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與原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於1999整合而成。
研究所瞄準植物、微生物和昆蟲的重要生理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學前沿,面向中國可持續農業、生態環境、生物能源及生物製造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原創性、系統性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據2018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47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擁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工程碩士領域1個。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外文名
Scienc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SIBS,CAS
創辦時間
1944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現任領導
所長:韓斌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郭金華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
地    址
中國上海市楓林路300號
單位代碼
80191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建所基礎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944年5月1日,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學研究室創建於重慶北碚。
研究所風光 研究所風光
1946年8月,植物生理學研究室遷至上海岳陽路。
1950年4月,植物生理學研究室改為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
1953年1月,中國科學院決定植物生理學研究室獨立成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
1968年底,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本部遷至楓林路。
1970年7月,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劃歸上海市,更名為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977年11月,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重歸中國科學院領導,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 
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1959年,上海昆蟲研究所成立,其組織基礎及學術繼承可追溯到原上海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和上海震旦博物館。
1962年,研究所改名為中國科學院華東昆蟲研究所。
1979年,中國科學院華東昆蟲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1]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併建所

199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2] 
2015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獲批獨立成為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3]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部門

研究所風光 研究所風光
據2018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支、中科院—國家外專局創新國際團隊1支,建有光合作用環境生物學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昆蟲發育與進化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2]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底,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70人。其中科技人員318人、科技支撐人員67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美國科學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5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4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5人,人社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1人,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17人,優秀會員2人,文獻情報和期刊出版領域引進優秀人才1人,卓越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 [2] 
稱號
名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趙國屏、韓斌、陳曉亞等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
薛紅衞、龔繼明、唐威華等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
薛紅衞、龔繼明、王佳偉等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文啓光、林鴻宣等 [5]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徐永鎮、李來庚、王成樹、龔繼明、韓斌、覃重軍、
黃勇平、何祖華、陳曉亞、薛紅衞、姜衞紅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王四寶、謝芳、劉宏濤、王勇、王永飛、肖晗、凌爾軍、
徐永鎮、李來庚、楊琛、王成樹、郭房慶、張鵬、唐威華、
周志華、龔繼明、韓斌、覃重軍、文啓光、黃勇平、何祖華、
林鴻宣、陳曉亞、薛紅衞、姜衞紅等 [6]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設備資源

