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鎖定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國立科研機構,坐落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籌建於2008年,2012年11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立。
研究院聚焦空間科技、交叉前沿與先進製造、信息科學與技術、能源與環境、健康科學與技術等領域,定位於開展原始創新研究,為戰略新興產業提供核心技術和集成技術解決方案,探索科技與經濟、教育、金融、文化結合的發展模式。
截至2015年底,研究院共有在職職工595人。其中科技人員476人、科技支撐人員73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5人;建成5個研究部;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點3個。 [1-5]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外文名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時間
2012年
機構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海科路99號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簡    稱
高研院
屬    性
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科教機構
現任所長
封松林
博士點
4個(一級學科)
碩士點
4個(一級學科)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歷史沿革

新技術基地實驗樓 新技術基地實驗樓
200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擴大)會議紀要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市院市合作協議精神,決定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2009年8月,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上海市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共同為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籌)揭牌,研究院入駐張江高科技園區。 [6] 
2010年12月,研究院正式入駐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
2012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通過驗收並舉行揭牌儀式。 [6]  同年,獲批上海市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7] 
2013年,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成立。 [8] 
2015年,上海高等研究院的“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3] 
2016年,中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衞星發射升空,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共建上海碳數據與碳評估研究中心,承擔碳衞星的數據開發、碳排放天地一體化監測及低碳發展戰略研究。 [9]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人員編制

截至2019年9月,全院共有各類人員1015人,全職人員949人,兼職66人。全職專業技術人員851人,正高級145人,副高級283人。
共計236人次獲得24類人才項目,其中院士3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7人、中科院“特聘研究員”29人、中科院“關鍵技術人才”5人、上海“領軍人才”7人、上海“優秀學術帶頭人”7人、上海“青年拔尖人才”5人、上海“啓明星計劃”入選者8人。 [3]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封松林 [10] 孫予罕 [11] 吳家睿 [12]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科研部門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建成交叉前沿與先進製造技術研究部、信息與電子技術研究部、空間與海洋研究部、能源與環境技術研究部、健康科學與技術研究部5個研究部。
研究領域
研究中心/實驗室
交叉前沿與先進製造技術研究部
宏觀量子現象與應用研究中心 [13] 
信息與電子技術研究部
中科院微系統研究與發展中心
新媒體無線技術研究中心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微納器件研究中心
服務科學研究中心
薄膜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4] 
空間與海洋研究部
上海微小衞星工程中心 [15] 
能源與環境技術研究部
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技術發展中心
清潔動力技術研究中心
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中心(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可持續技術研究中心
能量儲存與轉化研究中心
清潔能源與材料中心
温室氣體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碳數據與碳評估研究中心 [16] 
健康科學與技術研究部
幹細胞與納米醫學研究中心
系統生物學實驗室
高端醫學影像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德雷塞爾大學聯合中心
新藥創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設施資源

