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世界遺產

(1999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鎖定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1999 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2023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5屆擴大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將其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52]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7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9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46]  [50-51]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1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澳大利亞並列,均為4項)。
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7項),中國一共兩次承辦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2004年–蘇州–第28屆、2021年–福州–第44屆 [49]  )。
中文名
中國世界遺產
外文名
World Heritage in China / Chinese World Heritage
國際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批准公約
1985年11月22日
批准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加入公約
1985年12月12日
主管部門
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遺產)、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際合作) [45] 
文化遺產
39項(截止到2023年9月)
雙重遺產
4項(截止到2023年9月)
自然遺產
14項(截止到2023年9月)

中國世界遺產世界遺產

中國世界遺產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中國的敦煌莫高窟和意大利威尼斯及瀉湖是全球文化遺產中唯二兩項滿足六項文化遺產列入標準的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建築羣: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羣;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
文化景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明確指出:“文化景觀屬於文化遺產,代表着‘自然與人的共同作品’。它們反映了因物質條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環境帶來的機遇,在一系列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內外作用下,人類社會和定居地的歷史沿革。” [44] 
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文化景觀的評定採用文化遺產的標準,同時參考自然遺產的標準。為區分和規範文化景觀、文化遺產、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的評選,《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對文化景觀的原則進行了規定:文化景觀“能夠説明為人類社會在其自身制約下、在自然環境提供的條件下以及在內外社會經濟文化力量的推動下發生的進化及時間的變遷。在選擇時,必須同時以其突出的普遍價值和明確的地理文化區域內具有代表性為基礎,使其能反映該區域本色的、獨特的文化內涵。”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繫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廬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花山岩畫、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是中國57項“世界遺產”中僅有的六項文化景觀。 [52] 

中國世界遺產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積極開展的一項國際合作活動。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的第17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然界的特有景觀和生物。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羣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中國世界遺產自然與文化複合遺產

又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World Heritage - Mixed Property)。只有同時部分滿足或完全滿足《公約》第 1 條和第 2 條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才能認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 [44] 

中國世界遺產補充説明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世界遺產僅包含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與文化複合遺產三項分類,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負責日常運作 [2]  。同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下的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世界記憶項目由另外的國際公約設立,且均獨立運作,不屬於世界遺產系統。另外如常被混淆的國際重要濕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項目則全都不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下,均不是世界遺產的範疇。

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世遺名錄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
截至2023年9月,中國已有57項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9項(包含世界文化景觀遺產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50-51] 
中國世界遺產統計一覽表
遺產數量
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其中
跨國遺產
瀕危遺產
除名遺產
Properties
Cultural
Natural
Mixed
Transboundary
In Danger
De-listing
57 [1] 
39 [48] 
14
4
1
0
0

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長城 (The Great Wall)
1987.12
擴展:2002.12
ⅠⅡⅢⅣⅥ
1.八達嶺長城遺產區:573.59
緩衝區保護範圍:805.58
2.山海關遺產區:255.3