儀器設備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儀器設備列表
平台名稱
設備儀器名稱
細胞結構分
析技術平台
高分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全內反射活細胞顯微成像系統
透射電子顯微鏡
正置熒光顯微鏡
掃描電子顯微鏡
正置激光共聚焦熒光掃描顯微鏡
超高分辨率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倒置激光共聚焦熒光掃描顯微鏡
超高分辨率共聚焦顯微鏡
智能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轉盤共聚焦顯微鏡
流式細胞分析儀
熒光體視顯微鏡
-----------
代謝組學與蛋白
互作技術平台
液相色譜-靜電場軌道阱組合質譜聯用儀
離子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
液相四級杆-靜電場軌道阱-雙壓線性離子阱組合質譜聯用儀
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
四極杆複合離子阱串聯質譜儀
液相三重四極杆離子阱質譜聯用儀
二維液相四極杆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
液相三重四級杆質譜聯用儀
質譜引導的自動純化系統
核磁共振分析儀
氣相四級杆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
蛋白質單晶衍射儀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離子色譜儀
液相四極杆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
高通量成像系統
元素分析同位素質譜儀
高通量化合物庫操作機器人操作系統
儀器開放實驗室
熒光實時定量PCR儀
大容量冷凍高速離心機
基因槍
冷凍乾燥機
酶標儀
激光顯微切割系統
高速/超速離心機
-----------
植物基因和功能
基因組平台
Deep Sequencing DNA分析儀
超高通量基因分析系統
快速基因組分析系統
高通量測序數據存儲系統
生物信息學
研究平台
生物信息學研究平台
數據存儲服務器集羣
Gene Spring處理軟件
-----------
同位素室
多功能成像系統
LS6500型液體閃爍計數器
柯達醫用x光膠片衝片機
-----------
合成生物學元
件與數據庫
合成生物學元件與數據庫
生物元件庫(菌種)服務 [7] 
表內為據2018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官網顯示的儀器設備清單
上海昆蟲博物館
據2018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的上海昆蟲博物館館內收藏昆蟲標本100餘萬號,保藏着一大批瀕危珍稀及檢疫性昆蟲標本。 [2] 
昆蟲標本館是上海昆蟲博物館的組成部分,標本採集涵蓋全國各地,收藏量達百萬餘號。其中土壤動物標本近40萬號、模式標本1000餘種,定名標本近萬種;擁有5萬餘號西藏地區的標本。定名標本主要集中在原尾目、彈尾目、雙尾目、纓尾目、蜻蜓目、蜚蠊目、等翅目、螳螂目、革翅目、直翅目、竹節蟲目、同翅目、半翅目等,館內還保藏着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和一批國際、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還保存着一批製作精細的成套昆蟲生活史標本以及昆蟲各目有代表性的類羣標本,其中包括農、林、衞生、城市綠化及經濟建設活動中常見的重要昆蟲類羣。1997-1999昆蟲標本館參加了由中科院組織的“動物物種及標本信息系統”研究項目,已錄入昆蟲標本近4萬號,計6目、44科、近1千餘種,並建立了館藏昆蟲的科名庫。 [8] 
圖書資料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資料室中、外文期刊列表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Development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Genes & Development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Cell
Genome
Nature
Current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New Phytologist
電子世界
環境科學
昆蟲學報
動物學報
菌物學報
昆蟲知識
動物學研究
科技導報
農業科技通訊
分子植物育種
科學
上海農業科技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科學畫報
生命的化學
工業微生物
科學美國人
生命科學
國外科技動態
科學通報
生物工程學報
花卉
可再生能源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環境保護
昆蟲分類學報
-------- [9] 
表內為據2018年7月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官網顯示的期刊列表
人工氣候室
人工氣候室是由中國科學院二期創新工程投資4500萬元的新建人工氣候室於2004年建成,總建築面積為6150平方米,共分四層,其中可控環境面積為1650平方米。一、二、三層為人工氣候室,夾層為系統技術設備層,樓頂層為供冷熱主機站和大型連棟弧頂自控玻璃温室。
人工氣候室是由人工光照低温庫、可變光譜培養間、密閉氣體培養間、人工光照培養間、自然光照培養間、自然光照環境生態玻璃展示廳和弧頂自控玻璃温室組成,共計83可控環境單元。人工氣候室系統配置為先進的集中供能(冷熱)和再回收供熱系統、集散空氣調節系統、模擬組合補光系統、計算機總線閉環控制系統和動力驅動互備系統。 [10]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成果

