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

鎖定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下設二級學院。學院歷史可追溯到1953年以清華大學石油係為基礎成立的油氣儲運教研室和力學教研室。1957年成立熱工教研室,1986年成立華東石油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教研室。1995年由油氣儲運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和工程測量專業組成建築工程系;1999年,由油氣儲運教研室和熱能工程教研室合併成立新的儲運工程系;工民建教研室、力學教研室、建築規劃設計院組成建築工程系;2001年,儲運工程系和建築工程系合併成立為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2009年,學院成立建築系;2010年,燃氣工程系成立;2019年,能動工程系劃入新能源學院。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設有5個系和5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覆蓋),1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學院有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01人,教授23人,副教授40人,高級職稱比例達到62.4%。學院在校本科生1900餘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70人,留學生80餘人 [1] 
中文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創辦時間
1953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現任領導
院長:李玉星
黨委書記:高平發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不含一級覆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儲運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燃氣工程系、建築系
院    訓
博學善思 敬業篤行
地    址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西路66號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53年,以清華大學石油係為基礎,成立北京石油學院油氣儲運教學實驗室。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7年,成立北京石油學院力學教研室和熱工教研室。
1986年,成立華東石油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教研室。
1995年,由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2個本科專業和工程測量1個專科專業組成建築工程系。
1999年,由油氣儲運教研室和熱能工程教研室合併而成儲運工程系,由工民建教研室、力學教研室、建築規劃設計院組成建築工程系。
工科樓 工科樓
1999年,由油氣儲運教研室和熱能工程教研室合併成立新的儲運工程系;工民建教研室、力學教研室、建築規劃設計院組成建築工程系。
2001年,儲運工程系和建築工程系合併成立為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
2009年,學院成立建築系。
2010年,燃氣工程系成立。
2019年,能動工程系劃入新能源學院 [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設有5個系和5個本科專業 [2] 
:儲運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燃氣工程系、建築系。
本科專業:土木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工程力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原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學(5年制) [2]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擁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覆蓋),1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其中,“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二級重點學科1個 [2] 
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A+、“力學”學科評估結果為C+,“土木工程”學科未參與學科評估 [3] 
博士後流動站: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力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力學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覆蓋):油氣儲運工程 [2] 
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能源動力 [4]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力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土木工程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能源動力、土木水利 [5] 
“雙一流”建設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1]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油氣儲運工程
山東省二級重點學科:工程力學 [2]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有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01人,教授23人,副教授40人,高級職稱比例達到62.4%。學院有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2人、山東省傑青1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3人、青年泰山學者1人、香江學者1人。12人入選學校青年人才骨幹工程,2人入選學校青年人才拔尖工程。3人受聘學院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 [1]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李玉星
山東省教學名師:何利明、李自力
青年泰山學者:劉建林
香江學者:劉娣 [6]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級精品課、7門省級精品課、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國家級特色專業:油氣儲運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儲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儲運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油庫設計與管理(網絡教育)
省級精品課:油庫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工程力學、建築施工、建築材料、工程監理概論、城市燃氣輸配(網絡教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儲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 教學成果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基於“求真”育人理念的實踐教學綜合改革與實踐(參與)
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的石油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參與)。
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油氣儲運專業“工程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主持)、“油庫設計與管理”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主持) [2]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年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餘項,其他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年均20餘項,年均到位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學院年均發表三大檢索論文12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30項。 院科研成果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8項 [1] 
