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

鎖定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主辦的矯形外科(骨科)類期刊 [1] 
截至2020年4月17日,《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第五屆編委會共有顧問16人、特約編審16人、常務委員92人、委員155人、外籍編委10人、通訊編委97人 [7] 
據2021年4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出版文獻共19056篇,總被下載2040388次、總被引131792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249,(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46 [10]  。據2021年4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文獻量為14007篇,基金論文量為2866篇,被引量為120864次。根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影響因子為2.25 [11] 
中文名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
外文名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語    種
中文
類    別
外科學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主辦單位
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
編輯單位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創刊時間
1985年
出版週期
半月刊
國內刊號
37-1247/R
國際刊號
1005-8478
郵發代號
24-097
現任總編輯
孫磊
編委會地址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大街366號
屬    性
中文核心期刊、CSCD、CA、JST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歷史沿革

1985年,《小兒麻痹研究》創刊,刊期為季刊。
1994年3月,經原國家科技部、新聞出版署批准,《小兒麻痹研究》更名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並正式出版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9月,召開《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
1997年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刊期由季刊更改為雙月刊。
1999年,《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刊期由雙月刊更改為月刊。
2002年,《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刊期由月刊更改為半月刊;當年10月,中華骨科網在《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輯部設立記者站。
2003年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委會試行委員及特約通訊員活動基金。
2009年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改革傳統辦刊模式,探索以學術引導經營試行雜誌理事會模式;1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錄為該館首批展藏文物;12月,為加強信息溝通提高工作效率,該刊在副主編所在地區設立“信息採編辦公室”。
2010年7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上海信息採編辦在上海交大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揭牌正式成立;10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成為世界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SICOT)國際矯形外科雜誌中國區學術交流合作媒體。
2011年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開始標註DOI(difital object identifier)標誌符號;7月,該刊華南信息採編辦在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揭牌正式成立;9月,該刊新疆採編辦在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脊柱外科揭牌正式成立。
2014年1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正式啓用在線遠程稿件處理系統;同月,該刊在原單純受理中文來稿基礎上增加了英文體例來稿,採用中英文論文雙軌並行;6月,該刊第五屆編委(擴大)會議與創刊20週年座談會在濟南召開 [3]  ;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4] 
2021年2月,該刊編輯委員會建立《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同行評議專家庫 [5]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辦刊條件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欄目方向

  • 刊登內容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重點介紹中國國內外矯形外科(骨科)領域包括脊柱四肢骨創傷、骨疾病、骨腫瘤、先後天畸形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殘疾矯治與康復的新進展、新成果、新經驗以及相關產品信息 [2] 
  • 主要欄目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主要欄目包括臨牀與基礎研究論著、綜述、臨牀技術創新、經驗交流、個案報告、會議(座談)紀要、骨科學術動態、醫學見聞等 [6] 
  • 讀者對象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的讀者包括學科帶頭人和各級醫、護、技人員,以及醫學院校骨科專業師生和相關科研人員,同時向全中國骨科院士、專家學者直接贈閲 [2]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人員編制

