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鎖定
新疆分院成立於1957年7月30日,作為中國科學院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唯一一所分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創立之初,新疆分院即定位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服務。 [5]  在中央、中科院黨組和自治區黨委的親切關懷下,經過半個世紀的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現已成為自治區重要的綜合性科學研究基地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為新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4]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地    點
新疆
成立時間
1957年7月30日
所屬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肖文交 [6]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歷史沿革

一、分院籌建期(1957.7—1960.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後不久,在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包爾漢·沙赫德拉同志的倡議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於1955年12月26日致函中國科學院,建議成立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1956年2月25日,中國科學院覆函給自治區,表示同意成立新疆分院。
1958年9月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結合本地經濟建設的需求,批准新疆分院籌委會建立石油、地質、冶金、化學、物理等5個研究所。後經整合合併,新疆分院籌委會計劃建立的科研機構共14個。
1960年4月1日,經中國科學院第二次院務會議通過並報經國家科委批准,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正式成立。新疆分院第一任院長由包爾漢擔任,副院長由塗治、王漢興、方明和谷苞擔任,秘書長由哈琳擔任。 [5] 
二、科研起步期(1960.4—1966.5)
1962年以後,中國科學院開始撤銷省級分院,建立六個大區分院。新疆分院作為唯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分院,在中國科學院精簡省級分院中被保留下來,接受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重領導。
1962年8月,自治區黨委決定自治區科委、科協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三個領導機關行政上合署辦公,統稱“三科”機關,黨的工作由“科學黨組”(又稱“三科黨組”)統一領導。
1965年7月19日,經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同意,新疆分院成立地質地理研究所,並將水土生物資源綜合研究所該名為生物土壤研究所。 [5] 
四、恢復調整期(1977.11—1998)
1977年10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致函中國科學院,應當恢復新疆分院。11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文,同意新疆分院自1978年3月1日起恢復。
1978年9月29日,恢復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人造衞星觀測站、科學儀器廠、圖書館七個院屬業務單位。
1985年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下發文件,明確要求設在新疆的研究機構和中國科學院院所兩級領導體制一致,新疆分院作為中國科學院派出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領導設在新疆的研究機構。
1987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批准“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人造衞星觀測站”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1995年,物理所行政管理改革初步實現了管理與服務職能分離,中層幹部全部實行了“聘任制”,管理部門按任務、職務、目標重新定崗,完成了職員套改。 [5] 
五、創新發展期(1998-2010)
1999年,烏魯木齊天文站與中國科學院其它天文台站一起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
2001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成立,烏魯木齊天文站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2002年3月28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兩所合併重組的基礎上掛牌成立。 [5] 
六、“創新2020”“率先行動”期(2010—至今)
2010年4月2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視頻會議,時任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就中科院實施“創新2020”提出要求,下半年啓動試點,2011年全面實施。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我院60多年來的創新成就。 [5]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下設機構

中科院新疆分院系統包括4個獨立法人單位,即中科院新疆分院機關、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天文台。 [4]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研平台

新疆分院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含培育),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海外研究基地2個,野外台站34個(其中國家級3個、中科院級2個、境外18個)。 [4]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學科建設

新疆分院現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3個;在讀研究生86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79人,碩士研究生381人;擁有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24個。 [4]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工作成就

分院系統現有在職職工953人,科技人員671人,其中高級科技人員208人;鑑定科技成果1000餘項,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自治區和其他部委獎近300項,還有2項獲聯合國UNEP荒漠化治理業績獎。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國際交流

現有博士學位點1個,碩士點14個,聯合培養博士50餘人,培養碩士300餘人;出版專著200餘本,公開發表論文4000餘篇;和3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交流關係,承擔了40多個國際合作課題;130餘人進入高科技企業,科技企業為新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院系統儀器設備價值5000餘萬元,地區共用大型儀器設備8台。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西部大開發