緩衝區保護範圍:675.32
3.嘉峪關遺產區:1322.6
緩衝區保護範圍:3319.9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羣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敦煌莫高窟 (Mogao Caves)
甘肅
1987.12
ⅠⅡⅢⅣⅤⅥ
23392
緩衝區保護範圍:107637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羣。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北京和瀋陽的明清皇宮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北京
、遼寧
1987.12
擴展:2004.7
ⅠⅡⅢⅣ
1.北京故宮遺產區:72
2.瀋陽故宮遺產區:12.96
包括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已600餘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羣,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4.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陝西
1987.12
ⅠⅢⅣⅥ
244
緩衝區保護範圍:4325
位於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距西安市區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北京
1987.12
ⅢⅣ
480
緩衝區保護範圍:888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20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如今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ml(現代人腦量為1400ml),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cm(男),150cm(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3] 
6.武當山古建築羣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1994.12
ⅠⅡⅢⅣⅥ
22.7
武當山,雄峯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北緯32°附近。景區“綿亙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峯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羣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7.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羣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1994.12
擴展:2000.12
2001.12
ⅠⅣⅥ
1.布達拉宮遺產區:13
2.大昭寺遺產區:7.5
緩衝區保護範圍:130
3.羅布林卡遺產區:40
緩衝區保護範圍:68.8
布達拉宮自公元7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象徵着藏傳佛教及其在歷代行政統治中的中心作用。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峯之上,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大昭寺也建造於公元7世紀,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羣。建造於公元18世紀羅布林卡,曾經作為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這三處遺址的建築精美絕倫,設計新穎獨特,加上豐富多樣的裝飾以及與自然美景的和諧統一,更增添了其在歷史和宗教上的重要價值。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昭寺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羅布林卡於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 
8.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河北
1994.12
ⅡⅣ
611.2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至1792年,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他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羣。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着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歷史遺蹟。
9.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山東
1994.12
ⅠⅣⅥ
51.4
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羣。孔林裏不僅容納了孔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裏。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羣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曆代帝王對孔子的大力推崇。
[5] 
10.廬山國家公園 (Lushan National Park)
江西
1996.12
ⅡⅢⅣⅥ
30200
緩衝區保護範圍:50000
“文化景觀”類型。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為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25] 
11.平遙古城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山西
1997.12
ⅡⅢⅣ
245.62
緩衝區保護範圍:95.99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城郊的鎮國寺和雙林寺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2.蘇州古典園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12
擴展:
2000.12
ⅠⅡⅢⅣⅤ
11.922
緩衝區保護範圍:26.892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藴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1997年蘇州拙政園環秀山莊留園網師園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擴展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 
13.麗江古城 (Old Town of Lijiang)
1997.12
ⅡⅣⅤ
1.白沙古鎮遺產區:21
緩衝區保護範圍:85
2.束河古鎮遺產區:14.6
緩衝區保護範圍:68.3
3.大研古鎮遺產區:
緩衝區保護範圍:214
4.黑龍潭遺產區:
緩衝區保護範圍:215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數個世紀的洗禮,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仍在有效地發揮着作用,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包括大研古鎮、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和黑龍潭。 [7] 