截至2020年4月17日,《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第五屆編委會共有顧問16人、特約編審16人、常務委員92人、委員155人、外籍編委10人、通訊編委97人 [7]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第五屆編委會人員
顧問
王正國
田慧中
吉士俊
邱貴興
陳博光(中國台灣)
金田清志(日本)
周天健
胡藴玉
鍾世鎮
俞明哲(韓國)
唐天駟
顧玉東
梁秉中
梁智仁(香港)
褚大由
戴尅戎
特約編審
王以進
王立德
王漢林
毛賓堯
葉啓彬
李子榮
李靖年
楊述華
陳鴻輝
範啓申
周乙雄
秦泗河
賈連順
夏和桃
魯玉來
蔡錦方
常務委員
馬遠征
王正雷
王亞軍
王炳臣
王景貴
王裕民
左金良
田敏
史慶軒
史建剛
白俊清
馮宗權
曲敬
任龍喜
劉明
劉方剛
劉好源
劉效仿
劉海鷹
劉蜀彬
關振鵬
孫衞平
李為
李放
李正維
李軍民
李忠強
李貴濤
李愛國
楊波
楊永宏
吳小濤
吳佔勇
吳景華
辛傑
沈寧江
沈慧勇
宋濤
宋一平
宋世鋒
張強
張邵軍
張喜善
張殿英
陳允震
陳述祥
陳建文
陳建常
陳雄生
陳德喜
林本丹
鄭燕平
房清敏
趙承斌
胡玉華
胡宏偉
柳根哲
侯明
姜文學
袁天祥
賈慶衞
徐衞東
徐建廣
殷國勇
翁樹秋
郭延章
黃平
黃長明
黃迅悟
黃相傑
康慶林
章瑩
梁偉國
彭昊
董謝平
蔣電明
蔣國強
程飈
傅廷友
童培建
曾忠友
曾劍文
曾憲鐵
靳安民
雷高
詹世強
廉永雲
熊鷹
鎮萬新
戴閩
魏開斌
瞿玉興
委員
丁自海
馬超
馬金忠
馬維虎
王飛
王新
王萬明
王守豐
王巖峯
王劍利
王冠軍
牛東生
尹東
艾繼超
田英俊(中國台灣)
馮衞
馮萬文
馮亞高
母心靈
曲龍
呂維加(中國香港)
朱炯
朱卉敏
朱本珂
朱澤章
劉炯
劉洪
劉浩
劉宏建
劉宏濱
劉建華
劉振東
劉曉東
劉福雲
劉曦明
閆新峯
關家文
許建文
孫友良
孫永生
孫志明
孫貴才
孫炳衞
孫海濤
孫海燕
孫鴻濤
蘇佳燦
杜青
杜明奎
李波
李健
李鵬
李靖
李大森
李光輝
李宏宇
楊輝
楊璇
楊操
楊雙石
楊立利
楊建東
楊家輝
吳兵
吳宏
何偉
何仿
何興川
辛兵
宋恆平
張嘉
張鍇
張雲飛
張雲坤
張文慶
張文智(中國香港)
張全榮
張昌茂
張海波
張新潮
張德文
陸曉生
阿力·艾拜
陳鋒
陳濱
陳小強
陳立民
陳步俊
陳啓明(中國香港)
陳學明
陳建民
陳雪松
邵將
林定坤
羅永忠
鄭建章
鄭閩前
官眾
孟純陽
趙傑
趙銘
趙敏
趙慶華
趙志鋼
郝躍峯
荊鑫
胡令東
戰民慶
修先倫
侯新安
俞松
賀石生
駱宇春
袁普衞
顧樹明
錢列
錢濟先
徐海林
徐展望
高春正
高峻青
郭磊
郭開今
唐尚權
黃彥
黃洪
黃大江
黃山虎
黃潮桐
龔維明
崔學文
章亞東
章慶峻
梁益建
彭愛民
董雙海
程維
程琮
程顯堂
謝寧
謝躍
甄平
蔡衞華
蔡建春
熊小明
滕紅林
霍洪軍
魏世雋
外籍編委
川島真人(日本)
楊文毅(加拿大)
鄭文慶(新加坡)
宋海龍(韓國)
Aark A.Hardy(美國)
AllenL. Carl(美國)
David Roye(美國)
Henry Ahn(加拿大)
Matthew B.Dobbs(美國)
W.Klauser(德國)
通訊編委
王丹
王進
王棟
王健
王雷
王豐愛
王守國
王志偉
王國偉
王明飛
王詩波
王俊文
王新家
尹飛
石青
葉哲偉
白玉樹
匡凌浩
西永明
朱敏
朱若夫
朱建華
朱躍良
喬曉紅
任忠明
劉峯
劉敏
劉天盛
劉光旺
劉洪智
劉德忠
閆飛
江水華
許兵
許立新
孫衞東
孫天全
孫先潤
孫建民
扶世傑
蘇學濤
李亮
李穎
李忠海
李恆毅
楊新軍
吳波
餘清文
鄒勇根
張民
張弛
張明宇
張鍾勻
陳昆
陳猛
陳長賢
湯文傑
陳惠國
林永傑
周濤
周璇
鄭傑
鄭龍坡
鄭學建
趙劍
趙巍
趙志剛
趙國紅
趙明偉
趙新剛
段友建
姜軍
祝建光
姚浩羣
徐義春
徐長明
高加智
陶海榮
黃衞民
黃春明
常鋭
常青松
崔志明
康建平
尉俊民
葛文平
謝韶東
楚萬忠
路磊
路訓平
蔡春水
蔡振存
臧建成
譚文成(中國澳門)
熊偉
熊雁
SvetlanaIlizarov(美國)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學術交流

