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鎖定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綜合性科研機構,由安光所、等離子體所、固體所、智能所、強磁場中心、核能安全所、健康所7個研究單元組成。 [2] 
2001年,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整合為一個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03年,中央編辦正式批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成為法人單位。 [3]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擁有職工約2700名;下設7個研究單元,與地方政府共建6個成果轉化平台;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並設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外文名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辦時間
2001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院長:劉建國
黨委書記:黃晨光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碩士點
一級學科22個
二級學科2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1個
二級學科1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6個
地    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號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歷史沿革

1965年,經中共安徽省委同意,第三機械工業部把建制接管的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30所籌建地合肥董鋪島,劃轉中國科學院用於研究所建設(簡稱6516工程)。
1970年12月,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8年4月,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正式成立;9月,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2年3月,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2001年,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整合為一個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003年,中央編辦正式批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成為法人單位。
2004年4月,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取消法人,併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008年4月,成立中國科學院非法人單元強磁場科學中心作為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內設機構。
2010年,分別成立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
2011年9月,成立中國科學院非法人單元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作為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內設機構。
2014年12月,成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
2020年5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成立。 [3]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學島)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學島)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員編制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擁有職工約2700名,領軍人才如兩院院士、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關鍵技術人才等300餘人。 [2]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張裕恆陳仙輝吳宜燦萬寶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龔知本萬元熙劉文清李建剛 [4]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寶年 [5] 
“萬人計劃” 入選者:李建剛 [6]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部門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7個研究單元,與地方政府共建6個成果轉化平台。擁有30多個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以及10多個實驗平台。 [2] 
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氣光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通用光學定標與表徵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光伏與節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光學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能源林研究中心(合肥)、磁約束核聚變安徽省實驗室、強磁場安徽省實驗室、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安徽省納米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環境毒理與污染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環境光學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仿生感知與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光子器件與材料重點實驗室、極端條件凝聚態物理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醫學物理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高場磁共振成像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工程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特種金屬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醫用光學診療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智能駕駛技術及應用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環境友好高效化肥農藥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環境光學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納米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數字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醫學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7] 
科研單元: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智能機械研究所、強磁場科學中心、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
支撐部門:信息中心、服務中心、檔案館、文獻情報與期刊中心、計量與檢測中心、合肥現代科技館
直屬單位: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附屬學校、合肥科學島控股公司
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河南中心、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蚌埠技術轉移中心、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六安院 [8]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截至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計量與檢測中心擁有戰略能源關鍵技術平台、量子科學研究平台、功能材料性能表徵平台、理化性能測試研究平台、物質與生命交叉研究平台,具有材料測試、儀器製造、醫藥檢測、地質礦產、環境監測與檢測等儀器設備584台套,總值約10.8億元。 [9] 
部分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名稱
儀器主要功能/測試項目
單色儀
分光200nm~2500nm
單色儀
450nm~900nm
分光光度計
波長、透射比、半球反射比250nm~2500nm
探測器
響應度350nm~1100nm
InGaAs探測器
響應度 波段:900~1700nm
硅探測器
響應度 波段:350nm~1100nm
陷阱探測器
響應度 波段:350nm~1100nm
InGaAs探測器
響應度 波段:900~1700nm
擴展InGaAs探測器
響應度 波段:1700~2550nm
數據採集器
直流電壓:0~300V;直流電流:0~1A;交流電壓:0~300V;交流電流:0~1A;電阻:0~100MΩ [10] 
  • 數據庫
據2023年12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圖書館擁有引文、外文、中文及其它常用數據庫共28種數據庫資源。 [11] 
  • 大科學裝置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擁有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共3個大科學裝置。 [12]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作交流

2020年4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深化科教融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合肥科學島舉行。 [14] 
2022年7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大訊飛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3] 
2023年7月11日,通江縣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四川中科森藍新材料有限公司簽訂超微細鈣功能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建設合作協議。 [15] 
2023年9月25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6]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榮譽表彰

2021年4月27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穩態強磁場裝置研製團隊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2021年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17] 
202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團隊被評為2022年安徽省先進集體。 [18] 
2023年2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第六屆“安徽省人民政府質量獎”。 [19]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方向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方向包括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核聚變工程、大氣環境光學遙感、激光與光電子科學技術、強磁場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先進核能、生物物理、轉化醫學、先進診療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慧農業技術等。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磁約束核聚變、大氣環境光學、強磁場科學與技術、衞星遙感遙測等方面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部分方向已處於國際領先方陣,在其培養的現代農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醫學物理等前沿交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20]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研成果