14.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北京
1998.11
ⅠⅡⅢ
297
緩衝區保護範圍:5595
北京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地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15.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北京
1998.11
ⅠⅡⅢ
215
緩衝區保護範圍:3155.75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佈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8] 
16.大足石刻 (Dazu Rock Carvings)
1999.12
ⅠⅡⅢ
20.41
緩衝區保護範圍:211.15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區是重慶市所轄郊區,原建制是大足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大足區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區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9]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11
ⅢⅣv
1.西遞遺產區:24
緩衝區保護範圍:400
2.宏村遺產區:28
緩衝區保護範圍:330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藴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佈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 [10] 
18.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河南
2000.11
ⅠⅡⅢ
331
緩衝區保護範圍:1042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佈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19.明清皇家陵寢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江蘇
北京
遼寧
湖北
河北
2000.11
擴展;2003.7
2004.7
ⅠⅡⅢⅣⅥ
3534.93999
緩衝區保護範圍:23429.4399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150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莊、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裏埋葬着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裏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羣。
明清皇家陵寢遺產還包括了2003年擴展項目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20.青城山—都江堰
(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2000.11
ⅡⅣⅥ
-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羣峯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都江堰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1.雲岡石窟 (Yungang Grottoes)
山西
2001.12
ⅠⅡⅢⅣ
348.75
緩衝區保護範圍:846.81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峯時期的經典傑作。 [11] 
22.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吉林
遼寧
2004.7
ⅠⅡⅢⅣⅤ
1.五女山城遺產區:276
緩衝區保護範圍:5600
2.國內城遺產區:59.24
3.丸都山城遺產區:3219.21
4.王陵及貴族墓葬遺產區:610.41
緩衝區保護範圍:8542.4404
此遺址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遺蹟: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4座王陵及26座貴族墓葬。這些都屬於高句麗文化,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麗王朝一直統治中國北部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北部,這裏的文化因此而得名。五女山城是唯一部分挖掘的王城。國內城位於集安市內,在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後,與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丸都山城是高句麗王朝的都城之一,城內有許多遺蹟,其中包括一座雄偉的宮殿和37座墓葬。一些墓葬的頂部設計精巧,無需支柱就可支撐寬敞的墓室,還能承載置於其上的石冢或土冢。 [12] 
23.澳門歷史城區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2005.7
ⅡⅢⅣⅥ
16.1678
緩衝區保護範圍:106.791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20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範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 [13] 
24.殷墟 (Yin Xu)
河南
2006.7
ⅡⅢⅣⅥ
414
緩衝區保護範圍:720
殷墟考古遺址靠近安陽市,位於北京以南約500公里處,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國早期文化、工藝和科學的黃金時代,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最繁榮的時期。在殷墟遺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宮殿以及中國後期建築的原型。遺址中的宮殿宗廟區(1000米×650米)擁有80處房屋地基,還有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員大墓“婦好墓”。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藝精美的陪葬品證明了商代手工業的先進水平,它們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在殷墟發現了大量甲骨窖穴。甲骨上的文字對於證明中國古代信仰、社會體系以及漢字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體系之一的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 [14] 
25.開平碉樓與村落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2007.6
ⅡⅢⅣ
371.948
緩衝區保護範圍:2738.052