1994年9月,新加坡中央醫院蕭江楓一行四位教授到該刊編輯部參觀訪問,並出席該刊舉辦的“中一新骨傷學術研討會”;10月,挪威卑爾根大學尼爾森教授到《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輯部參觀訪問和學術交流。
1995年5月,美國明尼蘇達州羅撤斯市梅耶康復中心科勞森博士和米勒醫師到《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輯部參觀訪問。
1997年5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吳之康教授到該刊編輯部參觀指導;10月,香港中文大學外科梁秉中教授、韓國慶熙大學俞明哲教授、台灣高雄博正骨科醫院沈永訓院長出席該刊舉辦的“泰山首屆國際矯形外科學術研討會”併到《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輯部參觀訪問和學術交流。
1998年9月,美國俄亥俄州醫學院William M.finerty教授到該刊編輯部參觀訪問,並出席該刊舉辦的中、新、美國際矯形外科學術研討會。
2000年6月,台灣骨科學會主席施俊雄教授等一行10人到該刊編輯部參觀訪問。
2001年9月,澳大利亞阿德雷皇家醫院矯形外科安東尼·因格曼教授一行3人到該刊編輯部參觀訪問;10月,英國皇家骨科醫院CF.Bradish教授到該刊編輯部參觀訪問。
2004年1月,該刊與美國《矯形外科學》(Orthopwdics)雜誌(月刊)、荷蘭醫學文摘第33分冊《矯形外科學》(Orthopwdics)雜誌(每年10期)、日本整形外科雜誌(月刊)建立相互贈閲國際關係單位。
2012年9月,該刊與中國康協肢殘委共同舉辦了“第21屆中國康協肢殘康復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泰山杯’骨科青年科技創新論壇”。
2013年6月,該刊與中國康協肢殘委等單位共同主辦了“全國骨科未來與創新論壇”。
2014年6月,由該刊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骨科未來與創新論壇”在濟南召開 [3]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辦刊成果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出版發行

出版內容
1999年8月,該刊開闢“國慶50週年述評”專版,以展示中國矯形外科事業5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展望未來,樹立形象,更好地邁進21世紀。
2012年7月,該刊編輯出版了《骨科縮略語速查手冊》(英漢漢英)第二版。
2013年6月,該刊組織修訂出版了《骨科臨牀檢查診斷學》(第二版);7月,為弘揚世界矯形外科發展歷程、學術成就及治學精神,傳承歷史啓迪後人,該刊特設立“醫史博覽”專欄 [3] 
出版綜述
據2021年4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出版文獻共19056篇 [10] 
據2021年4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文獻量為14007篇,基金論文量為2866篇 [11]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影響因子

根據《201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板)》,《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率、基金論文比、平均引文數等五項期刊學術計量指標躍居全國1998種科技期刊200強(排名第172位)。在外科類59種期刊排名第5位,在骨科學類15種期刊排名第2位 [2] 
據2021年4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總被下載2040388次、總被引131792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249,(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46 [10] 
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03-2015) 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03-2015)
據2021年4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被引量為120864次,根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影響因子為2.25(燒傷外科學、整形外科學刊均影響因子為1.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名第328名 [11] 
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16-2018) 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2016-2018)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收錄情況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 Sino Me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ED)、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數據庫、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M)、美國《劍橋科學文摘》(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公共衞生》(CABD)等期刊與數據庫收錄,為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施引文獻期刊 [8] 
2001年12月,該刊入編由中國報業協會、中國期刊協會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百年報刊大系》。
2006年12月,根據中國知網(CNKI)的發行統計報告,《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全球機構用户總計2072個,國際個人讀者分佈19個國家和地區 [3]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榮譽表彰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曾被評為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山東省質量綜合評估優秀期刊、全國編校質量優秀期刊、全軍優秀醫學期刊、第二、四屆全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6年,《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獲“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9]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文化傳統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精神理念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的辦刊方針為堅持以讀(作)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面向臨牀,面向基層,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2]  ,堅持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中國矯形外科臨牀研究工作的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成果,促進中國國內外矯形外科學術交流 [6]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形象標識