  • 科研設備
綜合樓 綜合樓
截至2013,研究院在信息與電子技術領域擁有電視信號分析儀、正弦信號源、任意波形發生器、Certify軟件、功率器件分析儀、FPGA原型驗證板、LTE核心網設備、實時示波器、基帶矢量信號發生器、混合信號示波器、無線通信終端綜測儀、系統級網絡測試儀、EMI接收機、移動測試車、系統測試頻譜儀、器件建模軟件、Synplify Pro邏輯綜合軟件、網絡測試儀、低頻頻譜分析儀等儀器設備;在能源與環境技術領域擁有X射線衍射儀、化學吸附儀、燃燒室平台、微型熱電聯產系統實證平台、一、二級洗氣塔、超臨界水反應裝置、工藝流程模擬軟件、Zeta電位分析儀、激光熱導儀、通風及控制系統、質譜分析系統、數據採集系統、台式萬能材料測試系統等儀器設備;在交叉前沿與先進製造技術領域擁有全自動寬帶調諧飛秒振盪激光全固態一體化飛秒再生放大器、飛秒光參量放大器、時間分辨光譜測量系統、顯微熒光光譜系統、大型拼接式高阻尼光學隔震台、光學隔震系統、近紅外InGaAs CCD、振盪器水冷機、放大器水冷機等儀器設備。 [17] 
2014年,研究院建立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台,新增中測測試機、手動探針台、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元素分析儀、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系統等大型設備,新建及完善大型實驗(試驗)台架或示範驗證平台,包括:三網融合無線系統綜合測試平台、智慧城市綜合運營管理服務平台、甲烷重整與高温反應系統與平台、合成氣制烴醇烯反應系統與平台、CO2加氫催化評價系統與平台、甲醇轉化利用評價系統與平台、微藻篩選馴化和應用評價系統、面向新型核電系統的兆瓦級氦氣輪機綜合試驗裝置和融鹽換熱裝置、兆瓦級燃氣輪機整機試驗裝置、智能城網綜合驗證示範平台、生物活組織3D打印製造平台、系統生物學分析技術平台等。 [18]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Annual Reviews現刊、ACS Journals、AIP Journals、ACM Digital Library、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APS Journals、ASA-CSSA-SSSA、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Allen Press、America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節能與環保開放社會經濟信息集成與服務系統、新材料行業開放社會經濟信息集成與服務系統、能源行業開放社會經濟信息集成與服務系統、Wiley-Blacwell現刊數據庫(非集團刊)、SpringerLink期刊-CLOS、SpringerLink電子圖書(含叢書)、中科院機構知識庫、Wiley電子圖書、RSC電子圖書、SpringerLink期刊-RLOS、中科院古籍數據庫、Elsevier回溯、CNKI科技類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Cambridge Journals回溯、IOP電子圖書、全院統一自動化數據庫、Springer Protocols(1980-2012)、中國科學院學位論文服務系統、Digital Library of MIT Theses、聯合西文期刊篇名目次庫、中國數學文獻數據庫、全國期刊聯合目錄數據庫、NSCEP、CSA-COS Pivot、Nature(1869-1986)、Turpion回溯數據庫、IOP(1874-2002)、Project HOPE Journal、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SpringerLink回溯數據庫、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Computing Reviews、Rapra Technology Limited、Royal Society、Multi-Science Publishing Co Ltd、Mary Ann Liebert, Inc、Maney Publishing、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IOS Press Journals、中國資訊行搜數網、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SA-PapersInvited、CSA-CSA Illustrata: Technology、Future Science、White Horse Press、CSA-CSA Illustrata: Natural Sciences、CSIRO Journal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NRC Research Press、GeoScienceWorld、Frontiers in China系列期刊、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IGI Global、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Canadian Institute of Forestry、Beech Tree Publishing、NetLibrary電子圖書、Faculty of 1000、Ei Engineering Village 2、ScienceChina、ISI Highlycited.com、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 Current Contents Connect、ISI BP、SpringerLink-Landolt-Bornstein、ISI Century of Science、ISI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ISI Proceedings、ISI Medline、ISI Web Of Scienc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ISI INSPEC、SPIE Digital Libr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Nature(1987-1996)、JSTOR、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B、方正中文電子圖書、SpringerLink期刊、RSC、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全文數據庫、Nature+NSJ、Science Online、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CNKI科技類期刊數據庫、Wiley-Blacwell現刊數據庫(集團刊)、IOP Electronic Journals、Elsevier ScienceDirect、Cell Press、Cambridge Journals現刊等數據庫資源。 [19]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科研成就

浦東科技園新創制藥 浦東科技園新創制藥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院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2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一種用於製備氯乙烯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獲得國際專利 [20] 
2009年11月,“SZ-7飛船伴隨衞星”項目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獲得了創新獎。 [21] 
2013年,上海高研院共有在研項目289項(包括新增項目127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5項(新增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3項(新增5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0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2項(新增1項),共發表論文245篇。其中126篇SCI文章,累計申請專利109件,獲得專利20項。 [17] 
2014年,上海高研院共有在研項目356項(包括新增項目145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項(新增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5項,承擔(或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6項(新增1項),承擔(或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8項(新增4項)、青年基金項目42項(新增12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4項(新增2項)、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1項(新增1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承擔中科院院地合作項目10項,承擔上海市科委院地合作專項13個(新增4項),承擔橫向項目142項目(新增75項)。共發表論文240篇,其中在Phys.Rev.Lett.,Adv.Func.Mater.,J.Power Sources,Nanoscale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20篇,累計申請專利115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7項。 [18] 
2015年,研究院共發表論文188篇,其中在包括Nature等頂尖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52篇。共有在研項目376項(包括新增項目146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項,主持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5項,承擔(或參加)863計劃課題5項(新增3項),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新增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1項、新增國家基金委聯合基金項目培育項目1項、面上項目21項(新增4項)、青年基金項目43項(新增10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院重點部署項目4項、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2項(新增1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承擔上海市科委院地合作專項17個(新增4項);承擔橫向項目121項目(新增54項)。 [3]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學科建設

