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於1959年1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之一。
南海海洋所重點學科領域有熱帶海洋環境動力與生態過程、邊緣海地質演化與油氣資源、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觀測體系及其關鍵技術。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在職職工625人,其中正高級人員108人,研究生導師155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箇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1個聯合科教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野外台站;設有4個研究室、1個工程中心;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1] 
2021年9月6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從廣州新洲碼頭起錨,開始首次航行和第一次採樣。目前已採集到表層泥樣,主要為研究表層泥樣當中的浮游生物。 [27]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外文名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機構地址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64號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簡    稱
南海海洋所
創建時間
1959年1月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1人
博士後流動站
1個
博士點
二級學科4個
碩士點
二級學科7個
屬    性
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
現任所長
李超倫 [30]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9年1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
研究所景觀 研究所景觀
1961年,物理海洋室成立。
1964年,水文室成立。 [2] 
“文革”時期,下放到廣東省,改名為廣東海洋研究所。
1978年初,迴歸中國科學院建制,並恢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名稱。
197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標本館創建。 [3] 
1982年,《熱帶海洋學報》創刊。 [4] 
1998年,研究所開放實驗室成立。 [2] 
1999年2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信息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5] 
2001年,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成立。
2003年9月,中國科學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 [6] 
2005年和2006年,南海海洋所大亞灣站和海南站先後成為國家重點野外台站。
2006年12月,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成立。 [7] 
2007年和2008年,南海海洋所先後建立了中科院西沙羣島海洋環境觀測站和中科院南沙羣島海洋環境觀測站。 [8] 
2008年6月,南海海洋所開始建設所儀器設備公共服務中心。 [9] 
2011年10月,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批准,進入建設階段,並於2014年7月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
2015年,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數理和地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2]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625人,其中正高級人員108人,研究生導師155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萬人計劃”入選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973計劃或國家重點研發任務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中科院特聘研究員16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9人,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1個,中科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1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 [1] 
科研綜合樓 科研綜合樓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張偲 [10]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張長生 [11] 
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學術帥才(A類):王春在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杜巖、王東曉、秦啓偉、蔡樹羣、餘克服、張長生、鞠建華、吳軍、殷克東 [12]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鞠建華、杜巖、王東曉、周偉東、沈建偉、殷克東、唐丹玲、李翔、喻子牛、尚曉東、劉永宏、張長生、周生啓、秦啓偉、彭世球、徐向榮、張黎、馮東、王衞強、王志、王鑫、徐傑、修鵬、高貝樂等 [13] 
創新隊伍
團隊名稱
首席研究員
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研究團隊
王東曉
熱帶邊緣海地質演化海外研究團
顏文
熱帶海洋生態過程海外創新團隊
黃良民
海洋微生物化學生態學研究團隊
張偲
熱帶海洋生物健康養殖研究團隊
秦啓偉 [14]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部門