  • 刊名
1994年,《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由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為該刊題寫刊名 [3] 
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
  • 刊徽
該刊刊徽
該刊刊徽(3張)
1995年3月,《中國矯形外科雜誌》在第2卷第1期雜誌封面上開始印有自行設計的刊徽,以國際通用的矯形樹為文題,冠以《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中英文名稱。
1999年1月,該刊更換刊徽。新刊徽以矯形為主題,綠色顯示清新、健康,整個標誌的形狀是方形的,顯得大方、莊重。OJC是中國矯形外科雜誌(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英文刊名的縮寫詞。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文字精練。
2.投稿務必認真校對,文責由作者自負作者在向該刊投稿前認真閲讀本稿約或參照該刊樣刊,認真修改稿件的格式,使論文在標題、摘要、正文、圖、表、參考文獻等各方面,均符合該刊要求。
3.該刊對臨牀論著類文章篇幅有嚴格要求,全文不得超過4500字。
4.在編委審閲確認後,以下稿件可優先刊登:屬中國國家或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重點攻關課題;擬報中國國家或省部級科技成果項目,均應附有效證明覆印件;重大技術創新或引進中國國外新技術、新方法、首次發表的題目。
5.以下情況該刊編輯部有撤稿權力:①已經證實論文存在較嚴重的不可信、學術不端(包括捏造數據和篡改數據)或者非主觀的錯誤,以至於該論文所報道的發現和結果不可信;②論文存在剽竊問題;③論文所報道的研究違反醫學倫理規範;④重複發表。
6.確定錄用的稿件,由該刊編輯部通過稿件處理系統發給作者來稿刊用通知及論文專用授權書,以上程序完善後,即安排版面刊出。
7.該刊啓用遠程稿件處理系統,作者須登錄該刊官網系統投稿。該刊不再受理電子郵箱投稿 [6]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現任領導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第五屆編委會領導
名譽總編輯
總編輯
孫磊
副總編輯
王巖、史佔軍、李明、邱勇、張宏其、張英澤、羅卓荊、周躍、周東生、趙黎、袁文、郭衞、蔡賢華、裴福興
創傷骨科主編
王義生、劉德玉、朱慶三、張長青、邱裕生、唐三元、唐佩福、舒衡生、蔣協遠、餘斌
四肢畸形外科主編
劉建、李斯明、李新忠、楊華清、唐建東、賈全章、韓大為、潘顯明
關節重建外科主編
王義生、史晨輝、伍驥、孫水、李佩佳、陳繼營、張輝、秦宏敏、郭萬首
關節鏡及運動醫學主編
曲鐵兵、餘家闊、張利恆、楊柳、趙建寧、夏冰、夏亞一
脊柱創傷外科主編
王歡、王自立、劉少喻、孫天勝、陳建庭、洪毅、胡偵明、趙廷寶、梁斌、譚軍
脊柱矯形外科主編
馬原、馬華松、阮狄克、陳慶賀、李曉光、楊惠林、趙漢平、翁習生、彭寶淦
頸椎外科主編
田紀偉、任先軍、宋躍明、陳柏齡、郝定均、倪斌、聶林、譚明生
手外科及皮瓣移植主編
王培吉、任志勇、張世民、徐永清、徐林 範存義
足踝外科主編
劉克敏、楊茂偉、温建民、謝鳴
骨腫瘤與骨代謝主編
郭徵、李建民、肖建如、於秀淳、屠重棋
小兒骨科主編
王延宙、張立軍、覃佳強
基礎(實驗)與組織工程主編
伍亞民、李丹、陳一心、趙學凌、郝永強、郭全義、康鵬德
參考資料 [1]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