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鎖定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於2017年5月28日,是中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擔任主承辦單位,聯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軟件研究所、聲學研究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為共同承擔單位。 [1]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創辦時間
2017年5月28日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學院情況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背景

2017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2] 
人工智能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推動力,將廣泛地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併產生生產力的革新。然而,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無論在研究和應用方面都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教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建設方案》經審議於2017年3月在院務會通過。根據建設方案,學院將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科學和關鍵技術,面向國際學科前沿與社會發展需求,形成科研、教育、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互補,專業化培育與定製型培育結合的教育科研體系。
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下設模式識別、人工智能基礎、腦認知與智能醫學、智能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智能控制等6個教研室,擁有91位崗位教師,其中包括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IEEE Fellow,15位傑青,4位優青,15位“百人計劃”學者;擁有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堅持國科大“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的辦學理念,聚焦於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科學和關鍵技術,面向國際學科前沿與社會發展需求,將形成科研、教育、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互補,專業化培育與定製型培育結合的教育科研體系,涵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及培訓等人才提升項目。 [2] 
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建設工作已經啓動,已着手建立學院管理組織和規章制度,開展課程體系研討與課程設置方案的論證,開展教學、科研師資力量配置等工作。2017年9月,首批研究生將正式註冊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的學生。根據建設方案,2018年9月起還將逐步面向社會,結合國際、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產業需求,開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及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等人才提升項目。 [2]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師資情況

人工智能學院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下設模式識別與機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礎、語言與知識處理、智能機器人、複雜系統智能等5個教研室,擁有51位崗位教師,其中包括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入選“國家人才計劃”14人、入選“國家青年人才計劃”15人、IEEE Fellow 12人;擁有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8]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招生專業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代碼為081203) [9]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機構設置

  • 學術委員會
主任:譚鐵牛
副主任:劉成林、譚民
委員:王飛躍、王穎、田豐、田捷、喬宇、劉連慶、肖俊、張紀峯、徐波、蔣田仔、程學旗、顏永紅
  • 教學委員會
主任:劉成林
執行主任:肖俊
委員:田豐、喬紅、向世明、何暉光、徐德、陶建華、姚鄭
  • 學院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培養主管:劉芳
招生主管:王雅麗
全日制教學主管:屈曉春
學生主管:張 楠
非全教學秘書/行政秘書:付靜
資產管理/培養秘書:薛曉傑
  • 教研室
模式識別教研室、人工智能基礎教研室、腦認知與智能醫學教研室、智能人機交互教研室、智能機器人教研室、智能控制教研室
參考資料:以上信息據2019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 [3-6]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現任領導

院長:徐波(職稱:研究員)
副院長:劉成林(職稱:研究員)
副院長:程學旗(職稱:研究員)
副院長、副書記(主持工作):肖俊(職稱:教授)
院長助理:陶建華(職稱:研究員)
學院副書記:張宏(職稱:五級職員)
參考資料: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