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百強城市

鎖定
中國百強城市,是指中國大陸334個地級市中,GDP排名前100名的城市。
所列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大陸的城市排名曾有多家機構主持評定過,本條目所列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發佈的信息,對象為中國大陸地區的地級市或以上城市,主要是根據城市人口勞動力經濟社會、基礎設施和環境5個方面的發展狀況綜合評定的 [1] 
中文名
中國百強城市 [1] 
類    別
城市評估
評估依據
城市人口,勞動力等
歷屆第一
北京
意    義
增加城市自信,促進經濟發展
範    圍
中國大陸
數    量
100個

中國百強城市2017年

“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分別以92.88、90.38的高分蟬聯冠亞軍,廣州以84.34分蟬聯季軍,深圳、天津、成都、杭州、蘇州、重慶、武漢分列第4至第10位。前10位城市連續三年保持不變,表明城市十強格局趨於穩定。 [2] 

中國百強城市評價體系

城市綜合實力評價方法

中國百強城市評價方法

2003年和2004年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評價,採用的是專家諮詢法。即通過專家給定指標體系中各部分的權重,計算平均權重,再使用平均權數對無量綱化的指標加權計算得出總分。研究的具體步驟是:明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確定指標體系;提取數據並進行預處理,目的是解決數據資料殘缺問題;對數據分佈進行正態檢驗;指標間的共線性檢驗,以分析導致相關矩陣的奇異性或不穩定因素,最終剔除具有強烈共線性的指標;給出分類和各指標權數加權平均;結果分析。
確定指標體系的基本準則

中國百強城市基本準則

2003年和2004年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確定的基本準則包括:指標體系的全面性、指標的可比性、數據來源的可操作性以及簡單易行的特點。即全面性,全面和客觀地反映城市的綜合實力;可比性,本次評價所用資料均為城市的市區數;可操作性,選用的指標要有可靠來源,並確保數字質量;最少原則,指標體系在能基本反映城市整體功能的前提下,取其可能的最小數目;正確運用總量指標和人均指標。統計口徑僅限於市區數據,不含所轄縣市。所轄縣市的數據構成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的評比。

中國百強城市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人口與勞動力、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環境等5個一級子系統。
1.人口與勞動力:包括人口規模、素質和結構、管理和利用三個二級子系統,下設5個指標:總人口、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大專以上學歷人數佔總人數的比重、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2.經濟發展:包括經濟規模、經濟結構、經濟發展、經濟效益四個二級子系統,下設12個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外商直接投資額、貨運總量、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GDP增長速度、人均GDP、工業企業百元資金提供利税、每萬元GDP耗電、每萬元GDP耗水;
3.社會發展: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住房醫療服務、科技教育文化、社會治安、社會保障五個二級子系統,下設16個指標:人均消費支出、恩格爾係數、人均年末儲蓄存款餘額、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燃氣普及率、人均生活用電量、醫院牀位總數、每萬人擁有醫生、科學、教育事業費支出、每萬人擁有影劇院數、人均擁有圖書館藏書、每十萬人刑事案件發案數、每十萬人交通事故件數、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人數所佔比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比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比例;
4.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通訊、供排水及電力三個二級子系統,下設8個指標:交通運輸及郵電業增加值、人均鋪裝道路面積、平均每輛公共汽、電車運載力、郵電業務總量、人均電信業務收入、水廠綜合生產能力、排水管道密度、全年用電量;
5.環境:包括人口密度、投資、廢物處理、綠化四個二級子系統,下設9個指標:市區人口密度、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三廢綜合利用產值、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生活污水處理率、污水排放處理達標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建成區綠地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