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鎖定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School of Min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是中國礦業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礦業工程學院始於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的礦務學門;1933年正式成立採礦冶金系;1952年將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採礦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採礦系;2000年撤系建院,成立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年更名為礦業工程學院。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3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教職工135名,其中教授40名。 [1]  [9] 
中文名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Min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創辦時間
2007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礦業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閔濤、院長:張吉雄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採礦工程
院系設置
採礦工程系、交通運輸系、工業工程系、資源工程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
地    址
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礦務學門成立。
1913年12月,首屆學生畢業後,英國福公司停辦了焦作路礦學堂。
1915年6月,恢復辦學,定名為福中礦務學校。
1921年,福中礦務學校增設大學本科,更名為福中礦務大學;同年,福中礦務大學採礦冶金科成立。
1931年4月,改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同年,私立焦作工學院採礦冶金系、採礦冶金學系成立。
1938年7月,私立焦作工學院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與北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所屬工學院合併為國立西北工學院;同年,國立西北工學院礦冶工程系成立。
1946年7月,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覆校,私立焦作工學院礦冶工程系、採礦工程系成立。
1950年,國立焦作工學院採礦工程學系、中國礦業學院採煤工程學系成立。
1952年,將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採礦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採礦系。
1953年9月,中國礦業學院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北京礦業學院採煤系成立。
1963年,北京礦業學院採礦系成立。
1970年5月,中國礦業學院從北京搬遷到四川省合川縣,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四川礦業學院採礦系成立。
1978年,學校開始搬遷至江蘇徐州辦學,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中國礦業學院採礦系、採礦工程系成立。
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
2000年,撤系建院,中國礦業大學資源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
2003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2007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1]  [14-15] 
2021年9月,獲江蘇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3個本科專業。 [1]  [9] 
教學系:採礦工程系、交通運輸系、工業工程系、資源工程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 [9] 
本科專業:採礦工程交通運輸工業工程 [1]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師生活動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師生活動圖片(14張)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35名,其中兩院院士3名(含外聘),教授40名,副高職稱教職工43名,專任教師108名,教輔人員13名,管理人員14名。專任教師中博士比例95.2%,具有外校學歷背景比例16.8%。有12人次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優秀援疆幹部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和獎勵;1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16]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4人,2人列入“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11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列入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培養對象、15人列入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17人列入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2人獲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人獲首屆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5人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1人獲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3人獲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獲“江蘇特聘教授”、1人獲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 [7] 
人才類別
姓名
兩院院士(專職)
錢鳴高 [4] 
兩院院士(外聘)
何滿潮、康紅普 [4]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獲得者
張農、張吉雄
國家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張農
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領軍人才
張農、張吉雄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
黃炳香
新世紀優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張東昇、許家林、柏建彪、張農、李學華、陸菜平、萬志軍、張吉雄、黃炳香、馬立強、周偉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範立民 [16]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培養對象
竇林名、張農、黃炳香、方新秋、王旭鋒
江蘇省“青藍工程”省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許家林、張農、屠世浩、曹勝根、馬立強、高明仕
江蘇省“青藍工程”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李學華、方新秋、陸菜平、黃炳香、鄭西貴、黃豔利
江蘇省第三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第二層次)
柏建彪、張東昇、張農、張農、柏建彪、張吉雄、竇林名、張吉雄、張東昇
江蘇省第三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第三層次)
萬志軍、謝文兵、劉長友、張東昇、萬志軍、陸菜平、黃炳香、馬立強、黃炳香、黃豔利、方新秋
貴州省候鳥型高層次人才
張東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層次引進人才
張東昇
陝西省百人計劃
