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鎖定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國勝。 [1] 
書    名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作    者
劉國勝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12月 (1版1次)
頁    數
285 頁
定    價
68.0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6177471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發展,從根本上講,是一個現代化問題。能否實現現代化,這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重大問題。但是現代化建設不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自我封閉的精神運動,而是一個對外開放的歷史過程。如何在全球化時代加快中國現代化進程,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建構中國現代性,就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書依據豐富的歷史和文本資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深入闡述了現代性概念的形成和內涵、西方現代性話語的哲學表達以及現代性、現代化、全球化之間的內在邏輯,論述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兩種現代性話語對中國近現代進程的影響,對自由主義、現代新儒學的歷史與現實展開了科學的分析,論證了革命和現代化的合理性與統一性,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對效率與公平、主體性、市民社會、“以人為本”、全球化意識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體系既是中國現代化實踐邏輯的深刻體現,也是時代精神的深刻表達的理論判斷,揭示了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歷史與邏輯、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根本特徵。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圖書目錄

導論 “哲學的現實與現實的哲學”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及選題的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述評
一 國外研究概況
二 國內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現代性哲學話語
第一節 “現代性”的概念辨析
一 中國傳統思想中“古’:與“今”的時間觀
二 西方傳統時間學説中的“現在”觀念
三 作為時代意識的現代概念與現代性原則的確立
第二節 西方現代性哲學話語
一 黑格爾與韋伯:面向理性的現代性話語
二 尼釆和海德格爾:批判的現代性話語
三 哈貝馬斯:面向交往理性的現代性話語
第三節 現代化、全球化與現代性
一 現代化:現代性建構的實踐形態
二 全球化:現代性外推的社會空間
三 現代性後果及其出路
第二章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兩種現代性話語
第一節 中國現代化道路:實踐與理論
一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之謎”及其求證
二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三 中國現代化道路的三次論爭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中國現代性
一 作為西方現代性理論基礎的自由主義及其歷史侷限性
二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西方話語
三 新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第三節 現代新儒學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一 全球化與傳統儒學的式微
二 東西文化論爭與現代儒學的復興
三 儒學的創造性轉化與中國現代性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歷史與現實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必要性:理論與實踐的統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現實”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現代化的特殊性
三 中國現代性建構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中國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 “革命”現代性話語考析
二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革命”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命題的提出及其基本含義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 現代化的三種模式
二 現代化道路三種模式對中國的影響
三 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的理論探索
第四章 現代性的批判與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內在邏輯
第一節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批判
一 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性
二 馬克思對資本現代性的批判
三 馬克思對現代形而上學的批判
第二節 中國現代性建構的三重邏輯
一 市場經濟:效率與公平
二 主體性問題的反思與建構
三 市民社會與“和諧社會”
第三節 “以人為本”:中國現代性建構的基本原則和核心理念
一 “以人為本”命題的提出與辨析
二 “以人為本”的現代性意藴
三 “以人為本”的理論要求
結語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自覺與創新
一 以實踐為進路,建構中國現代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自覺
二 深入批判“全球主義”意識,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發展
三 中國夢的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與理論自信的科學統一
參考文獻
後記 [1] 

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者簡介

劉國勝,男,湖北紅安人,哲學博士。湖北省哲學學會理事。現為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南民族大學學術團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創新研究”學術骨幹,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先後主持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專項項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重點項目等多個研究課題,先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後期資助項目等多個重要課題研究。先後在《光明日報》(理論週刊)、《中國社會科學報》(馬克思主義月刊)、《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江西社會科學》、《廣東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等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先後有多篇重要論文收入“馬克思哲學論壇文叢”、“馬克思哲學論壇叢書”。 [1] 
參考資料