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廣東省開平市用於防衞的多層塔樓式鄉村民居——碉樓而著稱,展現了中西建築和裝飾形式複雜而燦爛的融合,表現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開平僑民在幾個東南亞國家、澳洲以及北美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海外開平人與其故里的密切聯繫。此次收錄的遺產包括四組共計20座碉樓,是村落羣中近1800座塔樓的代表,代表了近五個世紀塔樓建築的顛峯,也展現了散居國外的華僑與故土之間仍然緊密的聯繫。這些建築分為三種形式:由若干户人家共同興建的眾樓,為臨時避難之用,現存473座;由富有人家獨自建造的居樓,同時具有防衞和居住的功能,現存1149座;以及出現時間最晚的更樓,為聯防預警之用,現存221座。也可分為石樓、土樓、青磚樓、鋼筋水泥樓,反映了中西方建築風格複雜而完美的融合。碉樓與周圍的鄉村景觀和諧共生,見證了明代以來以防匪為目的的當地建築傳統的最後繁榮。 [15] 
26.福建土樓 (Fujian Tulou)
2008.7
ⅢⅣⅤ
152.65
緩衝區保護範圍:934.59
福建土樓建於15至20世紀期間,位於台灣海峽內陸地區福建省西南部,分佈在120多公里範圍內,共包含46棟建築物。這些建造在稻田、茶葉和煙草田間的土樓為土質建築。土樓通常為多層,建築內沿為圓形或方形,每座土樓可供800人居住。土樓最初是為防禦目的而建造,圍繞中央的開放式庭院,只有一個入口,一樓以上方有對外側的窗户。作為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 土樓實際上成為了村寨,常常被稱為“家族的小王國”或“繁華的小城市”。土樓的外牆高大堅實、屋頂覆以瓦片,形成寬闊的屋檐。最精緻的建築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紀。建築內部縱向區分不同家庭,每户每層擁有兩到三個房間。與其樸實的外牆相反,土樓內部是為舒適性而建造的,並具有極高的裝飾性。土樓以其建築傳統和功能作為典型範例被列入,它體現了一種特定類型的公共生活和防禦組織,並且體現了人類居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16] 
27.五台山 (Mount Wutai)
山西
2009.6
ⅡⅢⅣⅥ
1.台懷鎮遺產區:17946
緩衝區保護範圍:41337,
2.佛光寺遺產區:469
緩衝區保護範圍:975
“文化景觀”類型。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由東、南、西、北、中五座山峯環繞而成,五峯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山自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開始建廟,歷時近2000年,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一處由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説法的道場,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縮影、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個朝代的寺廟建築47處,薈萃了7個朝代的彩塑、5個朝代的壁畫,以及堪稱典範的古建藝術。 [26] 
28.登封 “天地之中”歷史古蹟
(Historic Monuments of Dengfeng in “The Centre of Heaven and Earth”)
河南
2010.8
ⅢⅣ
825
緩衝區保護範圍:3438.1
位於中國河南省的嵩山,被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的中嶽。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有8 座佔地共40平方公里的建築羣,其中包括三座漢代古闕,以及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築遺址——中嶽廟周公測景台登封觀星台等等。這些建築物歷經九個朝代修建而成,它們不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還體現了嵩山作為虔誠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歷史建築羣是古代建築中用於祭祀、科學、技術及教育活動的最佳典範之一。 [17] 
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浙江
2011.6
ⅡⅢⅣ
3322.88
緩衝區保護範圍:7270.31
“文化景觀”類型。
自公元9世紀以來,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無數文人騷客、藝術大師吟詠興嘆、潑墨揮毫。景區內遍佈廟宇、亭台、寶塔、園林,其間點綴着奇花異木、岸堤島嶼,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無限美景。數百年來,西湖景區對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日本和韓國的園林設計都產生了影響,在景觀營造的文化傳統中,西湖是對天人合一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闡釋。 [27] 
30.元上都遺址 (Site of Xanadu)
內蒙古
2012.6
ⅡⅢⅣⅥ
25131.27
緩衝區保護範圍:150721.96
元上都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意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18] 
31.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 of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
雲南
2013.6
ⅢⅤ
16603.22
緩衝區保護範圍:29501.01
“文化景觀”類型。
位於雲南省元陽縣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 [28] 
32.大運河 (The Grand Canal)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2014.6
ⅠⅢⅣⅥ
20819.11
緩衝區保護範圍:53320
中國大運河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作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隋朝大運河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本項目另包含運河入海水道,即浙東運河。 [19] 
33.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河南
陝西
甘肅
新疆
吉爾:
2014.6
ⅡⅢⅣⅥ
1.中國遺產區:611.09
緩衝區保護範圍:5422.02
2.哈薩克斯坦遺產區:85.2
緩衝區保護範圍:146.1
3.吉爾吉斯斯坦遺產區:37.78
緩衝區保護範圍:1360
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羣、佛教石窟寺等。本項目全長5000公里,從中國到中亞的七河地區,涉及到三個國家一共33個申遺點,其中中國是4個省共22個申遺點。 [20-21] 
此遺產是一個5000公里段廣泛的絲綢之路的網絡,從長安,中國在漢、唐時代的核心資本,對中亞地區的交流。它在公元前第二世紀和公元第一世紀之間形成,並一直使用到十六世紀,連接多個文明和促進深遠的交流活動,在貿易,宗教信仰,科學知識,技術創新,文化習俗和藝術。此線段遺產由三十三個遺產點組成其中包括省會城市和各帝國和汗王國,宮殿羣,貿易結算,佛教石窟寺、古道、驛站、傳遞、烽火台段長城,防禦工事,陵墓和宗教建築。
34.土司遺址 (Tusi Sites)
湖南
湖北
2015.7
ⅡⅢ
1.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遺產區:534.24
緩衝區保護範圍:1023.93
2.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遺產區:160.42
緩衝區保護範圍:1127.79
3.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遺產區:86.62
緩衝區保護範圍:973.61