馬立強
資料來源: [10]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 學位點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校園環境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校園環境圖片(6張)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1]  [5]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業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採礦工程、資源開發規劃與設計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採礦工程、資源開發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礦業工程、工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5] 
  • 重點學科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211工程”建設學科1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學科1個,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1個,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 [6] 
國家重點學科:採礦工程
“211工程”建設學科:礦業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學科:礦業工程
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礦業工程
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礦業工程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礦業工程 [6] 
  • 學科評估
學院礦業工程學科在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列第一。 [1]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礦業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採礦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1] 
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1]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十一五”以來,學院共承擔“973”、“86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9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68項,企業合作項目千餘項,經費累計7.2億元,其中縱向經費1.2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41項、授權專利375項,軟件著作權10餘項;制訂行業標準8項;SCI檢索論文150餘篇;EI檢索論文400餘篇。 [13] 
重大項目
項目來源
項目類別
項目、課題名稱
項目負責人
時間
科技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特大型露天煤礦高效開採關鍵技術
才慶祥
2006
科技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採動動力災害監測、預警、與控制的關鍵技術研究
竇林名
2006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煤礦突水機理與防治基礎理論研究
柏建彪
2007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採動巖體裂隙演化及隔水關鍵層的形成條件
許家林
2007
科技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堅硬頂板水力致裂及衝擊多參量預測技術研究
陸菜平
2007
科技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沿空留巷工作面巷道支護
張農
2008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深部煤巖動力災害的前兆信息特徵與監測預警理論
竇林名
2009
教育部
重點項目
煤礦地下巷道圍巖結構對爆炸衝擊波響應特徵的微震試驗研究
高明仕
2009
自然科學基金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大型露天煤礦高陡時效邊坡穩定性理論研究
才慶祥
2010
教育部
教育部科技項目創新團隊項目
深井煤與瓦斯共採理論與實踐
張農
2011、2014
科技部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
大型露天採礦技術與設備
(點擊訪問)
才慶祥(首席)
2012
科技部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
薄煤層開採工藝及安全保障技術
(點擊訪問)
屠世浩(首席)
2012
科技部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礦井冒頂與地壓災害防治技術及示範
許家林
2012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高強度開採下礦區環境損傷的形成機理與預測
張農
2013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西部煤炭高強度開採下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基礎研究
柏建彪
2013
科技部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水資源保護性開採理論與控制方法
(點擊訪問)
張東昇(首席)
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
煤巖體水力致裂
黃炳香
2015
科技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大型煤電基地採排復一體化與土壤重構關鍵技術
尚濤
2016
科技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衝擊地壓風險智能判識與監測預警理論及技術體系
竇林名
2016
科技部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
數字礦壓與頂板預警
張農
2016
科技部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
煤礦採場鬆動爆破理論與方法研究
張吉雄
2016
科技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千米深井強採動巷道圍巖大變形與破壞機理
黃炳香
2017
資料來源: [11] 
科研成果
獲獎名稱
獲獎人
獲獎級別
採場上覆岩層活動規律
錢鳴高、李鴻昌
199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多鉸摩擦可縮U型鋼支架
1990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工字鋼可縮性巷道支架
侯朝炯
1991年國家發明獎四等獎
煤礦礦區最優規劃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
王玉俊、張先塵、韓可琦
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露天開採設計規劃綜合優化的理論及應用
張幼蒂、彭世濟、於汝綬、張達賢、李克民、尚濤
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採煤方法
徐永圻、張先塵、郭育光
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極軟巖巷道支護機理及高阻力可縮支架的研究
陸士良、王彩根、王悦漢、陳慶敏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巷支護新技術及圍巖活動規律
侯朝炯、何亞男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綜採工作面頂板與支護質量監控系統
何富連、錢鳴高、許家林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兗州礦區煤炭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
採礦工程系
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煤礦採場圍巖控制
錢鳴高、李鴻昌
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高應力極軟巖工程錨注支護機理及技術研究與應用
謝文兵、漆泰嶽
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極易離層破碎型頂板預應力控制理論研究及工程應用