外景 外景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箇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1個聯合科教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野外台站;設有4個研究室、1個工程中心;是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物理分會、廣東海洋湖沼學會、廣東海洋學會等的依託單位。 [1] 
國家重點實驗室: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1]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與廣州地化所共建)、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 [1] 
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 [1] 
聯合科教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斯里蘭卡聯合科教中心 [1] 
野外台站: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國家野外試驗站和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站)、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國家野外試驗站和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站)、湛江海洋經濟動物實驗站、汕頭海洋植物實驗站、西沙深海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南沙深海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 [1] 
研究所研究室:物理海洋研究室、海洋地質研究室、海洋生物研究室、海洋生態研究室 [1] 
研究所工程中心:海洋環境工程中心 [1] 
組織機構圖 組織機構圖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設備資源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實驗1”號、“實驗2”號和“實驗3”號三艘大型海洋科學考察船;還擁有儀器設備公共服務中心、海洋環境檢測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和海洋信息服務中心。 [1] 
  • 儀器設備公共服務中心
截至2014年9月,儀器設備公共服務中心下設三個技術服務平台:海洋生物分析平台、海洋環境與工程分析平台和船載海洋觀測平台。
外景 外景
海洋生物分析平台有儀器15台,設7個儀器組:核磁共振組, 主要負責500MHz AV500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日常運行、測試服務和維護;顯微結構分析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日立S-3400N掃描電子顯微鏡、系列熒光顯微鏡等;流式細胞儀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BDDisvantage流式分選儀,流式細胞分析儀;葉綠素分析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葉綠素熒光測定儀,MINI-PAM便攜式葉綠素熒光儀;色譜-質譜分析組, 主要負責的儀器有 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色譜儀以及液質聯用分析儀等;功能基因組分析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GenomeLab GeXP多重基因表達遺傳分析系統;熒光定量分析儀等以及蛋白質組學研究系統;元素分析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流動式注射分析儀,液體閃爍計數儀,熒光/磷光/發光分光光度計等。
海洋環境與工程分析平台有儀器73台套,設6個儀器組:高能計算機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戴爾刀片式服務器;浮標系統與近海物理海洋觀測儀器組,主要負責物理海洋學淺海觀測儀器(海洋剖面儀、海流計、波浪騎士等);地質樣品分析儀器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超導岩石磁力儀、輔助交變退磁儀、熱退磁儀、脈衝磁化儀等;工程地質儀器組,主要負責近海工程地質測量的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維護、保養等;海洋環境地球化學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激光粒度分析儀、離子色譜儀、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等;海洋化學分析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伏安極譜儀,液芯波導光纖系統。
船載海洋觀測平台為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1號”、“實驗2號”、“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的船載海洋觀測平台,有儀器近二十台套,按儀器功能設四個儀器組:地震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SERCEL海洋多道數字地震採集系統(包括數字地震儀、數字電纜和氣槍)、XS3200深水淺地層剖面儀系統等;海洋重磁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KSS30重力儀、SEASPY磁力儀;測深與定位組,主要負責的儀器有旁側聲納、多波束、迴聲探測儀、衞星導航定位系統和科學考察船的絞車管理;物理海洋儀器組,主要負責“實驗1號”、“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上的温深鹽儀、多波速海流計、海氣邊界層通量測量系統、湍流細微構造觀測剖面儀等。 [9] 
  • 標本館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標本總量為5000多種,20多萬號。標本館收藏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59年建立以來歷年採集以及館際交流和國際友人贈送的標本,涉及到的種類及樣本數有海藻、多孔動物門、腔腸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苔蘚動物門,棘皮動物,浮游動物、魚類、原生生物、櫛水母動物、毛顎動物、、被囊動物、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等;還有鸚鵡螺、虎斑貝、唐冠螺、海龜、玳瑁、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物標本和珍貴的南極企鵝標本。 [3] 
按主要類羣統計標本數
類型
數量
類型
數量
第1類:大型藻類
19421
第6類:石珊瑚標本
1837
第2類:水螅海葵類
1540
第7類:浮游動物
61380
第3類:腹足類
15514
第8類:軟珊瑚
310
第4類:雙殼類
18203
第9類:腔腸動物海綿類
253
第5類:魚類
19130
第10類:棘皮類
356
第11類:甲殼類蝦類
11240
第13類:掘足類
1359
第12類:環節動物寡毛類
1563
第13類:苔蘚類
12056
第13類:多毛類
1332
第13類:其他
15620 [3]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圖書館藏書達二十餘萬冊。其中中外文海洋及相關學科期刊3000餘種十萬餘冊,中外文海洋圖書資料八萬餘冊,海洋資料、海圖、地形、地質等圖件近2萬份,衞星照片近7千餘片,每年入藏中外文海洋期刊600餘種。館藏文獻的專業內容涵蓋了海洋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海洋水文學、海洋氣象學、海洋物理學、衞星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海洋水產及魚病研究、海洋資源環境研究、海洋工程、海洋調查與觀測技術設備等。館藏文獻品種除圖書、期刊外,還有各種工具書、會議錄、技術報告、備忘錄、衞星照片及其他聲像資料 [15]  。擁有CNKI科技類期刊數據庫、CNKI科技類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庫、方正中文電子圖書、《中國科學》雜誌社等中文全文數據庫資源 [16]  ;擁有AGU、ACS、BioOne、Elsevier ScicenceDirect、ESA、GeoScienceWorld、Knovel Library工具書、MyLibrary電子圖書、MyLibrary電子圖書、Nature Geoscience、NetLibrary電子圖書、NRC、PQDT-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Science online、SpringerLink電子期刊、Springer電子圖書等外文全文數據庫資源 [17]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成果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近50年來,南海海洋所共取得科研成果780餘項,獲國家、中科院、部委和省市級成果獎258項;申請專利近700件,獲授權專利400餘項;典型代表性成果有“南海與鄰近熱帶區域的海洋聯繫及動力機制”、“熱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利用技術”和“南沙羣島及其鄰近海區資源環境和權益綜合調查研究”等。主持、承擔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A、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國家基金項目等200餘項。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聯繫與合作,重點發展與歐、美、日、澳等海洋科學發達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加強與南海周邊東盟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每年承擔諮詢或院地合作項目150餘項。 [1]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學術期刊

熱帶海洋學報 熱帶海洋學報
熱帶海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海洋學綜合學術刊物,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之一,也是2001年中國期刊方陣入選期刊之一。
《熱帶海洋學報》為雙月刊,主要刊載南海及鄰近熱帶海洋學研究中有關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海洋沉積、河口海岸、海洋生物、海洋污染與防治、海洋儀器與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以及反映最新學科前沿動態的綜述性文章。
《熱帶海洋學報》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併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同時,《熱帶海洋學報》還被美國《化學文摘》和《水科學與漁業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及英國《動物學記錄》收錄為源期刊。 [4]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得獎項

2022年4月,在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審核確認的“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成果“大洋板塊俯衝動力學機制及對南海構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獲得特等獎,“牡蠣先天性免疫和環境響應的分子基礎及調控機制研究”獲得一等獎。 [29]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學科建設

外景 外景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1] 
博士後流動站海洋科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海洋科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環境科學 [18] 
二級學科碩士點: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環境科學、地質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工程 [19]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學建設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研究生可申請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  、吳瑞獎學金 [21]  、院長獎、朱李月華獎學、獎教金、地奧獎學金、劉瑞玉海洋科學獎學金 [22]  等獎助學金。
2016年6月,評選出2015-2016學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標兵3名、優秀畢業生4名、優秀學生幹部7名、三好學生53名。 [23]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資歷證書

據2017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南海海洋所是全國海洋科研機構首家獲得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的科研單位,擁有國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乙級)”、“海域使用論證資質證書(甲級)”、“工程勘察證書(甲級,海洋專項)”、“測繪資質證書(乙級)“計量認證資質證書”等。 [1]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 [24] 
2022年1月30日,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擬認定公示名單。 [28] 
2024年3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儀器設備公共服務中心海洋生物分析平台被授予2023年度廣東省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31]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形象標識

  • 標誌
所徽 所徽
南海海洋所標誌是由藍色為主色調、以南海的輪廓來演變的藝術圖案。 [25]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精神文化

創新價值觀:追求真理,不斷創新,科技報國
南海海洋所精神:開放、競爭、進取、協作
海洋文化:廣容百川、通達四海、進取不息、協力攻堅 [26]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所長
林 強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