這片遺址位於中國西南山區,包括一系列部落領地。這些領地的首領被中央政府任命為“土司”,是這裏十三至二十世紀世襲的統治者。土司制度起源於公元前三世紀少數民族地區的王朝統治體系。其目的是為了既保證國家統一的集權管理,又保留少數民族的生活和風俗習慣。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和貴州海龍屯均屬於這片遺址,它是中華文明在元、明兩代發展出的這種統治制度的特殊見證。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是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的最高職級機構——宣慰司的治所遺址,永順宣慰司土司為彭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
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是播州宣慰司楊氏土司專用的山地防禦城堡的遺址,與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戰爭時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屬民以仡佬族、苗族為主。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是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較低的職級機構——長官司的治所遺址,唐崖長官司土司為覃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 [22] 
35.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Zuojiang Huash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
廣西
2016.7
ⅢⅥ
1.寧明縣和龍州縣遺產區:1628.83
緩衝區保護範圍:2725.37,
2.龍州縣遺產區:2506.5
緩衝區保護範圍:5331.11,
3.江州區及扶綏縣遺產區:2486.27
緩衝區保護範圍:4092.53
“文化景觀”類型。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位於陡峭的懸崖在中國西南的邊境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及扶綏縣境內,由巖畫密集分佈的、最具代表性的3個文化景觀區域組成,包含38個巖畫點(共107處巖畫,3816個圖像),巖畫所在的山體和對面的台地,以及約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面積總計6112公頃。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展現出獨特的景觀和岩石藝術,生動地表現出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后2世紀期間,當地古駱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帶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這是對該傳統的唯一見證,左江花山岩畫中的銅鼓及相關元素與當地銅鼓文化直接相關,見證了該區域廣泛興盛的文化特色。 [29] 
36.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Kulangsu, a Historic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福建
2017.7
ⅡⅣ
316.2
緩衝區保護範圍:886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認為,鼓浪嶼展現了在亞洲全球化早期多種價值觀的碰撞、互動和融合,其建築特色與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及歐洲在建築、傳統和文化價值觀上的交融。這種交融的產生得益於島上居住的外國人和歸國華僑的多元性,並因此形成一種全新的建築風格——廈門裝飾風格。這一風格不僅在鼓浪嶼發展,還影響到廣大東南亞沿海及更遠地區。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範圍包括鼓浪嶼全島及其近岸水域,總面積316.2公頃;鼓浪嶼緩衝區涵蓋鄰近的大嶼和猴嶼兩座海島,並一直延伸到廈門島海岸線,總面積886公頃。鼓浪嶼島上現留存有931座展現不同時期、風格多樣的歷史建築及園林、自然有機的歷史道路網絡以及內涵豐富的自然景觀,體現了現代人居理念與當地傳統文化的融合。 [23] 
37.良渚古城遺址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浙江
2019.7
ⅢⅣ
1.瑤山遺址遺產區:66.56
緩衝區保護範圍:9980.29
2.谷口高壩遺產區:136.41
3.平原低壩遺產區:349.24
4.城址遺產區:881.45
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該遺址由4個部分組成:瑤山遺址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區和城址區。通過大型土質建築、城市規劃、水利系統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些遺址成為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 [24] 
38.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
福建
2021.7
536.08
緩衝區保護範圍:11126.02
該遺址羣體現了泉州在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作為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活力,及其與中國腹地的緊密聯繫。泉州在亞洲海運貿易的這個重要時期蓬勃發展。遺產地包括多座宗教建築,如始建於公元11世紀的清淨寺(中國最早的伊斯蘭建築之一)、伊斯蘭教聖墓,以及大量考古遺蹟,如行政建築、具有重要商貿和防禦意義的石碼頭、制瓷和冶鐵生產遺址、城市交通網道的構成元素、古橋、寶塔和碑文。在公元10-14世紀的阿拉伯和西方文獻中,泉州被稱為刺桐。該遺產地還包括一座保留了部分原貌的元代寺廟,以及世界上僅存的摩尼石像。摩尼是摩尼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始人,該教約於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 [47] 
39.普洱市: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雲南省
2023.9.
-
遺產區面積7167.89公頃,涉及瀾滄縣惠民鎮的景邁、芒景兩個村,內有10個村寨(其中9個為傳統村寨);緩衝區面積11927.85公頃 [53]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個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護林共同構成,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54]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黃龍風景名勝區
(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四川
1992.12
60000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佈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在內的10餘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 [30]  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31] 
2.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四川
1992.12
72000
緩衝區保護範圍:60000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連綿超過72 000公頃,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谷海拔4 800多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多種森林生態系統。壯麗的景色因一系列狹長的圓錐狀喀斯特地貌和壯觀的瀑布而更加充滿生趣。山谷中現存約140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 [32] 