據研究院2017年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科學院2016年鑑顯示,研究院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點3個。 [3-5] 
一級學科博士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3] 
二級學科博士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生物化工、化學工程 [4] 
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3] 
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生物化工 [5] 
專業碩士點:化學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生物工程 [3]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教學建設

  • 教學概況
截至2015年底,上海高研院共有在學研究生375 人,其中碩士生322人、博士生53 人。 [3] 
  • 學制年限
新技術基地實驗樓 新技術基地實驗樓
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的博士學位研究生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博士生基本學制一般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6年。 [4] 
學術型碩士生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均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4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得進行碩博連讀,但可以在畢業時作為應屆畢業碩士生參加博士研究生的普通招考。 [5] 
通過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基本學制一般為5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8年。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一般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4年。通過碩博連讀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碩士階段在內修讀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8年。 [22] 
  • 獎助體系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高研院研究生獎助學金由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中科院獎學金、國科大學業獎學金、研究院獎學金、助研助管崗位津貼、高研院社會獎學金七部分組成。獎助學金按照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分別設立。
研究生獎助學金髮放對象為高研院正式學籍註冊的全日制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碩博連讀生按學籍註冊類別對待。高研院與上海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參照享受獎助學金特殊補貼及助研助管崗位津貼部分。 [23] 
  • 學生獲獎
在2015年殼牌博士創新獎評選中,研究院研究生3人獲得一等獎、3人獲得優秀獎。 [24]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2016學年優秀學生評選中,35人獲得三好學生、4人獲得優秀學生幹部、1人獲得國科大優秀畢業生、2人獲得三好學生標兵候選人、3人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候選人。 [25] 
2015年11月,研究院研究生2人獲得國家獎學金。 [26]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1月,研究院與上海電氣英國石油公司(BP)、荷蘭皇家殼牌公司(Shell)、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法國道達爾集團(TOTAL)、英國諾丁漢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知名跨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大學簽署了聯合研發協議,通過成立前瞻研究基金、聯合實驗室、聯合技術開發或技術公司等方式,實現共性技術的研發與集成。 [4]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入選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名單。 [27] 
2022年1月30日,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擬認定公示名單。 [31] 
2022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攻關青年團隊被授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32]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徽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徽
院徽上半環是高研院的中文名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下半環是高研院的英文名稱: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CAS (CAS是中國科學院的英文名稱的縮寫)。
院徽環內是六個晶體組成的一個物質結構圖案(象徵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生物六大學科融匯和結合的基礎作用),延續了中國科學院院徽的元素,清晰地表明瞭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的血緣關係。
院徽中心的圖案是上海市市花——白玉蘭,代表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合作共建的國立科研機構。
院徽的主色調為孔雀藍色。 [28]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文化精神

核心文化:上善若水、海納百川、協力創新、同贏未來
科技價值觀: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以科教興國為己任 [29]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文化活動

“創新文化節”是研究院傳統文體系列活動,每年秋季舉辦,每屆活動歷時2個月,研究所全員參與。
研究院舉辦了中華青銅鼎文化講壇、中華美食文化講壇等文化講壇和新年聯歡會等文藝活動。
研究院成立了文體聯合會和研究生會,組建了讀書協會、攝影協會、旅遊協會、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繩毽隊。 [29]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黃政仁 [33] 
黨委書記、副院長
李燕
副院長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唐錚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