張農
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巷道高效安全支護成套技術創新體系及應用
柏建彪
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衝擊礦壓電磁輻射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及其應用
竇林名
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破碎巖體滲流規律及其在煤礦突水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徐金海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荒漠化地區大型煤炭基地生態環境綜合防治技術
張東昇
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低透氣性煤層羣無煤柱煤與瓦斯共採關鍵技術
張農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大型露天煤礦開採新技術與應用研究
才慶祥、車兆學、周偉、尚濤、舒繼森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特厚煤層安全開採關鍵裝備及自動化技術
屠世浩、萬志軍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千米深部巖巷穩定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鄭西貴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井下地質力學原位快速測試及圍巖控制技術
柏建彪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範立民、馬立強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綜合機械化固體廢棄物密實充填與採煤一體化技術
張吉雄、黃豔利
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露天煤礦高台階拋擲爆破與吊斗剷倒堆工藝技術及應用
李克民
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深部動力災害一體化預測與防治關鍵技術
竇林名
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資料來源: [8]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學術交流

學院還通過綠色開採理論與實踐國際研討會、科學採礦論壇暨礦壓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全國煤礦科學採礦新理論與新技術學術研討會、露天開採專業科技學術研究會等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12]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中國國內能源礦業科研院所和大型煤炭基地企業始終保科技合作,與美、英、澳、加、俄等20餘所中國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學術交流和互訪機制。 [1]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學院院徽 學院院徽
院徽顏色設計為黃色彰顯了礦業學子永遠充滿朝氣,不斷奮鬥的精神;下部一雙托起的雙手,代表了礦業學院對每一位學子美好未來的期盼,預示着礦大學子將攜手實現開發礦業、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責任,符合當代築夢時代的特點和夢想;其下方的“1909”,顯示學院同礦大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1]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閔濤 [17] 
黨委書記
張吉雄
院長、黨委副書記
高世傑
黨委副書記
王曉琳
行政副院長
萬志軍、馬立強、袁永 [17] 
副院長
資料來源: [3]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系主任)
歷任黨委(總支)書記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任殿元
採礦冶金科主任
1931-1933
羅非
採煤系黨總支部書記
1954-1956
任殿元
採礦冶金系主任
1933-1935
牛欣芳
採煤系黨總支部書記
1956-1957
任殿元
採礦冶金學系主任
1935-1938
趙維霖
採煤系黨總支部書記
1957-1960
任殿元
西工礦冶工程系主任
1938-1946
樂耕之
採煤系黨總支部書記
1960-1963
馬載之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46-1949
樂耕之
採礦系主任黨總支部書記
1963-1966
李善堂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49-1950
崔雲龍
採礦系主任黨總支部書記
1966-1967
馬載之
採礦工程學系主任
1950-1953
李興國
採礦系主任黨總支部書記
1970-1973
馬載之
採煤系主任
1953-1954
劉亮
採礦系主任黨總支部書記
1973-1980
張熙年
採煤系代理主任
1954-1963
劉亮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80-1983
張熙年
採礦系主任
1963-1970
項振英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83-1984
慄茂元
採礦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0-1979
項振英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84-1986
汪泰葵
採礦系主任
1979-1980
項振英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86-1989
汪泰葵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80-1981
戎志毅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89-1992
黃元平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81-1983
王雲亭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92-1993
張先塵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83-1987
張國良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93-1998
錢鳴高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87-1991
王鐵羣
採礦工程系黨總支部書記
1998-2000
俞啓香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91-1995
王鐵羣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0-2001
徐永圻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95-1998
王鐵羣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1-2003
才慶祥
採礦工程系主任
1998-2000
尹新平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3-2004
才慶祥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00-2004
才慶祥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4-2007
王德明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
2004-2007
才慶祥
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7-2007
屠世浩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
2007-2007
姬長生
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07-2014
屠世浩
礦業工程學院院長
2007-2015
張東昇
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15-2016
張 農
礦業工程學院院長
2015-2018
陳新忠
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16-2022
張吉雄
礦業工程學院院長
2019-今
閔 濤
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2022-今
資料來源: [3]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