近年來,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加快我國西部地區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為西部地區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科學院啓動知識創新工程;2002年又提出新時期的辦院方針。根據中科院的要求,新疆分院系統已經完成學科整合和專業凝練進入知識創新工程。結合新疆經濟發展的需求,新疆分院系統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乾旱區的資源、環境生態綜合數據平台的建設,並把它作為西部開發的基礎性工作。
――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趨勢和預測,綠洲形成和綠洲生態結構及其穩定性,退化生態系統的重建和生態安全系統的設計。
――乾旱區水系統循環過程數據收集、動態監測和合理利用設計,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以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節水技術結合為技術主體的流域生態農業區、荒漠生態農業區示範基地。
――以石油為主體的能源資源開發中的強化開採技術及相關的油田化學產品的研究和產業化。
――石油天然氣化工新技術和新產品,BTX凝析油中試和產業化。
――乾旱區生物資源的有效成分的研究,提取方法研究,深加工和產業化技術。
――創新的生物化學制品,耐旱、耐鹽鹼的生物資源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及這些優勢基因向農作物的轉移和新品種選育。
――以高分子化學方法,進行新疆優勢農副產品的二次三次加工,例如糖酯系列化表面活性劑的開發和應用。
――太陽能和太陽能次生能源的利用及儲存,以及相應的新材料研究。
――電子信息技術和新材料在傳統產業和新產業中的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及INTERNET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
――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培養生態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和生物化學方面的人才。
――組織科普宣傳專家組,建設高水平的科普基地。
――以多種形式加大院地合作的廣度和力度。包括科技項目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科技副職的選派。
通過以上工作的實施,新疆分院系統將為新疆的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能源、新興產業的發展做出基礎性、創新性、前瞻性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研究領域

圍繞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結合新疆實際,不斷凝練與提升科技創新目標,形成了十二個特色研究領域和方向:綠洲生態與綠洲農業,荒漠環境與生態修復,乾旱區生物多樣性,中亞成礦域與地質成礦,中亞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資源化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多語種信息技術、環境工程與技術;射電天文與技術、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應用天文。 [4]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區域經濟貢獻

進行了長期的水土資源、環境、生態的綜合科學研究,掌握了新疆大量的科學基礎資料,為國家和自治區制訂長遠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荒漠環境的演變研究、荒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在防治風沙危害、恢復植被,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再造上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在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中,如塔河治理、石油開發、北水南調、生態建設、鐵路、沙漠公路等工程中提供了科學依據,並利用高技術手段直接參與工程設計和環境改造。
在土地鹽鹼化防治,以及以水肥調控為中心的優質高產生態農業建設取得重要成果,支持了農牧民脱貧致富,為實現乾旱綠洲經濟的良性循環開闢了途徑。創造了棉花連續3年237、257、256公斤的世界記錄。
在三次採油和天然氣輕質成分的深加工和利用方面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並進入知識資本操作。
天然產物化學,在藥物中間體、保健品、化妝品領域,進入中間試驗和小批量生產,逐步進入市場。
成功地將大賴草基因導入小麥——大穗小麥新種。
電子材料的輻射物理研究,電路和系統抗核加固,資源衞星加固器件應用,實踐5號劑量測量應用。
NTC陶瓷熱敏元件,納米材料製備技術研究、器件開發、中試,進入產業化,成為航天定點器件,應用於神州1號至6號等多種航天器,大批量進入於國內大型企業。
信息技術——網絡、控制、安全技術、MIS的綜合優勝,進入石油、鋼鐵、機械、民航、醫療、商業、銀行等領域。
VLBI成為歐洲網、亞太網聯測的重要成員。脈衝星觀測的成果有學術界公認的新發現。
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很大進步,每個企業基本實現了技術含量高、效益高的發展目標,都有創新技術產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兩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在宣傳科學和唯物主義,破除迷信,提高各民族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地合作

新疆分院高度重視與地方的合作,在加強戰略研究,提高決策水平;共建研發平台,提升自治區區域創新能力;應用高新技術,推進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強人才培養,促進人員交流;加強科普工作,實施全民科技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等六個方面建立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科技合作關係,進一步豐富了院區合作內涵,拓展了合作領域,為新疆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4]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現任領導

新疆分院分黨組書記:陳曦 [1] 
分院院長:肖文交
分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安尼瓦爾·買買提 [2] 
新疆分院副院長:包安明 [3]  [6]  [8]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初期籌委會主任委員 包爾漢·沙赫德拉(1957.7-1959.10)
調整後籌委會主任委員 包爾漢·沙赫德拉 (1957.7-1959.10)
分院院長 包爾漢(1959.7-1966.5)
分院院長 包爾漢(1966.5-1970.5)
院長 哈 琳 (1979.12-1984.8)
院長 毛德華(1984.8-1985.10)
院長 滕庭康(1988.9-1991.7)
院長 滕庭康(1991.7-1993.4)
院長 程秉鈞(1993.4-1997.11)
院長 周俊林(1997.6-2005.10)
院長 張小雷(2005.10-2020.3)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