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鎖定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是中國礦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起源於1950年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焦作工學院時期的電機工程學系,後發展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2016年10月,學校決定將原電力工程學院整體和原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電氣工程學科及專業整合組建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2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個;有教職工140餘人,專任教師110餘人;有各類在校學生3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10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00餘人,本科生2400餘人。 [1] 
中文名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創辦時間
1950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中國礦業大學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電氣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
地    址
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前身溯源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學科同根同源,共同起源於1950年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焦作工學院時期的電機工程學系。 [2] 
  •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952年,在教育部批覆的中國礦業學院組織機構中,礦山電機工程學系下設礦山電機等兩個專業。
1953年,礦山電機工程學系更名為礦山機電系。
1954年,礦山機電系下設普通電工、礦山電工、礦山機械設備(通風、壓氣、排水、提升)、等教研組及其實驗室。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
1958年,礦山機電系增設熱工實驗室。
1972年,礦山機電系將所屬的教學機構調整重組為流體機械、礦山電工和普通電工等四個教研室。
1978年,礦山機電系更名為機電系。
1980年,機電系更名為自動化系,下設電工、電子、自動化、礦山電工、流體機械等7個教研室。
1985年,流體機械教研室由自動化系劃歸到礦山機械系。
1985年,煤礦電氣工程專業更名為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
1988年,自動化工程系增設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等兩個專業。
1993年,增設電氣技術專業。
1995年,自動化工程系更名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院下設電力工程系等一部三系。
1997年,原電氣技術、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合併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1999年,原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兩個專業合併為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
2007年,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調整設立了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電氣工程等5個研究所和電氣自動化學系等2個學系。
2012年,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更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並設立電氣工程等四個教學實驗部,同時設立新能源與電動車研究所、大功率傳動與制動控制研究所。
2014年,電氣工程教學實驗部和自動化教學實驗部合併為電氣自動化教學實驗部。 [2] 
  • 電力工程學院
1987年,礦山機械系成立熱能教研室。
1988年,設立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2019年學生表彰大會 2019年學生表彰大會
1992年,礦山機械工程系設立流體機械實驗室、熱能實驗室。
1993年,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更名為熱能工程專業。
1997年,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更名為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專業。
1998年,礦山機械工程系更名為機電工程學院,成立動力工程系。
1999年,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專業更名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2000年,流機實驗室與熱能實驗室合併為動力工程實驗室。
2004年,動力工程系更名為熱能與動力工程系。
2008年,動力工程實驗室更名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驗中心。
2010年,熱能與動力工程系從機電工程學院劃出,成立電力工程學院。
2012年,電力工程學院機構調整,熱能與動力工程系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驗中心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中心,並設立流體機械及水射流研究所、煤與煤層氣燃燒及利用研究所、礦井製冷與低温研究所、新能源利用與發電研究所。同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2013年,成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2014年,礦井製冷與低温研究所和新能源利用及發電研究所合併組建制冷與新能源研究所。 [2]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合併發展

2016年10月24日,中國礦業大學決定,將原電力工程學院整體和原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電氣工程學科及專業整合組建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2]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2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電氣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
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 [1]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十三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個、中國礦業大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個。 [1]  [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電氣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流體力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二級學科碩士點:流體力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電氣工程、動力工程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十三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電氣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  [3]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40餘人,專任教師110餘人,教授20多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導師15人,50餘人次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等、萬人計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青藍工程”、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雙創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 [1]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陳昊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譚國俊
中國礦業大學百佳教師:李嘉薇、史玉鳳、王利軍、昝小舒、曹海洋、李德玉、鄒正龍、韓東太、楊春敏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方新秋、譚國俊、饒中浩、陳昊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方新秋、譚國俊、饒中浩、陳昊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方新秋、譚國俊、饒中浩、陳昊 [4] 
(名單不全)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電氣與動力工程實驗中心,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江蘇省工程學科綜合訓練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江蘇省重點專業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1]  [5-6]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蘇省工程學科綜合訓練中心:江蘇省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綜合訓練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
江蘇省重點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江蘇省品牌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 [1]  [5-6] 
  • 教學成果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2009年) [7]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11個研究所,擁有2個江蘇省工程實驗室、1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煤礦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實驗室、江蘇省高效儲能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所:大功率電力傳動與控制研究所、先進電力電子電能變換與應用研究所、流體科學與應用研究所、電網安全與節能研究所所長、智能電網安全與保護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供配電自動化與安全研究所、可持續能源與清潔燃燒研究所、流體機械研究所、高電壓與故障診斷研究所、煤炭爆燃發電研究所 [1]  [8]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成果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十二五”以來,學院教師先後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和項目36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4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與教學獎勵40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6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200餘項。 [1] 
年度
成果名稱
獎勵名稱
等級
2017
礦山超大功率提升機全系列變頻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2018
電動汽車新型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2018
高安全性長壽命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
2018
基於礦區閉鏈循環的煤矸石電廠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18
熱害防控與熱儲存過程傳熱傳質特性及其強化機理研究
江蘇省教育教學與研究成果獎(研究類)
三等
2018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江蘇省教育教學與研究成果獎(教育研究類)
三等 [9]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厄瓜多爾國立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合作關係,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1] 
學術活動 學術活動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標識

  • 院徽
院徽中間為黃色的閃電圖案,上下外環為學院中英文名稱。 [1]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社團文化

學院開展的學生工作有社會實踐與志願者活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文化藝術活動,設有學生會、新聞與新媒體傳播中心、青年志願者協會、科學技術協會等學生組織。 [10]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黨委書記
院黨委副書記
許宏志
院長
郭楚文
教學副院長
徐瑞東
科研、研究生副院長
韓東太
行政副院長
江國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