合併前兩所的科研成果
1953—1998年間,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共獲得各類獎91項,包括:中國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7項,中科院一等獎9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19項、四等獎5項、五等獎2項,省、市、自治區和部委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3項。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歷年來共獲得科研獎項67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1]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部分科研成果獎勵
成果名稱
頒發日期
所獲獎項
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的合成及利用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固氮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光合磷酸化的研究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高活力纖維分解菌及纖維書素酶的應用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催化電子理論在光合作用中的應用-以無機半導體代替
葉綠體在光下還原輔酶II和合成“腺三磷”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石油發酵二亢酸--人工合成麝香酮成功
1978
全國科學大會獎
光合磷酸化高能態的發現及其有關機理的研究
1982
全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植物的細胞間聯絡與細胞內含物的再分配
1982
全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技術
1982
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正烷烴發酵生產十五碳二亢酸及其它單一長鏈二亢酸新工藝
1983
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二氧化碳對植物的傷害機理
1984
全國環境科技成果獎
大氣污染傷害植物症狀圖譜
1984
全國環境科技成果獎
林木、果樹及花卉的快速繁殖及育種新技術
1986
“六五”國家技術攻關表彰獎勵
三江平原綜合開發
1986
“六五”國家技術攻關表彰獎勵
植物基因工程-載體和受體系統的研究
1986
“六五”國家技術攻關表彰獎勵
植物細胞突變體的誘變:篩選及育種的研究
1986
“六五”國家技術攻關表彰獎勵
壇紫菜營養細胞育苗和養殖的研究(協作)
1987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細菌轉座子的研究
1988
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
固氮基因的結構與調節
1988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氮化合物在力復酶素和井崗黴素生物合成中的調控
1988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高等植物對城市污水的淨化效應
1989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原生質體再生植株
1991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1]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部分科研成果獎勵
成果名稱
頒發日期
所獲獎項
棉紅鈴蟲性引誘劑的合成及其應用於測報的劑型*
1980
國家發明獎 三等獎
防治柞蠶飾腹寄蠅的有效藥劑滅蠶蠅一號及滅蠶蠅三號*
1981
國家發明獎 一等獎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1982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有機污染物統一分析方法*
1984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京津渤地區環境綜合研究*
1985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原尾蟲系統分類的研究
1987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黃浦江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方案研究*
1987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
棉蟲種羣動態及其綜合防治研究*
1988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二)國家標準GB8321.1-2-87*
1990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引進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的研究與應用*
1995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12] 
合併後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科研成果
2017年,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共發表SCI研究論文150餘篇,包括Nature、Science、Nat Genet、Energ Environ Sci、Nat Commun、Mol Cell、Cell Res、PNAS、Dev Cell 、Plant Cell、PLoS Genet等國際學術期刊。
2017年,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共申請中國發明專利38件,PCT專利6件;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件;24件中國發明專利獲得授權,4件PCT專利獲授權。
2017年,韓斌院士團隊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科院水稻所相關團隊經十餘年合作,合作項目“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為第二完成單位);由李家洋、韓斌、錢前團隊組成的“水稻分子遺傳學團隊”團隊獲得2017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由陳曉亞院士領銜的“植物次生代謝與抗蟲”項目獲得2017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2] 
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部分科研成果獎勵
成果名稱
頒發日期
所獲獎項
水稻第四號染色體測序及功能分析
2007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燃煤砷致機體GPA、PTCH基因突變及GSTP1基因多態性的
相關性研究(與貴州省遵義醫學院一附院合作)
2008
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真菌殺蟲劑產業化及森林害蟲持續控制技術
2009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水稻複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
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稻重要生理性狀的調控機理與分子育種應用基礎
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3]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期刊

出版刊物
出版刊物(2張)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創刊於2008年,被SCI、Medline、CA、BA和FSTA等數據庫收錄。2013年6月20日公佈的2012年度《期刊引用報告》,《分子植物》的影響因子上升為6.126,在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10位,連續三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 [14] 
植物生理學報》(Plant Physiology Journal)創刊於1951年,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植物學類”核心期刊,在2014年版的“植物學類核心期刊表”中排名第6;是中信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I)、荷蘭Scopus和中國清華同方(CNKI)等數據庫收錄。2012年獲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13年獲上海市期刊編校質量檢查優秀獎。 [1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科建設

據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2018年招生專業目錄顯示,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擁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工程碩士領域1個。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 [16]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工程碩士領域:生物工程 [3]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底,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在學研究生573人(其中碩士生213人、博士生360人)、在站博士後104人。 [2] 
2002—2007年,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生獲得中科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3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3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人。 [17]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作交流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與中國國內外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如:中國科學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上海生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上海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湖州農業中心、SIBS-ETH木薯生物技術研究中心、SIBS-Keygene植物分子育種聯合實驗室等。 [2]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形象標識

logo logo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標識以植物的綠色為主色調,中間為植物開花的藝術圖案。 [18]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社團活動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組建有學生會、研究生羽毛球協會、排球協會等團體,先後組織或參加了乒乓球賽、環保宣傳活動、黨支部主題生活、趣味運動會、研究生春遊、卡拉OK大賽、籃球賽、排球賽、夏令營等活動。 [19]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主任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孔朝暉 [20]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歷任領導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長
1953-1978年
1978-1983年(1983-1992年11月任名譽所長)
1983-1991年
1991-1994年
湯章城
1994-1999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所長
1959-1985年(1985年起任名譽所長)
朱國凱
1985-1988年
陳元光
1988-1993年
李鴻昌
1993-1997年
1997-2000年(常務副所長)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
1999-2002年
2004-2008年
2009-2014年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