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鎖定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CUP College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簡稱CUP CNEM)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二級學院,是學校一流學科“X”平台和“清潔低碳能源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的牽頭學院。
2018年11月,由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研究院合併組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截至2020年9月,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2個本科專業,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學科,建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專任教師55人,其中,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25人,在校生1004人,其中本科生521人、碩士研究生403人、博士研究生80人。 [1] 
中文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外文名
CUP College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
簡    稱
CUP CNEM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蒲俊霖
院長:李永峯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3個一級學科
1個專業學位
博士點
2個一級學科
1個交叉學科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2個教學系
地    址
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18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辦學歷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學院前身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3張)
1998年,學校開始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
2010年5月,原數理系、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應用化學系、機電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併成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學院。
2011年, 經教育部批准設置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研究院
2008年,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
2011年10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以新能源研究中心為基礎成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研究院。 [8]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合併組建

2018年11月,由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研究院合併組建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成功申請新辦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2019年第一次招收本科生70人。 [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9月,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2個本科專業。 [1] 
教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
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學院有專任教師55人,其中,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25人;教師平均年齡40歲,45歲以下教師43人(佔比78.19%);具有博士學歷51人(佔比92.73%),其中海外歸國博士13人(佔比23.6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34人(佔比61.82%)。教師隊伍中,有雙聘院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5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學校優秀青年學者3人、校級青年教學骨幹1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 [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崔立山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永峯、黃國勇等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趙昆
北京市科技新星:餘長春、戈磊、王雅君、 徐泉 [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9月,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有價值40萬以上的大型設備近60台套。 [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 [6] 
  •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9月,學院近三年來,學生多次參加互聯網+大賽、挑戰杯、全國金相大賽等高水平學科競賽,先後獲得國際級獎項6項、國家級獎項33項、省部級獎項59項。學院教學成果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教學獎勵。 [1]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MPC-CDIO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7年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MPC-CDIO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石油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9]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9月,學院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建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根據ESI2019年3月更新的數據,學院材料科學進入ESI排行前1%。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與化工學院合建)
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與化工學院合建)、光學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學科:材料與化工
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材料學 [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9月,學院有省部級科研平台5個,其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以及石油和化工行業太赫茲波譜與光電檢測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測試中心、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材料腐蝕與防護聯合研究中心、能源材料微結構實驗室等科研平台。 [1]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油氣裝備材料失效與腐蝕防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生物燃氣高值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能源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生物天然氣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  [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9月,學院在2013年,教師在綜合類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第一單位),相應研究成果入選“2013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近三年,學院教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650餘篇,其中高被引用論文15篇。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行業協會獎3項,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110餘項。 [1] 
2018-2019年科技成果轉化
名稱
類別
負責人
一種多功能的焦爐煤氣淨化劑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技術許可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轉讓-實施許可
周廣林
耐高温、高壓、CO2橡膠材料的開發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開發
叢川波
一種利用焦爐氣制還原氣生產海綿鐵的方法及設備技術許可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轉讓-實施許可
餘長春
"一種親油性石墨烯及其製備方法"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轉讓-實施許可
李永峯
中衞18000m3/h沼氣提純項目技術設備整改服務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周紅軍
脱除離子液體烷基化油中複合離子液體技術的研究項目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周廣林
輕烴資源化綜合利用創新項目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開發
周廣林
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循環利用工程諮詢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諮詢
黃國勇
焦爐氣脱硫淨化工業技術服務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周廣林
焦爐氣乾重整工業技術服務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李然家
記憶合金緩衝樣件研製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開發
郝世傑
東營煉化產業智庫及化工與新能源創新合作研究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周紅軍
水下放噴器密封設計服務
橫向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周瓊 [10]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含義:院徽主題色採用綠色,主要圖案是Energy(能源)和Materials(材料)英文的首字母與原子結構拼湊而成,中間原子結構表示新材料,EM字母圍成的“綠葉”寓意新能源,總體形狀像一朵花,有綻放之意。
寓意着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團結一致,朝着新能源、新材料廣闊的發展前景努力奮進,必將在學校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征程中做出突出貢獻。 [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蒲俊霖
院長
李永峯
副院長
黃國勇、邱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