  • 獲獎成果
從2005至2013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國家科技獎共1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21項,其中重大科技成就獎2項,科學技術一等獎14項,科學技術二等獎4項,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出版專著10部;專利申請量370件,同比去年增長22.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38件,同比去年增長29.0%;授權專利量186件,同比去年增長24.0%,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1件,同比去年增長23.7%;軟件著作權114件,同比去年增長171%,其中103件已登記,同比去年增長164%。 [21] 
截至202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8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另有1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成果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2] 
獲獎成果
姓名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秦經剛
基於高温超導材料的磁體技術與應用
安徽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熊偉
超分辨空間外差光譜儀關鍵技術及應用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臧慶
EAST高時空分辨高精度湯姆遜散射診斷系統研發及應用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痕量氣體的衞星超光譜遙感關鍵技術與數據應用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加文·塔羅克
――
安徽省科學技術合作獎 [22] 
  • 研製成果
2023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研製的組織血氧成像儀突破了組織光學參數提取、表面輪廓提取、圖像切割、運動偽影消除等多項關鍵技術,這是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醫療器械,亦是第一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的血氧成像技術產品。 [1]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學術期刊

量子電子學報》主要刊量子電子學領域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範圍包括波長短於1mm的相干電磁輻射的產生、傳播、探測與應用。包括基礎光學、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激光物理、激光化學、激光光譜學、激光生物學、集成光學、纖維光學、光電子學、光學器件與儀器等學科所取得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學術成果,重要階段性成果的研究簡訊和教學研究,以及學科發展的概況和動態,學術會議活動的介紹等。主要欄目有量子物理、光譜、圖像與信息處理、量子光學、激光技術與器件、激光應用、非線性光學、光電技術和材料、纖維和波導光學、大氣光學與遙感等。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以及相關科研工作者。刊物曾多次獲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及“安徽省優秀期刊” 獎。被國際檢索期刊《科學文摘》(SA)、《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以及中國國內《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知網》等收錄。物理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3] 
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刊物。主要報道中國國內外大氣光學和環境光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進展與成果,重點欄目為進展與綜述、大氣光學、環境光學、環境光譜學、遙感、海洋光學、空間光學等。該刊已被英國《科學文摘(SA)》、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知網以及中國國內相關數據庫收錄。該刊面向讀者主要包括大氣光學和環境光學領域的科研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 [24]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性期刊。該刊共設四個欄目:論文與報告;綜述與評論;研究與應用;信息與動態等。 [25]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等離子體科學和技術(英文版)》 )創刊於199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主辦的英文版學術期刊,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 (SCI)收錄。 [26] 
《量子電子學報》 《量子電子學報》
《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 《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等離子體科學和技術(英文版)》 《等離子體科學和技術(英文版)》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學科建設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並設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大氣科學、核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 [27]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與化學、等離子體物理、光學、核能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精密儀器及機械、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儀器儀表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核技術及應用、製冷與低温工程、動力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精密儀器及機械、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學、生物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與化學、等離子體物理、光學、核能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精密儀器及機械、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儀器儀表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核技術及應用、製冷與低温工程、動力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精密儀器及機械、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學、生物工程 [28-29]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教學建設

據2023年12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擁有在學研究生約3100名。 [2]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徽圖案由伸向三維空間的電子軌道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英文縮寫與船狀弧形線條組成。相互交織的軌道藴含着科學研究海納百川,相互融合的特徵;電子圍繞軌道運行,既表徵物質科學研究的內涵,也象徵着不同學科的凝聚和團結、奮進的團隊精神。圖案以開放的理念,運用不同粗細線條的組合,形成了具有縱深感的空間感。寓意為物質科學研究領域巨大的包容性和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整體圖案形如一艘承載着科技使命的中國學術之船正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30] 
研究院院徽 研究院院徽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精神文化

使命定位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開展依託大科學裝置的定向性、建制化科學研究,構建“裝置平台—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相互支撐牽引、帶動賦能的結構化、一體化科研佈局。着力推進磁約束核聚變、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強磁場、特殊環境服役材料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攻關,促進物質科學與信息、生物技術深度融合,成為卓越的、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一流綜合性科研機構。 [2]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文化活動

2023年5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科學島首屆科學藝術節正式啓動。 [31]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院長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鄒士平
副院長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歷任領導

屆次
職務
名單
第一屆
院長
謝紀康 [33] 
第二屆
院長
第三屆
院長
王英儉 [35] 
第四屆
院長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