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鎖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數技經所”)是集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學術機構。
中文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CASS
成立時間
1980年1月18日
在職科研人數
科研人員74人
所    長
李雪松 [2] 
書    記
李海艦 [2] 
辦公地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數技經所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辦所理念

數技經所以“引領學術前沿、聚焦重大問題,促進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為辦所理念。以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應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數量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為崇高使命,致力於打造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互促共進、多學科交叉融合、科教諮刊一體化發展的國家級研究機構和高端智庫。
自成立以來,數技經所堅持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綜合研究,促進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融合發展。近年來,數技經所十分注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努力為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中央和地方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和企業的經濟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歷史沿革

數技經所的前身是成立於1980年1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經濟研究所。1982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經濟研究所數量經濟研究室、工業經濟研究所管理現代化研究室合併,更名為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歷任所長(負責人)為:李德仁(任期1980~1982年)、徐壽波(任期1980~1982年)、烏家培(任期1982~1985年)、李京文(任期1985~1998年)、汪同三(任期1998~2011年),李平(任期2011年~2021年)、李雪松(任期2021年至今)。
現任領導為:所長李雪松,黨委書記、副所長李海艦,紀委書記、副所長薄延忠,副所長張友國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人才薈萃

數技經所編制85人,現有在職人員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2人,包括研究員25人,副研究員(副編審)22人。
截至目前,數技經所共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人,榮譽學部委員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參事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5人。
數技經所曾2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二等獎”,1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3名學者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對策信息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等近兩百項。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領域

數技經所具有跨學科、強方法、重思想的特點。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發揮學科特色服務國家戰略,形成了宏觀經濟、政策評價、戰略規劃、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的突出優勢。
數技經所是我國數量經濟學的重要開拓者和權威學術機構。1980年暑期,舉辦了著名的“頤和園經濟計量學講習班“,為中國培養了100多位經濟計量學教學科研骨幹,成為中國數量經濟學乃至整個經濟學科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多年來,在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經濟政策效應評價、國家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等方面持續研究,形成了突出的優勢。打造了“經濟藍皮書”高端學術品牌,1991年由總理基金支持研究撰寫的國內第一本皮書《經濟藍皮書》至今已連續出版31年,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經濟日報》“經濟十佳暢銷讀物”。《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數技經所是我國技術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權威學術機構。早在建所之初就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編制,在以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京滬高鐵工程三大跨世紀項目為代表的國家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和審查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多年來持續深耕和引領技術經濟理論方法研究,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方面,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支持,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專著《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實驗室與智庫

數技經所設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智能治理實驗室”及院屬專業化智庫“宏觀經濟研究智庫”。擁有包括聯立方程計量模型、CGE模型、DSGE模型、微觀主體仿真模型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模型體系。科研人員胸懷“國之大者”,承擔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重要縱向課題的組織和研究工作,努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積極發揮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作用。在科研工作中堅持高質量發展,秉持質量第一,注重團隊建設,弘揚創新精神,《經濟藍皮書》連續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年度重大成果,多次榮獲“優秀皮書獎”一等獎,在國內經濟研究中產生了深遠的學術影響和政策影響。2022年首創《中國五年規劃發展報告(發展規劃藍皮書)》,以期打造新的標誌性、引領性成果,進一步提升學術影響力、決策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重要研究項目

作為國家級研究單位,數技經所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工信部、商務部、住建部、生態環保部、國家統計局等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保持着密切合作交流關係,成功舉辦多項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
數技經所大型論壇和國際研討會主要有“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年會”“中國技術經濟論壇”“中國環境技術經濟前沿論壇”“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與日本財務省綜合政策研究所(PRI)、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聯合主辦的“中日韓三國研討會”,“中英智庫雙邊會議”等,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力。
數技經所十分注重國際學術合作,建所以來的重要合作研究項目有:聯合國模型連接組織(PROJECT LINK)專家會議成員,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的“中國宏觀經濟年度模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的“環黃海經濟模型聯接”項目,與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合作的“中美日生產率比較研究”,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以及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合作的“CGE模型研究”,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布蘭德斯大學合作的“中國工業生產率研究”,與英國牛津大學OEF合作的“經濟季度模型”,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合作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計量經濟分析”,等等。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期刊學會

數技經所主辦兩本學術刊物:一本是創刊於1984年的權威期刊《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連續9年榮獲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期刊,曾獲中國社科院優秀期刊特別獎;另一本是2022年新創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經濟學》,這是數技經所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而作的一項努力。
數技經所代管1個全國性學會:中國數量經濟學會;主管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社會綜合集成與預測中心、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項目評估與戰略規劃研究諮詢中心、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中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人才培養

