉換與合成研究中心、激光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脈衝管制冷及空間低温系統技術研究中心、熱力過程與節能技術研究中心、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油氣開發及節能環保新材料研發中心、生物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特種影像材料與技術研究中心、微納材料與技術研究中心、應用激光研究中心、液態金屬與低温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組、超快高能激光研究組、新型功能晶體研究組 [12]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下屬的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擁有各種先進的分析測試設備70餘台,總價值約1.64億元人民幣,儀器設備的配置主要圍繞理化所急需的結構分析、化學分析、光譜分析、低温計量、機加工與設計、液氮液氦保障和抗菌檢測分析等科研需要。 [13] 
部分儀器設備
儀器類別
儀器設備
結構分析室儀器
雙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場發射槍高分辨透射電鏡、透射電鏡(六硼化鑭電子槍)、高襯度生物透射電鏡、場發射槍掃描電鏡(S-4800)、場發射槍掃描電鏡(S-4300)、場發射槍環境掃描電鏡、氦、氖、鎵三束離子顯微鏡、多晶X射線衍射儀、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大範圍高速原子力顯微鏡、高真空熱蒸鍍系統、磁控濺射鍍膜儀、原子層沉積儀、離子減薄儀、超薄切片機 [14] 
化學分析室儀器
核磁共振波譜儀(3台)、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SR/EPR)、氣相色譜/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GCMS)、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飛行時間質譜儀(MALDI-TOF)、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Cary 5000)、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Cary 700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光散射儀系統、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儀(BET)、超高效液相色譜儀(UPLC)、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CP)、元素分析儀、凝膠色譜儀 [15] 
光譜分析室儀器
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圓二色光譜儀、顯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譜儀、顯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譜儀(顯微拉曼成像系統)、時間分辨熒光光譜儀(廊坊園區)、穩態瞬態熒光光譜儀、共聚焦/雙光子/熒光壽命成像顯微鏡、激光共聚焦-結構照明超分辨熒光顯微鏡、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激光閃光光解光譜儀(廊坊園區)、激光閃光光解光譜儀、飛秒超快光譜系統、微操作低温探針台-半導體特徵參數測試儀、紫外光刻機、顯微分光光度計 [16] 
低温計量站儀器
極低温温度校準檢定裝置、中低温温度校準檢定裝置、熱物性測量裝置、環境模擬試驗、超流氦復現裝置 [17] 
氦液化器及相關設備
氦液化器、質子譜儀、液氦杜瓦、核磁譜儀、氦氣自動回收系統 [18] 
抗菌材料檢測中心儀器
自動微生物快速鑑定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儀、非損傷微測系統、流式細胞分析儀 [19] 
機加工中心儀器
車削中心、數控車牀、立式炮塔銑牀、立式加工中心、馬紮克立式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電火花線切割、電火花小孔機、多功能激光加工機、激光刻蝕儀、三維微結構快速成型機、三座標測量機、普通車牀CDS6132、普通車牀BJ-1640GD、普通車牀CA6240D202 [20] 
課題組公用儀器設備
太陽能行動計劃儀器平台、納米光子學超細微加工系統、高、低温熱膨脹性能測試儀、低温比熱測試儀、Seebeck係數測試儀、低温電導/電阻測試儀、熱導測試設備、低温動態疲勞試驗機、低温衝擊試驗機、低温力學試驗機、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 [21]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0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圖書館始建於1975年,圖書館的館舍面積近500平方米。以物理、化學、工程技術類書刊為收藏重點,館藏近5萬冊。其中中外文期刊(合訂本)逾3萬冊,中外文圖書近2萬冊。收藏曆屆研究生、博士生學位論文1100餘冊,平均每年以100本左右遞增,訂購報紙9份。除紙本書刊外,依託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在科學院內開通的30多種數據庫外並參加全院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購買開通了ACS、AIP、RSC、OSA、Elsevier、Wiley-Blackwell六個中國國外全文數據庫和中文萬方數據庫。 [22]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合作交流

2021年11月4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唯世(北京)臨牀心理門診部有限公司框架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理化所2021年度研究生輔導員培訓會在理化所舉行。 [24] 
2021年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濱州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魏橋國科科技園舉行。 [25] 
2023年4月13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人才培養合作簽約儀式在山東大學舉行。 [23]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榮譽表彰

2022年,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先進激光合成技術研發團隊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1]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領域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為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低温科學與工程、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種功能材料與生物醫用技術。 [3]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簡稱“中國科學院理化所”)科研團隊經過10多年持續攻關,攻克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研製出20K到2K、百瓦到千瓦級(kW)的系列化大型低温製冷裝備,讓“超級低温工廠”實現了中國造,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工程示範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
2009年,中國科學院啓動“低温氦透平製冷機樣機研製”專項,作為項目承接單位,中國科學院理化所牽頭開展大型低温製冷系統核心部件攻關和樣機系統集成技術研究。他們研製的國內首台製冷量為“2kW@20K”的氦透平製冷機,經受住了連續運行考驗和測試,由此證明我國具備自主研製大型低温製冷裝備的能力。