3.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湖南
1992.12
26400
緩衝區保護範圍:13078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264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峯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峯,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佈,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峯、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31] 
4.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雲南
2003.7
ⅦⅧⅨⅩ
960000
緩衝區保護範圍:810000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彙集了高山峽谷、雪峯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3]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ies - Wolong, Mt Siguniang and Jiajin Mountains)
四川
2006.7
924500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面積924 500平方公里,如今全世界30%以上的瀕危野生大熊貓都生活在那裏,包括邛崍山夾金山的七個自然保護區和九個景區,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為第三紀原始熱帶森林遺蹟,也是最重要的圈養大熊貓繁殖地。這裏也是小熊貓雪豹雲豹等全球嚴重瀕危動物的棲息地。棲息地還是世界上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生長着屬於1000多個屬種的5000到6000種植物。
[14] 
6.中國南方喀斯特 (South China Karst)
雲南
貴州
廣西
重慶
2007.6
擴展:2014.6
ⅦⅧ
1.第一期南方喀斯特荔波石林武隆遺產區:48000
緩衝區保護範圍:98000
2.第二期南方喀斯特桂林葡萄峯林、桂林灕江峯叢、金佛山環江施秉遺產區:49537
緩衝區保護範圍:77800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濕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景觀之一,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重慶等省,佔地面積共計176,288公頃。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岩溶地貌類型,包括塔狀岩溶,尖頂岩溶和錐形岩溶地層,以及其他壯觀的特徵,如天然橋樑,峽谷和大型洞穴系統。石林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參考價值的最高等級自然現象。荔波的錐體和塔狀溶岩也被認為是這些岩溶類型的世界參考點,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景觀。武隆喀斯特因其巨大的落水洞、天然橋樑和洞窟而入選。
2014年廣西桂林、重慶金佛山、環江、貴州施秉作為拓展項目增加。 [15] 
7.三清山國家公園 (Mount Sanqingshan National Park)
江西
2008.7
22950
緩衝區保護範圍:16850
三清山位於江西上饒東北部,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峯”之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座山峯高聳入雲,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最高境界而得名。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四季景色綺麗秀美,三清山有着其獨特花崗岩石柱與山峯,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景區邊界合理,有效地保護了景觀的自然性和維護景觀品質所必需區域。 [16] 
8.中國丹霞 (China Danxia)
廣東、福建、湖南、貴州、江西、浙江
2010.8
ⅦⅧ
.
1.赤水遺產區:27364
2.泰寧遺產區:11087
3.崀山遺產區:6600
緩衝區保護範圍:6200
4.丹霞山遺產區:16800
緩衝區保護範圍:12400
5.龍虎山遺產區:19690
6.江郎山遺產區:610
緩衝區保護範圍:571
中國丹霞是中國境內由陸相紅色砂礫岩在內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來力量(包括風化和侵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的總稱。這一遺產包括中國西南部亞熱帶地區的6處遺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壯觀的紅色懸崖以及一系列侵蝕地貌,包括雄偉的天然巖柱、巖塔、溝壑、峽谷和瀑布等。這裏跌宕起伏的地貌,對保護包括約400種稀有或受威脅物種在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許多動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17] 
9.澄江化石遺址 (Chengjiang Fossil Site)
雲南
2012.7
512
緩衝區保護範圍:220
澄江化石地位於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羣。她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為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為5370萬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澄江生物羣的研究和發現,不僅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非線性突發性演化提供了科學事實,同時對達爾文漸變式進化理論產生了重大的挑戰。澄江生物羣共涵蓋16個門類、200餘個物種化石(截止2012年)。 [18] 
10.新疆天山 (Xinjiang Tianshan)
新疆
2013.6
ⅦⅨ
1.托木爾峯遺產區:344828
緩衝區保護範圍:280120
2.喀拉峻-庫爾德寧遺產區:113818
緩衝區保護範圍:89346
3.巴音布魯克遺產區:109448
緩衝區保護範圍:80090
4.博格達峯遺產區:38739
緩衝區保護範圍:41547
新疆天山由托木爾、拉俊-庫爾德寧、巴音布庫克和博格達四個部分組成,總面積達606,833公頃。 它們是 天山山脈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脈之一。 新疆天山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特色和風景優美的地區,包括壯觀的雪山和冰川覆蓋的山峯、未受干擾的森林和草地、清澈的河流和湖泊以及紅牀峽谷。 這些景觀與廣闊相鄰的沙漠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炎熱和寒冷的環境,乾燥和潮濕,荒涼和繁茂之間創造了一個鮮明的視覺對比。 自上世紀以來,該地區的地貌和生態系統一直得到保護,成為正在進行的生物和生態演化過程的傑出範例。 這個地方還延伸到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沙漠之一,以其巨大的沙丘和沙塵暴而聞名。 此外,新疆天山是特有及遺存植物品種的重要棲息地,包括一些珍稀及瀕危物種。
[34] 