學院近五年所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 
完成人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馮洪慶
石油生產及煉化過程的能量檢測及評價方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呂宇玲
緊湊型靜電聚結器研發及工業化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照亮
油田集輸系統地熱高效利用與能流分析技術研究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玉星
濕天然氣輸送與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曹學文
天然氣集輸系統濕氣計量、分離及積液監測新技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梁法春
高含水期油氣集輸系統節能降耗關鍵技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三等獎
劉剛
埋地熱油管道低流量安全輸送技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曹宇光
大水深多井口圓柱樁腿自升式平台結構設計與安全評價關鍵技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三等獎
曹宇光
自升式平台結構設計和安全評價關鍵技術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曹宇光
大水深多井口圓柱樁腿自升式鑽井平台結構設計與安全技術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二等獎
劉建林
表面浸潤仿生和微納米結構的表/界面力學研究
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曹宇光
自升式平台結構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
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玉坤
大型外浮頂儲罐優化設計技術及工程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梁法春
高含水期油氣集輸系統安全高效運行關鍵技術與裝備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
梁法春
油氣集輸管道取樣計量與腐蝕控制技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三等獎
梁法春
油氣臨界分流取樣多相計量裝置及工程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參考資料: [2] 
表格數據截至2018年1月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擁有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2個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3箇中石油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分室 [7] 
實驗室類別
實驗室名稱
負責人
批准年度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油氣儲運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
李玉星
2015
青島市重點實驗室
青島市環海油氣儲運技術重點實驗室
李玉星
2014
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
青島市虛擬現實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鄧慶堯
2015
青島市油氣裝備安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曹宇光
2018
中石油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分室
油氣地下儲庫工程重點實驗室--儲氣庫鑽採工程研究室
閆相禎
2012
油氣儲運重點實驗室--重氣輸送與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究室
李玉星
2014
地面工程試驗基地—高效分離技術研究室
何利民
2014
參考資料: [7]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與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等數十所中國國外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學院與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蘇丹石油部、挪威康士伯集團等中國國外單位建立了關係,在校學生年均出國出境訪問交流70餘人次,畢業生海外留學比例接近5%;學院每年邀請國外專家進行訪問和學術交流20餘人次,年派出30餘名教師出國交流訪問和參加國際會議,超過25%的教師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 [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釋義
1:院徽與校徽同構、同色,參建統一的大學視覺標識體系。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2張)
2:取六專業英文名稱首字母 ocaeae,結合管道基本形態特徵,對其進行形式操作,儲運主幹專業首字母o 居中,其餘字母按照正五邊形環繞佈局,並與中心字母相互連通,使文本表意與圖形表意相結合。
3:正五邊形環繞連通圖形,中心突出,整體形象清晰簡潔,寄託了各專業團結互扶、相融相通的寓意。
4:正五邊形環繞連通圖形,與結構節點、動力能源、城市肌理等意象關聯。
5:“管藝”之“藝”,關照工藝、技藝、藝術多重含義。
6:“管藝”之“藝”,由六個管道藝術形態組成,指向傳統教育“六藝”的當代轉譯定位。即:禮(德行)、樂(情操)、射(體魄)、御(管理)、書(博學)、數(科學) [8] 
院訓:
博學善思 敬業篤行
院訓釋義
《中庸》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儲建學院師生要廣博地學習,博採眾長,方能通達曉暢,煉達明智。
《論語》有言:學而不思則罔。儲建學院師生要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才能將學習的道路越拓越寬。
《禮記》有言:敬業樂羣。學院致力於培養一批在石油,建築及其他一些領域有着高素質的科研人才,所以要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不斷精進,同時還要牢固樹立敬業奉獻的精神與信念。
《禮記》有言: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知識的積累永無止境,但要把知識融會貫通到行動中,才能體現其價值,這就要求儲建師生要培養身體力行的習慣,紮紮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9]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字
院長
李玉星
黨委書記
高平發
副院長
劉剛
副院長
曹宇光
副院長
唐建峯
黨委副書記
張程
參考資料: [10]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歷任領導

學院歷任行政正職 
職務及任職時間
名字
建築工程繫系主任(1995-1999)
張國忠
儲運工程系系主任(1999-2001)
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2001-2005)
建築工程繫系主任(1999-2001)
仝興華
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2005-2013)
何利民
參考資料: [11] 
學院歷任黨政正職 
職務及任職時間
姓名
建築工程繫系書記(1995-1999)
劉宗君
儲運工程系系書記(1999-2001)
劉中良
建築工程繫系書記(1999-2001)
高秀蘭
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書記(2001-2005)
亓德利
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書記(2005-2017)
李心市
參考資料: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