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完成了國家財政專項Ⅰ期項目任務,研製出國內首套液氫温區萬瓦級大型低温製冷系統,實現“10kW@20K”的既定目標。
2015年4月,國家財政專項Ⅱ期“液氦到超流氦温區大型低温製冷系統研製”項目啓動。5年多日夜奮戰,科研人員在原有成果基礎上,不僅自主研製出了技術指標為“2500W@4.5K”和“500W@2K”的大型氦製冷機,還實現了包括大型低温製冷系統整機設計體系構建及控制技術、系列化氣體軸承氦透平膨脹機技術等在內的技術突破。在大型液氦到超流氦温區製冷技術上,我國自此跨入國際先進行列。通過承擔專項任務,中國科學院理化所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程化管理模式。
2016年,中國科學院理化所聯合社會資本共同創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37] 
截至2023年5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2022年共發表論文7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科技論文 334篇。全年SCI核心刊物收錄論文599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5.0的429篇),EI收錄385篇。 [26]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擁有國家發明專利百餘項。 [27-29] 
國家及省部級獲獎成果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及等級
維生素D3生產新工藝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超分子體系中的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和化學轉換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KBBF族晶體深紫外非線性光學特性的發現、晶體生長與激光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深冷混合工質節流製冷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高效光/電轉換的新型有機光功能材料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7] 
系列規格撬裝式天然氣液化裝置技術開發及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金屬/半導體超微細顆粒表面和界面化學與光化學反應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高效光/電轉換的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KBBF族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發現、生長和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8] 
部分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類別
專利授權日期
一種隔熱保温相變塗料及其製備方法
發明
2017-02-08
含Fe3+的複合黏土的製備及其變色法檢測水體生物毒性的方法
發明
2017-08-25
一種可選擇性識別汞離子的水溶性聚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發明
2017-03-01
明膠基微納米纖維膜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發明
2017-07-14
具有D-π-A結構的有機二階非線性光學髮色團及合成方法和用途
發明
2017-12-15
一種柔性可拉伸電子標籤及其製備方法
發明
2017-01-04
含有高分子聚乙烯亞胺修飾的多羰基二鐵二硫簇化合物的光催化產氫體系、製法及制氫方法
發明
2017-03-01
用於快速篩選最低熔點多元合金的裝置和方法
發明
2017-02-08
二氧化鈦-金屬水性納米複合溶膠的製備方法
發明
2017-02-08 [29]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學術期刊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創刊於1983年,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版)入編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該刊刊登的領域有影像科學與技術、生物與醫學成像、數字成像及圖像信息處理、光化學、光醫學等。被Scopus、INSPEC、EBSCO、俄羅斯《文摘雜誌》(AJ)、《劍橋科學文摘》(CSA)、《Imaging Abstracts》(IA)、《烏利希期刊指南》、CA等;以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收錄,曾獲國家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中國科協優秀期刊獎、國家期刊方陣的“雙百期刊”獎。 [30]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學科建設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自1978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5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31]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化學、物理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學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學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能源動力、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 [31]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教學建設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擁有博士生導師90人,碩士生導師76人,有在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約800人。 [31]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標識圖案外環標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英文全稱,與中國科學院院徽相呼應。主體圖案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英文縮寫TIPC組成。其中T由縱橫兩組徑賽跑道變形而成,寓意科學與技術的相互促進,物理與化學的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需求與國際科學前沿的有機結合;表明理化技術研究所在技術創新與發展的目標定位下,奮發有為、開拓前進的信念與追求。IPC為桔黃色,展示了理化技術研究所的蓬勃活力。 [32] 
研究所所徽 研究所所徽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3年1月18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舉辦以“抗疫、健康、歡樂”為主題的2023年線上新春聯歡會。 [33]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副所長
紀委書記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歷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任職時間
所長
詹文山
1999.6-2003.7
所長
2003.7-2007.7
所長
劉新厚
2007.7-2009.8
所長
張麗萍
2009.8-2012.8
所長
張麗萍
2012.8-2017.12
所長
張麗萍
2017.12-2020.7
所長
汪鵬飛
2020.7-2023.6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