11.湖北神農架 (Hubei Shennongjia)
湖北
2016.7
ⅨⅩ
1.神農頂遺產區:62851
緩衝區保護範圍:41536
2.老君山遺產區:10467
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面積73318公頃,分為西部的神農頂/巴東片區和東部的老君山片區,有11種植被類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 [35] 
神農架地區是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三大分佈中心之一,獨特的地理過渡帶區朔造了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獨特的生態系統和生物演化過程。神農架植物多樣性地區彌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同時為大量珍稀和瀕危動物物種保留了關鍵的生態系統。遺產地內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如川金絲猴湖北亞種、金錢豹金貓黑熊中華鬣羚金雕白冠長尾雉和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等。
神農架一直是科研熱點地區,在植物學研究史上有重要意義,19--20世紀一些著名的國際植物學專家在本地區開展了植物採集活動,1884年至1889年本地區新紀錄物種超過500個,神農架還是許多物種的模式標本採集地。
12.青海可可西里 (Qinghai Hoh Xil)
2017.7
Ⅶ Ⅹ
3735632
緩衝區保護範圍:2290904
青海可可西里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角,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提名地囊括了位於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面積的高山和草原系統。可可西里為寒冷的高原氣候,在不間斷的地質變遷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區域內擁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極其多樣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內湖湖泊地形。
可可西里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是大量高原特有動植物的重要庇護所。可可西里是瀕危野生動物藏羚羊種羣的主要產犢地,維繫着其至關重要的遷徙規律。本次提名的區域內包含一條從三江源到可可西里的完整的遷徙路線,是迄今已知的藏羚羊所有遷徙路線中保護最好的路線,青海可可西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 [36] 
13.梵淨山 (Fanjingshan)
貴州
2018.7
40275
緩衝區保護範圍:37239
位於武陵山脈的貴州省(中國西南部) ,在海拔500米至2,570米之間的範圍內,有利於形成高度多樣化的植被和生物。 它是喀斯特岩石海洋中的一個變質岩,是許多植物和動物物種的家園,起源於第三紀,大約6500萬至200萬年前。 這個地方的隔絕導致了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和特有的物種,例如扇景山冷杉(梵淨山冷杉)和貴州金絲猴(黔金絲猴) ,以及中國大鯢(中國大鯢)、森林麝鹿(林麝)和 野雞(白冠長尾雉)。梵淨山是亞熱帶地區最大、最毗連的原始毛櫸林林區。 [37] 
14.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along the Coast of Yellow Sea-Bohai Gulf of China Phase I)
江蘇
2019.7
1.江蘇鹽城南部候鳥棲息地遺產區:144839
緩衝區保護範圍:28271
2.江蘇鹽城北部候鳥棲息地遺產區:43804
緩衝區保護範圍:51785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塗,這些泥灘、沼澤地和灘塗極適宜生物生長,是許多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繁殖區。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38] 
該區域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支撐了17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包括1種極危物種、5種瀕危物種和5種易危物種。

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名錄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泰山(Mount Taishan)
山東
1987.12
ⅠⅡⅢⅣⅤⅥⅦ
25000
包括泰山,岱廟和靈巖寺。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近兩千年來,莊嚴神聖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山中的人文傑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39] 
2.黃山 (Mount Huangshan)
安徽
1990.12
邊界修改:2012.12
ⅡⅦⅩ
16060公頃
緩衝區保護範圍:49000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峯蓮花峯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温泉“四絕”。自古以來,歷遊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讚“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嶽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蕩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峯為體。這裏峯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40] 
3.峨眉山—樂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四川
1996.12
ⅣⅥⅩ
1.峨眉山遺產區:15400
2.樂山大佛遺產區:1788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峯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41] 
4.武夷山 (Mount Wuyi)
福建
江西
1999.12
擴展:2017.7
ⅢⅥⅦⅩ
1.福建武夷山遺產區:107044
緩衝區保護範圍:40170
2.江西鉛山遺產區:10725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也是大量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該地區為唐宋理學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自11世紀以來,理教對東亞地區文化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公元1世紀時,漢朝統治者在程村附近建立了一處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堅實的圍牆環繞四周,極具考古價值。 [42]  2017年鉛山武夷山遺產提名地擴展項目成功申遺,該遺產位於鉛山縣境內、武夷山脈北部,面積107.25平方公里,是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43]  根據區內資源的不同特徵,將全區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城村閩越王城遺址以及江西鉛山武夷山等5個保護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