數技經所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系的教學工作,具有應用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和工商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兩個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23人。
數技經所設有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在站博士後16人,累計出站博士後170餘人。
數技經所設有培訓中心,負責繼續教育的相關培訓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組織機構

數技經所設有9個研究室:經濟預測分析研究室,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綠色創新經濟研究室,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技術經濟研究室,數字經濟研究室,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創新政策與評估研究室,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設有2個職能部門:辦公室、科研處。
  • 經濟預測分析研究室
經濟預測分析研究室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經濟預測理論與技術;大型經濟系統預測理論及應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系統理論;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預警研究;投入產出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微觀系統仿真理論及應用;老齡化經濟學理論及應用;經濟計量模型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
  • 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
大數據與經濟模型研究室所屬一級學科是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是數量經濟學。研究領域主要分佈包括:大數據方法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大數據庫建設研究;DSGE模型、SVAR模型、CGE模型、時間序列等大型宏觀經濟模型的維護和更新;經濟計量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和分析、經濟政策分析與模擬;基於模糊理論及灰色系統理論的不確定性經濟預測與評價;貨幣政策與收入分配。
  • 綠色創新經濟研究室
綠色創新經濟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綠色創新與綠色發展,特別是中國綠色創新與綠色發展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政策瓶頸問題,涉及技術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創新經濟學;注重相關問題的理論機制研究,注重從歷史和制度層面分析、解決問題;注重國情調研和數量方法的運用;擅長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投入產出模型、DEA分析方法、計量經濟模型、系統動力學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和建模理論。
  • 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
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曾經承擔的主要研究課題包括: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論證、三峽工程電源規劃與能源平衡研究、三峽移民工程研究、南水北調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研究、能源及電源結構研究、中國能源預測模型系統研究、能源環境研究、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產業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中部五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深圳市寶安區高新技術產業區規劃研究、中國地區國民收入差距研究、經濟區劃與區域政策研究、旅遊資源配置研究、旅遊業預警分析、鐵路建設投資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定量測度和評價、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實踐等國家、地方及國際合作項目。
  • 技術經濟研究室
技術經濟研究室主要從經濟學視角研究技術的產生、轉移、擴散、創新等理論和實踐問題,跟蹤國內外最新發展動向,研究和完善技術經濟學理論和方法,指導和服務技術經濟應用實踐。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技術經濟理論與方法、綠色技術評估與應用、全要素生產率理論方法與應用、超大型工程建設項目評價、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顛覆性創新與國家科技安全等。
  • 數字經濟研究室
數字經濟研究室主要圍繞以下方向開展研究:數字經濟的統計測度及發展水平的測度理論及方法框架。數據要素相關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大數據分析與經濟學研究範式。數字經濟與經濟增長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學解釋與數字治理及政策研究。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的經濟社會衝擊與應對,研究圍繞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經濟社會結構性變化。數字時代的全球產業鏈重構與數字貿易對全球貿易構成的影響。
  • 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
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擬從以下三條主線進一步開展學科建設和研究工作。第一,數字經濟發展。重要是深化某些有過長期跟蹤研究和成果積累的領域,特別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產業轉型、融合與業態創新方面的課題;第二,信息科技應用。重點擬放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新業態、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第三,學科基礎建設。圍繞技術經濟學下的重點分支學科的“信息技術經濟學”展開深入研究,充分結合數字經濟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結合研究生院的專業課教學,積極爭取形成數字經濟系列專著。
  • 創新政策與評估研究室
創新政策與創新評估研究室,主要聚焦於在創新政策效果分析理論和方法論創新研究,項目經濟評價理論和方法論創新研究;超大型項目經濟分析、區域經濟影響和宏觀影響評價;國家重大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創新驅動發展、知識產權和標準研究研究;從需求側角度進行中長期技術預見研究,前沿技術經濟社會效益評估,顛覆性技術與新興產業發展研究;激勵、評價、知識產權等創新政策效果、創新環境生態、學術環境等領域的評價研究;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模式和效果等評估。
  • 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
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圍繞宏觀政策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集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功能為一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運用規範前沿的數量經濟學研究方法對宏觀政策的作用機制、傳導渠道、影響效果、國際傳導、風險防範等進行研究與評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宏觀政策基礎理論與框架體系研究;宏觀政策評價方法研究;財政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就業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宏觀審慎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宏觀政策協調配合研究;宏觀政策國際傳導與國際間協調研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研究;宏觀經濟形勢跟蹤分析研究等。 [1] 
參考資料
  • 1.    本所介紹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3-21]
  • 2.    現任領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